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EOP平台(数据平台分册)概要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智慧城市EOP平台(数据平台分册)概要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智慧城市EOP平台(数据平台分册)概要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智慧城市EOP平台(数据平台分册)概要设计说明书_第4页
智慧城市EOP平台(数据平台分册)概要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EOP平台

(数据平台分册)

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简介.........................................................................1

1.1文档目的与范围..............................................................1

1.2读者对象...................................................................2

1.3术语与缩写解释.............................................................2

2、系统概述.....................................................................4

3、设计约束.....................................................................4

3.1部署方式...................................................................4

3.2操作系统...................................................................4

3.3客户端浏览器................................................................5

3.4数据库服务器................................................................5

3.5J2EE应用服务器............................................................5

3.6WEB服务器.................................................................6

3.7网络........................................................................6

3.8消息中间件.................................................................6

3.9J2EE开发工具..............................................................7

3.10开发规范.................................................................7

3.10.1命名规范..........................................................7

3.10.2编程惯例..........................................................9

3.10.3编程注意事项......................................................9

3.10.4组件约定..........................................................10

3.10.5Poio约定.........................................................10

4、设计策略....................................................................11

5、系统总体结构................................................................11

6、备选方案....................................................................12

7、自制外购....................................................................12

8、接口设计....................................................................12

8.1平台输入接口.............................................................12

8.1.1数据库级接口.....................................................12

8.1.2协议级交换接口...................................................13

8.1.3应用级交换接口...................................................13

8.2平台输出接口.............................................................13

8.2.1WEB服务接口....................................................14

8.2.2行业应用系统接口.................................................14

9、EOP政务数据平台的结构与功能...............................................14

9.1数据接入管理平台..........................................................15

9.1.1目录管理子系统...................................................16

9.1.2服务接入管理子系统...............................................23

9.1.3对接模式.........................................................29

9.1.4系统管理子系统...................................................30

9.2数据交换与缓存平台(增加清洗流程图)....................................33

9.2.1交换管理.........................................................35

9.2.2协议管理.........................................................39

9.2.3规则管理.........................................................40

9.2.4数据映射管理.....................................................42

9.2.5数据抽取管理.....................................................42

9.2.6数据清洗工具.....................................................43

9.3政务数据中心.............................................................43

9.4运维管理平台.............................................................46

9.4.1前置机管理.......................................................47

9.4,2日志管理.........................................................47

9.4.3性能监控.........................................................47

9.4.4控制面板.........................................................48

9.4.5统计报表.........................................................48

10、开发环境的配置.............................................................49

11、运行环境的配置.............................................................50

12、测试环境的配置.............................................................50

13、其它........................................................................50

14、附件........................................................................50

2

1、简介

1.1文档目的与范围

本设计说明书规定了本地政务数据平台的总体结构、概念模型、交换模式、交

换结点、基本功能、应用参考模型。

本文适用于政务数据平台体系建设的规划者、开发者、建设者和其他与政务数

据平台建设相关的规划人员。

本文适用于设计政务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体系的系统架构时使用。

1.2读者对象

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项目规划者、开发组员、项目经理、高层经理。

1.3术语与缩写解释

缩写、术语解释

ETLETL是数据抽取(Extract)、清洗(Cleaning)、转换(Transform)

装载(Load)的过程。是构建数据仓库的重要一环。

DEPDataExchangePlatform数据交换平台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ecure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WSDLWeb服务器描述语言(WebServiceDescriptionLanguage)的简称,

是用XML文档来描述Web服务的标准,也是Web服务的接口定义

语言。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

JMSJava消息服务(JavaMessageService)

UUID全局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

SOA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ESB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

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务部门或者为政务部门采集、加工、使用、处理的信息资源,

包括:政务部门依法采集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

产生和生成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政务部门

依法授权管理的信息资源。

3

公共(政务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浏览、下载、离线获取等方式,为政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

供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

交换(政务信息)资源通过按照国标建立的交换平台,在政务部门间交换的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由目录服务系统、支撑环境、标准与管理、安全保障等组成的整体。

目录服务系统是通过编目、

注册、发布和维护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发现

和定位的系统。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目并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机构。

提供者/服务生产方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查询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机构和个人。

使用者/服务消费方

原子服务单位开放的服务叫做原子服务。

融合服务基于服务流程引擎,融合多个原子服务,实现将多个细颗粒度服务,

融合为一个粗颗粒度服务

请求接入按照平台标准,服务消费方接入到本平台,并且调用其他单位服务

的过程.

服务接入按照平台标准,服务生产方接入到本平台,对外服务的过程

请求报文服务消费方向协同平台发出的报文

响应报文协同平台返回给服务消费方的结果报文。

REST月艮务REST(RepresentationalState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是一种针对网

络应用的设计和开发方式,可以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

伸缩性。

4

2、系统概述

EOP政务数据平台是指结合政府各类政务业务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

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构建的政务共享数据中心,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

共享交换数据的统一管理,为互联网运营平台和上层应用提供相应的共享的政务

数据服务。

EOP政务数据平台是承载政府管理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它包括数据接入管理

平台、数据交换与缓存平台、运维管理平台、政务数据中心、视频共享服务平台、

GIS共享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等。

3、设计约束

3.1部署方式

>Browser+WEB服务器+DB

>GUI界面+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DB

>GUI界面+应用服务器+DB

>Browser+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DB

>消息中间件通道(MQ)+应用服务器+DB

3.2操作系统

1、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以下之一:

>Windows2008/2003Server;

>Linux;

2、客户端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7或XPProfessional以上的系统版本。

5

3.3客户端浏览器

使用InternetExplorer7.0或以上版本。

1、系统应使用以下技术进行开发:

>HTML/XHTML/CSS;

>JavaScript;

>Applet;

>SVG;

>JSP;

2、浏览器与Web服务器通讯:

>HTTP协议;

>需要提高数据安全性时:HTTPS协议。

3.4数据库服务器

1、数据库选用标准:

>关系型数据库:MySQL/Oracle;

>NoSQL架构:MongoDB;

3.5J2EE应用服务器

1)应用服务器产品选用WebSphere或Tomcat0

2)用普通的Java对象(优先选用)或EJB(用于分布式处理)来实现业务逻

辑。

3)如果用EJB来实现今后需要通过群集扩展的业务逻辑,必需使用无状态

(Stateless)的SesionBean。

4)通过RESTful(URI+HTTP+XML)风格的WebService界面来提供系统的远

程调用接口。

6

5)数据传输可以采取JAVA字节流、XML和平面文本格式。

6)与其他系统之间采取HTTP协议、Socket协议、MQ专用协议实现不同服务

器间通讯。

3.6Web服务器

1、系统应使用以下技术进行开发:

>JavaServlet(J2EE平台);

>JSP(J2EE平台);

2、结构化数据交换格式采用JAVA字节流或XML,通过HTTP/HTTPS协议传输。

3、为考虑Web层今后使用群集扩展,避免由服务器管理HTTPSession,而在

客户端用Cookie保存Session状态。

4、使用MVC模式设计Web层

3.7网络

1、网络传输遵循TCP/IP协议。

2、设计内联网上的分布式应用,应考虑到使用异步传输的方式加强传输的可

靠性,如通讯中间件。

3、端口约束:在系统设计及实现时不允许使用动态端口。

开发使用标准端口列表如下:

http/www80/tcpWorldWideWebHTTP

Idap389/tcp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

https443/udphttpprotocoloverTLS/SSL

3.8消息中间件

使用RabbitMQ/ActiveMQ版本通讯中间件。

7

3.9J2EE开发工具

Eclipse3.0以上。

3.10开发规范

3.10.1命名规范

标示符类型命名约定例子

全部小写

标识符用点号分隔开来

包名使用com.*开头

业务逻辑的包名以com?\bo开头

系统框架的包名以com.*.framework开头

公用工具类的包名以com.*.utils开头

类的名字应该使用名词。Class

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HelloWorld;

类,接口

避免使用单词的缩写,除非它的缩写已经广为InterfaceApple;

人知,如HTTP。

第一个单词一般是动词。

第一个字母是小写,其他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

大写。

方法名称规则:

方法

使用get+成员变量获取成员变量,使用set+成员

变量设置成员变量。

涉及到数据库更新功能,使用update*

查询或报表功能,使用query*

8

删除功能,使用delete*

其他业务功能,如果不需要事务,则可以按自

己的理解命名

第一个字母小写,中间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不要用特殊符号作为第一个字母。

尽量使用具有意义的单词。

变量单字符的变量名一般只用于生命期非常短暂的

变量。i,j,k,m,n一般用于integers;c,d,e一般用

于characterso

如果变量是集合,则变量名应用复数。

常量所有常量名均全部大写,单词间以隔开。intMAX_NUM;

命名规则:EntityClassName+Action.java

URL规则:路径/ActionName!方法名称.action?

参数

方法名称规则:

查看单个对象,使用view

查询功能,使用query

Action

新增功能,使用create

修改功能,使用update

审批功能,使用approve

删除功能,使用delete

如果需要有所区分实体,在按照功能划分后,

使用上述前缀

9

3.10.2编程惯例

1)特定业务逻辑使用的变量在方法体本身内定义,不允许定义为类的实例变量。

2)方法体不宜过长,应控制在40行以内。

3)类与方法加上注释,介绍类与方法的作用/***/。

4)变量较多时,需要给变量分别加上注释。

5)代码逻辑过于复杂时,需要加上注释。

6)注释需要简明扼要,用简单的语句清楚的表达代码的逻辑。

7)两段逻辑不同的代码(如变量定义与逻辑代码)中间使用空行分开,提高代码

阅读性。

8)If语句总是用大括号“{”和“}”括起来,避免出错,即使只有一行代码。

9)当一个变量是boolean型时,应该使用if(booleanExpression){},而不是

if(booleanExpression==true){}。

10)表达式较长时,需要注意用小括号控制表达式的优先级。

3.10.3编程注意事项

1)对于String类型的操作,使用mons.lang.StringUtils类,如:

StringUtils.trim(result)清空字符串两边的空格、StringUtils.equals(result,"Result”)

比较字符串相等。

2)从JSP页面传值到Action时,使用ParamUtils进行参数的取值,不要使用原

有的Requesto

3)对于日期的操作,使用org.believe.core.utils.DateUtils类,如:

DateUtils.formatDate(newDate。,"yyyyMMdd")将Date转化为yyyyMMdd格式

的字符串、DateUtils.formatStringToDate(”20110503”,“yyyyMMdd")将字符串按

照yyyyMMdd的格式转化为Date。

4)对于数组的操作,使用org.believe.core.utils.ArrayUtils类,如:publicstaticString[]

io

toArray(List<String>list)将list转化为数组。

5)对于一些字段的操作,请参考org.believe.core.utils.FieldUtils中是否有相应的方

法,如:publicstaticStringToSBC(Stringinput)将全角字符转化成半角,public

staticbooleanisInteger(Stringvalue)判断字符串是否为整型。

6)尽量不要书写嵌套循环,如果循环必须嵌套,将循环次数多的放在里层。

3.10.4组件约定

1)所有的功能,增删改查涉及的数据库操作或某些固有逻辑定义在

*Manager.java类中,对外开放的访问定义在*Service中,"Service需要包含接

口以及实现类。

2)"Action中的方法,使用logger输出信息,特别是放方法的开始与结束需要用

if(Debug){〃输出方法开始与结束}方便在Debug状态下对方法进行跟踪。

3.10.5Pojo约定

字段类型

>与各自的类型对应,布尔值使用Boolean,数据库使用bit。

>不使用基本数据类型,如int的使用Integero

字段名称

名称命名

中文名chinName

英文名engName

创建者createBy

更新者updateBy

创建时间createTime

更新时间updateTime

II

4、设计策略

平台采用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在设计系统或

寻找新模式的时,以下原则提供指导作用:

(1)扩展策略(Extensibility)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平台设计在开发新模块时,模块容易的加入到系统中而不

影响系统原有的其他模块。(注:从加入新功能的角度考虑的)

(2)灵活性(Flexibility)

为保障较高的软件质量,平台设计允许代码灵活修改,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模

块。(注:从修改原有系统角度考虑的)

(3)可插入性(Pluggability)

为了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平台设计具备可插入性,容易将一个类抽出去,将

另一个有相同接口类加进来。(注:为了减低复杂性而且提高开发人员对系统的理

解能力)

(4)可复用性原则

可复用性原则遵循如下:

>开一闭原则(Open-ClosedPrinciple,或者OCP);

>里氏替代原则(LiskovSubstitutionPrinciple,或者LSP);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yInversionPrinciple,或者DIP);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SegregationPrinciple,或者ISP);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Composition/AggregationPrinciple,或者CARP);

>迪米特法则(LawofDemeter,或者LoD);

5、系统总体结构

EOP政务数据平台通过视频共享服务平台、GIS共享服务平台、物联网数据采

集平台采集视频数据、GIS数据、物联网数据,同时通过数据接入管理平台将

12

各委办局政务系统的数据一起汇聚到数据交换与缓存平台,并通过抽取、转换、

清洗,将数据存储入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提供强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持,辅

助数据决策和应急指挥,提升政府的社会综合治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图5-1系统总体架构图

6、备选方案

7、自制外购

本系统由福建讯盟软件有限公司独立研发

8、接口设计

8.1平台输入接口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以下三类接口与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进行衔接。

8.1.1数据库级接口

平台支持各类主流关系型数据库的接口,包括ORACLE、SQLSERVER.SYBASE.

DB2、MySQL等,可以通过关系型数据库适配器直接访问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

从而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通信的目的。交换平台提供数据库适配器DBAdapter,实

现数据库级输入输出接口,它支持各种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包括Oracle、

13

SQLServer.DB2、Access.Excel.MySQL、国产数据库等。适配既可以生成简单

的SQL语句,也可以形成复杂的嵌套Insert、Select、Update等语句的查询条

件,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

组件配置:数据库适配器配置信息包括:

>数据库连接信息

>数据库库表及字段选择

>触发规则,如采用增量触发还是轮询方式和时间规则,如实时、定时、批

处理等

8.1.2协议级交换接口

平台支持主流的协议接口,如HTTP、HOP、SOCKET,SOAP等协议接口,通过

CORBA适配器、COM适配器、HTTP适配器等协议适配器,直接调用CORBAService、

COM/DCOM对象,或将消息封装成HTTP/SMTP/SNMP等的协议格式,从而向业务系

统发送请求或接收响应。

平台服务器支持JMS1.1标准,包括Java、C、C++、C#语言API,传输层支

持TCP、HTTP及SSL,组件支持通过FTP与外部服务器交换文件数据,组件支持

通过HTTP向业务系统交换数据,同时可以接受并响应HTTP的请求。

8.1.3应用级交换接口

平台支持基于应用的紧耦合数据接口,如口B、SERVLET等接口,通过使用适

配器开发包(AdapterDevelopmentKit)和业务应用系统的API针对具体的业务

应用开发专用的数据适配器。

8.2平台输出接口

平台本身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接口方式提供:

14

8.2.1WEB服务接口

对于平台本身提供的WEB接口服务,主要是WebServices服务和RESTful

服务接口,或其他各单位提供的WEB接口服务,应用方可直接调用其接口。

8.2.2行业应用系统接口

对于非WEB服务的行业应用系统接口,需要应用方根据服务提供方的接口技

术文档进行开发,以实现与其应用系统的结合。

9、EOP政务数据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EOP政务数据平台以政务云为基础,以支撑政务应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为

重点,发挥EOP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基础性平台作用,促进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

提升。利用统一交换共享平台,完善数据中心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自动

性和及时性。利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为应用平台提供基础信息

资源支撑,为互联网运营平台、本地运营平台提供企业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

息支撑。

15

运维管理平台

图9-0系统架构图

9.1数据接入管理平台

数据接入管理平台通过开发能力配置可以方便得实现各类政务系统在数据交

换与缓存平台上的注册、认证和授权,完成与政务数据中心的数据对接。包括:

目录管理子系统、服务接入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目录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16

图9T数据接入管理平台功能图

9.1.1目录管理子系统

目录管理服务子系统是数据接入管理平台的核心子系统,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

录的管理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定位服务。面向平台管理员提供资源编目、注

册、发布、注销等目录管理的基本功能。面向使用者提供共享目录服务,提供按

部门、信息分类等的共享信息资源定位浏览功能,提供按关键字精确或模糊匹配

查询功能。

9.1.1.1目录管理模块

目录管理模块是对政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排列。资源目录可分为平台共享目录

和部门自有资源目录。部门自有资源目录由部门(部门管理员)进行管理,对本

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编目。共享目录由共享平台(平台管理员)进行管理,各单

位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都注册到共享目录。面向平台管理员和部门管理员,目录

管理子系统提供高效编目工具、全生命周期的共享目录注册管理、目录内容管理

维护。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结构如下图:

17

政务信息资源使用者

支撑环境(硬件、软件、网络)

图9-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结构图

部门管理员负责本单位资源目录的编目、分类管理,并注册到平台共享目录或

部门自有目录,对已发布试行的目录内容进行共享授权、修订、注销等目录内容

管理活动。

平台管理员负责共享目录的管理,负责目录内容的审核发布、授权、废置。平

台管理员可以在“平台共享目录”对由平台提供的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编目注册。

目录注册流程如下图:

18

兀数据

注册系统

图9-3目录注册流程图

部门管理员对发布在自有目录的目录内容进行注册、共享授权、修订;对发布

在共享目录的目录内容进行以上操作时,则须平台管理员审核。

部门管理员可以对共享目录内容关联的共享资源提出“信息授权/使用申请”

或“自协商共享申请”,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对共享目录内容关联的共享资源提出申

请,所提需求由该部门的部门管理员进行统一申请。

目录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查看目录结构、创建目录、修改目录、删除目录。

(1)目录结构查询

提供目录名称关键字查询,也可组合其他查询条件进行高级查询,如上级目录

名称、目录类型、行政区划等。查询结果列表需提供对目录名称、上级目录名称、

创建时间等的排序功能。可以按树形结构显示,也可以按照列表方式显示。

(2)目录结构详情查询

可查看目录结构详情信息,详细信息应包括目录名称、目录类型、所属成员单

位、上级目录、下级目录等。

(3)创建目录

提供部门目录、专项目录、子行政区划目录及自定义分组目录创建功能。

19

平台管理员登陆系统可以创建目录,并设置目录的权限。部门管理员可以在已

授权的目录下创建子目录。

平台管理员创建成员单位时,系统自动创建对应的部门目录。

平台管理员创建专项时,系统自动创建对应的专项目录。

(4)修改目录

提供目录名称修改功能以及同级目录自定义排序功能。

(5)删除目录

在权限控制下,提供目录的删除功能。

平台管理员删除成员单位时,系统进行提示,经确认后自动删除对应的部门目

录。

主题管理

数据主题管理主要指对数据主题查询、新建、删除、修改、废置等操作,具体

包括:查看数据主题、新建数据主题、修改数据主题、删除数据主题。

数据主题的基本信息包括:数据主题名称、提供方、管理方、资源名称、共享

方式、资源分类、数据规格等。扩展信息包括:显示项、显示排序、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等。

(1)数据主题查询。

提供关键字的模糊搜索功能,并提供主题名称、提供方、管理方、共享方式、

资源标识符、资源名称拼音首字母、资源状态、数据提供时间、业务时间、资源

名称、数据项以及资源分类标签等条件的搜索功能。

普通用户可以在授权数据主题的所有数据项中自由选择查询选项,点击查找到

的数据列表项,可查阅详细的信息。详细信息包括资源名称、提供方、管理方、

数据量、最后提供日期、共享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时应该包含数据规格信息(数

据项、长度、精度等)、共享授权情况、查询选项配置信息等。

(2)新建数据主题。

新建数据主题包括基本信息和扩展信息的录入管理。创建编辑数据规格信息

20

时,应提供导入功能,减少手工编辑的复杂性。另外,创建数据规格时应可关联

公共数据元,对数据项的规格及取值范围进行快速定义。

创建数据主题时,首先应设置管理方(一般情况下管理方就是提供方,一个数

据主题可以有多个提供方,系统提供修改提供方入口)、共享方式、数据规格;其

次,设置该数据主题的授权,建立供需关系;再其次,设置资源访问方式,包括

数据源映射、文件、web服务等;最后,根据需要设置查询选项,包括设置查询条

件和查询结果显示方式。

(3)修改数据主题。

修改数据主题的相关信息,包括修改数据主题名称、提供方、共享方式、共享

授权情况、资源访问方式、查询选项、检测数据源映射、初始化数据源映射、删

除数据项等。平台管理员可修改共享目录中的数据主题,部门管理员可修改自有

目录中的数据主题。

数据主题具有四个状态:草案、使用、标准、废置。修改数据主题时,数据主

题状态不同,数据主题档案的可修改内容也不尽相同。

数据主题状态为“草案”时,可修改基本信息和扩展信息,不可修改数据源、

交换服务、数据处理、授权情况。

数据主题状态为“试用”时,可修改基本信息的主题名称、信息语义说明、备

注,可修改数据源、扩展信息,不可修改基本信息的拼音简写、数据项信息、交

换服务、数据处理、授权情况。

数据主题状态为“标准”时,可修改基本信息的信息语义说明、备注,可修改

数据源、扩展信息,不可修改基本信息的拼音简写、数据项信息、交换服务、数

据处理、授权情况。

(4)废置数据主题。

提供数据主题废置功能。在修改数据主题时设置数据主题状态为“废置”。数

据主题被废置后,所有该主题相关的交换服务、交换桥接、数据处理、数据访问

服务同步停止。主题的数据信息保留。

21

平台管理员可废置共享目录中的数据主题,部门管理员可废置自有目录中的数

据主题。

(5)删除数据主题。

提供数据主题删除功能。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及保留数据使用记录,删除数据主

题时,应该保留共享数据及相关的数据访问、共享交换日志。

删除数据主题包括删除提供方、共享授权情况、资源访问方式、查询选项等。

平台管理员可删除共享目录中的数据主题,部门管理员可删除自有目录中的数据

主题。

(6)数据资源访问。

提供共享数据访问查询功能。数据访问受权限控制,提供数据资源下载为Excel

文档的功能,提供用户自定义查询功能。

在权限控制下,对于绑定数据库数据源的数据主题,可通过数据主题列表访问

到数据源的数据,表现为数据记录列表,并提供数据资源的下载功能(下载为Excel

文档)。平台提供用户下载量控制功能。

对于绑定文件数据源的数据主题,通过数据主题列表可访问到数据资源,表现

为文件列表,用户可以进行下载操作。

(7)数据源映射。

通过数据源映射,可以将数据源的数据规格与数据主题的数据规格建立对应关

系。

当用户选择的数据源是数据库时,映射操作是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

中建立数据映射表;当用户选择的数据源是文件时,映射操作是在政务信息资源

共享平台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建立映射关系)。

9.1.1.3目录服务

目录服务模块主要功能包括:目录浏览、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统计。

目录服务模块面向各单位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共享目录浏览、共享目录检索、

共享数据查询服务。提供按部门、按专题分类的资源定位功能,提供按关键字精

22

确或模糊匹配查询功能。通过目录内容关联共享资源,已获授权的用户可以方便

链接到相关共享资源。

共享目录服务功能面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所有注册用户,主要包括以下

使用场景:

图9-4目录注册用例图

(1)目录浏览

提供按部门、按信息分类、按共享专题的目录浏览及共享信息资源定位功能。

提供信息资源详细信息的查看功能,详细信息包括资源名称、提供方、管理方、

数据量、最后提供日期、共享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时应该包含数据规格(数据项、

长度、精度等)、共享授权情况等。

用户可以查看多个已对接域的共享目录。

目录浏览除具有共享目录检索的查询功能外,还可以根据目录树快速查找到已

知目录,不需任何其他操作即可查找到属于该目录的数据主题列表。

(2)信息资源检索

提供按关键字进行模糊搜索的功能,关键字包括提供方、管理方、资源名称、

数据项名称、资源分类标签等;同时提供多关键字组合查询的功能。

(3)信息资源统计

提供按成员单位进行的信息资源统计,统计指标包括数据主题个数、数据项个

23

数、数据量、日期时间等。

9.1.1.4目录接口模块

目录接口模块提供与外部系统接口,目录接口模块包括三类接口:发现服务、

管理服务、访问服务。

9.1.2服务接入管理子系统

9.1.2.1域管理

域信息包括域全称、域中文名称、域拼音简写、域对应的组织机构、域内成员

单位统计等信息。共享域信息可修改,修改其组织机构时会改变整个域和成员单

位等信息,关联信息未被删除时,不允许修改。

9.1.2.2组织单位管理

(1)组织单位查询

以列表形式展示所有成员单位。提供按中文全称、唯一编号、所属专项、成员

标记等条件的检索。列表内容包括:成员单位的中文全称、成员单位的中文简称、

唯一编号、成员单位所在地址、联系电话、成员标记等

(2)组织单位档案展现

组织单位详细信息包括中文全称、中文简称、唯一编号、组织机构代码、联系

电话、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网址、行政区划、地址、主要职能、信息资源前段

码、登记日期。

(3)登记组织单位

提供向导式的组织单位添加功能。在向导中,可以录入成员单位的所有信息。

(4)修改成员单位

提供修改组织单位的除行政区划外的所有信息的功能。

(5)删除组织单位

24

提供删除成员单位的功能,若存在与之相关数据主题,不允许进行删除操作

9.1.2.3服务接入流程

服务生产方开发的服务注册到共享平台,供其他单位调用的过程叫服务接入。

服务接入涉及到两类用户,单位管理员和中心管理员。单位管理员登录分控中

心,填写相应服务信息。包括服务的WSDL,入参,出参,服务授权等信息。填写

并经测试通过后,才能提交中心审批。中心管理员审批通过后,就可以发布给其

他单位申请。

服务接入流程图:

图9-4服务接入流程图

•注册服务:

X发布服务

人参信息出参信息适梨信息附加信息

fig#ID:XM.GOV.YZ.RS.xnDetail.findSmDetailBySfzh•Q

服务别名:市民信息查询*

服务所属组:市民信息

失效日期:12023-3-28|国默认10年

月艮务地址:23:9080/DSP/services/RequestService?wsdl»获取wsdl信息

服务方法名:Query*

方法名中文名称:

服务•并发上限:10。»

25

•服务ID的命名规则为:

【地域】•【类型】.【生产单位】.【服务组别】.【服务方法名】

XM.GOV.YZ.ZX.SmDetail.findSmDetailBySfzh

।厦门1J।|।服务组।~~服务方法名1

政府一A服务发布单位代码

一A服务类型

说明如下:

服务类型:目前服务类型包括两张原子服务(YZ)和融合服务(RH)

ZX表示该服务方发布单位为信息中心(具体的单位代码,视情况而定)

SmDetail是指这个服务属于市民信息组的。

findSmDetailBySfzh是这个WS服务的服务方法名。建议采用“驼峰法”命名

法。英文字母,单词首字母大写。

•服务别名采用:服务资源名称+服务资源处理动作+(备注)。备注可选。

例如:公安人口核查(带照片)

•服务地址:填写服务WSDL地址,然后点击“获取WSDL信息”按钮,系统

将会获取WSDL内容,并解析服务的方法名。一个服务ID对应一个方法。

如果一个WebService包含多个方法,请注册为多个服务。

服务版本号命名规范:采用两位命名规则。大版本号相同的服务是互相兼容的,

只是小问题的更改。也就是只要大版本号相同,请求方是不需要更改。例如L0

和1.1版本,请求报文和结果报文是一致的。

服务的可见性分为公有和私有。公有服务所有单位都可以在服务目录列表中查

询到该服务,提交申请,中心通过后就可以调用该服务。私有服务可以定制服务

可见范围,授权的单位才能申请该服务。

服务说明:应该从业务上描述服务的功能。

服务文档:管理员必须上传服务描述文档。

26

结果报文XSD上传:为了方便请求方结果报文的解析,服务提供方需要提供报

文的XSD描述。

9.1.2.4请求接入流程

服务使用方向共享平台申请调用或使用其他单位或中心服务的过程叫请求接

入。

请求接入流程包括两步:

第一步分控管理员申请相应的服务,总控管理员审批通过后,将获得调用该服

务的权限。

第二步单位的应用系统构建请求报文,调用平台的请求接口,获取结果数据。

平台提供两种方式接入到平台,分别是同步方式、异步方式。

27

图9-5服务申请流程图

服务申请:

每个单位在申请使用某个服务,并经审核通过后,会得到一个请求方ID。

此请求方ID作为此单位能够使用该服务的凭证,应在调用服务时提供,且只

能在本单位使用。

命名规则为:

【区域】•【类型】.【申请使用单位】.【服务所在单位】.【自定义说明串】

SQ表示请求方IDo

自定义说明串,默认使用服务类别.服务方法名的形式。

XM.GOV.SQ.RS.ZX.SmDetaiLfindSmDetailBySfzh

厦门自定义串

政府

~►服务所在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