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

第5课匆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hen迹()(2)赤Iu61u6()(3)nuo移()

2.朗读课文第1段,完成下面题目。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

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

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

呢?

(1)请挑选出适合的朗读节奏。()

A.明快-迟缓-稍快B.稍快-明快-迟缓

(2)理出本段的情感脉络。

________怅惘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句,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蹿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

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覆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并分析作者的思路。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

么痕迹呢?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4)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5)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6)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7)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

5.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细叙写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将时间流逝描写得具体可感。

B.本文使用的叠词都带有一些伤感气息,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懊悔。

C.全文使用大量问句连续发问并一一作答,引发读者对生命思考。

D.《匆匆》表达了作者无法挽留时间的无奈及对生命价值的茫然。

6.作者在《匆匆》一文里开头写到了“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

去不复返呢?”,结尾写到了“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返呢?",两句话相似却不尽相同,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第6课那个星期天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绊倒搓洗耽阁

B.泡沫漫长急遽

C.倜怅明媚黄昏

D.惊惶依喂沉郁

2.借助鱼骨图,梳理课文内容。

3.朗读下列语句并匹配合适的语气。

(------------------------------\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

都不会错。

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

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

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能马上拉起

她就走,绝不许她再耽搁了。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

4.结合加点词,比较下列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A.这段时光不好挨。

B.这段时光不好过。

(2)A.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胆它们碰倒。

B.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被它们碰倒。

5.本文“融情于景”,请摘录一句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摘录: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6.作者在叙写故事的过程中,人称由前文的“我”转化为第⑦段中的“男孩儿”,

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第7课别了,语文课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默书bii()rdo有兴趣()张hudng()

b6技()妖rao()hudng恐()

2.第③段中“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文吗?”一句表

现了“我”此时的心理,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1)O

(2)o

3.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时间情节(4)

之前的语文课我因不喜欢语文而在课上懒洋洋提不(5)

起劲

得知将要移民后语文成绩不

(2)断进步

(3)(6)

(1)

4.朗读并比较下列各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A.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

B.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

(2)A.我……我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

B.我再也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

5.阅读文中老师与同学的表现,完成以下两题。

(1)第㉚中“全班忽然异样地沉寂”的原因是

(2)老师与同学赠送的礼物都与有关,送这些礼物表达的心意是

6.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细细品味段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分析作者这样结

尾的用意。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二足不会忘记母语,我含把我的默

书簿:生:世留在身边,箪等翻阅。我拿激励自己把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

的成绩那样。

第8课学弈

1.常识填空。

(1)课文《学弈》选自《—》一书,该书是记录言行的著作,此人是—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为“:

(2)棋,“人生八雅”之一,另七雅是:琴、—、—、—、酒、花、茶。课

文中的“弈”,指的是下(A.陆战棋B.围棋C.斗兽棋D.象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

(5)为是其智岁若与()

3.给下列句子的横线处选填合适的虚词,并陈述理由。

A.矣B.也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o()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0()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绕课文《学弈》,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故事概况:二人学弈,师从g,成效②

从“使弈秋诲二人弈”

可见:③。

-二人学弈的相同点-从“④______________"

《学弈》Y可见:二人是同时学习。

深入探究-从“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⑥___________________o

二人学弈的不同点:其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___O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句子中“惟”这个词,现代汉语解释为,用在句中强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此句为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调了智力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

主要因素,读时语气。作为文章的结尾句,引人深思,从而间接揭示文

章“"这一主旨。

6.续写

(1)读懂课文,用文言句式完成下面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乃。

(2)续写弈秋事后的心中所想。(100字左右)

写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文题目:那一次,我流泪了

1.学方法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让真情自然流露”的写作方法,

请按要求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完成相关的摘抄。

2.理思路

1.情境设置(事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它是如何发展

的?)

,那一次,我因'2.是怎样的瞬间触动了你的心弦?

而流泪。

3.这一情节中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表现?

\)

4.这种情境下的表现引发了“我”怎样的情感(思想认识)

变化?

3.写作文

要求:550字左右。

初中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业

第5课匆匆

1.(1)痕(2)裸裸(3)挪

2.(1)A(2)憧憬困惑

3.这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其中“溜”“闪”两词更写出了时间

悄无声息的特点,这一系列动词体现出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和焦灼感越来

越强。

4.排序:2、4、5、1、6、3、7

第2句“逃去如飞”、“千门万户”呼应前文时光的流逝,因此放在开头。作者连

续用了好几个问句,几个句子间暗含着“反思-否定-再否定”的逻辑关系,(2)

(4)(5)句是反思,(1)(6)是对自己的否定(没有任何作为),(3)(7)句是

对自己二十多年生命历程的反思,层层深入地剖析,“不能平”一句强烈地表达

了自己无所作为的不甘心,由此作者在否定自己之前的行为中得出了要积极向上

的结论。

5.A

6.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都采用问句的形式,且形成呼应,强调了时间的易逝,引

发读者对此深思;结尾和开头相比,将“你”前移,加以强调,更突出了本文对

读者的启示意义,警醒世人对时光的流逝应抱有积极的态度。

第6课那个星期天

1.B

2.(1)母亲去买菜(2)母亲洗衣服直到黄昏(3)兴奋、渴望(4)焦急、

疑惑

3.

4.(1)A句中的“挨”表示困难地度过,强调了“我”在等待母亲买菜回来的过

程难熬,既体现了“我”对出去玩的强烈渴盼也表达了“我”内心的孤独寂寞。

而B句只是陈述客观事实,情感表达上较为平淡。

(2)A句中使用把字句,强调了“我”跟在母亲腿底下时想要引起母亲的注意,

提醒母亲不要忘记承诺的孩童心思。B句“被”那双腿碰倒代表着无意间的一个

意外,较为客观,无法展现孩童的心理。

5.示例一:“那是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春季

早晨温暖舒适的氛围,烘托了“我”等候母亲带出去玩时期待、兴奋的心情。

示例二:“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

越来越缥缈……”写出了光线变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烘托了“我”的期盼落

空时的沮丧、失落的心情,引出了后文“我”默默哭泣的情节。

6.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叙写了人生中第一次满怀期待又最终希望落空的

事。这次经历令作者初尝了人生的苦涩滋味。第⑦段中作者又用“男孩儿”的称

呼客观地描写了儿时的“我”伤心委屈流泪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成年后对儿时这

一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对母亲为家庭操持而无法兑现承诺的理解和体谅。

第7课别了,语文课

1.簿薄饶姨皇惶

2.对于语文的依依不舍,想要继续学习语文

作用:(1)表明了我内心深处对语文的珍爱,解释了上文我突然热切希望学好语

文的原因。(2)为后文我努力学习,语文不断进步作铺垫。

3.(1)最后一节语文课(2)我因即将离开祖国而珍惜并努力学习语文(3)我

因收到老师、同学赠送的离别礼物而热泪盈眶(4)结果(5)五年级却只

有三四年级的语文水平(6)下决心一定会继续学好语文课

4.(1)A句是感叹句,用“!”强调了对于“我”来说,即将失去语文学习而万

分不舍、无奈、悲伤的情感。B句是反问句,用“?”侧重强调没有人知道我心

里的痛。

(2)A句使用省略号,说话断断续续,表明我想到不能再学习语文时内心的悲

伤、难过。B句语气连贯,只是在强调一个事实,没有体现悲伤难过之情。

5.(1)突然得知“我”即将离开祖国时的震惊与难过。

(2)语文(母语)既有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又希望“我”离开

祖国后能够记住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6.“一定不会”与两个“会”字连用,语气坚定不移,重在强调自己对老师、

同学郑重的承诺,表明自己移民后不会忘记母语,不会忘记祖国。“一生一世”、

“常常”等词语意在表明自己会牢记中国人的身份,不会因移民而忘记。以此做

结尾,不仅抒发了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更像是一句誓言,表明自己一生都不

会忘记母语和祖国。

第8课学弈

1.(1)《孟子》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