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1)-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育机构专用)_第1页
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1)-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育机构专用)_第2页
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1)-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育机构专用)_第3页
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1)-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育机构专用)_第4页
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1)-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教育机构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上海)高中数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之空间的角与距离①教学目标理解点到平面、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距离的概念;会用求距离的常用方法(如:直接法、转化法、向量法)理解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概念定义和取值范围;会用求角的方法“一作二证三计算”。知识梳理1、空间角:(1)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2)异面直线所成角:1>范围:___________(0°,90°];2>计算方法:<1>平移法:一般情况下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梯形的平行对边、三角形的中位线进行平移;<2>补体法;(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2>范围:_____________[0°,90°];3>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1>直接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2>平移法: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移,计算其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也可平移平面)。<3>通过等体积法求出斜线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这点与斜足之间的线段长,则.(6)二面角:1>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规定: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重合时,二面角为,当两个半平面合成一个平面时,二面角为,因此,二面角的大小范围为_______[0°,180°];2>确定二面角的方法:<1>定义法;<2>垂面法;注: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2、空间距离(1)七种距离:点与点、点到直线、两条平行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点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点与点、点与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基础,求其它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求这三种距离;(2)点与点的距离:1>解三角形及多边形;2>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即线段的长度:设、,则(3)两条异面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说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等于其中一条直线到过另一条直线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求法:1>直接法: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2>转化法:转化为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4)点到平面的距离:已知点是平面外的任意一点,过点作,垂足为,则唯一,则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即一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叫做这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注:连结平面外一点与内一点所得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求法:1>直接法:过点作一平面与平面垂直,再过点作两平面的交线的垂线即可2>等体积转化法:3>线面平行法:若过点有一直线∥平面,则直线上的任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到点到平面的距离(5)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与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6)距离的共性:这其中的距离中,虽然定义不同,但总具有下列几个特征:1>某距离是指相应线段的长度;2>此线段是相关线段中最短的;3>除两点间的距离外,其余总与垂直相联系,由此求距离的方法就有几何法和代数等方法.(7)求距离的一般步骤:1>找出或作出相关的距离;2>证明它符合定义;3>归到某三角形或多边形中计算;4>作答。典例精讲(★★★)例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中,E、F分别是BC、A′D′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EDF是菱形;(2)求直线A′C与DE所成的角;(3)求直线AD与平面B′EDF所成的角;(4)求面B′EDF与面ABCD所成的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综合性较强,属知识依托: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求线面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应用面积射影法.解:(1)证明:如上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得B′E=ED=DF=FB′=a,下证B′、E、D、F四点共面,取AD中点G,连结A′G、EG,由EGABA′B′知,B′EGA′是平行四边形.∴B′E∥A′G,又A′FDG,∴A′GDF为平行四边形.∴A′G∥FD,∴B′、E、D、F四点共面故四边形B′EDF是菱形.(2)解:如图所示,在平面ABCD内,过C作CP∥DE,交直线AD于P,则∠A′CP(或补角)为异面直线A′C与DE所成的角.在△A′CP中,易得A′C=a,CP=DE=a,A′P=a由余弦定理得cosA′CP=故A′C与DE所成角为arccos.(3)解:∵∠ADE=∠ADF,∴AD在平面B′EDF内的射影在∠EDF的平分线上.如下图所示.又∵B′EDF为菱形,∴DB′为∠EDF的平分线,故直线AD与平面B′EDF所成的角为∠ADB′在Rt△B′AD中,AD=a,AB′=a,B′D=a则cosADB′=故AD与平面B′EDF所成的角是arccos.(4)解:如图,连结EF、B′D,交于O点,显然O为B′D的中点,从而O为正方形ABCD—A′B′C′D的中心.作OH⊥平面ABCD,则H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再作HM⊥DE,垂足为M,连结OM,则OM⊥DE,故∠OMH为二面角B′—DE′—A的平面角.在Rt△DOE中,OE=a,OD=a,斜边DE=a,则由面积关系得OM=a在Rt△OHM中,sinOMH=故面B′EDF与面ABCD所成的角为arcsin.点评:主要考察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及公式cosθ=cosθ1·cosθ2的应用,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主要依据是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即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一条直线恰好与另一平面垂直即可。(★★)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AC=2,BC=3,P是斜边AB上的一点,如图(1),现沿CP将此直角三角形折成直二面角A—CP—B,当AB=时,求二面角P—AC—B的大小.分析:本题是折叠问题,不妨先作一个题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的模型,然后按照题意进行折叠,在实图上作出二面角P—AC—B;然后再回到图形中,互相对照,理解之后再予以解答.例3(例3(2)例3(1)解:如图(2),过B作CP延长线的垂线,垂足E,过E作AC的垂线,垂足为D,连BD.∵平面APC⊥平面BPC,且BE⊥CE,∴BE⊥平面APC.而ED⊥AC,∴BD⊥AC.∴∠BDE是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AC=2,BC=3,AB=,∴cos∠ACB=,∴∠ACB=60°.∴BD=3sin60°=,CD=BC=.设∠PCB=θ,则∠ACP=90°-θ,利用∠CDE=∠CEB=90°,得=3cosθ,2sinθcosθ=1,sin2θ=1.∴2θ=90°,θ=45°.∴BE=BCsin45°=3×.∴sin∠BDE=,∴∠BDE=arcsin(★★)例3、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A⊥平面ABCD,PA=2c,Q是PA的中点.求:(1)Q到BD的距离;(2)P到平面BQD的距离.分析: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解:(1)在矩形ABCD中,作AE⊥BD,E为垂足连结QE,∵QA⊥平面ABCD,由三垂线定理得QE⊥BE∴QE的长为Q到BD的距离在矩形ABCD中,AB=a,AD=b,∴AE=在Rt△QAE中,QA=PA=c∴QE=∴Q到BD距离为.(2)解法一:∵平面BQD经过线段PA的中点,∴P到平面BQD的距离等于A到平面BQD的距离在△AQE中,作AH⊥QE,H为垂足∵BD⊥AE,BD⊥QE,∴BD⊥平面AQE∴BD⊥AH∴AH⊥平面BQE,即AH为A到平面BQD的距离.在Rt△AQE中,∵AQ=c,AE=∴AH=∴P到平面BD的距离为解法二:设点A到平面QBD的距离为h,由VA—BQD=VQ—ABD,得S△BQD·h=S△ABD·AQh=(★★)例4、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1C1与AB1间的距离.分析: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然而求异面直线的距离,有时较难作出它们的公垂线,故通常采用化归思想,转化为求线面距、面面距、或由最值法求得.解:解法一:如图,连结AC1,在正方体AC1中,∵A1C1∥AC,∴A1C1∥平面AB1C,∴A1C1与平面AB1C间的距离等于异面直线A1C1与AB1间的距离.连结B1D1、BD,设B1D1∩A1C1=O1,BD∩AC=O∵AC⊥BD,AC⊥DD1,∴AC⊥平面BB1D1D∴平面AB1C⊥平面BB1D1D,连结B1O,则平面AB1C∩平面BB1D1D=B1O作O1G⊥B1O于G,则O1G⊥平面AB1C∴O1G为直线A1C1与平面AB1C间的距离,即为异面直线A1C1与AB1间的距离.在Rt△OO1B1中,∵O1B1=,OO1=1,∴OB1==∴O1G=,即异面直线A1C1与AB1间距离为.解法二:如图,在A1C上任取一点M,作MN⊥AB1于N,作MR⊥A1B1于R,连结RN,∵平面A1B1C1D1⊥平面A1ABB1,∴MR⊥平面A1ABB1,MR⊥AB1∵AB1⊥RN,设A1R=x,则RB1=1-x∵∠C1A1B1=∠AB1A1=45°,∴MR=x,RN=NB1=(0<x<1)∴当x=时,MN有最小值即异面直线A1C1与AB1距离为.巩固练习:(★★★)1、设△ABC和△DBC所在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ABC=∠DBC=120°求:(1)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2)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的角;(3)二面角A—BD—C的大小.解:(1)如图,在平面ABC内,过A作AH⊥BC,垂足为H,则AH⊥平面DBC,∴∠ADH即为直线AD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由题设知△AHB≌△AHD,则DH⊥BH,AH=DH,∴∠ADH=45°(2)∵BC⊥DH,且DH为AD在平面BCD上的射影,∴BC⊥AD,故AD与BC所成的角为90°.(3)过H作HR⊥BD,垂足为R,连结AR,则由三垂线定理知,AR⊥BD,故∠ARH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的补角.设BC=a,则由题设知,AH=DH=,在△HDB中,HR=a,∴tanARH==2故二面角A—BD—C大小为π-arctan2.(★★)2、如图所示,四面体P-ABC中,AP、AB、AC两两垂直,且PA=2,AB=3,AC=4,求二面角P—BC—A的正切值.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找二面角的平面角,而找二面角的平面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来处理.解:∵PA、AB、AC两两垂直,∴PA⊥平面ABC,过A作AD⊥BC于D,连结PD,由三垂线定理知,PD⊥BC,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PDA为所求的角,在Rt△ABC中,AB=3,AC=4,∴BC=5,又∵AB·AC=BC·AD,可求得AD=.∴tan∠PDA=.(★★)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BC=3,CC1=2,如图:(1)求证:平面A1BC1∥平面ACD1;(2)求(1)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3)求点B1到平面A1BC1的距离.解:(1)证明:由于BC1∥AD1,则BC1∥平面ACD1同理,A1B∥平面ACD1,则平面A1BC1∥平面ACD1(2)设两平行平面A1BC1与ACD1间的距离为d,则d等于D1到平面A1BC1的距离.易求A1C1=5,A1B=2,BC1=,则cosA1BC1=,则sinA1BC1=,则S=,由于,则S·d=·BB1,代入求得d=,即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3)解:由于线段B1D1被平面A1BC1所平分,则B1、D1到平面A1BC1的距离相等,则由(2)知点B1到平面A1BC1的距离等于.(★★★)4、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点E在棱D1D上,截面EAC∥D1B且面E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AB=a,求:(1)截面EAC的面积;(2)异面直线A1B1与AC之间的距离;(3)三棱锥B1—EAC的体积.解:(1)连结DB交AC于O,连结EO,∵底面ABCD是正方形∴DO⊥AC,又ED⊥面ABCD∴EO⊥AC,即∠EOD=45°又DO=a,AC=a,EO==a,∴S△EAC=a(2)∵A1A⊥底面ABCD,∴A1A⊥AC,又A1A⊥A1B1∴A1A是异面直线A1B1与AC间的公垂线又EO∥BD1,O为BD中点,∴D1B=2EO=2a∴D1D=a,∴A1B1与AC距离为a(3)连结B1D交D1B于P,交EO于Q,推证出B1D⊥面EAC∴B1Q是三棱锥B1—EAC的高,得B1Q=a课堂检测:(★★★)1、已知∠AOB=90°,过O点引∠AOB所在平面的斜线OC,与OA、OB分别成45°、60°,则以OC为棱的二面角A—OC—B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_.解:在OC上取一点C,使OC=1,过C分别作CA⊥OC交OA于A,CB⊥OC交OB于B,则AC=1,,OA=,BC=,OB=2,Rt△AOB中,AB2=6,△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CB=-.(★★★)2、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把△ACD沿AD折起,使C点所处的新位置C′在平面ABD上的射影H恰好在AB上.(1)求证:直线C′D与平面ABD和平面AHC′所成的两个角之和不可能超过90°;(2)若∠BAC=90°,二面角C′—AD—H为60°,求∠BAD的正切值.解:(1)证明:连结DH,∵C′H⊥平面ABD,∴∠C′DH为C′D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且平面C′HA⊥平面ABD,过D作DE⊥AB,垂足为E,则DE⊥平面C′HA.故∠DC′E为C′D与平面C′HA所成的角∵sinDC′E=≤=sinDC′H∴∠DC′E≤∠DC′H,∴∠DC′E+∠C′DE≤∠DC′H+∠C′DE=90°(2)解:作HG⊥AD,垂足为G,连结C′G,则C′G⊥AD,故∠C′GH是二面角C′—AD—H的平面角即∠C′GH=60°,计算得tanBAD=.(★★)3、如左下图,空间四点A、B、C、D中,每两点所连线段的长都等于a,动点P在线段AB上,动点Q在线段CD上,则P与Q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解: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空间四边形,且为正四面体,取P、Q分别为AB、CD的中点,因为AQ=BQ=a,∴PQ⊥AB,同理可得PQ⊥CD,故线段PQ的长为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在Rt△APQ中,PQ=a(★★)4、如右上图,ABCD与ABEF均是正方形,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