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大鼠的母鼠乳汁中的抗体进入仔鼠的消化道后,在肠腔酸性环境下,与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P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包裹抗体运输到细胞位于组织液的一侧后与细胞膜融合,抗体与膜蛋白P分离并被释放到组织液中,进而进入仔鼠血液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P属于转运蛋白,其运输速率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小囊泡在细胞中运输的动力和方向由线粒体提供和决定 C.抗体不经消化即被仔鼠吸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性 D.抗体与蛋白P的结合和分离与内环境不同部位的pH不同有关2.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如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过程冰川退去后的棵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5~7.87.26.554.8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草本植物有关 C.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 D.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的过程如图所示。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后灭菌,可降低培养基污染的概率 B.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直径较小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能在添加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D.经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有的不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4.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已知的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树突状细胞会识别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后,只会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 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D.细胞免疫疗法具有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的优点5.如图为白花三叶草叶片细胞内氰化物代谢途径,欲探究控制氰化物合成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现用两种叶片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杂交,F1叶片中均含氰,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 B.推测F2叶片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或 C.推测F2中叶片含氰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1种或4种 D.若F2中含氰个体占,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在实验前向装置中充入氮气 B.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表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CO2的量 C.若有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D.若有色液滴不再移动,则说明瓶内的酵母菌已经死亡殆尽7.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具有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率等优点 B.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 C.MB基因中“A﹣T”碱基对的插入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具有活性的某种蛋白质无法合成 D.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则也可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电位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段Na+通过离子通道大量内流不消耗能量 B.用麻醉药物阻遏钾离子通道,从c到e时间延长 C.据图可知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小约为70mV D.K+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9.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B.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10.科研人员选取千岛湖地区面积适当、生境类型相似的两个岛屿(A岛和B岛)作为研究样地,对A岛(2009年10~11月以及2010年3~11月)和B岛(2009年7月~11月以及2010年3~11月)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B.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最好不在此期间进行捕捉 D.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11.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发展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严重者会失明。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如图为某家系中有关该遗传病的部分家庭成员的电泳检测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若该夫妻有个患病儿子,则其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 C.该夫妻的患病女儿和正常男性婚配,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D.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男性群体的发病率相等1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ATP驱动泵,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的细胞中,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转运蛋白具有催化和转运功能 B.ABC转运蛋白磷酸化可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ABC转运蛋白的合成都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D.通过ABC转运蛋白完成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13.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的不同可读框,编码不同的蛋白质。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例如,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如图);前后两个基因首尾重叠;几个基因的重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重叠能有效地利用DNA遗传信息量 B.重叠基因中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都是相同的 C.同一个基因的编码区中可能存在多个起始密码子 D.重叠基因编码不同蛋白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14.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射线诱发基因突变可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C.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D.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15.从动物组织分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称为培养细胞的生命期。培养细胞的生命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为细胞系 B.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时间显著变大 C.有限细胞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无限细胞系不会 D.在细胞系的形成过程中,传代期细胞传代培养一次,细胞增加一倍16.心肌细胞的收缩与膜上Ca2+通道有关。向离体的蛙心中灌流任氏液(与蛙的细胞外液成分接近)能维持蛙心一段时间的兴奋和节律性收缩,为研究任氏液中某些成分增多对心肌收缩的影响,科学家向普通任氏液中额外添加相应成分进行蛙心灌流,检测心肌收缩,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组号蛙心灌流液成分心肌收缩情况1普通任氏液收缩正常2高Ca2+任氏液收缩增强3高K+任氏液收缩减弱4滴加2滴肾上腺素的普通任氏液收缩增强5滴加2滴乙酰胆碱的普通任氏液收缩减弱注:每组实验所添加的成分对细胞渗透压的影响忽略不计A.胞外Ca2+浓度越高,Ca2+内流量越大,心肌细胞的收缩强度越强 B.外源性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交感神经对心肌的作用效果 C.副交感神经可能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处的突触后膜上 D.胞外高浓度的K+可能与Ca2+竞争性结合Ca2+通道从而抑制了细胞膜对Ca2+的转运17.大肠杆菌在含有3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3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DNA第2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DNA双链区段①、②、③对应的显色情况可能是()A.深色、浅色、浅色 B.浅色、深色、浅色 C.浅色、浅色、深色 D.深色、浅色、深色18.坐骨神经可以支配包括腓肠肌在内的多块骨骼肌。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Ⅱ、Ⅲ两处,如图甲。在坐骨神经Ⅰ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其中h1>h2,t1<t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1和h2反映Ⅱ处和Ⅲ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 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 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 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19.某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倒位,如图甲。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倒位,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形成倒位环,此时经常伴随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如图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现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上增加某个相同片段,则不能存活,而出现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发生了①至③区段的倒位 B.图乙细胞中Ⅱ和Ⅲ发生交叉互换 C.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有片段缺失 D.该精原细胞共产生了3种类型的可育雄配子20.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某同学模拟人体血浆内的改变pH的碱性物质设计实验:①为蒸馏水组,②为血浆组,每组滴加20滴0.1mol/LNaHCO3,分4次滴加,每滴加1次测量1次因变量并记录,每组因变量各测4次。有人对其实验设计进行了评价,下列评价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与血浆,设计合理 B.该实验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设计不合理 C.①组的实验现象是pH变化明显,设计合理 D.实验结论是血浆能调节pH是因为有缓冲物质,设计合理二.解答题(共5小题)21.如图是水稻(C3植物)和玉米C4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暗)反应示意图。Rubisco酶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该酶的酶促反应方向受CO2和O2相对浓度的影响。与水稻相比,玉米叶肉细胞紧密围绕维管束鞘,其中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较大,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玉米的碳(暗)反应先在叶肉细胞中利用PEPC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CO2反应生成C4,固定产物C4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再进行卡尔文循环。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的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填“叶肉细胞”或“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理由是。卡尔文循环中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A.CO2的固定B.三碳酸的还原C.RuBP的再生)。(2)在干旱、高光照强度环境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填“高于”或“低于”)水稻,原因是(答出2点即可)。(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了一株植物,初步判断其属于C4植物。现欲通过显微镜观察光合产物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验证,请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实验结果:。22.某种蝴蝶(2n=50))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野生型蝴蝶有长口器和短口器两种类型。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特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Z/Z),其中一条Z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t,已知当t基因纯合(Z′Z′,Z′W)时导致胚胎死亡。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等特殊情况)(1)正常情况下,该种蝴蝶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目最多是条,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为确定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2RZr)中致死基因t位于哪条Z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该蝴蝶品系与短口器雌性个体交配,发现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t位于(填“ZR”或“Zr”)染色体上,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r基因的频率是。(3)利用上一小题得到的子代雄性短口器蝴蝶与另一野生型雌性长口器蝴蝶杂交,后代中的长口器蝴蝶占;若后代还出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ZZW的长口器蝴蝶,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分析,原因是。(4)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交配得到F2,F2出现4种表型,且比例为紫翅长口器:紫翅短口器:黄翅长口器:黄翅短口器=5:3:3:1,科研人员寻找原因,发现是有一种雌配子不育,则该不育雌配子的基因型是,亲本纯合野生型蝴蝶的基因型是。23.肥胖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如图表示相关机制。已知肥胖导致外周产生过多游离的脂肪酸FFA、脂多糖LPS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等,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大量脂质进入细胞氧化会诱导线粒体产生过多自由基和膜脂氧化剂MDA。同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也抑制了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一系列因素导致脑内神经细胞中胰岛素信号传导功能减弱并发生胰岛素抵抗。请回答:(1)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磷酸化从而引发信号转导,进一步促进,从而降低血糖。(2)据图可知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有(填字母)。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LPS与受体TLR结合后会促进JNK的表达,从而抑制,引发胰岛素抵抗。TNF﹣α、IL﹣6会促进分解,从而激活NF﹣kB信号通路引发胰岛素抵抗。(4)大量游离的脂肪酸进入神经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是。(5)前期的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科学家推测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是通过改变肝脏炎症来缓解胰岛素抵抗,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主要步骤见下表,请补全表格:实验步骤简要的操作流程适应性培养及初步分组将30只5周龄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将上述小鼠分为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模型组(HFD)。NC组饲喂普通饲料12周;HFD组饲喂高脂饲料12周。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建立给HF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检测①等筛选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实验再分组再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SED)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运动训练HIIT组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运动期间②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其他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检测相关指标用③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含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检测这些炎症因子的含量。如果推测是正确的,则预期实验结果是④。24.卷叶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图表示稻飞虱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卷叶螟越冬情况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卵和蛹的数量,取样时,可采用法。(2)图中曲线的描述属于模型,c点时稻飞虱的年龄结构属于型;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与农药防治相比,其优点是。(3)研究发现,卷叶螟主要分布在水稻中上部,以水稻幼叶、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分布在水稻下部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两种害虫的等不同导致竞争较弱,这是两种害虫和水稻之间长期的结果。(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卷叶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水稻→卷叶螟→青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卷叶蟆和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种群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X卷叶螟20001525n38590青蛙42301284①表格中X表示用于的能量,n的能量为kJ/a。②如果将青蛙的同化量除以卷叶螟的同化量,结果不符合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的原因有。③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卷叶螟的虫卵内,是卷叶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卷叶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有利于。25.小鼠毛囊中表达F蛋白。为研究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F基因敲除的突变型纯合体小鼠,简称f小鼠,突变基因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长50%,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基因用++表示;f杂合子基因型用+f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F基因敲除方案如图甲。在F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基因产生,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因为缺失了而丧失活性。要达到此目的,还可以对该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和。(2)从野生型、f杂合子和f小鼠组织中分别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Ⅲ酶切,进行琼脂糖电泳,用DNA探针检测。探针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检测结果如图乙,则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泳道和第泳道。(3)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gg),表型与f小鼠相同。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f杂合子小鼠与g小鼠杂交,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非等位基因;若杂交结果是,则g和f是等位基因。(注:不考虑交叉互换;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杂合子基因型用+g表示)(4)确定g和f为等位基因后,为进一步鉴定g基因,分别提取野生型(++)、g杂合子(+g)和g小鼠(gg)的mRNA,反转录为cDNA后用(2)小题同样的DNA探针和方法检测,结果如图丙。G小鼠泳道没有条带的原因是。组织学检查发现野生型和g杂合子表达F蛋白,g小鼠不表达F蛋白,因此推测F蛋白具有的作用。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浙江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大鼠的母鼠乳汁中的抗体进入仔鼠的消化道后,在肠腔酸性环境下,与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P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包裹抗体运输到细胞位于组织液的一侧后与细胞膜融合,抗体与膜蛋白P分离并被释放到组织液中,进而进入仔鼠血液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P属于转运蛋白,其运输速率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小囊泡在细胞中运输的动力和方向由线粒体提供和决定 C.抗体不经消化即被仔鼠吸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性 D.抗体与蛋白P的结合和分离与内环境不同部位的pH不同有关【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正推法;物质跨膜运输.【答案】C【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抗体与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A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并利用小囊泡包裹运输到细胞位于组织液的一侧后与细胞膜融合,抗体与膜蛋白A分离并被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胞吐,说明蛋白A不属于转运蛋白,A错误;B、小囊泡在细胞中运输的动力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错误;C、抗体不经消化与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A结合形成囊泡,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其运输和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抗体与蛋白A的结合和分离分别发生在肠腔和组织液中,其中肠腔环境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2.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如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演替过程冰川退去后的棵地苔藓→草本植物→柳树赤杨云杉、铁杉第9年第18年第35~50年第80~100年土壤的pH7.9~8.07.5~7.87.26.554.8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草本植物有关 C.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 D.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群落演替的类型.【专题】数据表格;正推法;种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表格分析:土壤的pH为7.2~5时,群落的优势种是赤杨,说明土壤的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土壤的pH为4.8时,云杉、铁杉又成为优势种。【解答】解: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是从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上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据表格可知:在赤杨阶段时土壤pH的变化较大,因此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B错误;C、据表格可知,云杉和铁杉的出现是在pH酸化之后,且此时赤杨与固氮微生物已经存在较久,土壤中氮素较多,故推测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是土壤的酸化和土壤中氮素含量增加,C正确;D、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数据,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的过程如图所示。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后灭菌,可降低培养基污染的概率 B.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直径较小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C.能在添加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D.经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有的不能在含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选择培养基.【专题】模式图;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D【分析】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解答】解:A、培养基应先灭菌再分装于培养皿中,A错误;B、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素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B错误;C、能在添加了p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是经过通过紫外线照射后的高产菌,其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C错误;D、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发生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被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不可能都能在含B紫罗酮培养基上生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已知的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树突状细胞会识别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后,只会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 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D.细胞免疫疗法具有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的优点【考点】细胞免疫;免疫学的应用;体液免疫.【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B【分析】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则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功能类似;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解答】解:A、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A正确;B、树突状细胞会将抗原呈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由于是细胞免疫疗法,所以会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B错误;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新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D、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进行治疗,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和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5.如图为白花三叶草叶片细胞内氰化物代谢途径,欲探究控制氰化物合成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现用两种叶片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杂交,F1叶片中均含氰,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 B.推测F2叶片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或 C.推测F2中叶片含氰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1种或4种 D.若F2中含氰个体占,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模式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D基因表达产生产氰糖苷酶,能催化前体物转化为含氰糖苷,H基因表达产生氰酸酶,能催化含氰糖苷转化为氰化物,因此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A正确;B、C、D、若控制氰化物合成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据题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2中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表型为含氰,占9/16,含氰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DDHH、DDHh、DdHH、DdHh。F2中基因型为ddH_、D_hh、ddhh的个体,表型为不含氰,占,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若控制氰化物合成的两对基因不独立遗传,只有基因D和基因h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基因H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时才符合题意,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F,的基因型为DdHh,F2的基因型有DDhh、DdHh和ddHH,比例接近于1:2:1,F2中DdHh为叶片含氰个体,基因型有1种,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00%,因此,B错误;C和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获取信息层次。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有酶的催化相应的反应相应的物质才能生成。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在实验前向装置中充入氮气 B.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表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CO2的量 C.若有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D.若有色液滴不再移动,则说明瓶内的酵母菌已经死亡殆尽【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等量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时,不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A、向装置中充入氮气可排出装置内的氧气,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有色液滴的移动距离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CO2的量,B错误;C、若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则图中有色液滴将右移,C错误;D、若有色液滴不再移动,可能是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完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7.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具有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率等优点 B.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 C.MB基因中“A﹣T”碱基对的插入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具有活性的某种蛋白质无法合成 D.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则也可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考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诱变育种.【专题】模式图;育种.【答案】D【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解答】解:A、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率,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互补配对,都是各占一半,故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B正确;C、由于MB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增添,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某蛋白质不能合成、合成的某蛋白质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改变等情况发生,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MB基因是在M基因的基础上进行插入的,故不能推断出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也可以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类型以及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电位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段Na+通过离子通道大量内流不消耗能量 B.用麻醉药物阻遏钾离子通道,从c到e时间延长 C.据图可知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大小约为70mV D.K+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解答】解:A、ac段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正确;B、用麻醉药物阻遏K+通道,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的时间延长,故从c到e时间延长,B正确;C、据曲线图可知动作电位的大小为+30mV,静息电位的大小为﹣70mV,即绝对值大小为70mV,C正确;D、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掌握曲线每个阶段的离子的运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9.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B.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B【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初始密度介于0~b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下降;初始密度超过b点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增加;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解答】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降低,当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衰退、消亡,A正确;B、初始密度介于a~b时,增长速率<0,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减少,B错误;C、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D、由题图可知,c时该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d该种群继续增长,d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0.科研人员选取千岛湖地区面积适当、生境类型相似的两个岛屿(A岛和B岛)作为研究样地,对A岛(2009年10~11月以及2010年3~11月)和B岛(2009年7月~11月以及2010年3~11月)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B.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最好不在此期间进行捕捉 D.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A【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解答】解:A、岛屿化使生活在不同岛屿上的社鼠种群因有地理障碍而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此存在地理隔离,社鼠被隔离在不同的岛屿上减少了迁入迁出对种群数量调查的影响,故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A错误;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捕获鼠若在鼠笼内时间过长,食物不足、低温和产热过多会导致部分个体的死亡(死亡率增加),从而影响研究的结果,因此在此期间不进行捕捉,C正确;D、K值是长时间内(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个体数量,两岛种群数量均是上半年数量处于高峰,而下半年数量较低,超过环境承载力可能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故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发展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严重者会失明。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如图为某家系中有关该遗传病的部分家庭成员的电泳检测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若该夫妻有个患病儿子,则其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亲或母亲 C.该夫妻的患病女儿和正常男性婚配,其后代患病概率为 D.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男性群体的发病率相等【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模式图;人类遗传病.【答案】D【分析】结合题意信息,父亲和母亲均患病,生出一个正常儿子和患病女儿,说明这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病父亲只有一条条带,说明父亲为纯合子,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后代应该一定会患病,不符合题意,可以推测父亲基因型为XRY,母亲基因型为XRXr,正常儿子基因型为XrY,患病女儿基因型XRXR。【解答】解:A、父亲和母亲均患病,生出一个正常儿子和患病女儿,说明这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病父亲只有一条条带,说明父亲为纯合子,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后代应该一定会患病,不符合题意,可以推测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父亲基因型为XRY,母亲基因型为XRXr,正常儿子基因型为XrY,患病女儿基因型XRXR,生出的患病儿子基因型为XRY,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B错误;C、患病女儿基因型XRXR,与正常男性XrY婚配,其后代患病概率为100%,C错误;D、该致病基因属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其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和男性群体的发病率相等,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图示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ABC转运蛋白是一类ATP驱动泵,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的细胞中,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转运蛋白具有催化和转运功能 B.ABC转运蛋白磷酸化可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ABC转运蛋白的合成都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D.通过ABC转运蛋白完成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专题】模式图;物质跨膜运输.【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ABC转运蛋白与ATP分子结合后会改变自身的空间结构,从而把小分子转运至细胞内。【解答】解:A、ABC转运蛋白既能催化ATP的水解,又能转运小分子,A正确;B、ABC转运蛋白磷酸化可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C、ABC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的细胞中,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细菌合成ABC转运蛋白不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配合,C错误;D、通过ABC转运蛋白完成的跨膜运输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该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判断运输方式时首先运输的方向,顺浓度梯度的是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是主动运输。13.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的不同可读框,编码不同的蛋白质。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例如,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如图);前后两个基因首尾重叠;几个基因的重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的重叠能有效地利用DNA遗传信息量 B.重叠基因中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都是相同的 C.同一个基因的编码区中可能存在多个起始密码子 D.重叠基因编码不同蛋白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模式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A【分析】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的不同可读框,编码不同的蛋白质。基因重叠可以通过较短的DNA序列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有效利用了DNA的遗传信息量,提高了碱基的利用率,可以节约碱基。【解答】解:A、基因重叠可以通过较短的DNA序列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有效利用了DNA的遗传信息量,提高了碱基的利用率,A正确;B、重叠基因中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链可能不同,B错误;C、起始密码子存在于mRNA中,而不是基因的编码区,C错误;D、重叠基因编码不同蛋白质是基因转录起点不同的结果,基因选择性表达指的是同一基因在一部分细胞表达,而在另一部分细胞不表达的现象,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转录和翻译过程,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对应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4.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射线诱发基因突变可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C.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D.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专题】材料分析题;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B【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进而: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A正确;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底上,B错误;C、夹层培养法不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再次接种,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C正确;D、由于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从动物组织分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称为培养细胞的生命期。培养细胞的生命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为细胞系 B.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时间显著变大 C.有限细胞系培养过程中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无限细胞系不会 D.在细胞系的形成过程中,传代期细胞传代培养一次,细胞增加一倍【考点】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与过程.【专题】坐标曲线图;克隆技术.【答案】A【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解答】解:A、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为细胞系,A正确;B、根据曲线图可知,随着细胞传代次数不断增加,传代间隔的时长基本不变,B错误;C、有的无限细胞系虽已获得了不死性,但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不致癌,是良性无限细胞系,C错误;D、在细胞系的形成过程中,传代期细胞传代培养一次,细胞分裂多次,细胞增加多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心肌细胞的收缩与膜上Ca2+通道有关。向离体的蛙心中灌流任氏液(与蛙的细胞外液成分接近)能维持蛙心一段时间的兴奋和节律性收缩,为研究任氏液中某些成分增多对心肌收缩的影响,科学家向普通任氏液中额外添加相应成分进行蛙心灌流,检测心肌收缩,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组号蛙心灌流液成分心肌收缩情况1普通任氏液收缩正常2高Ca2+任氏液收缩增强3高K+任氏液收缩减弱4滴加2滴肾上腺素的普通任氏液收缩增强5滴加2滴乙酰胆碱的普通任氏液收缩减弱注:每组实验所添加的成分对细胞渗透压的影响忽略不计A.胞外Ca2+浓度越高,Ca2+内流量越大,心肌细胞的收缩强度越强 B.外源性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交感神经对心肌的作用效果 C.副交感神经可能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处的突触后膜上 D.胞外高浓度的K+可能与Ca2+竞争性结合Ca2+通道从而抑制了细胞膜对Ca2+的转运【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1、静息电位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动作电位由钠离子内流产生。2、交感神经占主导时,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占主导时,心跳减慢。【解答】解:A、一定范围内,胞外Ca2+浓度越高,Ca2+内流量越大,心肌细胞的收缩强度越强,但心肌细胞的收缩强度越强不会随着Ca2+浓度升高持续增大,A错误;B、交感神经有增强心跳的功能,表格中添加肾上腺素也会使心脏收缩增强,因此外源性给予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交感神经对心肌的作用效果,B正确;C、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推测副交感神经可能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处的突触后膜上,抑制钠离子内流,C正确;D、高Ca2+任氏液使心脏收缩增强,故Ca2+内流促进动作电位的产生,而高K⁺任氏液使心脏收缩减弱,推测胞外高浓度的K⁺可能与Ca2+竞争性结合Ca2+通道从而抑制了细胞膜对Ca2+的转运,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17.大肠杆菌在含有3H﹣脱氧核苷培养液中培养,3H﹣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DNA第2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DNA双链区段①、②、③对应的显色情况可能是()A.深色、浅色、浅色 B.浅色、深色、浅色 C.浅色、浅色、深色 D.深色、浅色、深色【考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专题】模式图;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答案】B【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发生在所有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掺入培养中,大肠杆菌拟核DNA第1次复制后,得到两个子代DNA,都是仅单链掺入,显浅色,大肠杆菌拟核DNA第2次复制时,局部示意图中①还没解旋,应为仅单链掺入,显浅色,②为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显深色,③表示以未掺入3H﹣脱氧核苷的DNA区段为模板复制,③应为仅单链掺入,显浅色。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DNA复制,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坐骨神经可以支配包括腓肠肌在内的多块骨骼肌。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Ⅱ、Ⅲ两处,如图甲。在坐骨神经Ⅰ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其中h1>h2,t1<t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1和h2反映Ⅱ处和Ⅲ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 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 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 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A【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解答】解:A、h1和h2反映Ⅱ处和Ⅲ处动作电位峰值,A错误;B、Ⅱ处的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动作电位峰值h1>h2,B正确;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t1、t3表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导致t1<t3,C正确;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Ⅱ处和Ⅲ处兴奋间隔越长,即t2的时间越长,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某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发生倒位,如图甲。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倒位,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形成倒位环,此时经常伴随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如图乙。完成分裂后,若配子中出现染色体片段缺失,染色体上增加某个相同片段,则不能存活,而出现倒位的配子能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发生了①至③区段的倒位 B.图乙细胞中Ⅱ和Ⅲ发生交叉互换 C.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有片段缺失 D.该精原细胞共产生了3种类型的可育雄配子【考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正推法;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C【分析】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重复、缺失、倒位和易位。【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是bcd发生了倒位,因此是①到④区段发生倒位,A错误;B、由图乙可知,细胞中染色单体Ⅱ和Ⅳ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有片段缺失,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配子中出现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则不能存活,出现倒位的配子能存活,经过倒位后交叉互换,可能会形成四个配子为:ABCDE(正常)、adcbe(倒位但能存活)、ABcda(缺失了e,不能存活)、ebCDE(缺失了A,不能存活),因此该精原细胞共产生了2种类型的可育雄配子,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理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20.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某同学模拟人体血浆内的改变pH的碱性物质设计实验:①为蒸馏水组,②为血浆组,每组滴加20滴0.1mol/LNaHCO3,分4次滴加,每滴加1次测量1次因变量并记录,每组因变量各测4次。有人对其实验设计进行了评价,下列评价合理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蒸馏水与血浆,设计合理 B.该实验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设计不合理 C.①组的实验现象是pH变化明显,设计合理 D.实验结论是血浆能调节pH是因为有缓冲物质,设计合理【考点】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专题】实验材料与实验步骤;内环境与稳态.【答案】B【分析】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是观察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在实验设计需要增加缓冲物质组,开始时都应预先测量pH值,以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因此测量5次。【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溶液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A错误;B、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该实验每组的因变量应测5次,设计不合理,B正确;C、设计不合理,需要缓冲物质组,①组是蒸馏水,不含缓冲物质,实验现象是pH变化明显,C错误;D、实验结论是血浆能调节pH,但无法得出有缓冲物质,D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思路,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共5小题)21.如图是水稻(C3植物)和玉米C4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暗)反应示意图。Rubisco酶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该酶的酶促反应方向受CO2和O2相对浓度的影响。与水稻相比,玉米叶肉细胞紧密围绕维管束鞘,其中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较大,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玉米的碳(暗)反应先在叶肉细胞中利用PEPC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CO2反应生成C4,固定产物C4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再进行卡尔文循环。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的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填“叶肉细胞”或“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理由是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卡尔文循环中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BC(A.CO2的固定B.三碳酸的还原C.RuBP的再生)。(2)在干旱、高光照强度环境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填“高于”或“低于”)水稻,原因是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更高;玉米能通过PEPC酶生成C4,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抑制玉米的光呼吸;高光照条件下玉米可以将光合产物及时转移(答出2点即可)。(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了一株植物,初步判断其属于C4植物。现欲通过显微镜观察光合产物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验证,请写出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实验思路:将该植物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取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制成横切面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颜色。实验结果:观察到维管束鞘细胞变蓝而叶肉细胞不变蓝。【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BC(2)高于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更高;玉米能通过PEPC酶生成C4,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抑制玉米的光呼吸;高光照条件下玉米可以将光合产物及时转移(3)将该植物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取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制成横切面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颜色观察到维管束鞘细胞变蓝而叶肉细胞不变蓝【分析】1、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2、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成释放出去,[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跃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的化学反应。【解答】解:(1)与水稻相比,玉米叶肉细胞紧密围绕维管束鞘,其中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较大,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因此判断玉米的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卡尔文循环中三碳酸的还原和RuBP的再生需要消耗ATP,CO2的固定不需要消耗ATP。(2)由于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更高;玉米能通过PEPC酶生成C4,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抑制玉米的光呼吸;高光照条件下玉米可以将光合产物及时转移,因此判断在干旱、高光照强度环境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水稻。(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了一株植物,初步判断其属于C4植物。现欲通过显微镜观察光合产物的分布情况来进行验证,将该植物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取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制成横切面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颜色,可以观察到维管束鞘细胞变蓝而叶肉细胞不变蓝。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非常发达,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或仅有少量基粒BC(2)高于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更高;玉米能通过PEPC酶生成C4,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抑制玉米的光呼吸;高光照条件下玉米可以将光合产物及时转移(3)将该植物放置在适宜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取一片正常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制成横切面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颜色观察到维管束鞘细胞变蓝而叶肉细胞不变蓝【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22.某种蝴蝶(2n=50))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野生型蝴蝶有长口器和短口器两种类型。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特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Z/Z),其中一条Z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t,已知当t基因纯合(Z′Z′,Z′W)时导致胚胎死亡。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互换与基因突变等特殊情况)(1)正常情况下,该种蝴蝶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目最多是2条,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4+Z或24+W。(2)为确定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2RZr)中致死基因t位于哪条Z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该蝴蝶品系与短口器雌性个体交配,发现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t位于Zr(填“ZR”或“Zr”)染色体上,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r基因的频率是60%。(3)利用上一小题得到的子代雄性短口器蝴蝶与另一野生型雌性长口器蝴蝶杂交,后代中的长口器蝴蝶占;若后代还出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ZZW的长口器蝴蝶,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分析,原因是长口器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染色体和W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ZRW类型的雌配子。(4)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交配得到F2,F2出现4种表型,且比例为紫翅长口器:紫翅短口器:黄翅长口器:黄翅短口器=5:3:3:1,科研人员寻找原因,发现是有一种雌配子不育,则该不育雌配子的基因型是MZR,亲本纯合野生型蝴蝶的基因型是MMZrW和mmZRZR。【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答案】(1)224+Z或24+W(2)Zr60%(3)长口器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染色体和W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ZRW类型的雌配子(4)MZRMMZrW和mmZRZR【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1)雌性蝴蝶减数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为0、1或2,所以最多为2条;雌性蝴蝶2n=50,为24对常染色体+ZW性染色体,则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4+Z或24+W。(2)若致死基因在ZR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为ZRtZr,与短口器雌性个体ZrW交配,子代ZRtZr(雄性长口器):ZRtW(致死):ZrZr(雄性短口器):ZrW(雌性短口器)=1:0:1:1,与题干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不一致;若致死基因在Zr上,长口器蝴蝶雄性品系为ZRZrt,与短口器雌性个体ZrW交配,子代ZRZr(雄性长口器):ZRW(雌性长口器):ZrtZr(雄性短口器):ZrtW(致死)=1:1:1:0,与题干子代蝴蝶表型为雄性长口器:雄性短口器:雌性长口器=1:1:1一致,故致死基因t位于Zr染色体上。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r基因频率=(1+2)÷(2+1+2)=60%。(3)子代ZrtZr(雄性短口器)与ZRW(雌性长口器)杂交,后代为ZRZrt(雄性长口器):ZrtW(致死):ZRZr(雄性长口器):ZrW(雌性短口器)=1:0:1:1,雄性长口器蝴蝶占。性染色体为ZZW的长口器蝴蝶的基因型是ZRZ﹣W,从亲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ZR和W应同时来自母本,故原因是亲本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R和W染色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ZRW的雌配子,并和隐性雄配子受精后发育而成。(4)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蝴蝶的长口器(R)对短口器(r)为显性,且R、r仅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纯合的野生型蝴蝶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故F1基因型为MmZRZr×MmZRW,其正常后代紫翅长口器:紫翅短口器:黄翅长口器:黄翅短口器=9:3:3:1,现为5:3:3:1,当雌配子为MZR配子不育时,比例符合,因此可推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母本的含MZR基因的雌配子不育,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MMZrW和mmZRZR。故答案为:(1)224+Z或24+W(2)Zr60%(3)长口器雌性蝴蝶在减数分裂Ⅰ时,Z染色体和W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形成了ZRW类型的雌配子(4)MZRMMZrW和mmZRZR【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23.肥胖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如图表示相关机制。已知肥胖导致外周产生过多游离的脂肪酸FFA、脂多糖LPS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等,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大量脂质进入细胞氧化会诱导线粒体产生过多自由基和膜脂氧化剂MDA。同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也抑制了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一系列因素导致脑内神经细胞中胰岛素信号传导功能减弱并发生胰岛素抵抗。请回答:(1)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磷酸化从而引发信号转导,进一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2)据图可知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有ABC(填字母)。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LPS与受体TLR结合后会促进JNK的表达,从而抑制胰岛素受体磷酸化,引发胰岛素抵抗。TNF﹣α、IL﹣6会促进IkB(IkB和NF﹣KB的复合物)分解,从而激活NF﹣kB信号通路引发胰岛素抵抗。(4)大量游离的脂肪酸进入神经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导致线粒体中自由基氧化和DNA损伤加剧、膜脂氧化剂MDA增多,使得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从而诱发认知障碍。(5)前期的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科学家推测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是通过改变肝脏炎症来缓解胰岛素抵抗,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主要步骤见下表,请补全表格:实验步骤简要的操作流程适应性培养及初步分组将30只5周龄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将上述小鼠分为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模型组(HFD)。NC组饲喂普通饲料12周;HFD组饲喂高脂饲料12周。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建立给HF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检测①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等筛选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实验再分组再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SED)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运动训练HIIT组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运动期间②SED和HIIT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其他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检测相关指标用③荧光RT﹣PCR(RT﹣PCR+电泳或PCR+电泳)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含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检测这些炎症因子的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