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5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考点一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生和发展,西欧各国迫切希望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2)直接原因: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2.航线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1487~1488年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哥伦布西班牙1492~1493年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图解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点新航路的开辟史料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引自《哥伦布遗嘱》思考(1)据以上史料分析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2)哥伦布在新航路开辟中有何重大发现和成就?提示(1)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建立海外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2)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2014年7月浙江学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最早开辟从欧洲到达美洲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哥伦布。答案C2.(2011·浙江学考)读下图,由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是图中所示的航线()A.① B.②C.③ D.④解析哥伦布开辟的是从欧洲到达美洲的航线。答案D考点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引起“商业革命”(1)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2)市场扩大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3)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4)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引起“价格革命”(1)含义:西欧市场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2)影响: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3.密切了各地的联系(1)物种交流(尤其注意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可可、马铃薯、烟草、玉米)。(2)生产方式传播。(3)人员的往来。(4)殖民扩张。4.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1)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2)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3)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5.推动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图解历史“价格革命”的影响要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史料一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的商路新航路开辟史料二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2)史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对西班牙来说,其命运有什么变化?提示(1)变化: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原因:①传统商路受阻,商业危机。②新航路的开辟。(2)含义: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主要的商路是从地中海沿岸向东到印度、中国,西班牙处于商路的最边缘;而大西洋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正处于商路的中心地区。变化:开辟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开展海上贸易,引发商业革命等。1.(2017年4月浙江学考)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6年10月浙江学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解析马铃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故A项正确。答案A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教材第82页)提示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而中国人的观念导致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2.如果这一测算基本符合事实,那么为什么中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没有实现工业化呢?(教材第82页)提示承认测算基本符合事实,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形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限制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人口激增等方面,分析中国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对比欧洲,则要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科学革命及工业革命、对外开放和采用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等方面分析,说明欧洲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一下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教材第83页)提示丰富了人类的粮食作物种类;给人以美味的饮食享受;烟草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其负面作用很多,如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自我测评】(教材第84页)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开辟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提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文明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84页)1.哥伦布的船队中有一名秘书和一名翻译,是准备在会见中国官员时用的。看《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接济》图,想象一下,哥伦布刚到美洲时与印第安人交流会碰到哪些问题?提示语言不通;相貌相异;生活习惯差异;价值观不同(如对待黄金)。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2.根据材料中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成本与收益对照,哥伦布是否实现了其梦想?提示投入与收益差异很大。哥伦布没有实现梦想,在贫病中死去。3.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栗子味的”甘薯、美洲豆和木薯粉,而殖民者带来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双方的行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提示印第安人质朴的本性;认为哥伦布一行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哥伦布一行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欧洲生产方式领先,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由此可知,迪亚士海上探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A.掠夺巨额财富 B.扩张帝国领土C.传播宗教信仰 D.满足英雄情结解析“(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表明是传播宗教信仰,故C项正确。答案C2.1492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的航海家是()A.郑和 B.马可·波罗C.哥伦布 D.达尔文解析1492年到达北美洲巴哈马群岛的是哥伦布。答案C3.16世纪被称为“发现世界”的世纪。哥伦布因发现“新大陆”成为发现世界的先驱。这里“新大陆”指的是()A.美洲 B.亚洲C.非洲 D.大洋洲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美洲而不是他想象中的亚洲或者印度。答案A4.“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①达·伽马②哥伦布③迪亚士④麦哲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哥伦布和麦哲伦由西班牙王室支持,且都是向西航行;迪亚士和达·伽马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答案C5.(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16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A.奴隶贸易 B.工业革命C.商业革命 D.价格革命解析根据“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特权贸易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新航路开辟以后,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以下属于商业革命表现有()①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中心的转移③金银贬值,商品价格持续上升④成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金银贬值”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的表现,故③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7.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使西欧国家内部出现了商业革命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解析促进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引发商业革命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针对欧洲来讲的,不符合全球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答案C8.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解析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答案B9.(2017·浙江丽水模拟)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说明西班牙出现了()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解析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引发了“价格革命”,物价飞涨,致使材料中现象出现,故选C项。答案C10.(2017·浙江湖州模拟)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殖民扩张的开始 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解析题干反映的是1500年以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况,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一部完整的世界历史。A、B两项是具体表现,C项是手段。答案D11.(2015·浙江学考)很多史学家把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A.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的状态开始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解析题干要求“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表现,是从全球史观认识的。故本题选A项。答案A12.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D项表述最全面且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亚当·斯密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领域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请回答:(1)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东印度群岛在亚洲哪一部分?(2)三位伟人阐述的主题是什么?(3)材料二中加线的句子是指新航路开辟的哪项意义?怎样理解?答案(1)哥伦布。南亚。(2)新航路开辟的伟大意义。(3)加线的句子是指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因为金银大量流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这对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来说是不利的,而对生产商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