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练习(含解析)2024届高考语文鉴赏诗词语言:炼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①

李商隐

谢傅②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③。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④犹可悯,左家娇女⑤岂能忘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注】①王十二兄是诗人内兄,畏之即其连襟韩瞻。“悼亡"指诗人的妻子王氏病故。②[谢傅]东晋大臣谢安,这里以谢傅门庭借指岳父王茂元家。③[檀郎]晋潘岳人称檀郎,唐人常以此谓为女婿,在此指韩瞻。④[嵇氏幼男]嵇康之子嵇绍,十岁丧母。在此指诗人的儿子。⑤[左家娇女]晋代大诗人左思有二女,作有《娇女诗》,此处借指诗人的女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向王、韩二人说明未能应约前往王家小饮的原因。

B.首联两句是说,自己才艺在王家诸子婿行列之末,尤其是不如连襟韩瞻。

C.帷帐低垂地上,空床唯余长席,诗人对亡妻充满了拂之不去的亲切回忆。

D.颈联写幼女稚子深堪悯念,是对幽冥中的妻子所作的郑重表白和深情安慰。

2.请赏析诗歌的结句“万里西风夜正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发崇让宅紫薇①

李商隐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②。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

桃绶③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④。

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⑤裁。

[注]①此诗乃诗人离开洛阳崇让宅前夕,于秋雨之中观紫薇有感而作。②轻埃:细小的灰尘,比喻蒙蒙细雨。③桃绶:桃花,绶是丝带,以系官印。④章台:战国秦官名。⑤上苑:指京师。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独看"二字,既写出诗人的孤独无人相伴,也写出紫薇的寂寥无人欣赏。

B.颔联写出作为欣赏客体的紫微与作为欣赏主体的诗人间似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C.颈联写含情的桃花、绵绵的柳枝,与紫薇相映生辉,传递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

D.本诗感事抒怀,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同时借物喻人,显得含蓄蕴藉,情意深沉。

4.本诗尾联有何含义?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注]。

[注]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5.首联中“饯”在诗句中是意思。一个“饯"字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

6.试赏析颔联和尾联。

(1)颔联:

(2)尾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元日

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①欲识人间感,献岁②须来帝里③看。

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注]①轩车:此处指乘车外出。②献岁:进入新的一年。③帝里:京都。

7.判断本诗押韵的字一共有()个。

A.3B.4C.5D.6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

B.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番。

C.尾联写诗人本因饮过屠苏酒而愉悦,却又因座中众人嘲笑其鬓发斑白而备感惆怅。

D.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洋溢着生气。

9.请赏析诗歌的颔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注]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因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被贬江州途中,而元,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句中三用“灯”字,意在强化一种黑夜的环境,同时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

B.诗歌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是“忆斯人”,同时抒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诗歌通过“灯残”“暗坐"等词语所展示的氛围、色彩等把“凄苦”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1.请简析诗句“逆风吹浪打船声"。

参考答案:

1.B2.①情景相生,以景结情。②“西风”而说“万里",“夜”而说“正长",都写出了在黑暗的夜晚,外界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③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中进一步抒写因悼念亡妻而触发的内心深长而复杂的痛苦。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感情的能力。

B.“尤其是不如连襟韩瞻”错。对首联两句的意思理解有误,此二句的意思是“过去我在王家门庭之中,曾忝居诸子婿行列之末,参与过家庭的宴会;而今天因为妻子病故,歌吹宴饮之乐,只能属于韩瞻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从表现手法上来讲,“万里西风夜正长”运用了情景相生、以景结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里。

其次,从内容上来讲,“万里西风夜正长",形容“西风”为“万里",形容“夜”为“正长",大概意思是西风阵阵黑夜是那么久长,写出了在黑暗的夜晚,外界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

最后,从思想情感上来讲,尾句承接上联“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而来,作者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中,进一步抒写了因悼念亡妻而触发的内心深长而复杂的痛苦之情。

3.C4.含义:无论花开在天涯地角,同样有荣有谢,又何必定要移植到皇家林苑。

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酒脱旷达,又是无奈的自我解嘲,暗含愤激不平之气。

哲理:人生境遇的变化犹如花朵枯荣,自然规律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与紫薇相映生辉,传递出诗人依依不舍之情"错误,颈联引入两种花与紫薇形成对比,生于露井之上的桃树和长于章台街旁的柳树,与空庭暮雨中的紫薇相比,是逢时而得意者。“桃绶”佩于贵官之身,此处隐以拟人,也许指与诗人同年登第而仕途得意者;“柳绵"飘于繁华街市,也许是比喻在京城为官的同年。露井之桃,章台之柳,皆逢时得地,更反衬出紫薇的落寞无主之状。因此,并不是与紫薇“相映生辉”,而是通过对比反衬出紫薇的孤寂落寞。C错误。

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此诗是诗人离开洛阳崇让宅前夕,于秋雨之中观紫薇有感而作。尾联写种植于帝京上苑的桃柳与沦落“天涯地角"的紫薇既然同一荣谢,又何必非要以“移根上苑”为幸运?“天涯地角"比喻自己将要离开东都洛阳崇让宅而远适他方;“移根上苑”则是比喻担任京城中的清要美职。此处作者明显以紫薇自喻,“岂要"之语,既体现了诗人的酒脱旷达,又是无奈之中的自我解嘲,而解嘲之中也隐约有愤激不平之气。从另一方面说,推想到作者的内心深处,仍然忘不了置身朝廷的“梦”。这个梦,折磨了他一辈子,几乎令他在不同的时地,不论接触到任何外物,都会有意无意地要拉扯到这个梦境中去。可惜,梦境永难化为现实,李商隐也就成为一个感伤的追梦者。在此种情况之下,一笔推开,另觅同伴,再结合主题,以引申出某一种足以说明生死荣谢的道理,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笔调。所以,第七句紧接着提出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天涯地角同荣谢",人生境遇的变化犹如花朵枯荣,自然规律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实在足以撼人心弦。

【点睛】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诗歌鉴赏选择题要想做对,也必须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5.送走、驱散或消散雨后暑气消散6.颔联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或“白描"或对仗工整)描绘了郊外静谧旷远的画面,表现了对郊外美景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或“反问”),诗人独游有趣而不忙碌奔波,透露出避世之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字词在语境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分析。“饯",本义为“饯别”之意;诗句中带有宾语“残热",根据句意是“送走、驱散或消散”之意。“一雨饯残热",意思是一阵凉雨送走了残留的热气,写出了雨后暑气消散,清新的空气让人顿感凉爽的情形。

6.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赏析诗句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意思是漫步郊野,田垄之上,有沙鹳静静地站立在其间;一座庙宇周围,多有古树,枝桠间,有乌鸦啼叫。“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中,“野田”对“古木",“沙鹳”对“庙鸦",“立”对“啼",对仗工整;野田、站立在其间的沙鹳和古木,是能够看见的,乌鸦啼叫是能够听见的,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显得周围更加宁静空旷,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意思是词人一个人独游是那么有趣,何必忙碌劳顿呢,免去忙碌劳顿的烦躁,享受独游之趣。“独游吾有趣",直接表达了独自游览的乐趣,是直抒胸臆;“何必问栖栖”,采用的反问的手法,更进一步加强了何必忙碌劳顿和独自游览的乐趣,表达了词人摆脱了世俗的牵绊,享受郊游之乐。

【点睛】阅读古诗文做到五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4.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5.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7.C8.C9.颔联中“调"“舞”用得生动巧妙,诗人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暖日和东风拟人化,分别写出暖阳映照山峦阳气回转时人的感受和春风舞动树木驱走残寒的画面,从人的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春来临时的气象和诗人的心境。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常识的能力。

本诗中韵脚相同的字有:阑、干、寒、看、斑,故押韵的字共有5个。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C.“因众人嘲笑而备感惆怅"错误,这一说法诗中无根据。“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描写元日众人围坐饮酒,互相谈论年龄的热闹情景。不能看出是“众人嘲笑"。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解答炼句题需要首先指出该句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本句中还需注意用的比较凝练的动词。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中“调"“舞”用得生动巧妙。这两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前句写暖阳照耀山峰,调节着人间的气候,让人感到春日融融;后句写春风吹拂,使树木舞动,好为人们吹走春日寒冷,前句从触觉角度描写暖日照耀山峰,让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