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学校组织开展“歌颂锦绣中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活动一感受诗意中国】小美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段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题目。其实,从河岸娉婷的柳烟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诗意中国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即),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雪花翩翩起舞,还是青砖白墙屋檐下燕子叽叽喳喳(呢,呢)喃,。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pīn即máo昵B.píng及mào昵C.pīng即mào呢D.pīn及máo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这段话语意更完整。(2分)【活动二欣赏诗画中国】3.小美在绘画展板上分别写了四段话,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B.诗歌与绘画相融合,如唐朝诗人王维、现代诗人艾青等,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C.读诗不可言不及义,要顾及全篇、深味妙悟,感受诗歌中的美学境界与生命哲理。D.生在华夏,感时忧世,吟诗作画,并非附庸风雅,而是天地和谐之声。4.小语看完诗画展览,接受采访时说了下面的话,这句话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通过欣赏这些优秀诗画,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活动三悦读书香中国】九年级1班开展《艾青诗选》阅读分享活动,小诗同学在读完作品后,设计了一张表格,请你帮他完善表格中的内容。(4分)代表作主要形象情感哲理朗读基调①保姆:宽厚、仁爱、淳朴、坚忍对保姆的挚爱和怀念深情、舒缓,真挚《我爱这土地》“土地”和②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深沉、慷慨、悲怆《黎明的通知》黎明、露水、波涛③④【活动四弘扬自强精神】6.学校开展以“青春的名义——自立自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8分)资料一2022年7月,一位名叫王计兵的“外卖诗人”彻底火了。他从每天送外卖的过程中获取灵感,写下一首《赶时间的人》,随后这首诗火爆网络: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看到更多跟自己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艰辛,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网友把他称作“外卖诗人”,把他写下的诗称为“劳动者之歌”。资料二王计兵的诗歌关乎生活但也超越生活,他在《赶单》中写道:“骑手是一枚枚尖锐的钉子/只有挺直了腰杆/才能钉住生活的拐角/弯钉不行/每一根弯钉都会被丢弃/或者承受更猛烈的敲击/重新取直。”他用最古老的韵脚书写当下的生活以及和他一样为生活奔波的芸芸众生。(1)“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请你结合王计兵的事迹简述对“自强不息”内涵的理解。(2分)(2)九年级2班要举办“青春的名义——自立自强”演讲比赛,准备邀请张校长做评委,请你代表九年级2班班委给他写一封邀请函。(4分)(3)学校将开展“青春的名义——自立自强”征文比赛,小文搜集到一些写作素材,不符合本次征文主题的一项是()(2分)A.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中国选手樊振东绝地反击,摘得单打桂冠。事实证明,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拿不下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樊振东关关难过关关过,一路扛到底,8年苦战终成超级大满贯。B.人生没有持续的幸福感,但人类却带有寻美向善的天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壮阔的自然大地、山水美景,在与自然链接的那一刻,完成了对自身人格力量的复活。C.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D.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活动五书写圣贤之歌】7.小歌写了一段感悟古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字,请帮她补充完整。(6分)面对逆境,坦然面对,先贤们早已为我们做好了表率。范仲淹遭遇贬谪,能够“①,②”,表现出与迁客骚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欧阳修被贬滁州,却依然政绩斐然,呈现出“③,往来而不绝者”的盛况;李白被“赐金放还”,仍旧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④”的信念;韩愈左迁潮州,心中依然怀着“⑤,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报国之志;屈原报国之路屡遇挫折,仍不放弃,高唱“路漫漫其修远兮,⑥”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书边事【唐】张乔调角①断清秋,征人■成楼。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③有客游。蕃情④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释】①调(diào)角:吹奏号角。②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③穷边:偏远的边地。④蕃(bō)情:蕃指藏族,蕃情指藏族归顺的情谊。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颔联中的“春风”是虚写,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B.颈联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描绘了边关地区民不聊生的场面。C.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表达作者祈愿民族团结结的感情。D.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闻、所见、所感,描写了安宁的边塞,意境高阔而深远。9.诗歌首联中的“■”处的字被污染了,有人认为应该是“守”字,与“征人”一致;也有人觉得应该用“倚”字,更吻合意境。你认为用哪个字好呢?说说你的理由。(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丘故事,会各友于蕺山亭①。每友携斗酒、五簋②、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在席者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轰饮,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长工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溪界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蛇声,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夜半,白云丹冉起脚下,前山俱失,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米家山雪景仿佛见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注】①蕺[jí]山亭:亭子名,载山为绍兴三大名山之一。②簋[gui]:古代装食物的圆型器具。③小溪[xi]:小奚奴,即小男仆;芥竹、楚烟为人名。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崇祯”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都是皇帝的年号。B.“仅露髻尖而已”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句中,“而已”的意义和用法相同。C.“会各友于最山亭”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会”,都是“会面”的意思。D.“席”的本义是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坐卧具,“席地鳞次坐”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席子铺在地上排列而坐。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记述了一场相聚于虎丘的盛宴狂欢,不仅写出了中秋时节的趣闻韵事,而且详细描写了亭子的风光景致。B.前文记叙喧嚣热闹的宴会狂欢,后文描写静谧皎洁的最山月色,在记叙中穿插有抒情的表达方式。C.文章中“香炉、鹅鼻、天柱诸峰,仅露髻尖而已”,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月下景物。D.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多重视角地描绘了会友相聚、同歌齐唱、把酒宴饮、演剧观剧、月下山景等场景,动静相衬,妙趣横生。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画出断句之处。(3分)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13.借助资料,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14.请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简述作者在两篇文章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材料一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材料二①我们常常说的乡愁,可能无法准确和具体地定义,但这种跟家乡有关的悠长而复杂的情绪,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会伴随着一生,成为铭刻心底的精神支柱。②思乡,这种共同的情感追求,镶嵌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也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故乡之思随时随地可触发。③之所以这些自然意象频频引发思乡之情,因为乡愁本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安土重迁的亿万斯民在土地扎根,取资于土地,靠着耕种繁衍生息,进而形成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人文氛围。这种最初的生活状态奠定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人对故乡、家国的情感需求,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不言而喻,尤其传统佳节、亲朋相聚时刻更溢于言表。④传统的乡愁源于个体背井离乡的人生际遇,随着家族世世代代和文化传承,背负了更多复杂的情感。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跟过去建立在农牧生产基础上的不完全相同,但乡愁却是永恒的,乡愁不仅仅指向现实的故乡,也从亲情、地缘关系,扩展到拥有共同文化文明基因、集体记忆的精神家园。(出自《扬子晚报》)材料三①中国人守望乡愁,乡愁也化作一份动力,一种情怀,让无数人扎根在熟悉的土地上,展现奋进和担当。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故乡,信念坚定,不为名利,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守护着乡愁,激励引领无数后辈接力奋斗。比如:。②近年来,众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同样心牵家乡,投身故乡发展,新农人用知识、技术改变家乡面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政策、人才、科技助力,为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强大动力。留住乡愁、记住乡愁,也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③处于时代的变迁之中,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熟悉的"故乡"会逐渐消失吗?乡愁该安放何处?自2012年国家层面启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以来,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发掘历史价值,传承文化价值,在保护、创新和发展中,让乡愁有“乡”可依。④城市更新中,怎样既提升人居品质,又留住乡愁记忆?各地或通过“绣花”功夫微改造,挖掘老建筑的文化创新功能,或“小规模、渐进式”地精细化更新,保留历史风貌,提升宜居性,将人文底蕴和现代生活融合,让城市里的乡愁也有了可觅之地、可感之处,赋予新的时代温度。⑤脚步或匆匆,关山或重重,乡愁总能以情为纽带、以人为中心,连接起个人和家乡家园的双向奔赴。(出自《扬子晚报》)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乡愁是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追求,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B.因为乡愁本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所以明月、归雁、梅花、浮萍、舟等自然意象常常引发古代诗人借以表达思乡之情C.从传统意义的故土之思到当今时代的守望乡愁,新时代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是一份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动力,也是一种建设家乡、留住乡愁的情怀。D.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让乡愁有乡可依,让乡愁有处可觅,从国家到地方都做出了留住乡愁、记住乡愁的保护措施和建设创新。16.下列诗句填写在材料二的横线处,符合文意和语境的一项是()(2分)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B.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7.结合【材料三】第①段的观点,在该段末尾处列举一个事例并作简要阐述。(3分)结合材料二第④段和材料一的内容,简述你对《乡愁》中诗人情感的理解。(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3分)秋的馈赠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②一场淅淅沥沥的细雨从中午一直下到傍晚,将暑气驱散,一丝丝凉意袭来。这场秋雨,滋润了万物,为秋天洗了一把脸,秋天笑了,果子熟了,稻谷黄了,大地上飘荡着快乐的笑声,弥漫着稻果的清香。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突突地唱着丰收的歌儿。③早晨,雾气弥漫,一轮圆月高悬在半空中,明晃晃的,很是刺眼。昨天小雨,水泥小路上尚有水渍,但不影响我骑车赏景。草尖、树叶和稻草叶子顶着一粒粒细碎的水珠,晶莹剔透。蝈蝈唧唧,青蛙咕咕,几只散放鸡在红薯地里觅虫,轻风吹拂,脚旁的狗尾巴草抖动了几下,甩下几粒水滴。④朝阳冉冉上升,月亮渐渐隐去,雾气消散之后,一个个塑料大棚呈现在眼前,闪着亮光格外耀眼。极目远眺,远处群山巍峨,满眼黛绿。眼前是大片的庄稼地,依然有庄稼未收割,金黄和青绿交织铺展。黄的是稻谷,青的是红薯叶、青菜和野草,自然万物生长得那么蓬勃,永远向阳,永远向上。⑤一路行走,秋天流动着一种喜悦和丰盈的美感,高远的天空是秋的馈赠,缕缕白云在蓝天中游荡,那是风的舞蹈。秋天,是有声音有色彩有气味的。⑥赏不尽的画面一幅又一幅,路边沟渠流水潺潺,再生稻茬长出的细叶泛青,二茬稻穗滋滋旺长,稻草人立在田头站岗放哨。早稻田里一群大白鹅在稻茬间自由自在玩耍,时不时引吭高歌一声。路边绿豆花、喇叭花藤蔓缠绕着小树攀爬,像玉带丝丝连连。花儿绽放,有紫色、有青色,摇曳着秋文晨的旋律。⑦村道上,一辆辆小轿车从身边驶过。当一辆小电动三轮车驶过我前面时突然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对老夫妻,各提着个塑料篮子,径直走到沟边。沟沿上有一片小黑豆秧子,他们是来摘小黑豆荚的。小黑豆又叫铁豆,因为生长在野外,从不被人看好,但它煮米粥好吃,又极有营养,看来两位老人是懂得养生的。⑧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旁边是一个大荷塘,挨着荷塘的是一个菱角塘,荷花虽依然鲜红,但高高的莲蓬头唱起了主角,莲蓬籽在这个季节成为舌尖上的一道美食。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下水摘莲蓬、翻菱角的情景,这些远去的画面唤起美好的旧时光。儿时的秋天,总是这般澄澈,宛如一幅水彩画,定格住已经远去的童年。⑨街上,梨子、柿子、石榴、板栗已经上市,集市上销售芡实的小摊小贩最多,一吆喝就围上一堆人。家乡是鱼米之乡,这几年头脑灵活的人及时捕捉到商机,大量种植芡实,我后庄的一位邻居小李就是很有眼光的人﹣﹣他尝到甜头,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勤快能吃苦,我早晨上路就看见他在路旁芡实塘里割芡实。路边的电动三轮车厢里装有现割的芡实,我问他是不是去集市卖,他笑笑说:“不赶集了,网销,好卖呢。去年大旱,收成不好,今年风调雨顺,收成还是可观的。只要勤快点,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⑩大塘埂上,一群鸭子迈着悠闲的步子,发出嘎嘎的叫声,响成一片。放鸭汉子挥舞一根长竹竿,竿头绑一个塑料袋,在秋风中呼啦啦地响。他嘴里打了个响亮的呼哨,鸭子扑腾腾跳下水,汉子唱起了山歌,歌声飘过水塘向远方飞去。⑪吃过晚饭,漫步校园。秋天的校园清爽而美丽,新教学楼前一排桂花树枝繁叶茂,一粒粒小米似的黄色花蕊弥漫着馨香,一串串、一片片桂花黄得耀眼、香得醉人。微风拂面,阳光透过枝叶的空隙,落下一地碎金。⑫步行上了小路,傍晚的太阳很温柔,西边天际呈现一堆一堆的火烧云,形状不断变换,一会儿云彩变幻成平行的两排,极为壮观。秋风轻柔,明月如水,星光闪烁,与农舍里透出的点点灯光相映成趣,组成一幅和谐神秘的夜景图。⑬秋天多么美好,秋天的馈赠多么美好!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以时间为序,描绘了走在乡村的所见所闻,表现了新时代乡村田园风光的优美和人民生活的美好。B.文章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的颔联,为下文写雨后的秋色做铺垫,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C.第②段中“秋天笑了”“唱着丰收的歌儿”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的明媚和农民收割庄稼的忙碌。D.本文在叙事中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光,移步换景,文末以抒情结尾,卒章显志。20.品味语言(4分)(1)儿时的秋天,总是这般澄澈,宛如一幅水彩画,定格住已经远去的童年。(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他笑笑说:“不赶集了,网销,好卖呢。去年大旱,收成不好,今年风调雨顺,收成还是可观的。只要勤快点,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⑤段中,作者说:“秋天,是有声音有色彩有气味的。”结合内容,谈谈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22.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逢秋必悲愁,本文的作者却觉得秋天是美好的,秋天的馈赠是美好的。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眼中“秋的馈赠”有哪些美好?结合文章谈一谈。(4分)三、写作。(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国作家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道:“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人生在世,遭遇失败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有的人因此放弃,但也有人永不止步。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逆风飞翔,勇气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要求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案(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C(2分)2.你都可以感受到(找寻到)中国的诗意。(2分)3.C(2分)4.欣赏这些优秀诗画,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或者,通过欣赏这些优秀诗画,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2分)5.①《大堰河——我的保姆》②鸟③讴歌光明,向往美好新生活。④欣喜、热烈、呼告(4分,每空1分)6.(8分)(1)王计兵在艰辛的生活中自信自立,勤奋苦学,持之以恒,用诗歌表达生活感悟,充满正能量,是“自强不息”的人生榜样。(2分,意思对即可)(2)(4分,酌情赋分。)要求格式基本规范,有称呼、有事件、有落款,符合这三项得3分,如果表述事件漏缺了时间和地点扣1分;表意准确简练,语言通顺,无错别字,得1分。示例:尊敬的张校长:您好!我班定于11月20日下午15:30在班里举行“青春的名义——自⽴自强”演讲比赛,诚挚邀请您作评委。恳盼您能届时参加。九年级2班班委(3)B(2分)7.①不以物喜②不以己悲③伛偻提携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欲为圣明除弊事⑥吾将上下而求索(6分,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44分。(一)8.B(2分,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渲染和平景象。)9.4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一个分析即可。无论选择哪一个,答题时都要将两个字进行比较。选用“倚”,突出人的安闲,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意境;选用“守”突出人物形象。示例一:“倚”字更好。“倚”字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迷人的秋色,表现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字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示例二:“守”字更好。“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表现出边关的安宁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坚守边疆的威武精神风貌。(二)10.C(2分)11.D(2分)12.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3分,划错一处扣1分。)13.月光泼洒在地上像水一样,人沐浴在月色中,明朗素净,像刚刚出浴一样。(3分,关键词:濯濯,如,新)14.本文通过记述中秋日蕺山亭会友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惬意自由的人生情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