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51一、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题1.0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绯红/翡翠相宜/抑扬顿挫B、应和/附和折本/不折不扣C、愚昧/迂腐笼罩/得陇望蜀D、星宿/宿营涣散/焕然一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绯(fēi)红/翡(fěi)翠、相宜(yí)/抑(yì)扬顿挫。B项,应和(hè)/附和(hè)、折(shé)本/不折(zhé)不扣。C项,愚(yú)昧/迂(yū)腐、笼(lǒng)罩/得陇(lǒng)望蜀。D项,星宿(xiù)/宿(sù)营、涣(huàn)散/焕(huàn)然一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遏制枯燥桅竿涸辙之鲋B、磐石惬意笑靥浮光掠影C、暮霭驽钝搅绊铤而走险D、诀别枯缟倾圮繁文缛节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桅竿”应改为“桅杆”。C项,“搅绊”应改为“搅拌”。D项,“枯缟”应改为“枯槁”。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汽车在老大爷身边戛然而止,市长打开车门,露出和蔼可亲的笑颜,亲自搀扶老大爷上了车。B、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大,我们心中的一种情感也在潜滋暗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C、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D、夏乃声音的季节,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这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旷远飘逸,让人不禁听得屏气凝神。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句中主语是“汽车”,“戛然而止”通常用于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所以使用对象错误。4、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众恶之,必查焉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B、(夫差)遂与勾践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C、多为财名误不为酒困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盘凑迁于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中,第一个“焉”是指示代词,相当于“之”,第二个“焉”是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B项中,第一个“与”是介词,表示被动,第二个“与”是介词,“替”的意思;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示被动;D项中,第一个“于”是介词,表动作对象,第二个“于”是介词,表示方向、目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个体户行列。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项,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改为“粗粗一看,《品三国》似乎……”;D项,“挑起了……任务”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起了……任务”。6、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想家的时候,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家乡柳就拉着我的手”,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与“我”的亲密关系,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而奋力划船的情状。C、“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作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出时间对不同人的不同意义和效应。D、“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无敌勇士身经百战而没受一点损伤,夸赞战士的英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C项使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鲜明透彻地说明了时间对四种人所产生的不同意义和效应。7、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语言的形式,________能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_______语言的形式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________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A、之所以所以也B、为什么因而就C、之所以所以就D、为什么因而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解这道题要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因果倒置;第二句,因果关系;第三句,并列关系。所以第一空要填“之所以”,排除BD两项;很显然第三个空填“也”,因为此句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是并列关系,排除表因果关系的“就”。8、下列对词、短语或句子的相关性质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听说读写”“光荣而艰巨”“轻松愉快”全是并列短语。B、“他们能否按时完成这项工作,是整个计划成功的关键”一句没有语病。C、“心灵”“天地”“成都”“病人”都是名词。D、“他虽然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却有着一颗热忱助人的心”这是转折复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B项有语病,应在“成功”后加“与否”。9、下列关于古代文学知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诗本是可配乐演唱的乐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B、曹操,字孟德,擅诗能文,诗歌境界雄浑阔达,刘勰称他为“七子之冠冕”。C、关汉卿,由文人而走向瓦舍勾栏,终成为“驱梨园领袖”,被推为元曲四大家之首。D、《红楼梦》堪称一部用俗语、俚语写就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A项,《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项,刘勰称“建安七子”中的王粲为“七子之冠冕”。D项,《红楼梦》的语言不是俗语、俚语,而是文学语言。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官,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①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万全卒,子桂嗣。(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注】①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10、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项,“躬”为亲自。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A项,前者为连词,表并列;后者为连词,表修饰。B项,两个都是“替”。C项,前者意为“让”;后者为连词“因为”。D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比”。1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②句是世人对他的评价,⑥句是皇帝对他的评价,这两句并没有直接体现阴兴的美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文中说“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这并不是阴兴的请求,而是给光武帝的建议。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光武所幸之处,辄先人清宫,甚见亲信。标准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各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问,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1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标准答案:B,E知识点解析:B项“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无中生有。E项,文章首句可以说与末句遥相呼应,但并没有“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16、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标准答案:(1)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2)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义。标准答案:(1)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2)“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3)“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两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被冷落的地方。18、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标准答案:“网”本是罗网,这里是网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比喻非常生动、新奇。表现作者留住春天之愿,为后文写失落作铺垫。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标准答案:全诗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了诗人家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填空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0、古诗文填空。(1)无为在歧路,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秋风萧瑟,________。(曹操《观沧海》)(3)蒹葭苍苍,________。(《诗经·蒹葭》)(4)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5)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标准答案:(1)儿女共沾巾(2)洪波涌起(3)白露为霜(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六、写作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1、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命运有时像个调皮的女孩,制造了很多懊恼,却又悄悄地躲开。可又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都应该慢慢咀嚼,静静回味,细细体验,因为这就是人生。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区域名、校名和人名;题目自拟。标准答案:【参考范文】体味生活,成长人生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首诗,节奏各异,情韵不同,或舒缓哀婉,或紧凑高昂,时刻影响着人的情绪走向;又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有乐有悲,有是有非,或喜闻乐见,或众夫所指,一直主导着人的价值观念;还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场沙海拾贝所得的贝壳,五光十色,品类众多,或色正形端,或凌乱斑驳,始终见证着人的生活美学标准的变化发展。但在我看来,生活并不仅仅只是这些,生活更意味着生下来,活下去,体味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并且学会成长。生活更像是一棵枝节繁多的大树,树的枝节或长或短,位置或高或低,截面或粗或细,枝上点缀的绿叶或疏或密,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细枝末节都是人生的各种经历。倘若能用心体味这些经历,我们便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终身获益,使得人生这棵大树更加繁茂,充满生机。譬如幼时路边玩耍无意问看到蚂蚁“大战”甲壳虫。甲壳虫仗着自己身形巨大,有着一身玄色铠甲护体,进入蚂蚁军团领地后依旧肆意横行,如入无人之境。不料最先与之对峙的一小队蚂蚁工兵并未采取单兵作战策略,而是机智地派兵回总部呼叫援军。大批蚁方援军急行军前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干扰敌军视线,有的负责拆卸敌军防御盔甲,有的则负责进攻敌军重点……经过蚂蚁军团半个多小时的团结合作与坚持不懈,大甲壳虫最终筋疲力尽,缴械投降,变成了小蚂蚁们的晚餐。当时年幼的我看到这个结局,既惊奇又惊喜,迫不及待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外婆,而外婆闻言只笑着感叹了一句:“真是团结力量大啊!”可就是这一句话的总结,却让我真如醍醐灌顶——是啊,身形纤小、看似赢弱的蚂蚁们不正是因为团结协作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吗?对蚂蚁军团勇胜甲壳虫的思考和回味,使我从幼年获益至今并且始终保持着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思考其中道理的习惯。所以在看到水滴石穿时,我更加能明白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成功的重要性;在听到别人的夸赞时,我更能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警醒自己;在工作遇到瓶颈时,更能以平静淡然的心态和更加努力坚持的精神去面对自己……思一事,长一智。对每个生活细枝末节之处的体会,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成长。愿我们都能在体味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成长出繁茂的人生之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七、技能应用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22、下面是课文《两块银元》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师:我们都已预习过《两块银元》这篇课文,大家觉得还需要老师讲些什么?生:我想知道什么是银元。生:还有,银元是怎么来的?生:还有,一块银元抵人民币多少?师:对于第一个问题,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因为老师身边正好有一块银元。(师拿出银元,向全班同学展示)师:对于第二、第三两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把握作出正确回答。但是,老师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共同讨论、商量,最后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案:①到阅览室查资料;②上网查询;③向专家、行家请教)这时,有一位同学说他父亲在银行工作,给他打个电话可以了解银元的来历及银元与人民币的比值。很快,问题得以解决。师: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但是,它们同课文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议论纷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如下:邓小平爷爷打破了老百姓一把茶壶,主动赔了远远超过茶壶价值的两个银元,表现出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利益着想、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革命纪律的高贵品质。并表示在生活中也要像邓爷爷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热情对待他人。请谈谈本案例中教学突破点给你的启示。标准答案:利用问题资源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传统的阅读教学,话语权在教师手上,教师经常采用考问的方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多数学生难有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这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和主体性的丧失。在新课程教学中,提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的提问环境,营造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氛围,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寻找提问的切入点,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对话,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作者和教师,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思索之中,激发质疑问难的热情,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案例《两块银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过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以问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课程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问号让学习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此时,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自然地就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八、教学实践(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下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阅读并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lì)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róng)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óng)淙地流着。溪里涨(zhǎng)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fǔ)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葱茏(lóng)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dǎng)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lǚ)像利剑(jiàn)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shè)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zhēn)子,鲜嫩的蘑(mó)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guā)过树梢。紫貂(diāo)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tiǎn)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yòu)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3、仔细阅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标准答案:课文主要从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入手描写其美景。春景主要包括树木新绿、山雪汇溪、春水初涨、溪边小鹿等。夏景主要描写了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以致能遮天障目程度的森林之景,日出前后的森林之景的变化,草地野花齐放的盛极美丽的情景。秋景特别挑选描写了叶色转黄的白桦、栎树与愈加苍翠的松柏之姿以及秋季这一收获季节的丰盛回馈。冬景主要描述了冬雪飞舞,积雪皑皑,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森林动物过冬的场景,松鼠还能出来活动一下,表现了冬季的森林很冷、风很大,却又热闹、活泼而俏皮的特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请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写出相应的教学过程。标准答案: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搭上北上的列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吧?生:小兴安岭。师:对,那同学们谁愿意成为“小列车长”,边朗读课文边带着我们往小兴安岭驶去啊?(学生举手朗读,教师予以点评)师(笑):刚才在“小列车长”的带领下,我们已经领略到真正的小兴安岭的风景了。那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小列车长”先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又分别讲述了小兴安岭的什么风景,最后又以什么作为介绍的结尾。生:他先给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总的特点——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又分别讲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小兴安岭的风景特色,最后又总结了一下,说小兴安岭是个大花园、大宝库。(学生发表观点,教师问或点评,最终予以明确)明确:“小列车长”为我们介绍小兴安岭的顺序,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总写小兴安岭树多、绿意浓郁,为下文写四季小兴安岭的树木做好铺垫;再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分写四季美景与各季节风景的特色与丰富多彩;最后又对四季特色与物产进行总述,直言小兴安岭是个巨大的花园和宝库,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顺序。(2)再读课文,分析内容师:同学们在刚才浏览小兴安岭四季风景的过程中,有没有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生各自发言)看来同学们喜欢的季节各不相同,那我们就从喜欢人数最多的夏季开始吧!(教师视学生喜欢季节人数确定段落教学顺序)A.小兴安岭的夏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以同桌两人为单位,相互讨论圈出段落中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师:通过这两个词,你感受到小兴安岭夏季的树木是怎样的?生:十分茂密。师:对,茂密。那么在本段第一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极好?换成其他词语行不行,为什么?(学生思考问题,教师指名回答并予以明确)明确:第一句话中,“封”“挡”“遮”几个词用得好。如果替换成其他词语,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三个词不仅以观者的视角表现出了观者见到茂密森林的真切感受,而且委婉又有效地表现出了森林太过茂密以致人们视线无法达到远处、完全看不全天空的场景。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