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6小题)1.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必为氯气B.氟气与熔融状态下氯化钠反应可产生氯气C.见光易分解的硝酸银晶体,应存放于棕色细口试剂瓶中D.溴水应存放在胶头滴瓶(棕色)中2.金属元素钫(Fr)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已知碱金属元素中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物Fr2O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极强的碱D.其单质的熔点比金属钠的熔点低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的10列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D.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4.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T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B.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强碱性C.X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XO3D.离子半径大小:r(M3+)>r(T2-)5.构成下列化合物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比值最大的是()A.LiIB.KClC.NaBrD.NaI6.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逐渐减小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三种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7.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B.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强C.W的非金属性比Z弱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X)<r(Y)<r(Z)<r(W)B.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9.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数B.原子序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0.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A.Cl2+2I-===2Cl-+I2B.稳定性:HCl>HIC.酸性:HClO4>HIO4D.酸性:HClO3>HIO311.某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2,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8.8%,试推断该元素是()A.NB.PC.SD.O12.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一种新核素镅(95Am)-235,这种新核素同铀(92U)-235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原子核中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13.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图AB.图BC.图CD.图D14.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可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铜析出,可判断铁与铜的金属性强弱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产生气泡,可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D.卤素单质溴与碘分别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可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15.已知两元素A与B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b,且原子半径B>A,则a与b的相对大小关系是()A.a一定大于bB.a一定小于bC.若元素A、B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D.若元素A、B不在同一周期,则a一定大于b16.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二、实验题(共3小题)17.某同学在研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实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硫化钠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实验仪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写出实验①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此实验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简单解释上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总结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3小题)20.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mL1.7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mol·L-1(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ClO-和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1)吸收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21.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17.55g。(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22.钾玻璃中含有18.4%的K2O,11.0%的CaO,70.6%的SiO2。(1)计算三种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2)若需制造5.1t钾玻璃,需用碳酸钾、石灰石、石英各多少吨?(3)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四、填空题(共3小题)23.写出1~18号元素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离子)的微粒符号。(1)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3倍______________;(2)某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______________;(3)得到2个电子后,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离子______________;(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______________。2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阴影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________族。(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砷酸(H3AsO4)属于(填“强酸”或“弱酸”)________。(3)碳和硅元素的氢化物都可以燃烧,但硅元素的氢化物在空气中可以自燃,试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4)试比较硫、氧、氟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填元素符号)________。25.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1)画出W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X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写出一个能表示X、Z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元素X和元素Y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W和元素Y化合形成化合物M且Q和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液态M为还原剂,Q为氧化剂,发生反应最终生成无毒的、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不一定是氯气(如溴蒸气、臭氧、二氧化氮等);氟气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际是氟气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而不是氯气;氟气与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钠反应,则生成氟化钠和氯气;见光易分解的硝酸银晶体应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溴水易腐蚀橡胶,不能用胶头滴瓶存放。2.【答案】B【解析】根据“Fr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它属于碱金属元素;二是它在周期表中处于碱金属元素的最下方。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可以知道它的金属性非常强,所以与氧气反应时得到的是复杂的氧化物。3.【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称为过渡元素,且全为金属元素: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4.【答案】A【解析】L和R的化合价都为+2价,应为周期表ⅡA族,根据半径关系可知R为Be,L为Mg,X和T的化合价都有-2价,应为周期表ⅥA族元素,X的最高价为+6价,应为硫元素,T无正价,应为氧元素,M的化合价为+3价,应为周期表ⅢA族元素,根据半径大于R小于L可知应和L同周期,为铝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O2-核外有2个电子层,二者电子层结构相同,故A正确;R为Be,与Al位于周期表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则B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故B错误;S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SO2,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O3,故C错误;Al3+和O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r(Al3+)<r(O2-),故D错误。5.【答案】A【解析】离子半径:r(Li+)<r(Na+)<r(K+),r(Cl-)<r(Br-)<r(I-),故所给化合物中比值最大。6.【答案】A【解析】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故X、Y、Z的原子序数为X<Y<Z。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可知正确选项为A。7.【答案】D【解析】由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W为Cl元素,Z为S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第2周期F的原子半径最小,A项错误;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2O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强,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Cl>S,C项错误;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高氯酸,属于强酸,D项正确。8.【答案】D【解析】Z为氧元素,Y与Z同一周期且相邻,原子序数比Z小,为氮元素。X原子序数小且与Y、Z不在同一周期,X为氢元素,W为钠元素。A项,原子半径:r(H)<r(O)<r(N)<r(Na),错误;B项,NaOH是强碱,错误;C项,氧化性:O2>N2,错误;H、N、O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HNO3、HNO2、NH3·H2O,离子化合物:NH4NO3,正确。9.【答案】B【解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序数。10.【答案】D【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l2+2I-===2Cl-+I2,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I2,元素的非金属性Cl大于I,A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氯化氢比碘化氢稳定,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HIO4,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碘元素强,C正确;酸性:HClO3>HIO3,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因为两种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D错误。1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2,又已知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则可得|最低负化合价|=3,即该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3,故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RH3,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8.8%,Ar(R)=31,可得R是磷元素。12.【答案】C【解析】13.【答案】A【解析】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14.【答案】C【解析】金属与水或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金属间的置换反应等,可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都可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产生气泡,只能证明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不能说明硫与碳非金属性的强弱。15.【答案】C【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若A、B在同一周期,而原子半径B>A,所以原子序数a>b,C正确;若在同一主族中,当原子半径B>A时,原子序数b>a,所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A、B、D错误。16.【答案】C【解析】H和Na位于同一主族,但性质差别较大,A项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用外接电源,B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项正确;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导电的物质应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D项错误。17.【答案】(1)同周期(2)①试管②酒精灯③滤纸④烧杯(培养皿)(3)BFACDE①Mg+2H2OMg(OH)2+H2↑②Cl2+Na2SS↓+2NaCl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增强,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镁条与沸水反应的实验需用试管并用酒精灯加热;钠(取用时需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与滴有酚酞试液冷水反应的实验,常在烧杯中进行。(3)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反应比较缓慢,有气体产生,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浅红色(选B)。②硫化钠溶液与氯水发生置换反应,有黄色沉淀单质硫生成(选F)。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的现象是:反应剧烈,迅速产生气体(钠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选A)。④镁带与稀盐酸剧烈反应,有气体产生,镁与盐酸反应比铝剧烈(选D)。⑤铝条与稀盐酸反应比较缓慢,有气体产生,铝与盐酸反应不如镁与盐酸反应剧烈(选C)。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其现象:生成氢氧化铝白色胶状沉淀,继而在氢氧化钠过量时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沉淀消失(选E)。(5)实验①③说明钠与水反应比镁剧烈,即钠的金属性比镁强;实验④⑤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铝剧烈,即镁的金属性比铝强;实验⑥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铝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钠>镁>铝;实验②可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即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8.【答案】(1)实验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实验②加热前镁条表面有少量无色气泡,加热沸腾后,有较多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粉红色。(2)实验③④中都有无色气泡冒出,但放镁条的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3)钠与冷水反应剧烈,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更容易。即钠、镁、铝置换水(或酸)中的氢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4)同周期元素(如钠、镁、铝),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失去最外层电子逐渐变难,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解析】金属钠、镁、铝分别与水或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其金属活泼性不同。19.【答案】(1)HNO3CaCO3Na2SiO3(或K2SiO3)(2)CO2+SiO+H2OH2SiO3↓+CO或2CO2+SiO+2H2OH2SiO3↓+2HCO【解析】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题意可推测:A为HNO3,B为CaCO3,C为Na2SiO3或K2SiO3。20.【答案】(1)0.16mol(2)0.03mol0.05mol(3)6.96g【解析】(1)反应前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L×1.7mol·L-1=0.17mol,反应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L×0.1mol·L-1=0.01mol,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7mol-0.01mol=0.16mol。(2)由8Cl2+16NaOH5NaClO+NaClO3+10NaCl+8H2O可知,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0.16mol÷16×8=0.08mol,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0.08mol÷8×6÷2=0.03mol,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0.08mol-0.03mol=0.05mol。(3)由(2)可知,尾气中的氯气为0.08mol,由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反应消耗二氧化锰的质量=0.08mol×87g·mol-1=6.96g。21.【答案】(1)15g(2)43.8%【解析】氯气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碘,由于单质碘受热易升华,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钠。由2NaI+Cl22NaCl+I2可知,1mol碘化钠参加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少91.5g,固体实际减少的质量=26.7g-17.55g=9.15g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9.15g÷91.5g·mol-1×150g·mol-1=15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26.7g-15g=11.7g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43.8%22.【答案】(1)1∶1∶6(2)1.38t、1.00t、3.6t(3)0.88t【解析】(1)n(K2O)∶n(CaO)∶n(SiO2)=∶∶≈1∶1∶6。(2)化学式为K2O·CaO·6SiO2,其摩尔质量M=510g·mol-1,钾玻璃物质的量n==104mol由原子守恒计算可知:m(K2CO3)=n(K2CO3)×138g·mol-1=104mol×138g·mol-1=1.38t,m(CaCO3)=n(CaCO3)×100g·mol-1=104mol×100g·mol-1=1.00t,m(SiO2)=n(SiO2)×360g·mol-1=104mol×360g·mol-1=3.6t。(3)在玻璃熔炉中发生反应:CaCO3+SiO2CaSiO3+CO2↑,K2CO3+SiO2K2SiO3+CO2↑,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参加反应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相等,m(CO2)=n(CO2)×44g·mol-1=2×104mol×44g·mol-1=0.88t。23.【答案】(1)O(2)Li(3)S2-(4)C【解析】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3倍的元素为氧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的元素为锂元素;得到2个电子后,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离子为硫离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元素是碳元素。24.【答案】(1)ⅤA(2)弱酸(3)SiH4+2O2SiO2+2H2O(4)S>O>F【解析】图中阴影部分为氮族元素,即第ⅤA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元素弱,磷酸属于中强酸,砷酸属于弱酸。甲烷(CH4)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硅烷(SiH4)的性质与甲烷相似,它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硅和水。硫与氧同主族,硫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则硫的原子半径大于氧;氧与氟同周期,氟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则氟的原子半径小于氧;所以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硫>氧>氟。25.【答案】(1)(2)氧2H2S+O2===2H2O+2S↓(其他合理答案亦可)(3)N2H4+2H2O2===N2↑+4H2O【解析】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层为6个电子,所以X为氧元素;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只能是氢元素;Z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L层有8个电子,则其M层电子数为6,所以Z是硫元素;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其次外层只能是K层,有2个电子,所以W为氮元素。(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H和O按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为H2O2,共有18个电子,H和N形成的18电子微粒只能是N2H4,根据信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B.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C.强碱、大多数盐、氧化物中都含有离子键D.离子键一定存在于化合物中2.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10-9米,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对“纳米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还原性强,反应时反应速率快B.“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反应时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C.“纳米铜”与铜是同素异形体D.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得电子,反应时反应速率快3.反应H2(g)+I2(g)2HI(g)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3mol的I2蒸气,充分反应后,该容器内()A.1molH2已耗尽B.3molI2已耗尽C.HI的物质的量为2molD.HI的物质的量少于2mol4.下列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NH3,同时NH3又可分解为N2和H2C.电解水生成H2和O2,氢气和氧气转化为H2OD.SO2溶于水和H2SO3分解5.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B.断开1mol氢氧键吸收930kJ能量C.相同条件下,1mol氢原子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D.该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能量变化为245kJ6.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B.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1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7.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测得生成的H2O(g)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的式子中不正确的是()A.v(N2)=0.125mol/(L·min)B.v(H2O)=0.375mol/(L·min)C.v(O2)=0.225mol/(L·min)D.v(NH3)=0.250mol/(L·min)8.100mL2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8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CuSO4溶液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9.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①提高燃料的着火点②降低燃料的着火点③将固体燃料粉碎④将液体燃料雾化处理⑤将煤进行气化处理⑥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氢离子,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氢气D.氢离子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11.用稀硫酸与过量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升高温度B.滴加少量浓硫酸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12.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NH4Cl:B.OH-:C.Na2O2:D.CO2:13.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硫与1.100mol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O22SO3。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氧化硫生成的速率与二氧化硫消耗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C.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D.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90%14.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式不正确的是()A.硫离子B.铝原子C.氢离子H+D.氧原子15.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加入二氧化锰D.为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推知,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17.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说明该反应吸热?(答出两种方案)①第一种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种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是一个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反应。即断开旧化学键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________(填“>”或“<”)形成新化学键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6)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可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1)①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实验:X溶液是________,滴入的量一般为________。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同学利用“保温瓶式最热计”,测出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盐酸混合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见下表(假设两溶液密度相同)。就此实验回答: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②请在下图中绘制出溶液的温度上升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三、计算题(共3小题)19.常温下,将amol氮气与bmol氢气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则a值为______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氨气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__。(4)原气体中a∶b=________。(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H2)=________。(6)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________。20.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A=________,vB=________。(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21.断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1)1mol氮气完全反应生成氨气时的能量变化是多少?(2)1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氨气时的能量变化是多少?(不考虑可逆反应)四、填空题(共3小题)22.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铅和二氧化铅,电解质为稀硫酸,工作(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作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5)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23.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试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二氧化钛作________。(2)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键、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H2+O2--2e-H2O;B极:O2+4e-2O2-。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24.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用4mL0.001mol·L-1KMnO4溶液与2mL0.01mol·L-1H2C2O4溶液,研究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浓度与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表所示:(1)实验Ⅰ和Ⅱ可得出的结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Ⅰ和________(用Ⅰ~Ⅳ表示)。(2)实验Ⅳ中加入1mL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离子键是阴离子、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与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的一种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如铵根阳离子可与酸根阴离子形成离子键;离子键一定存在于化合物中;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都存在离子键,非金属氧化物中不存在离子键。2.【答案】B【解析】“纳米铜”与铜片为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还原性相同(失电子能力相同),“纳米铜”的表面积大,与氧气的反应速率快。3.【答案】D【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使I2蒸气过量,H2也不可能完全转化生成HI,故HI的物质的量少于2mol。4.【答案】C【解析】可逆反应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5.【答案】D【解析】燃烧时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故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断开2mol氢氧键吸收930kJ的能量,故B项错误;氢分子变成氢原子要吸收能量,所以2E1>E2,故C项错误;该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的能量变化为930kJ-436kJ-249kJ=245kJ,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无论反应是否平衡,容器的体积均不改变,A项中的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中的D的反应速率没有明确是生成速率还是消耗速率,因此,也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不一定等于3∶2∶1,D项中的说法也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7.【答案】C【解析】8.【答案】B【解析】A项,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生成氢气的总量,不符合题意;B项,发生反应Cu2++Zn===Zn2++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因锌过量,故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题意;C、D两项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但稀释了盐酸,降低了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常用方法有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入适当过量的空气。10.【答案】D【解析】由该电池燃料的总反应式可知,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氢气的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通入氧气的b极为正极,电池的总反应式与负极反应式(先乘以2)相减,可得其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该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中的阴离子从正极移向负极,阳离子(氢离子)从负极(a极)移向正极(b极)。选项C中的1.12L氢气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11.【答案】B【解析】滴加少量的浓硫酸,会使氢离子的量变多,生成的氢气变多。升温、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锌粒变为锌粉均能加快反应速率,又没有改变生成氢气的量。12.【答案】C【解析】A项,NH4Cl电子式应为B项,OH-电子式应为D项,CO2电子式应为13.【答案】D【解析】三行分析法: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由题意可得:a+1.100-(a-2x)-(1.100-x)-2x=0.315,=0.825,联立解得a=0.7,x=0.315,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0.315mol×2÷0.7mol×100%=90%。平衡混合气体中只有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硫酸钡,质量为0.315mol×2×233g·mol-1=146.790g。三氧化硫生成的速率与二氧化硫消耗的速率都是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速率都减小。14.【答案】D【解析】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15.【答案】D【解析】在铁的表面涂一层油漆后,能将铁与氧气隔绝,减慢铁的生锈;悬浮的面粉颗粒、气态油都是易燃物质,遇到明火发生爆炸;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反应,冷水温度低,会降低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16.【答案】(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溶液变浑浊(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氢氧化钙晶体析出(3)Mg+2H+Mg2++H2↑(4)小于【解析】镁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镁和盐酸)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氯化镁和氢气)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通过小试管传递给饱和石灰水溶液,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下降而析出氢氧化钙晶体。17.【答案】(1)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2)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3)①反应物未进行快速搅拌;②玻璃片上滴加的水太多;③氢氧化钡晶体已部分失水;④环境温度太高;⑤试剂用量太少;⑥氢氧化钡晶体未研成粉末(其他答案合理均正确)(4)①在烧杯内的反应物中插入温度计,反应后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②用皮肤感受,感觉烧杯外壁很凉,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5)吸收吸收>放出(6)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发生【解析】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实验开始时要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其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混合,迅速发生反应。由于温度降低,使玻璃片上的水结冰与烧杯粘结。18.【答案】(1)①酚酞1~2滴②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说明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还是盐酸与红色物质发生了反应(2)①放热②见下图【解析】(1)①由题图知加入的指示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故该试剂为酚酞;②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说明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还是盐酸与红色物质发生了反应。(2)表格中的数据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9.【答案】(1)16(2)8mol(3)5∶4(4)2∶3(5)1∶2(6)3∶3∶2【解析】(1)设反应转化的N2的物质的量为x,由题意可知:由2x=6得x=3,a=13+3=16。(2)平衡时n(NH3)=716.8L÷22.4L·mol-1×25%=32mol×25%=8mol。(3)设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y,则解得y=8mol,原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716.8L÷22.4L·mol-1+8mol=40mol,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0mol∶32mol=5∶4。(4)a∶b=16mol∶(40-16)mol=2∶3。(5)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为×100%=25%,氢气的转化率为×100%=50%,故α(N2)∶α(H2)=1∶2。(6)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2mol∶12mol∶8mol=3∶3∶2。20.【答案】(1)mol·L-1·min-1mol·L-1·min-1(2)2316(3)×100%21.【答案】(1)放出92kJ能量(2)放出30.67kJ能量22.【答案】(1)Pb(铅)(2)PbO2+SO+4H++2e-PbSO4+2H2O(3)增大(4)负(5)正负23.【答案】(1)太阳化学催化剂(2)化学电H—O吸热(3)负流出【解析】A极上氢气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极为负极;B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24.【答案】(1)催化剂Ⅲ(2)确保所有实验中c(KMnO4)、c(H2C2O4)不变和总体积不变,实验Ⅳ中c(H+)不同【解析】(1)实验Ⅰ、Ⅱ中温度、浓度相同,研究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保证浓度相同,且不使用催化剂,则选实验Ⅰ和Ⅲ。(2)实验Ⅰ和Ⅳ中,硫酸的浓度不同,可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加1mL蒸馏水可确保两实验中各物质浓度和总体积相等。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A.四氯化碳B.苯C.乙醇D.硝基苯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又称聚合物,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B.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其结构是若干链节的重复C.对于某一种高分子材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D.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3.下列物质中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葡萄糖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所指物质的作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苯的溴化反应中的溴化铁B.苯的燃烧反应中的氧气C.苯与硝酸反应中的浓硫酸D.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中的镍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和乙烯6.关于油和脂肪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是同系物B.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时,是同分异构体C.它们是同一类物质D.油脂都具有酯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7.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这是由于乙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乙烯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备氯乙烷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乙醇C.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一溴乙烷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备1,2­二氯乙烷8.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并加热,使淀粉发生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所需的试剂是()①氢氧化钠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④碘水;⑤氯化钡溶液。A.④B.③⑤C.②④D.①③④9.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B.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C.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也可能互为同系物10.下列关于乙烷(CH3—CH3)和乙烯(CH2==CH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烷和乙烯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乙烷属于饱和烃,乙烯属于不饱和烃C.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相同D.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还能结合氢原子11.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聚合物的链节是B.聚合物的分子式是C3H3Cl3C.聚合物的单体是CHCl===CHClD.若n为链节数,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12.用CH3CO16OH、CH3CO18OH分别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无法确定1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成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B.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油脂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C.淀粉与纤维素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14.己烷(C6H14)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15.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关于冰醋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醋酸是冰和醋酸的混合物B.冰醋酸不是纯净的乙酸C.冰醋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二、实验题(共3小题)16.如图为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装置图。进行皂化反应时的步骤如下:(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8g硬脂酸甘油酯,然后加入2g氢氧化钠、5mL水和10mL酒精,加入酒精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隔着石棉网给反应物加热约10min,皂化反应基本完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所得的混合物为________(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或“胶体”)。(3)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分为上下两层,肥皂在__________层,这个操作称为________。(4)图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日常生活中用热的纯碱溶液来洗涤粘有油脂的器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个实验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产生________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工业生产上常用________加热法防止这种现象。17.用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B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球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为定性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盛有金属钠粒的烧瓶中,用分液漏斗慢慢加入无水乙醇(如图所示),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1)以上实验设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请你帮他们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认所用乙醇为无水乙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那么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4)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未发现混浊,则可推断乙醇分子结构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3小题)19.在常温下的一密闭容器中事先放入1.56g过氧化钠,然后再通入乙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直至反应完全为止,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1)相同条件下,通入的气体氧气和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2)通入氧气的质量最大应是多少?20.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烷烃和烯烃(含一个双键)的混合气体2.24L完全燃烧后,将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4.05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6.60g。另再取2.24L标准状况下的该混合气体,将它通入过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1.05g。(1)确定混合气体由哪两种烃组成。(2)计算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体积分数。21.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共1mol,与amol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g水。试求:(1)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2)当反应后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物质的量的时,a=__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______。四、填空题(共5小题)22.写出戊烷(C5H12)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C5H12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多种取代产物,其一氯代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判断其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23.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2mL乙酸,充分摇匀。在右试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1)写出左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后改用大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________(只填名称),所需主要仪器为__________。24.氯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下列两个反应都可得到氯乙烷:①CH3CH3+Cl2―→CH3CH2Cl+HCl②CH2==CH2+HClCH3CH2Cl(1)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2)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烷烃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烷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其熔、沸点的变化是________,相对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2)常温下为气态的烷烃有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大小为____________。(3)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6.现欲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2)写出加入的试剂: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3)写出有关的操作方法:[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混合物分层,说明两种液体不互溶,反之不出现分层时选项中的物质与水互溶,以此来解答。苯、四氯化碳、硝基苯都是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与水混合会分层,而乙醇与水互溶,所以和水混合不分层。2.【答案】C【解析】高分子化合物可由小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备,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一个范围,它们的结构均是由若干个链节组成的。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3.【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乙醇、乙酸乙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乙酸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酸铜蓝色溶液,无红色沉淀生成。4.【答案】B【解析】苯的溴化反应中的溴化铁作催化剂;苯的燃烧反应中的氧气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苯与硝酸反应中的浓硫酸作催化剂;苯与氢气反应中镍作催化剂。5.【答案】C【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但高锰酸钾溶液能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甲烷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二者燃烧的现象不同,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甲烷和乙烯。6.【答案】C【解析】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它是由多种饱和或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酯形成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当和脂肪分子中的烃基全部为饱和烃基时,不具有烯烃的性质。7.【答案】B【解析】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8.【答案】D【解析】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化学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催化剂稀硫酸)、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有葡萄糖生成)、碘水(检验有无淀粉存在)。9.【答案】B【解析】结构相似,必属同一类物质,因此具有同一通式,但不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乙醇C2H6O与丙烷C3H8不是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可能是同系物。10.【答案】C【解析】乙烷分子的碳原子形成碳碳单键,属于饱和烃,不能再结合氢原子;乙烯分子的碳原子形成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还能再结合氢原子或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11.【答案】C【解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最小的结构单元应为,聚合物的单体的分子式为C2H2Cl2,聚合物应为,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7n。12.【答案】C【解析】根据酯化反应的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16OH+CH3CH2OHCH3COOCH2CH3+HO;CH3CO18OH+CH3CH2OHCH3COOCH2CH3+HO。13.【答案】D【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A错;油脂的碱性水解才能叫皂化反应,故B错;尽管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写做(C6H10O5)n,但是它们的n值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14.【答案】C【解析】己烷(C6H14)有5种碳链结构:直链结构有1种,含有一个甲基支链有2种,含有两个甲基支链的有2种,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15.【答案】D【解析】冰醋酸为无水乙酸,是一种纯净物。冰醋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乙醇、苯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16.【答案】(1)溶解硬脂酸甘油酯(2)水面上漂浮的块状物消失胶体(3)食盐上盐析(4)冷凝回流(5)纯碱溶液呈碱性与油脂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洗去油污(6)结焦水蒸气【解析】硬脂酸甘油酯(油脂)不溶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后的混合溶液为胶体,加入食盐能使硬脂酸钠在水解液的上层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