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踪检测评估29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即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有“空想”色彩。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中的“平均地权”并未涉及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变农民被剥削的地位,也无法根本解决农民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山东滨州模拟]“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意识到()A.反满革命还要继续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D.救亡图存刻不容缓解析:材料中“勿谓满清已到”说明了反满革命取得了成功,因此孙中山并非强调反满革命还要继续,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不要认为反满革命取得了成功就可以放弃民族主义了,不能反映这与国共合作有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认为推翻满清政府就认为民族革命就结束了,而应当继续坚持下去,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这并不能说明救亡图存就刻不容缓,故D项错误。答案:C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来源,而未涉及到中共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可知三民主义的提出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时还未进行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而不是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答案:B4.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解析:孙中山公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在1924年8月所作的《民生主义》讲演,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故C项正确。答案:C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因为它()A.指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B.标志着孙中山放弃欧美道路改走苏联道路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解析: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帝反封的内容,使之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答案:D6.[2019·广东惠州模拟]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代议制民主也能确保民主政体,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项错误。根据“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可知,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以“矫选举制度之弊”,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D项错误。答案:C7.[2019·大连市双基测试]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时间文章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1919年《湘江评论》“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63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A.独立自主B.理论联系实际C.武装斗争D.批评与自我批评解析:“独立自主”的内容在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中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可知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故B项正确;从表格的时间1919~1963年来看,武装斗争是1927年至1937年时期的理论,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C项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是在1957年提出的,不能反映表格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8.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欧发达国家,是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毛泽东把农民作为革命的中心,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D正确。答案:D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解析:根据所学,毛泽东反对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大力组织工人运动与材料“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进行暴力革命,结合所学,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共联合其它力量进行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C.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D.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得出此主张强调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民主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正确。答案:A11.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解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的本质C.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解析:材料中邓小平主张“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表明邓小平重视市场的作用,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故A项正确;材料中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只是初步酝酿,还未深入到市场经济的本质,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没有反映出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材料二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文集》(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13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得出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由材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得出思想多元化,由材料“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得出传统思想的束缚,结合时代特征得出“救亡图存”的特点;第(2)问结合“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思想的多元化;传统思想的束缚;救亡图存。(6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方思想的传入;经世致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等。(6分,任答3点即可)(3)道路探索: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分)特点:基于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针对性强。(5分,答出两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了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革命设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应围绕“革命设想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