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1页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2页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3页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4页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南京专用)专题10说明文阅读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竺可桢①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②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⑤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⑥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选文第①至第④段都是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的,先说哪个因素,后说哪个因素,有什么讲究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发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你运用物候知识,简明、准确的向大诗人解释个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雪上加霜,并非灾上加灾》,完成下面小题。雪上加霜,并非灾上加灾林之光①最早源自宋代《景德传灯录》的成语“雪上加霜”,是比喻人们连续遭受灾难、打击,处境难上加难、生活苦上加苦的意思。大体与成语“祸不单行”同义,使用相当频繁。②不过很有趣,如果从气象学看“雪上加霜”,却并非灾上加灾。而且,这种现象在自然界还是平常事一桩。③首先,在自然界“雪上加霜”并不意味着连续遭受重大灾害。④当然,雪和霜都是古代穷苦农民的灾难。大雪意味着严寒,意味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霜则主要是庄稼的大敌,往往一场严霜断送了大部分收成。但是,雪上再加霜,实际上并非意味着另一场大灾。雪上的霜,甚至连灾都算不上。因为大雪多发生在冬季,而冬季中田里庄稼已经收割,或者在地里越冬(例如华北冬小麦),因而再有多少场霜,对庄稼、对农民生活都没有直接影响。反而,当夜间水气凝华成霜时还能放出凝结潜热,减缓气温下降;次日晴暖的阳光,则有利于白天升温迅速化霜,因为农谚说“浓霜毒日头”。⑤有人问,如果严重霜灾后再来场大雪,即“霜上加雪”又如何呢?这在节气顺序上是可能的,因为一般霜在先,雪在后。这样一来,庄稼全毁在地里,灾后连剩余都收不回来,那就真成了文学意义的“雪上加霜”了。不过,在自然界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霜后多晴天,上午都化完了;而雪一般是下一次天气过程的序幕,哪可能加在这场霜上呢?⑥其次,“雪上加霜”在自然界实际上是经常出现的。因为降雪过后,当地逐渐进入高气压中心区控制,风静云散,晴夜中雪面的辐射冷又特别强烈,再加上雪面多少有点水气,因此雪面上是经常会出现白霜的。我国高山和北方冬季,许多气象站观测报表的天气现象栏中,常常都是积雪和白霜并记的。⑦那么,古人为什么还要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呢?⑧我认为,首先,在古代形容人连续受到重大打击,莫过于用农民视为身家性命的庄稼连续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作比喻;第二,在双重自然灾害打击中最重的莫过于连续遭受同类重大灾难,这会使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霜、雪就属于这样的灾害;第三,雪是白色,霜也是白色。双重白色叠加,在组辞上有一种美感。雪和霜可以说是天生的最佳同类灾害名词的组合,所以我国古代成语中霜雪连用的例子还很多,例如“霜凌雪妒”“雪压霜欺”“卧雪眠霜”“傲雪凌霜”等等。⑨实际上,古人组“雪上加霜”类成语,取“霜”“雪”作要素也是最佳选择。因为在自然灾害中只有“冰”“寒”和“风”等可以代替雪或霜字连用,但都难能组出“雪上加霜”这样朗朗上口、广泛流传、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⑩当然,成语属于文学范畴,组成成语目的常常是以事物喻人,喻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即用气象名词组成的文学成语喻社会的人和事。因此文学成语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倒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雪上加霜这种例子在成语里还是很常见的。(选自《科普时报》2021年11月21日)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浓霜毒日头”是因为白天霜融化时散热,温度迅速上升。B.霜降节气在前、小雪节气在后,“霜上加雪”的情况经常出现。C.“雪上加霜”比较常见,对庄稼和农民生活没有直接影响。D.成语是约定俗成并广泛使用的,必须要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5.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句话。(1)“大雪意味着严寒,意味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霜则主要是庄稼的大敌,往往一场严霜断送了大部分收成。”这句话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我国高山和北方冬季,许多气象站观测报表的天气现象栏中,常常都是积雪和白霜并记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6.文章第八段说明古人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的原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人类一直在“发低烧”吗王昱①人类的正常体温究竟是多少?你可能会本能地回答:“37℃啊!”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平均体温仅为36.6℃,而非37℃。这意味着,人类的正常平均体温可能需要重新定义。难道百年前的古人一直在“发低烧”吗?别笑,事实可能还真是如此。②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经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10年下降0.03℃。帕森内特说:“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微生物学意义上,我们与过去的人差别很大。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像过去那么活跃,身体组织也不易发炎。”③虽然这项调查的对象只有美国人,但帕森内特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类体温的下降趋势会不会很快停止?她表示:“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0℃,但具体降到哪个值,我现在也不知道。”④其实一个多世纪以来,37℃被用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也是不断地受到质疑。这个标准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医生卡尔·翁德里希对2.5万名成年人的腋窝进行了数百万次的温度测量后提出了这个标准。但是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体温需要恒定,以及为何恒定在37℃左右。⑤对于人类以及其他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更好;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生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这两种解释也许都是一些动物维持身体恒温的目的。动物维持比环境温度稍高的体温,有利于增强动物体内糖酵解的能力,以及促进酶的活性。在生存竞争中,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优势。⑥那么,为何人类的体温又要恒定在37℃呢?研究发现,37℃其实是人类维持体内酶活性的一个“高限”,比这个温度稍稍升高几度,人体内的酶就会失活。但相反,温度有些许下降(比如在30℃~35℃)对这些酶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能让其更加高效。⑦既然温度降低能让酶的活动更高效,那么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⑧在地球近10亿年的时间里,真菌一直在生物界横行无阻,唯独在恒温动物这里遭遇了顽强抵抗。生物学家发现,入侵人体的真菌数量惊人的少。比如肺囊虫,它可以使人类免疫系统受损并引发肺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⑨无独有偶,人类并非唯一不受真菌困扰的物种,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和鸟类也很少受到真菌的骚扰。尽管它们所接触的真菌种类超过4000种,但长在哺乳类动物身上的只有不到500种,并且大部分不会致病。对鸟类的研究同样显示,几乎没有什么真菌引发的鸟类疾病,而大多数鸟类的体温比哺乳类动物的更高。⑩而那些体温略低的少数哺乳动物,似乎都更易感染真菌。鸭嘴兽就是一例。它们体温略低,仅有32℃。同样的,在北美,冬眠蝙蝠也容易被真菌入侵,引发白鼻子综合征,导致发病死亡。⑪由此可见,恒温动物并不是自主选择了较高的体温,而是被真菌等病原体“逼上梁山”,不得不维持高体温,用这种升温的方法制无处不在的病原体入侵。所以,人类采取高体温策略也并非自愿。那么,在一个真菌等病原体较少、免疫机制不需要那般活跃的环境中,我们的体温是否会自主地降下来呢?最新研究似乎也体现了这种趋势。(摘自《齐鲁晚报》2020年1月17日,有删改)7.通读全文,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帕森内特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正常体温将会无止境地下降。B.美国科学家根据本国数据分析推出:所有现代人的体温较之过去人的体温都在下降。C.一百多年以来,人们对37℃这个人类健康体温的标准一直有所争议。D.在近10亿年的时间里,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举世无敌。8.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9.文中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0.赏析下面两段说明性文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囊虫只能温顺地生活在我们的肺里,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未来我们把数据存在哪里?任志方①怎样把记录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②苏美尔人在黏土板上存储信息,法老在石柱上刻象形文字记述自己的故事,黏土和石头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此后出现的羊皮纸和纸张,在精心保管的情况下,可以保存一百多年。电影胶片、照片在气候条件控制良好的环境中也能大约保存100年。③在数字化存储数据的时代,数据、文档或记录时长却十分有限。目前广泛应用的硬盘只能在室温下使用大约10年。即便保存寿命可达50年的光盘,一旦写入数据,其保存寿命就会降到5年左右。④不过,所幸的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能力是无限的。就在2016年2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度高达190℃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时间与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3倍)。⑤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用“纳米格栅”保存信息,而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可以表达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相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蓝光光碟可以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左右,即360TB。⑥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高温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不会丢失。⑦不过,又如何保证过去存储下来的信息能被将来的人解读呢?1963年,飞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录音磁带,彼时,一盘90分钟的录音带能存储700KB到1M大小的数据。1971年,IBM推出8英寸容量为81KB的磁盘。1980年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出了数字光盘。在今天,除非专门购买一个读取设备,否则最常见的电脑也无法读取上述储存设备的信息。这不仅涉及硬件的问题,还有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和那些被淘汰了的配套软件。“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曾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创造的旧的文件格式不能用最新软件来阅读,因为不能总是保证新软件能与过去匹配。长久下去的情况是,即便我们汇集了大量数字内容,我们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随着硬件和软件过时,未来的人可能难以找到有关21世纪的任何记录。⑧因此,可以设想一下,1000年以后的人类,面对我们今天使用的U盘或移动硬盘,可能就像人们初次发现甲骨文一样。⑨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可能就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和硬件,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但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对内容、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一起做一个快照,并对其所运行的机器进行描述,然后长期保存。在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⑩这看上去很复杂,不过,未来拥有无限可能。也许再过几年或几十年,们就能利用一片类似五维光碟的简单玻璃记录并保存文化、语言等信息。这将提供给未来的文明,或是其他可能出现的一切。(节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11.与传统光盘相比,五维光盘具有哪些优势?1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蓝光光碟可以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左右,即360TB。(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作用。)(2)目前广泛应用的硬盘只能在室温下使用大约10年。(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删去,并给出理由。)13.文中划线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说说它的作用。14.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分别使用了两个问句,请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错失恐惧”那些事儿钟雨庆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以下这些经历?新年第一天,写下目标和计划,决心好好学习,结果刚过5分钟,就不自觉地拿起了手机;从断网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感到焦虑,生怕错过任何一条消息;正在出差途中,眼看着手机快没电了,立刻感到心急……如果这些时刻你都不陌生,那不妨了解一下“错失恐惧”吧!错失恐惧是什么错失恐惧最早由美国作家安妮·斯塔梅尔提出,随后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最初,心理学家沃恩提出的定义为:因为担心错失“同伴做得比自己好、知道或拥有的比自己多”之类的信息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感受。后来,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错失恐惧指的是个体因担心自己错失他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而且有错失恐惧的人具有期待持续知晓他人所做之事的显著特点。这些定义看起来有点抽象,其实错失恐惧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的人爱不停地刷微博、刷抖音、刷朋友圈,生怕错过别人分享的动态。即便刷久了自己也觉得没意思,过了一会儿还是照刷不误,因为不想错过任何一条最新动态。心理学家沃瑟姆在2011年提出,错失恐惧是指对后悔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来源于个体对于社会交往、新体验、有利投资或其他正性事件的担心,因此个体强烈期待持续跟进他人所做之事。错失恐惧分为哪几类总体而言,错失恐惧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线上背景中的状态性错失恐惧,是指由频繁使用网络所引发的错失恐惧。2018年11月18日,在北京发布的《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指出,现代人平均每天刷手机97分钟。《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则指出,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间达5.69小时。长时间使用网络是产生错失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类是社交媒体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为担心错失社交媒体中的相关内容而产生的错失恐惧,外在表现为频繁刷新各大社交媒体的消息及动态。第三类是饮酒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担心无法参与饮酒活动而产生的错失恐惧。哪些因素会让人产生错失恐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共有三类因素会影响错失恐惧的产生。第一大类影响因素是个人的心理因素。首先,人格特质会影响错失恐惧的产生。研究表明,表现出好社交、外向、热情等人格特质的人,错失恐惧水平一般较高。其次,错失恐惧可以理解为个体在进行自我调节受阻时产生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足够的自主权,或者没有事情让其产生胜任感,都会增加其产生错失恐惧的可能性。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而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这种关系需要的缺失也会导致错失恐惧。第二大类影响因素是社交媒体的使用。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通俗来讲,就是社交媒体使用强度越强,错失恐惧的程度越深。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当人们无法使用社交媒体时,个体的焦虑水平会上升。第三大类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性别。有研究得出结论:年轻人的错失恐惧水平往往更高,而且男性高于女性。错失恐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错失恐惧主要会影响个体的社交媒体使用和心理适应情况。错失恐惧对个体的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分为两类:一般社交媒体使用和非适应性社交媒体使用。一般社交媒体使用是指,当人们为错失恐惧感到困扰时,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因为在社交媒体上他们可以自主交友、与他人进行互动,使自己的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得到满足。非适应性社交媒体使用是指,个体在不当的场合或者采用不当的方式使用社交媒体。错失恐惧会导致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出现问题,包括手机成瘾、“低头症”等。错失恐惧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错失恐惧会影响个体的压力感,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出门没带手机时,就会备感压力,这也是错失恐惧导致的后果。最重要的是,错失恐惧会导致抑郁等消极情绪。有研究证明,错失恐惧与幸福感、自尊等积极的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错失恐惧是病吗有一些媒体在介绍错失恐惧时,常常称之为“错失恐惧症”,但实际上错失恐惧并没有达到精神病理学的标准,只是具有轻度或中度的心理与生理症状,因此严格来说它不是病。如果想了解自己是否有错失恐惧问题,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填写相关问卷、量表进行测量,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是普日贝尔斯基等人编制的错失恐惧量表。不可否认,网络社交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导致一些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还是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多参加一些线下的社交活动,感受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深度与温暖。(选自《百科知识》2021.3)15.文章开头段写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有何作用?16.请为“错失恐惧”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字。17.文章采用了多个小标题,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8.最近一段时间,小玉同学迷恋上网刷朋友圈,浏览各种信息,精神不振,成绩每况愈下。他解释的理由是“同学们聊天的内容我都不知道,不上网了解的话,就会被大家孤立”,他认为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对此感到十分焦虑。请你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对他进行规劝。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说月亮是地球的“女儿”欧阳自远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亮,它是怎么来的呢?40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主要的假说如“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同时起源于太阳星云中,各自的一块小星云的冷却、聚集和增生,分别形成了地球和月球,因此月球和地球是一对姐妹;“分裂说”认为,地球刚刚形成不久,由于地球内部储存的能量很大,使其成为一个高温的熔融体,加上地球形成初期自转速度很快,甩出去一大坨熔融体,在地球附近冷却后形成了月球,地球上残留的一大块伤疤就是现在的太平洋……后期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由于在很多方面不符合科学事实而被否定。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诞生于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有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它们的运行轨道各种各样。地球诞生后不久,大约在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个天体相撞产生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科学家提取了地球和月球的“基因”做“亲子鉴定”。这些“基因”就是组成地球和月球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全部测定结果确证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月球在一场惊天动地而悲壮的“太空婚礼”之后而诞生,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月球诞生时的大撞击事件,使地球留下了“终身残疾”。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自转轴原本都是垂直于黄道面按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以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在45亿年前受到的巨大撞击,地球由直立的自转变为倾斜自转,地球的“残疾”太神奇,使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和冬的季节变化。月球对地球十分重要,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撞击坑有3.3万多个,直径大于10米的撞击坑有1亿多个,这是月球以它微弱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时留下的。月球的引力导致地球产生了潮汐,这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而荒古的年代。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独生“女儿”—月球,月球也一直在护卫地球的安全和增添地球的活力。月球被小天体撞击得遍体鳞伤,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月球在地球周围运行,使地球的运行更加稳健;月球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使地球增加了生命的活力。月球对地球生命的诞生和保护地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19.为什么说月亮是地球的“女儿”?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撞击坑有3.3万多个,直径大于10米的撞击坑有1亿多个。(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结合选文,给“大碰撞说”下个定义。21.文章为何先介绍“各种假说”,再介绍“月亮是地球的‘女儿’”?22.下面对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一同诞生,共同经历了漫长而荒古的年代。B.第②段中加点的“大多数”一词表示限定,说明还有少数科学家不赞成“大碰撞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④段中的“终身残疾”,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月球在撞击地球时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D.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地球对月球生命的诞生、保护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A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B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C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D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23.下列诗句于影响物候的因素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纬度因素)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经度因素)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下因素)D.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古今因素)24.第三段划线处,作者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25.请将下列词语填入第六段相应的位置。首先

还可以

也可以

此外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_八、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闪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不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的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在对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版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像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26.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可见错中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8.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9.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九、30.祭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种风俗。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近侍家堂又一年王瑞锋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⑩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⑪“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⑫《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⑬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⑭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⑮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⑯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⑰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⑱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⑲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⑳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㉑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㉒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㉓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㉔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㉕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㉖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1)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墩墩想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请你帮他在下面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动词,完成概括。_____家堂——_____家堂——_____家堂(2)容融发现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她邀请大家品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茧,井井有条。(加点词和比喻有何妙处?)②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小冰提问说:这篇文章的㉒、㉓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呢?(4)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致认为“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这句话非常富有意蕴。小雪又找来了两则相关材料,大家决定把文章和材料一起贴到班级小白板上,邀请全班同学一起探究。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百度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尼克松《不战而胜》十、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莫让睡眠被偷走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②《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眠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晩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③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每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晩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样熬夜晩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④我们的大脑中有个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即中枢时钟。这个中枢时钟每天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校对一次、它的角色就是总监工,根据视觉感受器接收到的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他细胞统一协调工作和休息。其中,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就是帮助调节睡眠的重要信号之一。它会根据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反应。要在黑暗坏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出褪黑素,帮助入睡。当太阳升起,随着光照渐强,人体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并开始分泌血清素(一种刺激情绪的神经传递素侍逆素),它将和褪黑素此消彼长。⑤太阳光中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提高人的灵敏度和各方面表现。但在天黑以后,蓝光就成了一种不良光线。目前市面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所发出的光线基本上属于蓝光。人体视觉感受细胞对蓝光特别敏感,当细胞感受到蓝光后,就会发出信号通知中枢时钟,中枢时钟就会认为天亮了,进一步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疾病。⑥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⑦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⑧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将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⑨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⑩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提高警惕,莫让你的睡眠被偷走!31.文章由关于睡眠指数的调查报告说起,依次介绍了睡眠不足的____________、睡眠不足的生理原理以及睡眠不足的____________,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32.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2)睡眠“负债累累”,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3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34.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枢时钟将视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泌激素告知体内其它细胞协调工作和休息。B.蓝光是一种不良光线,它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造成内分泌等一系列身体机能的紊乱。C.皮质醇过量就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D.青少年如果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降低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近期睡眠严重不足。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1)逻辑顺序;(2)从提示性词语“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看,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第三个是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度都如此。说话讲究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这种现象是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春夏两季,越往高处植物抽青、开花越迟,即海拔越高的地方,与平原地区气温差异越大,因此其气温回升较慢,相应的气候变化存在一种滞后现象。所以才会出现大部分地区的花儿早已开放完了,而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的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分析。通常用到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通常用于介绍某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空间顺序(用于某个建筑物等)、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事理的内在关系)。根据文章第①-④段中的“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可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的差异;第三是高下的差异;第四是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再次之,古今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一定”是“特定的”的意思,修饰限制“高度”,准确说明了“逆温层”的条件,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气温比低处高,是有特定高度限制的,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诗句中的“人间”指平原地区,“山寺”指山区,所以符合第四段的说明内容“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根据第③段的内容“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可知,来向大诗人解释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山寺一般都建在山上,与平地的温度不一样。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四月里别的花已经开尽时,大林寺海拔高,所以桃花才开始盛开。据此作答即可。4.C

5.不能删去,“往往”是常常的意思,这里指严霜断送大部分收成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但并不是肯定会发生。由此可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积雪和白霜并记的例子,说明了“雪上加霜”在自然界是经常出现的。

6.逻辑顺序。第8段从成语的内涵、给人的感受、组辞的美感三个方面说明古人组“雪上加霜”成语的原因。三个原因从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解析】4.A.根据第④段中的“当夜间水气凝华成霜时还能放出凝结潜热,减缓气温下降;次日晴暖的阳光,则有利于白天升温迅速化霜”可知,“浓霜毒日头”是因为夜间水气凝华成霜时能放出凝结潜热,减缓气温下降;B.根据第⑤段中的“即‘霜上加雪’又如何呢?……不过,在自然界里,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可知,本项“经常出现”有误;D.根据末段中的“因此文学成语是否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倒并不是最重要的”可知本项“必须要符合科学道理、客观实际”有误;故选C。5.(1)考查说明文语言。“往往”是常常,经常的意思。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中的表示的是经常会有一场严霜断送了大部分收成的情况发生。但并不是一定会发生。如果去掉,语意过于绝对,“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2)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列举了我国高山和北方冬季的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⑥段前句“因此雪面上是经常会出现白霜的”可知,此处举例具体地说明了“雪上加霜”在自然界是经常出现的。6.考查说明顺序。根据第⑧段中的“首先”“第二”“第三”可知,本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三个古人组“雪上加霜”这个成语的原因:成语的内涵、给人的感受、组辞的美感。所以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7.C

8.①大脑在恒温下运作更好;②某些动物从依赖水声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③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

9.文章第⑩自然段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鸭嘴兽体温偏低,只有32℃,以及冬眠蝙蝠体温偏低导致其容易被真菌入侵,导致发病死亡这两个例子,生动准确地解释了哺乳类动物不选择更低的体温的原因,体温低的时候容易感染真菌,使得说明内容更加严谨准确,具有说服力。

10.(1)加点词语“很可能”不能删去,“很可能”的意思是很大程度上是的意思限定概率,用在这里表示目前得出的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而非已经证实了的结果,因此用“很可能”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删掉“很可能”则太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2)“温顺”的意思是温和驯顺,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真菌肺囊虫拟人化,通俗准确地写出了恒温环境下不适合真菌活跃的事实,一般不会引发病症,使得说明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分析】7.A.有误,选项和原文第③段的说法冲突,原文帕森纳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0℃;B.有误,原文第③段“虽然这项调查的对象只有美国人”中仅仅是对美国人的体温进行了监测,由此推断其他相似情况的国家人们的体温也会下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现代人的体温较之过去都在下降;D.有误,选项认为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举世无敌,但是原文第⑧段的表述是真菌在生物界横行无阻,但是在恒温动物这里遭受了顽强抵抗;故选C。8.本题考查说明文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考查,形式新颖。本文围绕“人类一直在发‘低烧’吗?”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也就是提出了三个逻辑相关的问题并给出解答。问题一是人类及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原文第⑤段开头进行了解释,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大脑在恒温下运作得更好;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生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这两种解释也许都是一些动物维持身体恒温的目的”分析,得知原因主要是两种:一是大脑在恒温下运作更好,二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声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问题二是为何人类的体温恒定在37℃呢?问题三结合第⑦段“既然温度降低能让酶的活动更高效,那么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可能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得出:是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为了抵御真菌。据此填空即可。9.本题考查说明文方法及作用。通读画线句子,“鸭嘴兽就是一例”是举例子,“它们体温略低,仅有32℃”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是具体准确。通过列举鸭嘴兽体温偏低,只有32℃,以及冬眠蝙蝠体温偏低导致其容易被真菌入侵,导致发病死亡这两个例子。根据原文,“而那些体温略低的少数哺乳动物,似乎都更易感染真菌”,可知体温低的时候容易感染真菌,从而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哺乳类动物不选择更低的体温的原因,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0.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1)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明确“很可能”的句中意思,表明删掉后的不同效果,最后表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很可能”表估计,句中表明“用在这里表示目前得出的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是估计的,去掉后句意变成“人类之所以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就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句意就成真实的了,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温顺”的意思是温和驯顺。将“真菌肺囊虫”人格化,采用了拟人修辞。结合“只有在肺部温度下降(所谓的受‘风寒’)时才出来作乱”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恒温环境下不适合真菌肺囊虫活跃的事实,一般不会引发病症。“温顺”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趣味性。11.存储量大,保存时间长,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坚固/耐高温/不易融化或变形)。

12.(1)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光碟保存数据的大小和相差的倍数并将五维光碟与蓝光光碟进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五维光碟储存量之大。(2)不能删去。“在室温下”对目前硬盘的使用环境作了限制,如果删去则说明硬盘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使用10年,与原文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13.这句话对“138亿年”这一时间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将时间概念具体化,更加直观,便于读者理解。

14.第1段以提问的方式开篇,可引起读者对信息存储的思考,引出文章说明对象。第7段的问句,起到过渡作用,先说保存信息,再说读取信息,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内在逻辑更加紧密。【分析】11.考查信息筛选概况。第四段“在温度高达190℃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说明五维光碟保存时间长;第五段“因此,相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说明五维光碟存储量大;第六段“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高温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不会丢失。”说明五维光碟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12.(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方法:①点:说明方法+解释;②效果词+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③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根据“128GB”“3000倍”“360TB”这些具体数字,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可知这是拿五维光碟的信息存储量和蓝光光碟相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五维光碟储存量之大。(2)考查说明文字词的删改换。答题方法:①点明态度:不能删改换;②代词解句+去词解句;③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示例:不能删。“在室温下”有限制范围意思,这里是对目前硬盘使用环境的限制,说明在正常室温环境下,硬盘的使用寿命大约是10年;不在室温环境下,硬盘的使用寿命就说不清了。如果删去“在室温下”,意思就是硬盘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使用大约10年,这就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特点。13.考查补充句子作用。括号里的话对“138亿年”这一时间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作者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将时间概念具体化,这样的表述因为直观具体,浅显易懂,便于理解。14.考查句段作用题。第①段和第⑦段都使用了问句,但是作用迥然不同。第①段是文章开篇,设置问句便于引起读者对信息存储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第⑦段的问句,很显然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一到六段都在说信息保存;从第七段开始说保存下来后信息读取,符合人们认知内在逻辑。15.①引出说明对象“错失恐惧”,与后面错失恐惧的表现呼应;②从人们的日常经历入手,更贴合读者的生活实际;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

16.错失恐惧是个体期待持续跟进并担心错失他人所做之事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

17.①形式新颖,能吸引读者;②能概括每部分的重点内容,体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格式相仿,使文章看起来整齐优美,逻辑层次清晰。

18.小玉同学,不要太焦虑哦,措施恐惧并不是心理疾病!你只是对别人的经历太过期待,担心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话题会被同学们孤立。实际上同学们并不会因为这个孤立你。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有什么不了解的内容,大大方方直接问,面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就好,大家会很乐意和你分享自己的生活的。努力调整好心态,少上网,多社交,多学习看书,一切都会变好的!【分析】15.本题考查说明文中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回答,内容上,概括开头段事例或热点话题等内容,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的说明/引出说明对象……,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等。文章开头段写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切合读者的生活实际,引出说明对象“错失恐惧”,引出下文对“错失恐惧”的定义、分类、影响等的说明;吸引读者阅读。16.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概括及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原文摘取关键信息,在“错失恐惧是什么”两段中进行筛选概括,并将句式整理成“(对象)是(定义)”的格式,需注意字数要求。本题可结合“后来,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错失恐惧指的是个体因担心自己错失他人有意义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而且有错失恐惧的人具有期待持续知晓他人所做之事的显著特点。”概括作答。17.本题考查小标题的作用。小标题有若干作用:①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②能吸引读者;③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⑤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⑥小标题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⑦小标题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可据此作答。18.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注意,一是进行规劝时要温和有礼貌,二是要结合文章内容,对小玉同学焦虑的要点进行解答:担心被孤立,担心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后果。可结合材料中“错失恐惧并没有达到精神病理学的标准,只是具有轻度或中度的心理与生理症状,因此严格来说它不是病”“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还是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多参加一些线下的社交活动,感受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深度与温暖。”劝说。如:亲爱的小玉同学,不要太焦虑!错失恐惧不是心理疾病!你需要和同学交往,可又过于担心,担心和同学们没有共同话题会被孤立。实际上同学们不会孤立你。所以不要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还是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多参加一些线下的社交活动,感受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深度与温暖。让我们一起放松心态,多和朋友聊天、学习,一起成长吧!19.组成地球和月球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基本相同;月球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月球使地球的运行更加稳健;月球使地球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20.(1)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月球被撞击的遍体鳞伤,保护了地球。(2)大碰撞说是指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产生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慢慢聚集形成了月球的一种假说。

21.介绍“各种假说”是为了引出“月亮是地球的‘女儿’”,这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2.B【分析】19.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根据第3段“这些‘基因’就是组成地球和月球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全部测定结果确证月球是地球的‘女儿’”可知,组成地球和月球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相同,所以月亮是地球的“女儿”。根据第7段“月球也一直在护卫地球的安全和增添地球的活力。月球被小天体撞击得遍体鳞伤,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月球在地球周围运行,使地球的运行更加稳健;月球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使地球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可知,月球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使地球的运行更加稳健,使地球增加了生命的活力,所以说月亮是地球的“女儿”。20.(1)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先判断出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然后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点来作答。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作引用等。根据“1千米、3.3万、10米、1亿多个”这些,可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后文“这是月球以它微弱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时留下的”以及第7段“月球被小天体撞击得遍体鳞伤,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这里运用列数字,准确形象地说明了月球为保护地球,被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得遍体鳞伤。(2)本题考查下定义。“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是指……”,本文这里是“大碰撞说是指……”。根据文章第2段“这个假说认为”“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个天体相撞产生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可给“大碰撞说”下定义:大碰撞说是指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相碰撞下产生了很多碎片,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的一种假说。注意下定义时,语言要简洁、通顺、准确。2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篇文章第①②段先介绍“各种假说”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月亮是地球的“女儿”的介绍,这里由现象到本质,使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由浅入深,这是逻辑顺序的一种。逻辑顺序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对象的顺序,这样更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第2段“大约在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个天体相撞产生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以及第7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而荒古的年代”可知,选项“月球和地球一同诞生”表述错误;B.第2段“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大多数”是表示数量上的限制,说明了还有少数人不赞成“大碰撞说”,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选项表述正确;C.根据第2段“大约在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两个天体相撞产生了很多碎块,这些碎块就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起来,形成了月球”可知,撞击地球的并不是月球,选项表述错误;D.根据第7段“月球被小天体撞击得遍体鳞伤,使地球避免了许多小天体撞击的伤害;月球在地球周围运行,使地球的运行更加稳健;月球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海洋潮汐,使地球增加了生命的活力”可知,是月球对地球生命的诞生、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23.D

24.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增强了文章的具说服力。

25.

首先

还可以

也可以

此外【解析】23.“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意思是楚地的社会风俗,冬季的第一个月才有霜,是纬度因素,故选D。24.考查对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理解。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25.考查对序数词的运用。“首先”是最重要的放在首位,“还可以”在其后,“也可以”应在“还可以”的后边,最后是“此外”,就是除了前面之外的。26.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27.(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28.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

29.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解析】26.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7.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风险”指的是预测结果不准确,“捣蛋鬼”形象地写出了地形地貌对大气运动的重要影响。28.此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了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从全文谋篇构思的角度来看,使用该材料,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读下去。29.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答时要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且要联系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暴雨天气,预测困难,从“但有些天气发生的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中可以找到依据。赵师秀诗句的意思是:梅子黄熟的时候下着连绵的阴雨,青蛙在青草地和池塘里随处可见。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梅雨天气,预测容易,从“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中可以找到依据。30.(1)

送(2)①“投”字写出了“我”经过了半耕半读艰辛的历程,终于从家乡的小村庄进入陌生的城市。而“鸽子笼,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通过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远离家乡和家族的异乡生活是逼仄、压抑的,内心是迷茫的。②这段描写老爷上香的文字,先写老爷的动作“双手执”“立”、神态“毕恭毕敬”、后写语言,表现老爷对祭祖仪式的熟悉,对祭祀活动的一丝不苟和虔诚态度。生动再现庄重、神秘的春节祭祀场面。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宗族宗亲之间的血脉亲情和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也反映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文化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3)(1)让读者知道大老爷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这种引领和支持让人深切体会到宗亲血脉亲情的价值。(2)写了“老爷”“大老爷”之间的恩怨,既透视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又照应上文“老爷”对“大老爷”的真诚祭祀,对比中让人深刻认识到宗亲血脉亲情的包容力。(3)既丰富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旨。家堂文化是汉民族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亡灵的追念,对祖先的缅怀,是美好未来的祈愿。对于于庄人来说,春祭就是一种信仰,庄严而不可冒犯。“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春祭让于庄人有一种归属感。(4)“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于庄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庄严的,场面浩大隆重。在“鞭炮齐鸣,震耳欲聋”中,于庄人虔诚地祈求列祖列宗佑护家族平安、庄稼丰收、子孙兴旺。这一朴素而又现实的愿望,祖先希望代代相传,耕植于每个族人的心中,维系着家族的团聚。它有一种精神感召力,驱使我们离开漂回城市,为了振兴家族而努力着。但是当今年轻人不懂宗亲文化,对宗族宗亲观念淡漠,甚至反对。就如文中的“我”,初中时也曾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春祭活动中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表达了作者对宗亲文化传承的担忧之情。(联系文本)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宗亲文化的作用。宗亲文化的凝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增加,所以发扬宗亲文化,也是发扬传统文化,是正能量的传播。从小往大了说,家庭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了,然后扩大到宗亲之间的团结互助,再扩大到族姓之间的团结,这就是整个国家的大团结。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该如何传承、保护乡土传统文化。(联系文本结合材料)【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结合第⑥段“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