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精研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精研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精研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精研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和文化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精研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4【新课标】28.清朝的小农经济湖南·17·明清科技、古代商路的中西交流2023【甲】2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甲】41·中国古代科技【新课标】28.明清商业新变化广东·6·明清商业新变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海南·5·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琼剧)北京·4·明清朝商业发展江苏卷.5江南经济的发展2022【乙】27·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江苏·5·明清手工业发展与新经济因素北京·4·明朝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广东·5·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江苏·17·黄宗羲广东·17·明代白银货币化2021【乙】27·明清善书与儒家思想福建·5·明清新农作物的传播湖北·5·清代中期水利工程建设河北·5·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的影响辽宁·4·明朝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重庆·4·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不同江苏·5·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江苏·4·明朝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考情扫描】考查内容: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理解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及其对于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理解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对后世的影响,总结新特点备考策略:①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其经济的发展与局限②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内容、评价,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③明清小说与戏曲、科技的成就的原因、表现,认识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考查趋势:经济考查相对集中,商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命题热点趋向;思想方面常以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或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世界史联系密切的白银的流入、高产作物引进所产生影响及闭关政策将是命题的常考热点。

出现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1.经济的发展:领域表现农业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结合所学思考作物品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原因:①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②玉米等作物的自身优势影响:①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②改变农业经济结构;③丰富食物种类,促进人口增长;③土地过度开发,影响生态环境。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番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开始在闽粤、江浙一带种植,“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田,皆可以长”,至清代已推广到全国……原产美洲的玉米,也于明嘉靖年间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清代于全国范围普遍种植,“种一收千,其利甚大”。——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一、落日余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领域表现手工业新的经营方式乾隆时期的粉彩1.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被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一、落日余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时间、地区、部门:明朝中后期(15世纪),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3.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4.特征:(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雇佣关系(本质特征)。

(2)微弱、稀疏,发展水平低。

(3)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5.发展状况:缓慢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领域表现商业

货币变化地域商帮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点拨:商帮:明清时期是以血缘和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群体)。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的发展: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材料: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点训练:1.(2019·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D对点训练:2.(2016·全国Ⅲ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适应大宗贸易需要

②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③新航路开辟以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影响:①经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新经济因素产生②政治:推动赋役制度变革(一条鞭法征征收白银)〖历史解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2)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3)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了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布行青蓝梭布加长扣布本客自置布匹松江大布杂货老行烟店川广药材兑换钱庄洋货行米行本铺拣选汉府八丝妆蟒大缎茧绸宫绸《盛世滋生图》中城市风貌“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陈旭麓《漫长的封建社会》2.社会经济的局限材料3: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乾隆24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使闭关政策形成制度。嘉庆14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11年先后制定《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军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1: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刘宗绪材料2:徽商“贾而好儒”……儒家“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狭隘思想使得徽商发迹后不愿投人大量资金扩大再生产,而是“广营宅、置田园”,或“求功名、重享乐”,封建小农意识劣根性在其身上充分体现。

——《试析徽商文化衰落的原因》小农经济任然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社会的转型和进步。时代泥沼

在西方……一场伟大的、以“文艺复兴”为主题的启蒙运动拉开了帷幕。同时,北欧和西欧各国开始海外大冒险,欧洲的经济轴心由南向北,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东岸地区转移。在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时间”的钟摆终于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而在东方,从皇帝、知识分子到草民百姓,竟没有一个人察觉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局。在这里,成熟的农业文明正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高度,与之相伴的是,专制制度也历经千年打磨而趋于精致。钱穆因此说“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吴晓波《浩荡两千年》【中外关联】社会发展的局限性中国西方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外交“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殖民扩张固守农业文明迈入工业文明如日中天日薄西山【典例研析】(2023·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帮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居多,①与题意不符;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力(亩产斤数)较其他地区高,说明此地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此时的海外贸易线路较多,说明明代海外贸易没有阻断,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示意图信息,广州、泉州、福州、宁波等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1.陆王心学陆九渊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1)兴起: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王守仁(1472-1529)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传习录》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王阳明直接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又汲取了佛教禅宗学派的营养,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年谱》1.陆王心学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1)兴起: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思想主张:代表陆九渊王阳明主张评价①心是万物的本原;②求理之法:“发明本心”,内心反省。①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致良知”、知行合一。①标志着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重建;②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④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比较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外物求”理”)“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的反省)道德观主张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以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相同点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知识拓展】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2.新儒学2.新儒学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李贽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提倡个性解放否定孔子的权威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初谭集》《藏书》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2.新儒学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A、李贽思想主张:①提倡个性自由②否定孔孟权威,③倡导男女平等,否定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评价:黄宗羲(1610-1695),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B、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顾炎武(1613-1682),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专志于经学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1619-1692),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曾起兵抗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麓,著有《读通鉴论》三位思想家的人生经历有何相似之处?①都生逢明清易代之时②都曾参加过抗清斗争③晚年都专注于著书立说(1)政治: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先秦民本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主张设立监察机构——学校,限制君权。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2)经济:⑤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反专制斗争

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日知录》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材料三: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gōng)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③批判理学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提倡实践和真知②区分亡国与亡天下,提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概括,强调社会责任感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反对独治

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④经济: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治学方法: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思想观念:立足现实、学以致用①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断变化,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唯物主义,世界本原为气②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提出“行先知后”。③辩证法: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政治: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

经济:重视工商业

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王夫之—朴素的唯物思想进步性局限性评价明清之际的新儒学(思想批判)①从内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动摇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②对儒学批判的继承,给儒学注入新的活力③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探究】明末清初三大家有哪些共同的思想主张?有何特点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共同主张:

特点:实质:影响:①反传统、反教条,提倡个性自由;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③反映时代要求。①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②都主张工商皆本;③主张经世致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进步性:思想启蒙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民主色彩;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未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突破传统儒学;

未推动社会转型,影响有限。二、承古萌新——思想领域的变化〖历史解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例如,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2)反对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例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3)提倡“经世致用”。例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4)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例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为何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拓展探究客观原因缺乏政治基础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缺乏思想基础主观原因自身缺陷明显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也并未脱离儒学的范畴。【典例研析】(2024·浙江高考·17)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典例研析】(2024.1·浙江高考·6)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绉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DA1、小说: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作品作者地位与评价《水浒传》施耐庵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神话小说的杰作《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小说的杰作《红楼梦》曹雪芹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三、高峰与世俗-小说与戏曲的发展2、戏曲:①传奇: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②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③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三、高峰与世俗-小说与戏曲的发展(清)沈容圃:《同光十三绝》【深化拓展】明清时期小说等世俗文艺繁荣发展的原因1.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体现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2.传统的宋元话本的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3.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说明:文学创作是现实的镜子,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工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领域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典例研析】(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答案】D【详解】本据材料可知,琼剧在融合外来剧种的基础上形成,因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传国内外,可见琼剧的影响力来自于自身的艺术形式,D项正确;时期人物贡献地位(意义)明朝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明成祖清朝康熙朝乾隆朝《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四、科技成就【知识链接】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阅读教材内容,填写下表多总结,少创新多集中于实用科技受西方影响思考:概括明清科技的特点(1)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狭隘性,到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突破有限,缺少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