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

版)

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

版)及部分详解

2019年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

程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

一、名词解释(6分×4)

1校本课程

2语文

3语感

4教学评价

二、简答题(14分×4)

1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

2古代作文教学经验。

3如何理解多元智能理论。

4语文学科的性质。

三、论述题(20分×2)

1新时期语文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2新课标的新理念。

四、实践题(30分)

《书愤》陆游,写一课时教案,对象为高一学生。

2018年湖北大学文学院901语文课

程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

忆版)及部分详解

一、名词解释(6分×4)

1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

来说,它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

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

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

价的课程。其实质是更多地关注个体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能够使课程

更加适应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生长环境较为密切,易于使

学生接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潜移

默化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语文

答:语文是以言语(语言)为根本本质的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

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名称,是随着

语文课程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

是与经学、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所谓“极端混合

型”的,是集政治、历史、宗教、人伦等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清末,废

科举,兴新学,实行现代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才为语文学科的独立发

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语文名称的确立,标志着语文教育从传统向现代

过渡的完成。

3语感

答: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

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

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感教学原则是

指语感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是架通语感教学理论

与实践的一座桥梁。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达到强化学生对言语作

品的体验以及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传达的作用。

4教学评价

答: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

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

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

所作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

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

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

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把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教学评

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

二、简答题(14分×4)

1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

答:阅读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应包括四大方面:

(1)认知能力

指对字词句语义的辨析能力,包括选取和识别能力。能了解语境中的语

义及辨析词语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能根据上下文推断陌生词语的

近似语义,能识别单句和复句,准确理解图表等。

(2)理解能力

指对读物内容的筛选、阐释能力。要能够迅速捕捉住关键性词语和句

段,对关键性语言信息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达到熟练阅读的水平。既

能够正确把握文字材料内容,进行理解性筛选,也能够根据特定的要求

从文本中找出所需内容。

(3)分析能力

指对文章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能力。依据读者自有的知识、经验,把散在

文章各处的材料加以归类,按照新的逻辑梳理、合并。

(4)赏评能力。指对文章的赏析、评判能力。属于阅读理解的较高层

次。赏析可以是对读物的整体,也可只对局部或一个细节进行鉴赏和分

析。可以在语境中、想象中赏析文章的语感,也可就文章的内容、主

旨、思路、写法等体味文感,更可以赏析文章的情与意,感受文中的思

想、观点、气质、节操、情感等。

2古代作文教学经验。

答:略

3如何理解多元智能理论。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及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力构成的新理论。加德纳指出,智力应该是在某一

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

(1)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

①言语智能。它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进行表达、沟通的能

力。

②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学和推理的能力。

③空间智能。它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

能力。

④肢体动作智能。它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知觉,以及运

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⑤音乐智能。它是指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⑥人际智能。它是指觉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

力。

⑦内省智能。它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⑧自然观察智能。它是指对自然景物有诚挚的兴趣、强烈的关怀及敏锐

的观察与辨认的能力。

(2)各种智能之间的关系

①这八种智能各自代表着一种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但这些

智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如一名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

逻辑数学智能,以胜任其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肢体动觉

智能,以帮助他将知识较好地传递给学生;需要具备人际智能,以便与

学生、同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需要内省智能帮助他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②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智能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有差异的。

如有的儿童很早就表现出音乐智能的优势,而有的音乐家是在成年后才

发现自己具有音乐的天赋。加德纳也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八种

智能模式是暂时性的,除上述八项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他智能存在。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不是智能的高低,而是智能的类型。每个人

都拥有这几种智能,并都有一定的层次,每个人的各智能之间的发展是

不平衡的,因而不同的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多元智力理论

带来新的教育内涵,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实施因材施教、进

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没有一种方法

适用于所有学生,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适合每一种方法。科学、合理的教

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手段组合运用的,尽可能切合每一位学生智能

类型状况和智能发展水平。

4语文学科的性质。

答:语文学科性质主要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1)工具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言的社会交际与文化

传播的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2)人文性

人文性源于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语文课程

资源,涵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各种门类的知识,以内容的丰富性

和广泛性影响学生成长。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有着同等地位,两者对立统一。工具性是

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工具性强调了语文课程作为基

础学科的特征,明确了语文本身的工具特性;人文性强调了语文所负载

的思想内容与文化内涵,明确了语文本身的文化特性与思想特性。

三、论述题(20分×2)

1新时期语文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答:传统的语文教师主要承担语文知识的讲授,扮演知识的传授者,随

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重

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具体分析如下:

(1)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

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

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顺利展开和完成课

堂教学,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2)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新时期,语文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

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去的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

知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

情知的发展。

(3)语文学习的引导者

在新时期。语文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应由知识的权威、课堂

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即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

展、个性发展的引导者。从知、情、意、行方面指导学生,注重对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及方法的影响,不能仅仅把注意力停留

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技能的提高上。

(4)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而学生

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在新时期语文教师

要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

践,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充分发挥一个教师的创造力。

(5)社会道德规范的示范者

新时期,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学习的方法,还要对学生进

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以自己的言行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学生具

有“向师性”,而且由于自身所处年龄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品

行、人格修养对他们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效仿的对象。

2新课标的新理念。

答:(1)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

方式

①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课程

知识因而不再局限于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

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成为设计与选编课程内容必须涉及的有机构成。

②新课标旨在扭转以“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以建立学生自主的

学习方式为重要着眼点,并充分关注到不同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独特

性,从而使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获得了新含义。

(2)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①在生活化方面,新课标把“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

系”作为重要的改革目标之一,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立课程改革与学生

生活的联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科课程标准无不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

验出发,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

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②在综合性方面,新课标针对我国当前学校中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

分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强调综合性、加

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表现

为以下几方面:

a.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所坚持

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以及知

能综合、智德美综合有重要意义。

b.新课程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重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

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

c.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

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结合。

四、实践题(30分)

《书愤》陆游,写一课时教案,对象为高一学生。

答:

《书愤》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

缨的悲愤情怀。

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

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人、词

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陆游的爱国诗《示儿》导入。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60年来万首诗”)。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少年时

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

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

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使得他“报国欲死无战

场”。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年),85

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

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书愤》作于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下?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

十二,被罢官六年后重新起用,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

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三、品赏诗歌

1朗读课文

2.解题

书: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3.陆游因何而“愤”?表现什么悲愤之情?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

主梳理诗句,然后讨论这个问题。

明确:

所愤之一:“世事艰”——愤:报国有罪

所愤之二:“空自许”——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镜中衰鬓已先斑”——愤: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

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

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4.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

(2)借古讽今

(3)用典明志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把握作者的情感。

四、拓展探究

1除了《书愤》,陆游在不少诗中谈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

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

诸葛亮?

明确: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