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邵东县三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姜寨遗址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始聚落遗迹。下列考古成果中,其中最能够反映这一遗迹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A. B.C. D.2.时空是历史的“舞台”。下列两幅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促使其空间发生转化的因素有①国民大革命失败②日本法西斯侵华③红军被迫战略转移④"三大战役"胜利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4.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 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 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5.《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到:“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6.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A.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B.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7.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8.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梅森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恐怖军力平衡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9.较之唐五代,北宋农业中的租佃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佃户退佃而另寻他处,可以不需主户出具凭证。这一变化的影响是A.农业生产者积极性提高 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商品经济发展条件成熟 D.土地买卖现象更加频繁10.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这说明唐代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 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11.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12.“叙史见人”,如果要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最省时的史籍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国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中国代表团指出:维持和平与安全必须根据正义与国际公法之原则。这一原则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美苏两国在会议主席的设置上产生了分歧,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中国代表“善于幹旋调解”,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针对联合国宪章草案,中国代表团提出出,国际间如有危害和平事件发生,安全理事会应有权采取临时办法。中国国代表团还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应考虑地城平等分配的原则给欧美以外的小国、弱国更多更公平的机会。这些提案最终荻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1)根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贡献。(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得以建立的历史条件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取消部分专业经济部门,有的改为經济实体。有的改为行业总会。保留和新建了一些综合经济部门,如组建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由原先68个调整为59个,各部门人员精简平均为20%左右。省自治区党政机构由平均76个减为56个,直辖市党政机构由平均101个成为73个,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人员约减少200万,占原有行改编制的23%。但是相当一些政府机关人员转入事业单位后仍然继续依靠国家财政吃饭,致使吃财政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周志强、曾云燕《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93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姜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精细加工的石锛是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代表,故C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夏、商与西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成就,故A不符合题意;B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文化生活水平和社会组织生活的水平,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

左图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右图为抗日根据地,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从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通过长征到达陕北,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共在华北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②③正确,故选D;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战争取得"三大战役"胜利,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④错误,故排除ABC。3、B【解析】

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

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对监察官员的违法行为加重处罚,体现了监察体系内部的权力约束,目的是防止监察官员腐败,以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官员的约束,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在实际效果上是否有效遏制腐败,且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而非各级官员,B错误;材料中的个别规定无法证明古代监察体制成熟,D错误。故选C。5、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取消西方列强的侵略特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一边倒”指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AB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同”就是共用的利益,“异”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排除C。6、A【解析】

依据材料“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可知,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共同纲领》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不是社会主义原则;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选项中“各阶级”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A【解析】

根据材料“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可知,部分地区的巡抚要求废除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说明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遭到质疑,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有人要求废除海禁政策,没有体现东南沿海地区是否遭到西方侵扰的问题,C项错误;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但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君主专制强化的结论,D项错误。8、C【解析】

材料中把冷战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强调的是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较量主要不是依靠武力的斗争,很好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故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与冷战时期长时间的和平无关,排除A;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期间直接的武装冲突,排除B;美苏两国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着冲突,排除C。故选D。9、A【解析】

材料“佃户退佃而另寻他处,可以不需主户出具凭证”表明佃户的人身自由得到加强,佃户可利用这种自由建立新的租佃关系来获取更多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A正确;材料表明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佃户的人身自由加强,但不能反映其去从事工商业,C错误;租佃关系的变化主要是对佃户的管理放松,不会影响土地买卖,D错误。故选A。10、A【解析】

唐代的选官制度重视容止有仪,并且还让一些官员子孙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表明唐朝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选拔官吏,唐朝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故选A;唐朝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补充,B错误;材料是有关选官内容,不是强调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C错误;D说法不准确,排除。11、B【解析】

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12、A【解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从战国至五代期间的编年体史书,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所以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不太方便,故B不符合题意;《史通》是唐代刘知几创作的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贡献:是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的国家之一(建立联合国的四大发起国之一);全面参加联合国的筹建工作;推动旧金山会议顺利召开;为制订《联合国宪章》提出积极建议;协调大国之间的矛盾,代表弱小国家和民族发声等。(2)条件: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吸取二战的惨痛教训,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协商合作;《联合国宪章》的制订等。【解析】(1)从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国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中国代表团提出……提案最终荻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二战胜利及其教训、各国努力、《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4、(1)背景: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我国党政机构臃肿;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2)评价:经济机构改革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精简机构和人员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但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政企分开和保障政府机构精简,改革成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