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4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年级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图1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图1A.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 B.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C.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 D.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2.根据传说、青铜器铭文和后世文献的记述,大禹治水动员了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这反映出早期国家()A.以武力控制所有部族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D.借助神权治理水患3.“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描述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通济渠 D.永济渠4.图2是厦门初中历史“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观展现场一隅。该处的展览主题应是()图2A.帝国盛衰势 B.山水田园景 C.风俗烟火气 D.世间自然物5.唐代继承和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大运河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发展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稳定繁荣6.为纪念千年前的一个伟大创造,我国发行了图3中的纪念币。这一“创造”反映了宋代()图3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铸铁技术的进步C.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D.重文轻武思想受到推崇7.19世纪中期李鸿章说:“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符合这一说法的举措是()A.镇压太平天国 B.开展洋务运动 C.开辟了使馆界 D.废除科举制度8.图4是2015年打捞出水的致远舰舷窗残骸,它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图4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9.“短时间内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新旧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摧枯拉朽地清扫旧有的地基,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A.背景 B.原因 C.内容 D.影响10.董必武在《南湖题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诗中所述的事件()A.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D.成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1.陈嘉庚先生多次不惜重金、登报征求,将民间防治疫病的秘方结集成册,免费赠予乡民。图5是他自费编印的医书,该书编印于()图5A.1917年 B.1918年 C.1927年 D.1928年12.“北伐军入湘而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A.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B.顺利进军离不开农民的支持C.武装反抗国民党符合人民愿望 D.在珠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13.“四野攻坚出奇兵,强取锦州困长春。浴血塔山阻顽敌,英勇沙场报丹心。”与这首诗描写的事件相关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4.“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在实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胡适15.图6最适合用于直接研究新中国()图6A.建国初土地改革 B.外交事业的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D.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16.澳门回归的近25年是其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2024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施封关运行,又为澳门的发展注入新力量。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一国两制”的贯彻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17.小鹭搜集了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A.中国科技引领了世界发展 B.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C.中国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D.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18.《罗马帝国衰亡史》提及,“他的胜利所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纪念物”指()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19.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C.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20.图7漫画意在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图7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C.增强了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D.具有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面21.1878年英国游船“爱丽丝公子”号在泰晤士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死亡,而是因为喝下了大量有毒的河水。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导致英国交通安全隐患 B.引起公众对经济的担忧C.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22.他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被誉为一座阅尽世间百态、人间万象的人性博物馆。“他”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巴尔扎克 D.托尔斯泰23.“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强调十月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促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C.通过和平的方式夺权 D.是历史上首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4.1918—1919年,商业广告在苏俄《真理报》上近乎消失。1922年《真理报》第169号的广告专版中,出现了糖业、啤酒、农产品等商业广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集体农庄已在全国推行 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25.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战役发生在图8中的()图8A.① B.② C.③ D.④26.一位美国学者评价二战后的国际形势时说:“他们……都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他评价的是()A.美苏冷战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盟建立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8分。2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1868年发布《五条御誓文》,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实行废藩置县1872年发布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三阶段,学习西方近代国民教育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发布征兵令,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1883年★鹿鸣馆建成,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整理自[日]佐佐木克《从幕末到明治》(1)材料中★处内容体现了明治维新中哪方面的措施?(2分)(2)英国作家威尔斯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已经是一个西化的民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28.(15分)厦门某中学九年级同学要设计一块宣传展板,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展板一赏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板二品画作·感悟中国革命文化——展板一、二图片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展板三学英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物一:人物一:A他曾说:“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用全部生命写就了一部代代相传的铁人精神的宏伟诗篇。人物二:邓稼先他是中国的“两弹之父”,一生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才华。——摘编自朱庆葆主编《脊梁——百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传》(1)将展板一的展品按朝代顺序排列(写图片序号)。结合板一中的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8分)(2)仿照示例,在展板二的图13和图14中任选一幅画作,对其进行解读。(4分)示例:油画《黄继光》示例:油画《黄继光》该画作描绘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最后英勇牺牲。黄继光身上彰显出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写出展板三中A处人物的名字。综合三块展板信息,确立一个主题。(3分)2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2书名内容《茶叶全书》茶叶传入日本在593年左右,与其他中国文化同时输入。《奥仪抄》729年,茶叶由中国传入日本。《日吉神道密记》805年,日本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在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据[美]梅里特《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等整理材料二从18世纪开始,茶税成为英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支柱。为了换回国内急需的茶叶,英国人操纵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即英国在印度倾销本国的棉纺品,用印度产的鸦片激起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接着以鸦片交易所得采购中国茶叶并运回英国贩卖。——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材料三19世纪末随着其它茶叶生产国的加入,中国茶叶贸易衰落。印度茶园的茶叶经由工厂机器加工,就可以产出成箱的、品质稳定的红茶;中国茶园则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采摘加工,耗时费力且茶叶难分等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茶企业对外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摘编自石涛《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叶》(1)比较材料一中三部文献的内容,得出一个较为可靠的历史结论。(2分)(2)根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三角贸易”示意图。(5分,提示:示意图须包含地区、流通物品及流通方向)(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茶叶贸易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为当前我国茶叶贸易提出发展建议。(6分)3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其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图片序号),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BCAADABADBCB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CDCCBDDCCDB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7题8分,第28题15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2分,共48分。27.(1)文明开化(2分)(2)【答案一】同意。(2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实行文明开化,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了一个“西化的民族”。(4分,答出2个方面即可)【答案二】不同意。(2分)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模仿西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明治维新仍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所以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并未成为一个“西化的民族”。(4分)28.(1)顺序:图9、图11、图12、图10。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具有创造性(4分,答出2点即可)。(2)【参考示例1】油画:《五四运动》。解读:该画作描绘了五四运动的场景。(1分)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举行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1分)彰显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答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即可,只答“五四精神”给1分)【参考示例2】油画:《红军过雪山》。解读:该画描绘了红军长征中的场景。(1分)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战士们历经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终于在1936年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1分)彰显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2分,任答一点即可。若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亦可,只答“长征精神”给1分。)(3)A:王进喜。(1分)主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2分,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29.(1)日本最初的茶叶由中国传入。(2分,若答“中国文化影响日本”得1分)(2)地区1分,流通物品3分,流通方向1分。(3)原因: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品质不稳定;新兴产茶国的冲击等(2分,答出1点即可)。建议:进行技术创新:深化改革开放;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等(1点2分,满分4分,符合题意即可)30.选取两个事件或历史现象即可得2分,论述部分参见评价量表。层级观点准确度史论结合度成文逻辑性层级1(9—10分)全面深入解读材料后得出观点核心概念理解准确,所选事例匹配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层级2(7—8分)全面解读材料后得出观点理解核心概念,所选事例基本匹配逻辑清晰层级3(4—6分)部分理解材料后得出观点核心概念模糊,事例匹配不够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