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3题17分)班级开展“家乡的文化遗产”主题班会,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7分)【材料一:建筑】正定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寺院(dǐngshèng)时期是一座布局严谨、规模可观的寺院。过了天宁寺黛瓦红墙、古意盎然的山门,古塔便出现在了眼前。凌宵塔是一座砖木混________(A.húnB.hùn)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塔身共分九层,矗________(A.chùB.zhù)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第一层甚高,塔内光线幽暗,楼梯狭窄而(dǒuqiào),沿着塔壁盘旋而上,登上四层,豁然开朗。登上顶层,透过四面所开的直棂窗远眺巍巍太行山、浩浩滹沱河、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的原野和鳞次栉比的建筑尽收眼底。(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dǐngshèng)________ ②(dǒuqiào)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分别填入横线处。(填序号)(2分)(3)小冀同学认为文段中“凌宵塔”的“宵”写成“霄”才对,请你谈谈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精简语言,根据文中画线句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7分)【材料二:技艺】曲阳泥塑有着成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它是以无杂质的纯净泥土为________(原料/原型),经磨碎、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制作熟泥,用手工捏制成型。为保存方便,使泥人中空外严,阴干之后经高温、空心烧制,无彩无釉,粗犷朴实。“泥人马”的作品始终坚持以村里父老乡邻为素材,顽皮活泼的孩童、憨厚________(质朴/古朴)的汉子、饱经沧桑的老人……或喜悦、或夸张、或平和、或洋溢着安详和幸福,无不反映山民这一极其朴实而庞大的社会群体。其作品(甲)在国内雕塑界屡获大奖,(乙)是曲阳最热销的非遗产品。(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別填入横线处。(2分)(2)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课本中宋代散文名篇《_______》。(1分)(3)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但是 B.如果就C.只要就 D.不但而且(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统计图,写出你的分析结论。(3分)【材料三:戏曲】实验中学九年级(3)班“关于河北梆子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统计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4~19题53分)一、古诗文阅读班级开展“古诗文发现之旅”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一)发现之旅:上下求索的“道路”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分)路在古代诗文里的意蕴是丰盈的。从马致远的“①__________________”中仿佛看到诗人在古道上孤独行走的背影;岑参的“②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李商隐的“③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寄希望于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传达思念之情;孟子的“呼尔而与之,④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穷人的节操;李清照用“⑤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回答天帝所问,抒发着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二)发现之旅:那沉甸甸的“白发”5.古代诗歌兴趣小组开展“白发”诗词名句研讨会,请你参与研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丙: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丁: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1)甲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丁词句中苏轼的形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丙词句中“白发”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发现之旅:跨越时空的作文课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共13分)[甲]大抵作文,办料识格①在于平日。及作文之日,得题,即放胆。立定主意,便布置间架②,以平日所见,一笔扫就,却旋③改,可也。如此,则笔力④不馁。(选自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乙]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⑤亦然,止为一人一事而设。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选自清·李渔《闲情偶寄》)[丙]近代文章之病,悉在摹仿。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意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⑥,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⑦。(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略有改动)①办料识格:准备素材,知道标准。②间架:这里指文章的结构、布局。③旋:归,回还,返回。④笔力:这里指写作能力。⑤传奇:古代的一种小说体裁,明清时也包括了刷本。⑥之:指代被仿效者的写作风格。⑦自遂:按照自己的愿望。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及作文之日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一笔扫就 瞬息可就(《活板》)C.止为一人一事而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D.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7.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至少断两处)(2分)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如此,则笔力不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文章之病,悉在摹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强调了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共9分)【材料一】春节作为岁首年始,它的起源与“年”的概念形成密切相关,而“年”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历法的进步。历法作为安排年、月、日的方法,在天文学意义上共有三种,即太阳历、太阴历与阴阳合历。简单说来,太阳历以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现代测定值大约为365.2422天)为基本周期,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如现在的公历。太阴历是以朔望月(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为月的基本周期,12个月组成一年,为354日或355日。而我国早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就已形成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阴阳合历。《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任用羲氏、和氏家族中的贤能之士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掌握其规律,并授民以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说明当时已能够测定一年为366天,并且能够通过设定闰月的方式调节阴阳,使每个月符合月亮盈亏的变化,每年符合春夏秋冬的变化。夏商周及之前,“年”有不同的称谓。《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其中的“年”,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甲骨文的“年”字,便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云:“年,谷熟也。”谷物一年一热,人们便以谷物成熟的周期作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年。有了“年”的概念,也就能够确定年的开端。(选自《光明日报》2024-02-04,作者:张勃。有删改)[材料二]以正月初一为新年是从汉代开始的。汉武帝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大年的名称屡有变化,但大年节的习俗模式依然传承。《史记·天官书》中说:“正月旦,王者岁首。”新年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官方必须举行盛大朝会,民间则要清洁环境,祭祀祖先,拜贺宗亲乡党。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正、元日、元会。南朝人宗懔撰写《荆楚岁时记》记述荆楚年节民俗,是最早完整记录中国节日体系的书。书中讲到,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家人依次拜贺尊长。隋唐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春节从唐代开始成为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每逢元日,朝廷都要举行早朝大兴,庆贺新年。民间在元日也要合家团聚,设宴欢庆。守岁习俗在隋唐时期普遍流行,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为之兴奋,创作《守岁》诗称:“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宋元明清各代习俗类似,都将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而民间年节同样喜庆热闹,人们相互迎送往还。(选自《光明日报》2024-02-05,作者:萧放。有删改)11.根据材料一,说说影响“年”这一概念形成的因素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我国古代民间的春节习俗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同样是介绍春节,两个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7题。(共14分)在希望的田野上花珠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在实习的问题上与妈妈桂兰产生了分歧。花珠在上海读的大学,桂兰希望花珠能在上海找个单位实习,将来有机会留在上海。花珠呢,却想回河南老家。两人虽然远隔千里,有了微信便近在眼前,丝毫不耽误交流。花珠说:“妈,上海这地方,大学生多了去了,显不着咱,还不如回去。”桂兰心里荡漾了一下,她知道花珠的心思,担心自己一个人在家孤单。花珠四岁那年,她爸出车祸走了,是自己累死累活把她养大的,她比一般的孩子更懂得感恩和孝顺,说的话就很顺耳,像个痒痒挠,挠的尽是痒痒处。但是,当妈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像雄鹰一样飞出去能飞多远就飞多远,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想到这里,桂兰稳定了一下情绪,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傻闺女,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咋能再回来呢?”“妈,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海能纳百川。您一直没走出村,不也是过了大半辈子?”“别跟妈贫嘴!妈吃的苦你知道?脸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妈,都是老皇历了,我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就别再提了。”其实,大前年,村里的土地都流转给了花珠的堂哥希望,希望每个月给大家颇丰的租金。这比种地还划算,家里有好几亩地,自己不用操心,一年还白落好多钱。桂兰不吭声了。花珠说:“妈,希望哥租一千多亩地,都弄啥哩?”桂兰说:“啥子观光农业园,说是种菜都不用土。嗐,妈也搞不明白。需要钱不?妈给你转。今年的地租,希望前天转给我了。”花珠说:“妈,给您说过,我在大学勤工俭学,有奖学金,用不着。对了,现在不种地了,家也没啥事,您可以出去转转看看啊。”“我天天转。天天看,还不花钱。”桂兰说着把手机的摄像头对准桌子上的地球仪,这个还是花珠上初中时她给买的。花珠“扑哧”笑了,说:“妈,我给您说正经的。”“妈听你的,出去旅游;但你也得听妈的,就在上海实习,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好。”花珠忙不迭地答应了。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花珠给桂兰视频聊天。桂兰看到花珠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忙问:“闺女,你这是去哪儿?”“妈,我在火车上实习。”“啊?你学的是农业,咋在火丰上实习?”“妈,您不是让我留在上海吗?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只好找了个在火车上实习的机会,乘务员,也不是很累……不过,白天忙,不能聊天,只能晚上啊。”“好,好,好,妈天天晚上给你聊。”就这样,每天晚上,花珠和桂兰都视频聊天。桂兰看到,每一次,花珠都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这倒也好,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不过,实习结束后干啥呢?当乘务员?桂兰想从花珠的话里套出话来,可是,花珠说话每次都是断断续续的,像吝啬鬼发红包似的,一次说一点,一次比一次的信息量少。桂兰在家闲着无事,就到希望的农业园找了个事,干保洁。上班的第一天,大约是上午十一点,桂兰正在农业园的草坪里捡拾垃圾,忽然接到花珠微信视频聊天的请求,她忙挂断了。她东张西望了一番,有了主意,跑到那个水泥站台上,两边停放的是火车——希望买的是几节报废的火车车厢,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员工以及来这里拓展训练的客人当宿舍用。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其实上面也没有尘土,之后,她打开了跟花珠的视频聊天模式。“妈,您干啥呢?”花珠还是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你不是说让我出去旅游吗?瞧,我在站台上。”桂兰说罢,用手机的摄像头照了照身前身后的火车。“妈,您这是要到哪儿旅游?”“北京,妈还没去过北京呢。”“妈,您是不是上错站台了?”“没有啊,就在县城的火车站,巴掌大的小站我还能上错?”花珠忍住笑,说:“妈,您看看您身后的站牌。”桂兰扭头一看,只见后边竖着的站牌上写着“希望站(起点)——幸福站(终点)”。她不自然地笑了,然后对着手机说:“花珠,这是希望的现代农业园,我来这里真长见识了,大棚里的豆角两米多长,吊在架子上像蛇……听希望说,他这里来了一个科班院校的实习生,之前就是人家给谋划的。”“妈!”花珠推开“车厢”的门下来了——就是旁边停放着的火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桂兰又惊又喜,似乎什么都明白了。(选自《文艺报》2023-12-13,作者:侯发山)14.小说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自选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桂兰抻了抻衣服,拍打了两下裤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阳光的照射下,她的脸蛋如花朵般绽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小说结尾桂兰明白了什么?这一情节在文中多处埋了伏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头就交代了矛盾冲突:花珠想回老家,桂兰想让她留在上海。B.花珠想回老家是因为上海的大学生多,显不着自己,就业压力大。C.小说中有关地球仪的情节,显示了桂兰的幽默和母女关系的融洽。D.小说塑造了花珠孝顺懂事、有想法、专业过硬的回乡大学生形象。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8~19题。(共6分)18.环境描写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名著摘录人物批注在翻书页的间歇中,我时不时地眺望一下这个冬日午后的景象。远处,只见云遮雾罩,白茫茫一片。近处,呈现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风吹雨打的树丛,一阵持续的凄厉寒风,把连绵的冬雨刮得横扫而过。简·爱示例:简·爱看书的间隙在欣赏景色描写风雨交加的景色,为下文约翰·里德表哥找茬埋下伏笔。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重大抉择,这些抉择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请从下面这些人物中选择一个、诠释这句话。(3分)简·爱 祥于 罗切斯特 虎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20题5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萤火虫的光芒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围绕“微光”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1)①鼎盛②陡峭(2分)(2)BA(2分)(3)我同意把“宵”写成“霄”。“宵”一般是指夜晚,而“霄”是指云、天空。“凌霄”有直上天空之意,“凌霄塔”寓意是塔高,因此应该是“霄”。(2分,根据两个字的意思分析即可)(4)坦荡如砥(1分)2.(1)原料质朴(2分)(2)爱莲说(1分)(3)D(2分)(4)句子最后加“的精神世界”(2分)3.示例:本班绝大多数同学对河北梆子只是简单了解,只有少部分同学非常熟悉,地方剧种的普及推广需要更贴近中学生,吸引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3分,意思相近即可)4.①古道西风瘦马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 ④行道之人弗受⑤我报路长嗟日暮(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共5分)5.(1)忧国伤时,念家悲己。(2分,意思对即可)(2)饱经风霜但仍坚韧不屈、充满豪情壮志。(2分,意思相近即可)(3)对青春已逝、壮志未酬的惋惜和爱国之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6.B(3分)7.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加逗号1分,加分号1分,共2分)8.(1)像这样做,写作能力就不会减退。(译对“如此”1分,句子大意1分,共2分)(2)近代的文章作品的缺点,都在于模仿。(译对“悉”1分,句子大意1分,共2分)9.强调了平时要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平日”要多积累素材,到了写作时才能把“平日所见”用在作文中。(2分,意思相近即可)10.作文要立主脑(2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甲]大致说来,写文章准备素材、认识作文的标准和格式在于平时。等到写作时,拿到题目,就尽管放开去写。先要确定主题意旨,考虑好结构布局,用平日积累的材料,付诸笔端,一气呵成,然后再回过头来修改就可以了。像这样做,写作能力就不会减退。[乙]古人写一篇文章,一定有一篇文章的“主脑”。所谓文章的“主脑”不是别的,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立意。这个要求,对创作传奇也同样是适用的,只在于写这一(主要)人物的某一(中心)事件。(体现作者立意的)这一人一事,就是传奇的“主脑”。后来一些传奇作者写作,只知道(传奇)应当是为“一人而作”,却不懂得要为“一事而作”的道理。[丙]近代的文章作品的缺点,都在于模仿。仿效《楚辞》的人,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不如《楚辞》;仿效汉赋《七发》的人,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不如《七发》。这是因为他心目中先有一个被仿效者,仿效时生怕失去所仿效者的写作风格,因而他写作就不能随心所欲,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11.①与历法采用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阴阳合历相关;②与谷物成熟的周期有关。(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清洁环境,祭祀祖先;拜贺宗亲乡党,迎送往还;早起燃放爆竹;合家团聚,设宴欢庆;守岁。(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3.材料一侧重介绍春节的起源,材料二侧重介绍春节的发展历史。(4分)14.一语双关,希望既指“希望”这个人,也指生活充满希望;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小说主要内容,含蓄地揭示了主旨。(3分)15.(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桂兰开视频电话之前的动作,写出了她怕花珠看出自己撒谎的紧张。(3分,合理即可)(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珠的美丽笑容,表现了花珠见到妈妈时的惊喜与幸福。(3分,合理即可)16.示例一:明白了花珠早就已经离开上海,在希望的农业园里当实习生。伏笔:花珠给桂兰视频聊天时,桂兰看到花珠在火车的卧铺车厢里,花珠说她在火车上实习,但实际上她就在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