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018·高考全国卷Ⅰ,T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知识定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方面,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具体解读如下:本题考查方法指导时空观念题干材料直接提供了时间信息“1847年6月”历史解释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低频考点。今年高考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本题启示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要注意关注历史周年纪念热点事件【解析】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已经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项;当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答案】A■练真题———————————————————1.(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解析:选D。考查巴黎公社运动。“告人民书”反对的是“帝国、君主政体”,排除A、B项;俄国二月革命目的是推翻沙皇政治制度,并不针对议会制度,因此选择D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选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A项不符合材料本意;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C项与材料明显不符;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局面。3.(2014·高考海南卷)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选A。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练模拟———————————————————1.(2019·菏泽模拟)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解析:选A。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2.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解析:选A。材料“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立补偿数额”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不符,故B项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资本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只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途径之一,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是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不是维护资本家利益,故D项错误。3.(2019·沈阳示范协作校模拟)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俄国人民通过“外科手术”()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D.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选B。据材料中,1917年“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外科手术”可知说的是十月革命,用暴力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B项正确;俄国是退出一战,不能说结束了帝国主义大战,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4.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 B.“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C.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解析:选D。“起义进展顺利……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说明彼得格勒是以武装起义的方式获得解放,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中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而十月革命是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取得成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起义进展顺利”“有条不紊”“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说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以较少的伤亡取得了最终胜利,故D项正确。(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解析:选D。材料中“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贵族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2.(2019·揭阳模拟)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解析:选C。材料不涉及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联合斗争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反映了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了共同的组织,为争取政治权利做出的努力,说明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此时工人阶级的目的是提高其政治地位,故D项错误。3.(2019·鞍山高三质检)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解析:选A。据“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是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其与工人阶级斗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专门强调只有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是国家主人,故D项错误。4.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段材料表明()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历史必然 B.法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D.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解析:选A。根据材料“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只能”说明法国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B项错误;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D项错误。5.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A.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 B.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C.体现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D.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了公社权力机构的运行,与工人参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巴黎公社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故B项正确;三权制衡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巴黎公社性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巴黎公社权力机构的运行,与选举无关,故D项错误。6.(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史实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运动,结合所学,此时的无产阶级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表明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故A项正确。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解析:选D。这段材料以“但其”为界,前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外因,后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内因,表明该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故D项正确。8.李可夫(俄)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事件 D.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解析:选A。“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表明李可夫认为无产阶级不能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当时的俄国处在二月革命后,故A项正确。9.(2019·洛阳高三统考)1917年4月,列宁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逐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917年10月,党中央决定近期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一政策变化()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完成 B.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C.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方针 D.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解析:选B。推动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七月流血事件后宣告了和平方式的破产,所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满足了国民的和平要求,故D项错误。10.(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这些现象反映出()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B.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D.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解析:选A。根据“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考茨基……大肆攻击十月革命……剧烈运动,以致早产”等信息可知当时并非党内所有人都同意列宁的主张,对于是否将当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存在分歧,故A项正确。11.(2019·济宁模拟)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解析:选C。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形式,因此A项不是达到了极高的高度的表现,故A项错误;1789年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城市开始的,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故D项错误。12.“(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解析:选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与材料中“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相符,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材料二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解析(1)第一小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材料一“几年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思想上和经济上的背景,据材料一“回乡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料二“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500多个工人的工厂”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据材料二“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得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2)第一小问“异”,据材料一“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及材料二“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得出二者方式上的不同,据材料一“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材料二“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得出二者内容上的不同,联系时代背景得出张载与欧文的理想社会建立的社会基础前提不同。第二小问“同”,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他们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