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
顺序分段。
2、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3、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
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1、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写课文提纲。
3、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4、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单元课时:10课时
2课lmm
《观潮》/r
1讲mr
《雅鲁藏布大峡谷》/tr-
3课rn
《鸟的天堂》snH
1课tm0
《火烧云》/
3课
nrI
语文园地一sT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相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
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实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
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
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
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
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
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
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
给大家听?课文中有很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
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
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
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
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
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
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en)雷薄(bo)雾风号(hao)浪吼(hou)
涨(zh汕g)起颤(cha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
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相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个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
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归纳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几个主要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
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来体会),
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义,体会作者使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实行画
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实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即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谈自己对词
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
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
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
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
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
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
句子练读,再实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
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5、创设情境,使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
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
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使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
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不过不完整,你
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即使(),但竟听不出
他们在说些什么。逐步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
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能够看出潮来之猛,
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
谈自己的想法。
四、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
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
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
豪,为之(骄傲)!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相关钱江潮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声音]远自然
1、观潮《潮来时《形状'II奔腾咆哮热爱<
颜色J近|〔祖国河山
潮头过后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L能准确地读、写和使用本课的生字词。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水平。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与相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师制作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
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
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
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
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
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
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
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
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逑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
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
“问题泡泡,'。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
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第2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
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使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
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在3-4自然段中,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
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
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
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
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
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尝试使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
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地理华置
是不容置疑k
(均深
的世界第一
2、*雅鲁藏大峡谷最深
布大峡谷《
‘雪山冰川\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奇异景观<原始森林
、生物的多样性
,重要意义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
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能准确地读、写和使用本课的生字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谈话导入
L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
子呢?
(二)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相关知识
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
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
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
岛上。
(三)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点明第一次只见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很多鸟。)
(四)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dn“应接不暇"中"应“读ying“一簇"中“簇"读cfi“隙”读xi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因为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所以作者着
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
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
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
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一一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能够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
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个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
河面变窄了。”②“那是很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很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很多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
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很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
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
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
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水平。
(6)小结:
这个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
颜色、大小等实行了描写,突出了榕树的茂盛、充满生机,这是静态描
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个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个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
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
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
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
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欢快的生活,反
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这个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
动态美,这个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
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
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
暇…”读出鸟的多。)
(4)学生读完后问:这个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
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一大榕树身上
聚集。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逐步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2、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
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
“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
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
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
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
繁殖,鸟儿们的粪便也为榕树的生长提供了养料,使得榕树得以长久以
来生机蓬勃,所以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
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
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
很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
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
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
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
确,动静结合,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
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
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
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一一”线画出
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
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蹊的后腿向后一划,
“涮”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大、茂盛(绿、充满生机)——>美丽]对大自然生命力的
鸟:多(种类、数量)、欢快•—A壮观热爱和赞美之情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读、写和使用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
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2、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3、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4、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
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
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
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
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
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
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个部分课文。
1)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2)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3)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4)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
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
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能够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特别
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能够怎样连。
5)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
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个部分课文,通
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
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
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能够加进
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1)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
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2)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
的?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
吗?
4)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5)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
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
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
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
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
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
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能够亲自观察,通过
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实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
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
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
她的作品。
五、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
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相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
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六、板书:
4、*火烧云
颜色极多
形状丰富
变化极快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个过程,让学生从
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签订租赁合同
- 2025劳动合同变更与合同期调整
- 2025标准钢材供货合同
- 铁路三查一保活动实施体系
- 逆向工程技术培训体系
- 牙周病修复治疗
- 普通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六章 记忆
- 令人无比OMG的50个恶搞网络英语新词
- 【慧科讯业】2024社媒营销趋势报告:锚定原点引领中国社交媒体营销未来之路266mb
- 【慧科讯业】2023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媒体舆情传播报告134mb
-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现场综合规划和详细措施
- 办文办会制度(县级)
- 巴蜀文化(课堂PPT)课件
- 最新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 医院学科带头人选拔及激励机制
-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样表
- Hypermesh与Nastran模态分析详细教程
- 电梯产品数据表
- 工厂经营管理考核方案.doc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a4线条纸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50169-20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