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试题(含解析)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项选择题1.(2019·河北邢台月考)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A.没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2.(2018·河南洛阳一模)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3.(2019·河南洛阳联考)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4.(2018·福建厦门二模)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5.(2018·河南安阳二模)言论者名句出处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半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6.(2019·河北衡水中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7.(2019·安徽皖南期初)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国籍人物观点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古代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与人善言,暖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A.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B.古代希腊思想理论简单易懂C.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D.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雷同8.(2018·河北保定二模)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9.(2019·河北廊坊示范高中联考)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这一思想 ()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C.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D.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10.(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 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 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11.(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设刺史以察民情12.(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可法的公正性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北保定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材料二“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13分)14.(2019·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析》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做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潜意识中,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故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故B项正确。孔子在人性方面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排除A。C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性的争论,而是强调孔子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排除D。2.B【解析】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只反映出士阶层的思想品格,故A项错误;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孔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即从自己做起,大力倡导君子之道,故B项正确;孔子倡导的君子之道只是思想品格的要求,而非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君子之道只是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故D项错误。3.A【解析】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平等的爱,而孟子强调维护合理的等级秩序,不认可“兼爱”,故选A;孟子也具有济世情怀和民本思想,故排除B、C两项;“兼爱”并未反映出追求实用功利,排除D。4.D【解析】孟子秉持性善学说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的是孟子在稷下治学,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故A项错误;黄老之学不会因为荀子的加入而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孟子在稷下治学,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荀子忠实儒学正宗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由儒家的代表人物担任祭酒,说明了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故D项正确。5.A【解析】材料中“言论者”包含了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的崇拜,故B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项错误。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思想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孔子,庄子的思想来源于春秋时期的老子,故A项不正确;墨子、庄子的思想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故B项错误;孟子、墨子、庄子和韩非的思想都是针对政治统治策略来谋划的,而不是思想学术阵地,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7.C【解析】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可知古代中西方思想都关注人,都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所以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故C项正确。8.A【解析】“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可得出儒学有被选用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不能体现“向学”,故B项错误;“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没有提到对其他思想的遏制,故C项错误;“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可得出强调忠孝的作用,在先秦学说中的民本思想中没有此内容,故D项错误。9.C【解析】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等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目的在于约束君主的行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政,故选C;董仲舒阐述了社会治乱关系,有一定的辩证意识,但不符合主旨,故排除A;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排除B;“天人互渗”的现象本身不存在,故排除D。10.D【解析】董仲舒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不同,但并不代表董仲舒儒学就是优势,且这只是形式,非董仲舒儒学的目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推知董仲舒提升儒学不是题干的意图,故B项错误;董仲舒儒学糅合道家等其他学说的理论,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故C项错误;题干中“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说明意图服务于当时汉朝的由“消极无为”到“积极有为”的现实需要,故D项正确。11.B【解析】释指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为推崇儒家的伦理思想,任用儒学家当官,故B项正确;家国一体观念出现在西周时期,故不是汉代统治者为推崇孝德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设刺史是为了加强中央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2.B【解析】根据材料“两汉时,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和“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可知以礼(儒家)入刑(法家)不断深入发展,不是儒法并用,故A项错误;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根据史实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根据材料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了儒学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并未涉及法律制度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得出因法律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儒学中“礼”的影响,一定程度造成判案时缺乏公正性,故D项错误。13.(1)无为思想: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相似作用: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