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总结提升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总结提升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总结提升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总结提升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总结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节总结提升第一部分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一】微观粒子的共性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eq\b\lc\{(\a\vs4\al\co1(金属单质:铁、铜、黄金、汞等,稀有气体:氦气、氖气等,固体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硅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注意: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目前只需记住两种物质: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和硫酸铜[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eq\o\al(2-,4))构成]。【典型例题】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均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二氧化碳、金刚石 B.氯化钠、五氧化二磷 C.氢气、二氧化硫 D.铁、氯化氢【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五氧化二磷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故选项正确;D.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铜 B.干冰 C.氢气 D.硫酸镁【答案】A【解析】A.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故A符合题意;B.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镁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演练】1.(2020•上海)“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答案】C【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C。2.(2019•莱芜区)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分子、原子、离子自身都有能量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就由该粒子保持【答案】C【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故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停运动自身都有能量,故正确;C.分子的质量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质量大,故错误;D.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就由该粒子保持,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A.分子可分,原子仍然可分,可以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知识点二】分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液态氧和气态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而氢气具有可燃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a.Ⅱ无明显现象。b.ⅢA烧杯中溶液变红。(3)实验分析:a.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或使氨气在小范围空间内运动,增大该空间内氨气的浓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产生Ⅲ中现象的原因是B烧杯中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A烧杯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4)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图①水蒸气液化图②水通电分解(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如图1,水蒸气液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图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典型例题】1.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但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的教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事实。故选:B。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25m3石油气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 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通电时水分子变为氧分子、氢分子【答案】A【解析】A.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通电分解水时,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A。3.下列操作或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发生了变化的是()A.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C.给水加热至有气泡冒出 D.给水通电产生气泡【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发生了改变,给水通电产生气泡属于化学变化,微粒发生了改变;分离空气制取氧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微粒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微粒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给水加热至有气泡冒出属于物理变化,微粒没有发生改变;故选:D。【知识演练】1.(2020·河北)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答案】A【解析】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B.春天里柳絮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柳絮是宏观物体,故B不正确;C.海面上浪花飞溅,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浪花是宏观物体,故C不正确;D.天空中乌云翻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乌云水蒸气形成,是宏观物体,故D不正确。故选A。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和氧分子 B.碳元素和氧元素C.碳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3.以下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高话酸钾 B.冰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B.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氧分子,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而无氧气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0•百色模拟)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A.碘受热变碘蒸汽 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 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答案】D【解析】A.碘受热变碘蒸汽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氧化汞受热变成汞和氧气是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故D正确。故选:D。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答案】C【解析】A.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A错误;B.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有两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化合物,故B错误;C.图中只含有两种物质微粒,属于混合物,C正确;D.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微粒,且该微粒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物中的单质,故D错误。故选:C。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答案】D【解析】A.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中去了;正确;B.构成香醋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远处能闻到醋味;正确;C.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正确;D.事实证明,水结冰后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微粒间空隙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空隙大。不正确。故选:D。7.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右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下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的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A.N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答案】D【解析】A.甲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快,乙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慢,说明空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B.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C.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本现象没有发生温度改变,故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D。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酒精挥发﹣﹣酒精分子体积增大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塑料吸盘“吸”在平滑的墙面上﹣﹣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不正确。B.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体积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塑料吸盘“吸”在平滑的墙面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不能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选项解释不正确。故选:C。【知识点三】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原子的构成原子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注意:(1)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目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2)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某些氢原子没有中子。(3)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3.原子的结构注意:(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个(He为2个)一般<4个一般≥4个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不易得失电子易失电子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较活泼较活泼规律稀8稳金少失非多得4.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国际上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eq\f(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eq\f(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质量,1个碳12原子的质量×\f(1,12))(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粒子分子原子相同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粒子在不断地运动;(3)相同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性质不同联系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填“发生”或“不发生”)(2)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混合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纯净物中含有同种分子。(4)单质、化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典型例题】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汞 B.水 C.氯化钠 D.氢气【答案】A【解析】A.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是否能构成物质 B.化学变化中是否能再分 C.质量和体积大小 D.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答案】B【解答】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是否能构成物质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A错;B.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故B正确;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所以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C错;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故D错。故选B。3.(2020·辽宁大连初三一模)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子是()A. B. C. D.【答案】B【解析】最外层8个电子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容易得电子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A.最外层6个电子,容易得两个电子,不稳定,A错误。B.最外层8电子,不容易得电子失电子,稳定结构,B正确,符合题意。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不稳定,C错误。D.最外层7个电子,容易得一个电子,不稳定,D错误。故选:B。4.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2B.12C.24D.36【答案】C【解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由题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和6个中子)实际质量的2倍,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2=24。故选:C。【知识演练】1.以下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A.锰B.汞C.氦气D.水【答案】D【解析】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直接构成,解本题时找金属和稀有气体即可。A.锰是金属,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选项错误;B.汞是金属,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故B选项错误;C.氦气是稀有气体,所以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选项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D选项正确。2.(2020湖北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粒子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答案】C【解析】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间隔大小,A错;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B错;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正确;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错。故选C。3.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答案】B【解析】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答案选择B4.(2020·重庆初三一模)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的粒子符号为Na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④中x可能为8【答案】D【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A.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B.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C.③在化学反应中得失去电子;D.④为离子时,X可能为8。故选D5.(2020·山东任城初三三模)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NaCl由Cl-和Na+构成B.原子中都含有中子C.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解析】A.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因此NaCl是由Cl-和Na+构成,选项A正确;B.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大多数氢原子核中就不含中子,选项B错误;C.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选项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D错误。故选A。6.(2020·河南初三一模)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③是阳离子C.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D.④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答案】B【解析】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硫原子,②是氯原子,③是硫离子,④是碘原子。A.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B.③中粒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为硫离子,故B不正确;C.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D.④表示的是一种原子,该原子有5个电子层,则④表示的元素应位于第五周期,故D正确。故选B。7.(2020·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答案】B【解析】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不符合题意;B.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C.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即:2+x+6=16,则x=8,不符合题意;D.硫原子的最外层得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2=8,硫原子变成离子,符号是S2-,不符合题意。故选:B。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③⑤均表示原子【答案】B【解析】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①和②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B.③和⑤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正确;C.③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C错误;D.②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为阳离子,D错误;故选:B。9.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另一个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另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12bB.12a/bC.b/12aD.12b/a

【答案】D【解析】根据公式可得: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标准碳原子的质量×1/12=b/a·1/12=12b/a,故D选项正确。10.数字的含义:(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2)化学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O(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Mg2+(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5)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gO(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有的原子个数.H2O.【答案】(1)氮原子的个数为2;(2)水分子的个数为2;(3)镁离子的个数为2;(4)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6)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解析】(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中的2表示氮原子的个数为2.(2)化学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O中的前一个2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2.(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Mg2+中的前一个2表示镁离子的个数为2.(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5)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g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有的原子个数,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原子核、电子这些粒子中:(1)决定原子种类是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_____;(4)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5)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_____;(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答案】(1)质子;(2)分子、原子;(3)分子、原子、中子;(4)质子、原子核;(5)电子;(6)电子;(7)质子和电子.【解析】(1)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4)带正电的粒子有质子、原子核;(5)带负电的粒子有电子;(6)质量最小的粒子有电子;(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质子和电子。12.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有何区别?有何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汞和氧气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还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该物质的分子)。【解析】从图上看氧化汞受热,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这是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同时也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这是两者的联系。许多汞原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汞,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构成氧分子,因此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从反应大圆圈、小圆圈的个数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化,因此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知识点四】离子离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如Na+、NHeq\o\al(+,4)等。②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如Cl-、OH-等。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以镁离子为例)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显负电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联系【典型例题】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答案】B【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上面的数字之和表示核外电子数。两者相等时意味着既没有得到,也没有失去电子,表示原子;圆圈内的数字大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意味着失去电子,表示阳离子;圆圈内的数字小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意味着得到电子,表示阴离子。A.圆圈内的数字小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表示阴离子。故A选项错误;B.圆圈内的数字大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表示阳离子。故B选项正确;C.圆圈内的数字等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表示原子。故C选项错误;D.圆圈内的数字等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表示原子。故D选项错误。2.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所表示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阳离子D.阴离子【答案】D【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上面的数字之和表示核外电子数。两者相等时意味着既没有得到,也没有失去电子,表示原子;圆圈内的数字大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意味着失去电子,表示阳离子;圆圈内的数字小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意味着得到电子,表示阴离子。由题目所给图示可知圆圈内的数字小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所以表示阴离子。故D选项正确。【知识演练】1.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C.钠原子比钠离子少一个电子D.钠离子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的,所以离子和原子相比较: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及核电荷数都没有发生改变;发生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粒子的电性及电子层数(失去电子时),据此判断即可。A.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故A选项正确;B.钠离子和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钠离子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层。故B选项正确;C.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钠原子比钠离子多1个电子。故C选项不正确;D.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所以是稳定结构。故D选项正确。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锌B.氯化钠C.氢气D.水【答案】B【解析】金属和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水由分子构成。A.锌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选项错误;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故B选项错误;C.氢气由分子构成。故C选项错误;D.水由分子构成。故D选项正确。3.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答案】D【解析】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阳离子;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阴离子。由题意可知,该粒子表示阳离子。故D选项正确。4.图所示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钠离子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Na是第11号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其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形成阳离子。故选D。5.现有Cu、Cu+、Cu2+三种粒子,它们都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荷数 D.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A.Cu、Cu+、Cu2+三种粒子都属于铜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B.铜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故核外电子数不同,错误:C.Cu、Cu+、Cu2+三种粒子带的电荷数分别为0个电荷、1个正电荷、2个正电荷,错误;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二者核外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故选A。6.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2Mg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解析】2Mg2+中前面的2表示镁离子的个数是两个,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知识点五】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1)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同,但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与NHeq\o\al(+,4)。(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Fe3+。(4)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分布:(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为碳。3.分类(1)金属元素:一般为“钅”字旁,如铁(Fe)、铜(Cu)等,汞除外。(2)非金属元素:一般为“”“氵”字旁或“”字头,如碳(C)、溴(Br)或氧(O)等。4.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如C.H、O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NA.Mg、Cl等。5.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些还表示某物质。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H:宏观表示氢元素;微观表示1个氢原子。(2)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1个氢原子。6.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项目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②用于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①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用于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③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改变联系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典型例题】1.某品牌燕麦片,其中包装袋上写着“加钙加铁”字样,这里的钙、铁指的是()A.离子 B.元素 C.分子 D.原子【答案】B【解析】包装袋上写的“加钙加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物质的组成,表示元素;故选B。2.关于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C.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选项说法正确;C.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氛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D.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3.(2021·上海)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H B.He C.Hg D.O【答案】C【解析】A.H表示氢元素,中文名称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He表示氨元素,中文名称带“气“字旁,但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C.Hg表示汞元素,虽然中文名称不带““字旁,但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D.O表示氧元素,中文名称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知识演练】1.“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砂”元素命名为()A.硒 B.硅 C.铝 D.锡【答案】B【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砂(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2.下列关于元素含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a【答案】B【解析】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符合题意;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0,不符合题意;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0,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Cu C.H2 D.Na+【答案】B【解析】A.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B.Cu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铜元素,表示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D.该符号是钠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也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4.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2个铁原子________;(2)4个氢分子________;(3)5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4)3个铁离子________。【答案】(1)2Fe(2)4H2(3)5COeq\o\al(2-,3)(4)3Fe3+【分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原子表示为:2Fe;(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氢分子可表示为:4H2(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5COeq\o\al(2-,3);(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5.(2021·桂林改编)用化学用语填空。(1)氮原子________;(2)镁元素________;(3)钠离子________。(4)7个硫原子________。【答案】(1)N(2)Mg(3)Na+(4)7S【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氮原子可表示为N,故填:N;(2)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镁元素符号为:Mg,故填:Mg;(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钠离子可表示为Na+,故填:Na+;(4)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7个硫原子可表示为7S,故填:7S。【知识点六】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同。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②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到下排列的一系列元素。3.单元格(以锌元素为例)4.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是由许多元素单元格组成的,因此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查找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信息,但不能查到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典型例题】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是13B.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Al3+【答案】D【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3,不符合题意;B.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不符合题意;D.铝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上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Al3+,符合题意。故选D。2.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B.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一定为13C.碳、铝、硅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单位是“1”单位不是“g”,故A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为13,故B错误;C.铝元素是金属元素,碳、硅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行,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故D正确。故选D。3.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3)第三周期中铝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画出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阴离子______。【答案】(1)都是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个(2)金属;非金属(3)失去;(4)Na﹢;O2﹣。【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都是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个;(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3)第三周期中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少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铝离子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是10,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填:失去;;(4)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等,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等。【知识演练】1.(四川省巴中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硒元素有防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硒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图中n的值为4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答案】B【解析】A.硒元素带“石”是非金属元素,A正确。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硒原子原子序数为34,故核外电子数34,2+8+18+n=34,故n=6,故B错。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硒原子原子序数为34,故质子数等于34,C正确。D.元素周期表小方格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D正确。故选:B。2.(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①③化学性质相似B.②为阴离子C.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D.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答案】B【解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①③是原子,而②④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是离子。A.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③均为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似,故A选项正确;B.②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是10,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因此②是阳离子,而不是阴离子,故B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一种元素,可以判断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选项正确;D.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是原子,且有三个电子层,因此③处在第三周期,故D选项正确。故选B。3.(湖南省衡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B.锰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2个质子D.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答案】D【解析】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B.由“金”字旁可知,锰元素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4,不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反应了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铬<锰<铁,故等质量的铬、锰、铁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铬,符合题意。故选D。4.(广西贵港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芯片是电脑、手机等的核心部件,碳基芯片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性能比硅基芯片更好,我国已突破半导体碳纳米管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请回答:(1)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n=_____,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周期。(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SiO2+2Ceq\o(=,\s\up7(高温))Si+2CO↑中还原剂是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答案】(1)导电(2)428.09三(3)CSiO2【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中n=14-8-2=4,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硅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在制硅反应SiO2+2Ceq\o(=,\s\up7(高温))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