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 论文_第1页
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 论文_第2页
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 论文_第3页
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 论文_第4页
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好“三招”,让古诗课堂更高效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简洁优美,情感丰富真切,节奏明快而有乐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不言而喻,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穿越几百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知那个时代、那些诗人呢?小学语义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诗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亮点,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谈谈对小学古诗教学浅显认识。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如何把这种美落实好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目标。在常规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学生读——教师讲——逐句翻译——背诵默写”这样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过死板,先是过分地关注诗词中字词的理解,再将教师单一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古诗词的节奏、音韵和意境的领悟和欣赏,丧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多样性的理解。以致学生学得枯燥,教师教得乏味,课堂干涩而无生气。古诗词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虽然“教无定法”,但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结合不少教学专家的各种教学理论,我觉得古诗词教学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即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贯穿三个原则,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吟诵为主线,体会古诗的意象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也是华夏文化的精华,它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精粹、结构简明、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内涵,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正是学习古诗词的真正目的。“自古汉诗皆吟诵”,是说古诗词都是那些古人们吟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记得我儿时的老师就常给我们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推崇在古诗词教学中以吟诵为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吟诵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乐意参与其中,吟诵出别样的味道。1.在吟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只有凭借吟诵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一字一腔,吟诵得有眼有板,虽说不上婉转,但也自有音乐旋律的味道。王崧舟老师提出“会心吟诵得其韵”。朱光潜先生也曾说:一切艺术的灵魂都是节奏。如果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没了吟诵,少了和谐的节奏,也就没有艺术性了。你看那短短的几行,横竖也就二三十个字,学生只有立足反复地吟诵才会有不同的体验。2.在吟诵中理解诗人的情感。诗词是古人用来渲泻他们丰富思想情感的形式。它们或抒发对眼前美景的赞颂,或吟哦失意落泊的愁怅,或表达送别友人的眷念……但这一切情感都能通过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吟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吟诵,能够让学生很快地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也就不再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阻碍了。二、想象为方法,再现古诗的意境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传统教学中会重视字词的古今异义,对关键语句的翻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那样会将诗词美好的意境弄得支离破碎。我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表情达意。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让学生感觉得出诗词真实的情感和美的魅力。“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诗人总要借助某一特定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那“画”就是诗词里面所蕴含的一种情景,一种意象。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彩色版,很多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指导学生去欣赏古诗词所配图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诗词的意境建立一个画面,促使其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意蕴。1.把握诗词中的景和物。诗词的语言凝练,字字千金,容不得半个废字出现,那里面出现的具体的东西,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对诗词中出现的景和物都不是普通的景和物了。在诗人眼中,那景那物,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如《咏柳》中的碧玉、丝绦、细叶、剪刀,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景物的描写更点出夜深人静诗人越感凄凉的忧伤;当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时,学生已经融进并内化了诗歌的意境,对抒发诗人和自己的感受欲罢不能,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2.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词意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突破时空的限制,但在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作为依靠,更需要学生结合诗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生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多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问问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联想,是诗歌时代性的显现,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更是课堂和诗词本身生命活力的发扬光大。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让学生想象: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的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境,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这一结果也许不完美,但这一过程却很重要,这是一个“澄心直觉得其象”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领悟到诗情画意,仿佛人在画中游,乐此不彼。三、迁移为延伸,拓展古诗的积累学生学古诗词,是否要他们去学习写作远离现代文明的那一种文学形式?显然不是。学习古诗词,除了解中华古代文明成果外,更主要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学积淀。这不仅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量的积累,由量变促成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光凭教材中有限的几首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迁移延伸,博览广取。1.拓展阅读。语文教材因容量所限,每册录入的古诗词不过四五首,这对于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很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一首古诗词后,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选取适当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要么是同一诗人的,要么是情感一致的,要么是内容相关的,以丰富学生的诗词量,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如学习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学他的《送友人》,以更好地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有75篇,都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2.语言训练。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明口不明”是学古诗词的通病,而语言延伸训练就是治疗这种病的一剂中药良方。这药方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用耳倾听,用眼观赏,用嘴吟诵,用脑想象,用心感受。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一句诗,甚至一个字来展开想象,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想、所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既可以避免对诗词“千人一面”的理解,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古诗积累。总之,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教师则更应该将意境的欣赏贯穿教学之中。把握方法,有效整合,让学生在古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