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I卷)+答案_第1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I卷)+答案_第2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I卷)+答案_第3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I卷)+答案_第4页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I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卷)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社会,知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学生的道德品行、身体素质等方面也都是衡

量的标准。体育是基石,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智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知

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水平;德育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美育是学生情感表达、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保障;劳

动教育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情感和劳动精神。通过五育的渗透,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对文本的解

读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文本背后的正能量、积极的精神,在渗透过程中不断引领学生学会欣赏美,发掘美,获得

精神的满足。五育的渗透也将打破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语文

课堂中德育和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开展,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递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过去教学往往重视智育的发展,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开展五育教育,学生可以在德

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通过美育活动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并达到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将五

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就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含四大层面的内容,即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升以

及文化的传承。语文教育始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过去许多人将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划分为三项目标,

将三维目标这个整体割裂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

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语文学科在五育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四大核心素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语言建构

与运用是整个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路径,同时也是学生重要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就语言

建构和运用而言,其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技能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量能够得到有

效扩展,从而为五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语文教学

中,五育的融合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教材中呈现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语

文学科中渗透美育,可以借助语文学习活动达到美育的目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目标,培

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使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将五育融合,五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教

育既包含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容,同时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语文学科与五育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有利

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劳动教育可以将生活与语文连接起来,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思索、

形成自己的劳动观,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五育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包含了个体全面发

展的内容,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章通常为文质兼美的作品,此类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进行

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教学依据。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的小说体裁作品,文章以独特的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讲述发生在鲁镇的祥林

嫂身上的悲惨故事,该作品中主要使用了归乡结构。不论是丰富的精神内涵,还是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以及细

致入微的语言,均能够对学生的智育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鲁迅所处的时代人民饥寒交迫,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

在文中,鲁迅真实地展示了那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刻画了祥林嫂的悲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但是在摧

残与迫害面前,祥林嫂抗争,坚强,追寻,用坚强的体魄生存。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中,国民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

坚强的意志才能够在时代中生存下来,这对现今体育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小说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

的劳动妇女形象,她两次被迫逃到鲁镇做帮工,她勤劳朴实,在生活中任劳任怨,但在连续的打击和折磨下,状

态大不如从前,被辞退后沦为乞丐。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了一个被迫害、践踏、摧残、愚弄的

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在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形象中蕴含的劳动教育价值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祥林嫂这一

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感受到其身上的劳动精神,体会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思考旧时代的劳动,在收获劳动启

示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是悲剧人物的典型,在通读教材后可以感受

到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坚强”的性格以及面对命运的不幸表现出的“抗争、追寻”的品质,这是祥林嫂

美好的一面,但是随着文本的深入发展,祥林嫂身上这些美好的品质都遭到了破坏直至毁灭。这一“美”的毁灭

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要素,学生能够体会到祥林嫂的悲哀与痛苦,并进一步思考祥林嫂为什么的抗争,为什么会走

向悲剧、走向失败,体会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寄予的深刻意蕴:借祥林嫂这一美好形象的毁灭来表现无意识的

群众的愚昧和不觉悟,革命者的当下任务是对这些人进行思想启蒙。在鉴赏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过程中,激发了学

生对祥林嫂命运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生、对人性、对时代背景的深层次的思考。学生从审美体验出发,

逐步体验人物背后蕴含的精神品质,受到德育的感悟,最后走向心灵思考的美育过程。

(摘编自熊琪《语文学科与五育融合的意义、要素与运用》,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语文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在当今社会,知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学生

的道德品行、身体素质等方面也都是衡量的标准。

B.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融合五育与语文学科是关键,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递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

会如何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

C.为了解决过去三维目标割裂的教育状况,可以将五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因为五育所提倡的德、智、体、

美、劳教育包含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容,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D.《祝福》中塑造的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是悲剧人物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坚强,面对命运的不

幸表现出抗争和追寻,这是祥林嫂美好的一面,但后来都遭到了破坏直至毁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通过对五育的意义一一体育提高了身体素质、智育提高了实践水平,德育提高了道德素质等方面

的阐述引出论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五育教育。

B.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的传承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语文教育至始

至终追求的目标,这可以用来证明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的不妥。

C.第四段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整个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语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技能的运用是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经之路。

D.第六段以《祝福》为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五育要素,更有力地证明了语文教学与五育融合的合理性。

3.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替代《祝福》成为材料论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铸剑》B.卞之琳《石门阵》C.茹志鹃《百合花》D.郁达夫《故都的秋》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特点。(4分)

5.近期,某中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关于谈论语文学习的意义的短视频爆火,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以下文本

是其中的精彩片段。请结合材料及文本,为你今后的语文学习制定一则学习规划。(6分)

1、语言的魅力并不只在于此,它可以承载人类无处安放的感情,让人类去书写勇气的赞歌,以及将无论是宏

大的还是渺小的故事都流传到未来。

2、个体的存在可能是绚烂的,但一定是短暂的,而文字可以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流传到更远的地方去。

3、文字和语言可以跨越时空,让从未见面的人产生共振,就像是我和正在看视频的你,也许在很久很久之后,

我们也会化作宇宙中的尘埃,在时间长河中被忘记,但是至少在这个瞬间,我们通过语文,能够在某种程度上

达到心意上的相通,这就是奇迹,这就是语文的意义所在。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拖拉机

张嘉佳

“肿瘤边缘不清,切片验出来情况不好,恶性,这个你能不能理解?”

“肝癌晚期了,你指标太低,这个一项项说明给你听。”

“不好手术,转移太快。那不是湿疹,是癌细胞。”

“家属来吗?”

王莺莺脑海里回放医生说的内容,①每个字都清晰,意思却搞不明白,其中夹杂自己的一句询问:“医生,我

还有多久?”

她记得主任沉默一下,说:“半年总有的。”

大清早,她一个人发了会儿呆,动不动就想到刘十三。平日也是时时刻刻想的,今天不一样,可能来不及了。

王莺莺洒水,把地面扫干净,小卖部的窗玻璃擦得嘎吱响,走出院子,绕过院墙,后头空地停着拖拉机。柴油够

的,去外孙那儿,来回两百公里,带几桶备用。

王莺莺吃力地爬到驾驶座,喘口气,心想,这铁疙瘩质量真不错,跟了她这么多年,配件换了几套,踩下去

力道十足,唯唯作响。平时最远开到县里进货,城里还没去过,她望望脚下的水壶、一袋馒头,稳稳心神,②对

拖拉机说:“走,接外孙去。”踩下踏板,突突声中,王莺莺向省道驶去。

中间休息了四五次,开到黄昏,拖拉机大灯照在路上,黄亮亮两道子。她王莺莺运货多年,看着星星从不迷

失方向。拐错路,掉头,绕圈圈。一会儿跟在渣土车后面,一会儿蹿进小道,丢香烟给人问路。七十整的王莺莺,

驾驶拖拉机,入夜后兜兜转转,找到外孙说过的地址。

敲门都不用,门没关,王莺莺嘀咕,坏人偷偷摸摸进来怎么办。开了灯,老太太看见自己的外孙,男孩脚边

一堆横七竖八的啤酒罐。

男孩泪眼模糊地看着她,咧着嘴说:“下售明你怎么才来?”

王莺莺眼泪喇地掉下来,止都止不住,跌跌撞撞跑过去,抱着外孙,不停摸他脑袋,像他小时候一样哄:“不

哭不哭,外婆来了。”

“Z卜爹,你怎么才来啊,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才来?”

喝醉的刘十三只会说这两句话,意识不清,仿佛六七岁的小孩,满肚子的委屈,自己那么难过,外婆一直不

来。

王莺莺抱着他,掉眼泪,翻来覆去说:“我的外孙哦,我的宝贝哦。”

她不明白,自己那么要强的外孙,怎么蓬头垢面一塌糊涂的样子。

刘十三紧紧抓着王莺莺的手,说:“外婆,我难受。”

“外婆给你煮汤喝。”

刘十三喃喃地说:“外婆,我是不是很糟糕?为什么喜欢的人都要离开我?妈妈走了,牡丹也走了……”

祖孙两人坐在地板上,靠着墙,刘十三嘴里含混不清,王莺莺沉默好一会儿,说:“十三,你是不是很想妈妈?”

刘十三点头:“做梦都想的,外婆,小时候喜欢躺在长凳上看云,我以为,天上的云会变成你想念的人的样子,

好几次,我好像真看到了。长大一点点,学习要紧嘛,不专心去想她了,闲下来才想,可是没有断过,一天都没

有断过。”老太太的眼泪一串串掉。

“是我不好吗?是不是我很小的时候特别讨人厌?不然妈妈怎么不要我?”

王莺莺说:“她有她的难处。”

刘十三头晕眼花,叨咕一句:“外婆,我活得很没意义,想要的都得不到,算了,什么都不要,死了算了。”

王莺莺心突突直跳,擦擦眼泪,气得骂他:“你怎么能乱想!四肢健全,受过教育,我们家又不是穷到吃不上

饭,怎么能说死字?年轻的时候就要走得远远的,吃好多苦,你怕什么!家里有人,我老太婆在,你就有家的,

闯得出去,回得了家,③才是硬邦邦的活法!”

刘十三赶紧摸摸王莺莺的背,帮她顺气,没想到王莺莺反应这么大。

王莺莺说:“就算我不在,你也要好好活。”

刘十三撑不住了,嘀咕:“外婆,你会不会永远陪着我?”

王莺莺说:“外婆在的,一直在。”

刘十三睡着了,梦里笑嘻嘻:“外婆长命百岁。”

行李捆成一包一包,一次性搬不动,慢慢搬。最后王莺莺蹲下身子,把刘十三的胳膊搭在肩上。刘十三醉成

一摊烂泥,不停往下滑。王莺莺半背着他,慢慢下楼。不像小时候的他,一只手就能抱起来。

楼道口,王莺莺停下来喘气,唾沫星子一股血腥味。她扭头端详外孙,把他的头发拢好。夜未央的省道,拖

拉机匀速前行,车斗颠簸,刘十三躺在里面哼哼唧唧。王莺莺把拖拉机停到路边,帮他翻身,等他吐完,拿毛巾

蘸了水给他擦脸。

拖拉机开了一夜,刘十三吐了几次。有次擦脸,刘十三醒来,恍恍惚惚的,以为回到了某个深夜,他喊着:

“我不去,我不走,我要回家。”

王莺莺说:“好好,我们不去。”

刘十三眼泪滚下来:“我不去找她了,我不想见她,太伤心,我们不去找她。”

王莺莺哄他:“不去找不去找,我们回家。”

刘十三满意地滚回车斗:“回家好,我想我外婆,我想她做的虹豆炒肉丝,我外婆真好,我跟你说,她一点都

不凶,一点都不,她会打麻将,我们找她打麻将。”

王莺莺回到驾驶座,踩下油门,七十岁开着拖拉机,近乎一日一夜,整个后背湿了。省道尘土重,夜里没灯,

王莺莺努力望着前方,泪水和汗水滑过皱纹。

外婆真想好好活下去,真想永远陪着你,外婆在,你就有家。

现在怎么叫她放心,老太太心痛,痛得快碎掉。生死是早晚的,可惜太快了。

马达的突突声中,王莺莺呜咽的声音被掩盖得很好。

山顶穿破云层,两人仿佛站在一座孤岛上,海浪涌动,雾气弥漫。岛上铺满白雪,④一棵树上挂着熄灭的灯

笼,云海之间孤立无援。

(节选自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引用一连串医生的话,直接点明了王莺莺病情之严重,加速了她开拖拉机进城看外孙的进程。

B.尽管王莺莺经验丰富,但进城路上依然兜兜转转难找到路,“一会儿跟在渣土车后面,一会儿蹿进小道”

意在表现这位“七十整”的老太太处事的驾轻就熟。

C.刘十三告诉外婆轻生的念头,王莺莺想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害怕外孙真的做傻事,不禁“心突突直跳”。

D.喝醉后的刘十三不自觉地回忆起“更豆炒肉丝”“打麻将”等与外婆相关的事物,流露出外婆“一点也不

凶”的肺腑之言,祖孙之情真挚动人。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搞不明白”既反映了王莺莺的年纪大,也反映了她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B.句子②中拖拉机像个老伙伴,王莺莺对着它说话,表现了她与拖拉机的感情之深。

C.句子③中“硬邦邦的活法”将抽象名词形象化,表达了王莺莺对刘十三的期望。

D.句子④中“熄灭的灯笼”“孤立无援”预示着王莺莺生命的终结,催人泪下。

8.文中加点的两处不同的称呼颇有意味,请分别加以分析。(4分)

9.有人说,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有较为典型的“散文化小说”的特征。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征状貌不逾牛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等威。尝谒告上

冢,还,言于上目:“人言陛下欲幸南少外皆力装了空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

耳。”上尝得佳鹦②,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鹤竟死怀中。

(节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目:“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

云:,先人有言,询于争第。'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稣之徒③,不能塞

也;落李缜孙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

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

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①回:回转。②鹦:鹦鹰,一种猛禽。③共、鳏之徒:共,共工,尧时的大臣,“四凶”之一,后被流

放幽州;鲸,尧时的大臣,治水无功。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人言A陛下B欲幸南山C外D皆严装已E毕F而竟G不行H何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人,指一般人,与“才能不及中人”(贾谊《过秦论》)一句中的“中人”词义相同。

B.霁,文中指收敛,与“云销雨霁”(王勃《滕王阁序》)一句中的“霁”词义不相同。

C.刍荒,即草和柴火,文中指割草砍柴的人,与“乌鸟私情”(李密《陈情表》)一句中的“乌鸟”用法相

同。

D.靖言庸回,指奸佞小人的言行,与“谗谄之蔽明也”(司马迁《屈原列传》)一句中的“谗谄”意思相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征虽然相貌不佳,但富有胆识谋略,善于回转他人的意图,常常宁可冒犯天威也要进谏。

B.魏征的敢于直谏让唐太宗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从他原本的出游计划因害怕魏征责怪而中断可见一斑。

C.唐太宗询问魏征明君与暗君的区别,魏征提出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观点,并引经据典告诫唐太

宗要做到不耻下问。

D.魏征以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三人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兼听”的重要性,唐太宗很赞赏他的话。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尝得佳鹤,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鹦竟死怀中。

(2)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

14.两则材料是如何体现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唐•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海。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②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①此词写于唐亡之后,作者羁身蜀地。②红袖:指代少女。③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一

说指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是对首句的陪衬,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美好回忆。

B.“翠”“金”意在写明环境之美,“花丛”不单指自然界的花丛,也指如花的女子。

C.“白头誓不归”表面写词人对江南的怀念,实则包含着他无望回家后的沉痛决然。

D.不同于依靠形象传情的诗词,全词以叙述的口吻也就是赋的笔法传达感发的力量。

16.有人认为,此词“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一句与李商隐《锦瑟》中的某处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回首自己“",金陵正是一派晚秋气象;又感慨定都

于此的王朝纷纷如流水般消逝,最终“

(2)双关常用于隐晦地表情达意,在古诗文中应用广泛,如《静女》中的“,”

就以双关的手法托物抒情,含蓄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姑娘的喜爱。

(3)“涕”是个古今异义字,在古诗文中多指眼泪,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伊(女娟)在长久的欢喜中,早已带着疲乏了。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况又头昏,两眼便蒙胧起来,

两颊也渐渐地发了热,自己觉得无所谓了,而且不耐烦。然而伊还是照旧地不歇手,不自觉地只是做。

终于,①腰腿的酸痛辨得伊站立起来,②倚在一座较为光滑的高山,③仰面一看,满天是鱼鳞样的白云,下

面则是黑压压的浓绿。④伊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总觉得左右不如意了,⑤便焦躁地伸出手去,信手一拉,⑥拔起

一株从天边长到山上的紫藤,⑦一房一房地刚开着大不可言的紫花,⑧伊一挥,那藤便横搭在地面上,⑨遍地挂

满了半紫半白的花瓣。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著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在地上,

就成了许多伊先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狰*罩月的有些讨厌。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

单是有趣而且烦躁,夹着恶作剧地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地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

了的赤练蛇。泥点也就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地撒得满地。

18.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19.文中加点处的“獐头鼠目”这个词极具表现力,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庄园”这个名字作废了。今后,A,拿破仑相信,这个名字才是它的真名和原名。“先生们,”

他总结说,“我将给你们以同样的祝辞,但要以不同的形式,请满上这一杯。先生们,这就是我的祝辞:为曼纳庄

园的繁荣昌盛干杯!”

一阵同样热烈而真诚的喝采声响起,酒也一饮而尽。但当外面的动物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情景时,他们似

乎看到了,有一些怪事正在发生。猪的面孔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他们有的有五个下巴,有的有四个,有的有三

个,但是有什么东西似乎正在融化消失,正在发生变化。接着,热烈的掌声结束了,他们又拿起扑克牌,继续刚

才中断的游戏,外面的动物悄悄地离开了。

但他们还没有走出二十码,又突然停住了。庄主院传出一阵吵闹声。他们跑回去,又一次透过窗子往里面看。

是的,里面正在大吵大闹。那情景,既有大喊大叫的,也有捶打桌子的;一边是疑神疑鬼的锐利的目光,另一边

却在咆哮着矢口否认。动乱的原因好象是因为拿破仑和皮尔金顿先生同时打出了一张黑桃A。

十二个嗓门一齐在愤怒地狂叫着,他们何其相似乃尔!而今,不必再问B。外面的众生灵从猪看到

人,又从人看到猪,再从猪看到人;但他们区分丕苴雎&猪,.一雎建人工。一.

20.请在文中A、B两处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逗号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但谁是猪和人,他们已分不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在追忆父亲时说:“他说,我这个人也没有多大的爱好,每天就是工作,根本没机会出去花

钱,但是我身后,有两万多的员工,有无数个家庭,我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宗庆后曾说:“默默无闻过一生也是过一生,如果给后面留一点的话也是过一生,我是希望给后面留一点。”

材料二:

记者:“(纯净水)596毫升,为什么是这样的数值?”

宗庆后:''原来实际是600毫升的,结果实际灌起来呢只有596毫升,那我们就只好标596毫升,不能欺骗消

费者啊

民营企业家、“娃哈哈”品牌创始人宗庆后于2024年2月逝世,他的一生值得被全世界悼念。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以上材料中宗庆后的话语和事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卷)

语文・参考答案

【命题分析】

本卷最大特点为新老结合、教考衔接,重视教材基础内容和常规题型考察的同时有所创新。

小阅读通过探究语文学习的意义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其中第1、2、4题与常规考题类似,第

3、5题有所变动。第3题注重考察对语文教材课文的记忆与理解。第4题改编自2024年杭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

统考,是一道传统考题。第5题引导学生撰写语文学习规划,增强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意识。

大阅读选取当代作家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章节表现祖孙之情,与《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之情相照应。第8题探究称呼的变化带来的效果,需结合具体语境品读。第9题反其道而行之以“小

说化散文集”设问,实际上与常考的“散文化小说"换汤不换药。

文言文以《谏太宗十思疏》为基,设置了有关魏征与唐太宗的文本,并与课内知识联系紧密,第H题实词方

面考察《过秦论》《滕王阁序》(也可联想到《阿房宫赋》“不霁何虹”)《陈情表》《屈原列传》的课内知识,第14

题也将默写题与文意理解题结合,有所创新。

古诗文第16题将课外诗词与《锦瑟》相连接,在考察学生课内诗词背诵的同时也加强了多角度理解、赏析、

答题能力的训练。

默写题形式改编自2023年新高考I卷。整体难度不高,但有陷阱,如(3)中的两个双引号要求填两句不同

的含“涕”的诗词,不能填同一篇诗词中的上下两句。

语言文字运用I节选自鲁迅的《补天》(选自《故事新编》),有意照应2019年全国I卷的大阅读《理水》。第

19题考察贬义词的表达效果,比较罕见。

语言文字运用n节选自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第21、22题分别考察了标点和句子的效果,

与2023年新高考I卷题型类似。其中第22题改编自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考察手法、位置、结构的比较,略

有难度。

作文选取热点素材,引导学生从民营企业家宗庆后的事迹中获得启发,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1.B【解析】原文第四段提到“语文学科在五育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并不意味着''融合五育与语文学科是语

文学习的关键”。

2.A【解析】原文对五育意义的阐述是“有利于”,而非“……了”,该表述过于绝对。

3.C【解析】《铸剑》《石门阵》不是教材作品;《故都的秋》是散文,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体育、

劳育等方面体现不明显;《百合花》丰富的精神内涵、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以及细致入微的语言均能够对学

生的智育产生积极作用,战争时代需要国民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对现今体育教育依然有借鉴意义,“我”

在包扎所工作的认真负责能让学生在收获劳动启示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小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的举

措体现出来的青春美和人性美让学生体验受到德育的感悟,最后走向心灵思考的美育过程。

4.①论证思路清晰。运用“总分”的论证思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并加以论证。

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祝福》)、引用论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比论证(过去教学往

往重视……)等方式,更具可读性;

③论证语言严谨。如“就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等限制性语言,“不仅要……更

应该……”等关联词,逻辑性强。(2点4分)

5.【示例】

学习目标:①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②感悟语言的魅力,借助语文获

得与他人的共鸣。

学习方法:①与老师共同探讨对文本的解读,感受文本背后的正能量、积极的精神,在五育渗透过程中不断

学会欣赏美,发掘美,获得精神的满足;②积极参与教师开展的五育教育,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审美

能力;③立足教材,汲取其中包含着的大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④不局限于课内,在课外主动涉猎

更多语文知识,与“文字和语言”为伴。(框架2分,规划言之有理4分)

(设问强调“你”的学习规划,故不能写“五育融合”等教师任务,但可以"参与"''探讨”)

6.B【解析】“驾轻就熟”错。这句话意在表现王莺莺寻找外孙的艰辛,侧面衬托出她对外孙浓浓的爱。

7.A【解析】“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过度解读。王莺莺正是因为不懂“癌细胞”等词具体意味着什么,只是感觉

非常严重,才会问医生自己还有多少时间,而非“不愿接受”。

8.①喝醉后的刘十三意识不清,看见外婆不自觉地称呼她的大名“王莺莺”,凸显了刘十三与外婆的关系亲密,

语气中略带埋怨;②稍微清醒后意识到外婆来了并改口,反映了刘十三对外婆的依恋,表现了他此时孤独、

无助的心理和“满肚子的委屈”。(2点4分)

9.小说:①内容虚构,故事(叙述)性强。本文叙述了一个病重的外婆不远千里寻找外孙并带他回家的故事,

情节连贯,可读性强。②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过外婆独自开拖拉机寻找外孙、接回外孙的情节,刻画了一

个坚韧、慈祥、伟大的外婆形象。(1点2分)

散文:①语言“诗化”。如“山顶穿破云层,两人仿佛站在一座孤岛上,海浪涌动,雾气弥漫”,文笔优美,

节奏舒缓,富有诗意。②情感真挚,抒情性强。外孙对外婆的亲爱与眷恋、外婆对外孙的疼爱与不舍跃然纸

上,掷地有声,展现浓浓的人性美。③生活气息浓厚:“拖拉机”“就豆炒肉丝”“打麻将”等事物富有人间烟

火味,更显真实动人。(2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CFH

11.C【解析】“刍莞”借代割草砍柴的人,“乌鸟”比喻养3二者用法不同。

12.A【解析】“善回人主意”断句“善回/人主/意”,即“善于回转皇上的意图”,“他人”错误。

13.(1)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鹳鹰,亲自用手臂架着它,看见魏征前来,把它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

停,鹑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采分点:①臂:名作动,用手臂架着;②固:同“故”,故意;③竟:最终;

④句意通顺。)

(2)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

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采分点:①唐、虞之理:“之”字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理”作动词译;②是以,因此;③照,知晓;④句意通顺。)

14.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太宗想出游南山,担心魏征批

评自己贪图享乐,最终终止计划。(有“自我警戒”“有所限度”“慎始”的意味,故三句皆可。)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唐太宗主动向魏征询问明君之道,加强自我约束。

③俱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引用《诗经》原文告诫唐太宗要不耻下问。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魏征告诫唐太宗广开言路,兼听纳下,才能使下情上达。

(评分标准:3点3分,默写错误不给分,没有原句不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

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

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

“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鹦鹰,亲自用手臂

架着它,看见魏征前来,把它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鹦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征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

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

的人征求意见J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解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

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

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由

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

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15.D【解析】“春衫薄”写少年的光景之美,“骑马倚斜桥”写男青年的英俊潇洒,都依靠形象传情,并非全词

“以叙述的口吻”。

16.①此句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②艺术手法上,都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抒情手法上,都以“忆”字直抒胸臆,情感表达真挚浓烈;用词上,

韦词的“却”与李诗的“只是”用词精妙,叹惋之意浓厚。(2点4分)

③情感上,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当时不知珍惜的慨叹、伤感。(1分)

(对《锦瑟》全文分析得。分)

【参考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

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

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17.(1)登临送目但寒烟衰草凝绿

(2)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