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_第1页
自考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_第2页
自考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_第3页
自考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_第4页
自考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i.提出“童心说的明代学者是()

A.李贽B.袁宏道

C.金圣叹D.叶燮

2.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是()

A.老子B.孔子

C.王弼D.庄子

3.“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姚斯B.爱德华・布洛

C.英加登D.伊瑟尔

4.提出“气盛言宜”的是()

A.杜甫B.柳宗元

C.孟子D.韩愈

5.戏剧起源于()

A.史诗B.宗教

C.神话D.巫术

6.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他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代码,而言语则是()

A.信息B.系统

C.知识D.口语

7.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指的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8.宣称作者之死是现代文学阅读活动起点的是()

A.约翰・巴思B.科勒

C.罗兰・巴尔特D.詹姆逊

9.“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

10.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式是()

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D.随意式批评

11.文学作品指的是()

A.文学文本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D.文学语言

12.主张和提倡“陌生化”观点的是()

A.接受美学批评B.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

13.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A.扁平人物B.表意型人物

C.圆形人物D.典型人物

14.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对于性格在叙事文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高度评价的哲学家是()

A.康德B.费尔巴哈

C.黑格尔D.谢林

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D.布洛

16.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长度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被称为()

A.时差B.时距

C.时滞D.时段

17.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

C.典型D.性格

18.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

A.没有音乐感就不能听音乐B.审美主体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C.要加强音乐教育D.音乐美并不客观存在

19.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荒诞的文学”

C.“伟大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

20.“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

C.王昌龄D.司空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

或未选均无分。

21.在叙事性文学文本中,故事中的典型行动序列有()

A.首尾接续式B.前后接应式

C.左右并联式D.中间包含式

E.中间埋伏式

22.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有()

A.内指性B.陌生化

C.音乐性D.熟悉性

E.规律性

23.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是()

A.接续B.同化

C.顺应D.违逆

E.接受

24.郑板桥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

A.纸上之竹B.自然之竹

C.手中之竹D.眼中之竹

E.心中之竹

25.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是指()

A.审美的方法B.哲学的方法

C.实际的方法D.科学的方法

E.理论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概略

27.文学风格

28.文本

29.艺术变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31.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32.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说明文学文本的三个基本层次。

3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

34.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文学接受形成的主客体条件。

35.运用有关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关系的理论来分析阿Q的人物性格。

36.结合具体作品来阐述文学形象所唤起的美感形式的具体表现。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说这话的人是()

A.韩愈B.白居易

C.柳宗元D.刘禹锡

2.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审美阅读D.价值阅读

3.“文学中的语言”指的是()

A.规范化的书面语B.文学文本的语言

C.作家的内心语言D.教学用的标准语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B.母题

C.美D.文体

5.我国较早提出艺术“至境”概念的人是()

A.王昌龄B.皎然

C.严羽D川.燮

6.下列诗歌,属于哲理诗的是()

A.苏轼《题西林寺壁》B.孟浩然《春晓》

C.杜甫《石壕史》D.李白《望庐山瀑布》

7.亚理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

A.更具有真实性B.更富于哲学意味

C.更合乎美学原理D.更强调细节描写

8.提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人是()

A.王国维B.鲁迅

C.茅盾D.梁启超

9.首先受普洛普民间故事理论影响的法国结构主义学者是()

A.格雷马斯B.列维一施特劳斯

C.热奈特D.托多罗夫

10.“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A.史诗类、悲剧类、喜剧类B.小说类、诗歌类、散文类

C.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D.写实类、浪漫类、象征类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A.丰厚的积累B.合理的想象

C.卓越的技巧D.真实的情感

12.在西方,“风格”这个概念最初属于()

A.哲学B.修辞学

C.历史学D.美学

13.提出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这一说法的作家是()

A.德莱顿B.福楼拜

C.巴尔扎克D.斯威夫特

14.文学创作是一种()

A.创造性的精神活动B.个人性的游戏活动

C.非理性的心理活动D.概念性的思维活动

15.“艺术即直觉”这一见解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贺拉斯

C.黑格尔D.克罗齐

16.在文学形象的孕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道德律令B.人生理想

C.理性认识D.艺术情感

17.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批评是()

A.结构主义批评B.英美新批评

C.接受美学批评D.神话原型批评

18.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的人是()

A黑格尔B.马克思

C恩格斯D.高尔基

19.《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B.亚理士多德

C.贺拉斯D布瓦洛

20.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

A.崇尚情感B.崇尚想象

C.崇尚技巧D,崇尚理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有()

A.典型性B.内指性

C.音乐性D.陌生化

E.思想性

22.王昌龄认为诗境的层次可分为()

A.玄境B.物境

C.情境D.真境

E.意境

23.关于抒情的本质,主要的理论有()

A.表现论B.再现论

C.摹仿论D.传达论

E.投射论

24.预备情绪的特征主要有()

A.审美性B.传播性

C.朦胧性D.期望性

E.哲理性

25.在文艺起源的问题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

A.模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符号说

E.劳动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艺术变形

27.实用说

28.叙述次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30.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何在?

31.简述抒情作品创作的一般原则。

32.简述艺术灵感及其特征。

33.形成文学接受心境需要哪些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以杜牧《江南春》为例,谈谈文学意境中的实境、虚境以及二者的关系。

附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5.试论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36.试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L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和“教化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重要观念的是()

A.“文以载道说“B.“寓教于乐说”

C.“言志说”D.“娱乐说”

2.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A.“恐怖的文学”B.“伟大的文学”

C.“荒诞的文学”D.“经典的文学”

3."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指的是()

A.文学形象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做简单的摹仿

B.文学形象是重视形似的

C.绘画形象要求与儿童的心理状态相似

D.对绘画和文学形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4.西方“典型”的文艺理论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时期B.五四以后

C.建国以后D.文革时期

5.贺拉斯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说,其代表作是()

A.《诗学》B.《诗艺》

C.《美育书简》D.《拉奥孔》

6.对文学作品要能够做至U“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只有这样才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而“出入说”的提倡者是

()

A.鲁迅B.梁启超

C.王国维D.宗白华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魏晋B.汉代

C.隋唐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A.润色与修改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A.接受美学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D.社会批评

10.”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D.维柯《新科学》

11.小说起源于()

A.史诗B.宗教

C.神话D.巫术

12.中国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A.意象B.意境

C.典型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雨果B.别林斯基

C.歌德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A.弗洛伊德B.荣格

C.弗莱D.弗雷泽

15.“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A.王国维B.陆时雍

C.王昌龄D.司空图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A.省略B.减缓

C.停顿D.概略

1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观念的是()

A.苏珊•朗格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D.黑格尔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模仿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逐渐被取代,取代它的是()

A.现实主义思潮B.浪漫主义思潮

C.现代主义思潮D.后现代主义思潮

20.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讨论了文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该篇是()

A.时序B.神思

C.风骨D.体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A.作家B.作品

C.读者D.社会

E.世界

22.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文学形成的审美类型有(

A.写实性形象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包括(

A.印象式批评B.文本式批评

C.诠释式批评D.形象式批评

E.评点式批评

24.抒情的本质是()

A.宣泄情感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在叙述性文本中,故事包括(

A.环境B.情节

C.人物D.事件

E.情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艺术灵感

27.文学思潮

28.价值阅读

29.文学风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

31.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32.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

33.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35小题各12分,第36小题14分,共38分)

34.试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36.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一下文学接受中审美效果的具体表现。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A.庄子B.刘勰,

C.王充D.王弼

2.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

A.表现说B.再现说

C.实用说D.客观说

3.英加登所说的“形而上特质”是指()

A.文学文本的必要构造B.文学文本的抽象概念

C.文学文本的基督教内涵D.某些文学文本中的崇高、悲剧性等特质

4.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

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

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

5.下列诗歌全部属于意境诗的一组是()

A.《登高》、《秋兴》、《死水》B.《再别康桥》、《死水》、《炉中煤》

C.《锦瑟》、《荒原》、《雨巷》D.《山居秋暝》、《天静沙•秋思》、《乌衣巷》

6.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论及人物形象问题的著作是()

A.《诗艺》B.《诗学》

C.《诗品》D.《诗式》

7.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时距是()

A.减缓B.场景

C.概略D.省略

8.缺少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就会破坏故事的()

A.形象性B.生动性

C.思想性D.连续性

9.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审美情感来源于作品的()

A.有意味的内容B.有意味的形式

C.有意味的情感D.有意味的故事

10.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A.理性主义B.感性主义

C.直抒胸臆D.交互感应

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

A.曹丕B.陆机

C.刘勰D.严羽

12.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语体称为()

A.抒情语体B.叙述语体

C.对话语体D.自由语体

13.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

A.伦理学概念B.修辞学概念

C.逻辑学概念D.政治学概念

14.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差异的人是()

A.苏东坡B.郑板桥

C.王国维D.刘熙载

15.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

A.联想B.记忆

C.感知D.反射

16.柏拉图把诗人的艺术灵感的勃发状态称作()

A.升华B.欣悦

C.净化D.迷狂

17.在西方,有一种理论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

读过程中才能产生。这种理论称作()

A.文学社会学B.文学心理学

C.现象学美学D.接受美学

18.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接受过程,称为()

A.作品的外在化B.作品的内在化

C.作品的具体化D.作品的抽象化

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批评界占统治地位的批评方法是()

A.新批评B.精神分析批评

C.神话原型批评D.结构主义批评

20.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模仿说B.巫术说

C.游戏说D.劳动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是()

A.经验是体验的基础B.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

C.体验是经验的前提D.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

E.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22.明代后期评点《水浒传》的重要批评家有()

A.金圣叹B.李贽

C.毛宗岗D.叶昼

E.张竹坡

23.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共同具有的特征包括()

A.直接性B.创造性

C.主观性D.情感性

E.典型性

24.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U头传播B.体态传播

C.书写传播D.印刷传播

E.电子传播

25.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主要指(:)

A.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B.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C.认识空间的拓展D.人格境界的提高

E.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27.规范语体

28.文学思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文学有哪些文化意义?

30.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必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吗?为什么?

31.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2.什么是心灵共鸣?

3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什么是“情景交融”?它有哪些基本呈现方式?请举例说明。

35.试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并举例说明。

36.论述中西文学的抒情传统的差异。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是()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噪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

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亚里土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景、日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

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说明了艺术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D.总是表现为完全对等的作用关系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文学主潮的是()

A.现实主义B.象征主义

C.浪漫主义D.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叙述视角有()

A.第三人称叙述B.第••人称叙述

C.第二人称叙述D.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E.全知全能式叙述

22.叙述时间主要包括的关系有()

A.故事时间B.文本时间

C.时距D.次序

E.频率

23.关于抒情本质的说法有()

A.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B.抒发感情即宣泄感情

C.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D.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

E.抒发感情即转移感情

24.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黑格尔D.歌德

E.雨果

25.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A.印象式批评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D.形式主义批评

E.本体论批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理论

27.文学形象

28.文学风格

29.内指性

30.文学流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什么区别?

32.怎样理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33.艺术灵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4.文学批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22分)

35.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论述文学的文化意义。

36.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典型为什么具有艺术魅力。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

A.艾布拉姆斯B.艾略特

C.英加登D.苏珊•朗格

2.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A.自然世界的奥秘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

C.客观世界的规律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3.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A.语法、逻辑、修辞B.声调、语调、情调

C.语法、句法、篇法D.字法、词法、句法

4.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

A.以文为本B.修改前的初稿

C.成为书本的文字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5.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

A.结构B.声音美

C.格律D.押韵

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A.黑格尔B.希尔特

C.歌德D.席勒

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

A.《周易•系辞》B.《庄子》

C.王充《论衡》D.叶燮《原诗》

8.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

A.毛宗岗B.金圣叹

C.脂砚斋D.张竹坡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情节B.情景

C.故事D.场景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

A.诗歌、小说和剧本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

A.意与境浑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D.典型环境

13.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A.显露情感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D.传达情感

14.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

A.情调B.气势

C.氛围D.韵味

15.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

A.独特的言语形式B.作家的创作个性

C.内容与形式D.读者感受

16.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

A.创作冲动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D.创作经验

17.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