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发育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1页
体格发育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2页
体格发育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3页
体格发育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4页
体格发育 医学专业课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体格发育第一节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一、体格发育评价指标

(一)体重体重是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反映了婴幼儿营养状况、健康水平的综合情况,是体格发育检测的重要指标。足月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4.0kg,男婴平均3.3kg,女婴平均3.2kg。(一)体重足月新生儿2.53.23.34.0巨大儿极低体重儿1.01.5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体重增长的规律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7%~8%,常于生后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前6个月是第一个增长高峰,第二高峰在青春期。前半年每月增加600~800g,后半年每月增加300~400g。体重增长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加(kg)与出生时比较(倍)出生33月6±3/(0~3月)112月9±3/(3~12月)224月12±3/(1~2岁)3>2岁至青春前期2kg/年体重测量方法

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卧位测量坐位测量立位测量母抱测量体重估计公式

1~6月体重(g)=出生体重+月龄×

600g7~12月体重(g)=出生体重+月龄×

500g或{3~12个月体重(kg)=[年龄(月)+9]/2)}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或体重(kg)=年龄(岁)×3+2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1.身高(身长)(1)概念身高指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身高是体格发育检测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身高的增长规律跟体重相似,有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1.身高(身长)(2)婴幼儿期身高增长规律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是第一个高峰;出生后前三个月每月平均增长3~3.5cm,4~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cm,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1~1.5cm;一岁内前三个月的身高增长大致等于后九个月的增长量;6个月约为65cm,到1周岁时身长比出生时增长25cm,达75cm。第二年生长速率减慢,全年约10cm;2周岁可达85cm。2周岁后平稳增长,一直到青春期之前,儿童的身高平均每年增加5~7cm。身高推算公式1~3月身高(cm)=出生身高+月龄×

3~3.5cm4~6月身高(cm)=3个月末身高+月龄×

2cm7~12月身高(cm)=6个月末身高+月龄×

1~1.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cm。2~12岁身高(长)估计公式:

身高/长(cm)=年龄×7+77(cm)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身高(长)测量---身高---身长<3岁≥3岁立位测卧位测身长测量身高测量2.坐高(顶臀长)(crown-rumplengthorsittingheight)坐高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坐高主要反映婴幼儿躯干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坐高/身高:由出生时的66%降至6岁时的55%,14岁时53%。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骨关节先天性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可以导致躯干和四肢比例异常。(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坐高的测量--顶臀长--坐高<3岁坐位量卧位量≥3岁(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3.上部量和下部量上部量即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下部量是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的距离。上部量与脊柱增长关系密切,下部量与下肢长骨的生长关系密切。12岁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岁时上、下部量基本相等,12岁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直到性成熟结束时(男性20~24,女性19~23岁),身长生长才停止。(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4.身长中心点身长中心点随身长的增长而向下移动。出生时在脐上,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5.身长与指距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称为指距,是反映两上肢长骨的增长指标。(二)身长的增长指标

6.身长与头长身长与头长的比例岁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新生儿的身长是头长的4倍,2周岁时身长是头长的5倍,6周岁是约为6倍,成人后约为8倍。一、体格发育评价指标(三)头围头围是指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表示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是婴幼儿及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增长规律新生儿出生头围平均为34cm,出生:34cm→3个月:40cm→6个月42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反映脑与颅骨发育的程度头围过小: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头围过大:脑积水等一、体格发育评价指标

(四)胸围(chestcircumference)胸围是平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系统器官的发育状况。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半左右“头胸交叉”以后超过头围,以后每年递增1~1.5cm1~12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年龄-1测量方法:前经乳头下缘,后绕两肩胛骨下角一周,取呼、吸气的平均值头胸围生长曲线cm体格生长(五)上臂围(upperarmcircumference)概念:是指上肢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最粗处的肌肉、脂肪和骨骼的围度。反映皮下脂肪和肌肉厚度情况。测量方法: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意义:用以评价营养状况。新生儿:10.2~10.5cm

1周岁:13.6~14.7cm1~5岁:(1)>13.5cm,营养良好(2)12.5~13.5cm,营养中等(3)<12.5cm,营养不良6.腹围(abdominalcircumference)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一)颅囟(囟门)

1.概念新生儿颅顶各骨骼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骨缝间的纤维组织膜较大,称为颅囟。生理学意义在胎儿出生经过产道时改变头部的形状,避免发生颅内损伤;还可保证颅骨随大脑的发育而不断扩大。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一)颅囟(囟门)

2.主要分类前囟后囟蝶囟乳突囟前囟位于颅顶部,是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正常婴幼儿1~1.5岁闭合。后囟脑后枕部三角形的间隙。通常在婴儿6~8个星期就关闭了。额骨冠状缝额缝人字缝顶骨矢状缝前囟后囟额骨顶骨枕骨对边中点连线骨缝与囟门的闭合部位出生时关闭年龄前囟1.5~2cm1.5~2岁后囟0.5cm或已闭合最迟2~3月骨缝可及成年后前囟门测量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一)颅囟(囟门)

3.婴幼儿颅囟异常发育颅囟鼓起,多因颅内压增高所致,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颅囟凹陷,多见于急性脱水或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者;颅囟早闭,多见于脑发育不良的小头畸形等;颅囟迟闭,多见于骨骼发育及钙化障碍导致的佝偻病、呆小病。cleidocranialdysostosishydrocephalus扩大、晚闭hypothyroidism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二)骨龄检测骨龄即骨发育的年龄。拍摄左手腕部X光,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来确定骨龄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它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而且还可以通过骨龄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还可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协助诊断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如性早熟。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左手无名指)8yrs7ms17yrsgreulich-pylemethod腕骨骨龄标准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顺序(计算骨龄用)二、与体格发育相关的指标

(二)骨龄检测1.腕骨骨化中心出现时间见表3-42.发育异常骨龄表现(1)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发育正常(2)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大于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早熟)(3)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小于-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晚熟)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脊柱的发育颈椎前突(3个月)胸椎后突(6个月)腰椎前突(12个月)

脊柱发育年龄动作肌肉群脊柱弯曲3月抬头颈后肌颈曲(颈部脊柱前凸)6月坐腰肌胸曲(胸部脊柱后凸)

12月走下肢肌腰曲(腰部脊柱前凸)(三)乳牙的发育乳牙(共20颗)4~10个月(约6个月)萌出乳牙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2~2.5岁出齐(20颗乳牙出齐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2岁内乳牙数:月龄-(4~6)

4.十八个月乳牙萌出顺序牙齿的发育每个牙齿都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阶段。具体见表3-5。牙齿的发生时间胎龄3周胎龄6周胎龄7周胎龄4周胎龄5,6周出生时7-8月8-9月4岁左右原始口腔牙板20个乳牙牙胚第一恒磨牙恒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恒磨牙第三恒磨牙47SomethingisFishyYoursubtitlegoeshere2各组牙钙化时间表胎龄4到6个月:全部牙齿开始钙化出生—生后5月:1~2岁:1岁左右上颌侧切牙2岁左右第一前磨牙2~3岁:第二前磨牙第二恒磨牙7~10岁:第三恒磨牙萌出期骨内萌出临床萌出:根形成2/3~3/4时开始牙根发育完成:乳牙需要1~1.5年恒牙需要2~3/3~5年(三)乳牙的发育乳牙6岁开始陆续发生生理学脱落,12岁左右全部为恒牙代替。婴幼儿乳牙萌出时间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时间早;营养良好、身体较好、体重较重的婴幼儿比营养较差、身体较差、体重较轻的婴幼儿牙齿萌出早。寒冷地区的婴幼儿比温热地区的婴幼儿牙齿萌出迟。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先天愚型等第二节其他年龄期的体格发育一、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各项指标增长有所减慢。身高每年增长5~7cm,体重每年增长7~8kg。6~7岁男童平均身高120cm,体重22.5kg;女童118.9cm,21.6kg。一、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骨骼硬度较小、弹性非常大、可塑性强。是舞蹈、体操、武术等项目训练最佳开始期。第二节其他年龄期的体格发育一、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但是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容易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一、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容易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群发育早,小肌群发育还不完善,肌力差,特别容易受损伤。一、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肌肉发育不平衡。运动发育的特点为跑、跳十分熟练,手部动作笨拙,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还不能成功完成。

二、学龄期儿童的体格发育学龄期(schoolchildhood),又称儿童期,指从入学起(约满6~7岁)到12周岁进入青春期前的时期,也是小学阶段的时期。1.骨骼的发育体格变化特点:女孩10岁前、男孩12岁前,体格变化相对稳定,体重每年平均2kg,身高平均每年5cm。西安一10岁女孩身高172cm二、学龄期儿童的体格发育1.骨骼的发育骨骼发育两个特点:一是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化尚未完成;二是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少,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小细胳膊小细腿二、学龄期儿童的体格发育1.骨骼的发育骨骼发育两个特点:一是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化尚未完成;二是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多,无机成分(钙、磷等无机盐)少,两者比例为1︰1,而成人则是3︰7,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二、学龄期儿童的体格发育1.骨骼的发育长骨远端骨化十分活跃,特别是下肢骨的生长速度比其他部位要快。长骨远端的骨化中心数量能反映骨的生长情况,是衡量儿童躯体成熟的最好指标之一。运动能促进骨发育,增加骨密度,促进身高增长。二、学龄期儿童的体格发育2.恒牙的发育恒牙萌出: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出第1恒磨牙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萌出第2磨牙17岁以后:第3磨牙(智齿),恒牙共32颗20~30岁:出齐,也有终生不出第三磨牙。

进入初中以后,你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在快速增长,身体的某些部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你已经进入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一)青春期的分期1.青春前期体格生长突增,第二性征出现,持续2~3年2.青春中期性征发育期,持续3~4年3.青春后期性腺基本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如成人;骨骺趋向融合至完全后体格发育逐渐停止。持续3~4年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1.生长突增体格生长加速,女孩身高突增的高峰期为9~11岁,男孩身高突增的高峰期为11~13岁。男女生的身高、体重与身体形态身高的增长有何特点?男、女生有何差异?

青春期男女身高迅速增长。女生身高的迅速增长要早于男生,男生身高增长更快,平均身高高于女生。(资料来源:Marshall,1978)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2.发育顺序向心性,从远端向近端发展:四肢越末端的地方发育得越快。首先腿开始加速生长,大约一年以后,躯干开始加速生长。随着青少年的不断发育成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最终会变得协调一致。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3.体型的差异男孩较高,肩部较宽,肌肉发达;女孩较矮,臀部较宽,身材丰满。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

4.骨骼发育判断骨骼的发育成度可用骨龄。骨龄可以更好地反映机体的成熟程度。5.骨化中心各骨化中心相继钙化或与骨干的干骺端愈合。(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

6.肌力及运动能力发育反映肌力的常用指标是握力和背肌力。青春期时,男青少年的握力可增长25-35公斤,女青少年的握力可增长15-20公斤,年增长数男青少年为5-10公斤,女青少年为2-5公斤。(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6.肌力及运动能力发育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及柔韧性,统称为运动能力。青春期运动能力的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性别差异。男孩的快速增长期在7~14岁,15~20岁时增长趋缓,21~25岁时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女孩的快速增长期在7~12岁,在13~16岁期间增长可停止甚至下降,17~20岁期间再缓慢增长。(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6.肌力及运动能力发育在青春期,男孩的各项运动指标均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差距增大,形成性别间运动能力差别。针对机能发育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应鼓励女孩在青春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机能发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应承认男女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别,在体育锻炼和劳动时绝不应强求一致,必须区别对待。三、青春期的体格发育(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

6.肌力及运动能力发育但女孩在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方面比男孩更具发展潜力。各项运动能力的发育顺序大致为:速度、耐力、腰腹肌肌力先发育,其后是下肢爆发力,较晚的是臂肌静止时的耐力。第三节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体格发育的重要因素,个体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势、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儿子身高=59.699+0.419×父高+0.265×母高女儿身高=43.089+0.306×父高+0.431×母高(身高的单位:厘米)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2.孕母情况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3.性别女孩的青春期开始比男孩早1~2年

車隊中十歲出頭的男女隊員,也是獲獎尖兵群。

(c)XSpeed車隊

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4.后天营养因素生后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生后第一、二年的严重营养不良,将使体重、身长及各系统的发育受到很大影响。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高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或孩子在缺乏维生素D、钙、锌时,也会造成孩子身高发育矮小。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5.疾病患儿的身高、体重都比同龄儿童低。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高。发热:是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热造成机体功能失调;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13%;与此相伴的是食欲↓,恶心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使生长速度减慢;儿童期由疾病引起的高热惊厥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和儿童智力低下的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常见的癫痫患者,智力都有不同程度损害。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6.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是促进体格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北方的孩子比南方的孩子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孩子也长得较高。一、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7.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法。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高的增长。二、体育锻炼(physicalexercise)影响体格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二、异常发育(一)矮小症(生长迟缓)相同条件下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就能诊断为矮小症。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3岁以下<7cm/y,3岁~青春期前<3cm/y,青春期<5cm/y,均属于增长缓慢。(一)矮小症(生长迟缓)常见病因:营养障碍:蛋白质供给不足或质量差,可导致生长发育迟滞,免疫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低下,严重者可出现消瘦、低体重、贫血、性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迟滞等;(一)矮小症(生长迟缓)家族性矮小;(一)矮小症(生长迟缓)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或营养缺乏如严重营养不良,慢性心肝肾疾病,婴儿期慢性腹泻等。这类宝宝矮小并不严重,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也不低,在调整营养、治疗疾病后,身高和骨龄将有机会进入正常范围。(一)矮小症(生长迟缓)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即通常所指的侏儒症,GHD),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最终身高只能达到130厘米左右。(一)矮小症(生长迟缓)性早熟及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一)矮小症(生长迟缓)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特发性矮小等;垂体性侏儒这是由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罹患垂体性侏儒的男女比例约为3∶1,2~4岁时会发现明显的生长落后,生长速度每年小于4厘米以下,不过这样的宝宝肢体还比较匀称,只是面容幼稚、腹部脂肪堆积,这是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此外,骨龄延迟常与身高龄相符,出牙、换牙延迟,智力正常。

生长激素缺乏也可继发于先天畸形(脑垂体缺如、颅中线畸形)、外伤、颅脑感染、肿瘤、头颅放疗后等等情况。(一)矮小症(生长迟缓)精神因素。心理疾病:如因体象障碍等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可导致体重减轻、月经不调、闭经、低血压、营养不良和贫血,性发育延迟或阻滞,死亡率很高。体象障碍(disordersofbodyimage):对于自己的外形,绝大多数人是自我认可的。如果对自己的外形不满、不舒服、难堪,并且迫切地、无止境地采取措施改变,就叫做体象障碍,是强迫症的一种。二、异常发育(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继发性肥胖---继发于某些疾病,引起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肥胖。占肥胖人群2.6%。四、诊断标准1、按身高的体重评价(WHO标准)小儿体征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超重:>均值的110%~轻度肥胖:>均值的120%~中度肥胖:>均值的130%~重度肥胖:>均值的150%应用该指标的身高范围:男童55.0~145.0cm

女童55.0~137.0cm

可以消除种族、遗传和地区差异以及个体发育水平的影响。WHO推荐应用。2、按年龄的体重评价:

判断方法同前。

WHO标准应用范围:0~18岁中国九市城郊体格发育衡量值:0~18岁同一年龄儿童由于身高不同,其体重会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应用这一指标是要注意超重儿童并不一定都是肥胖。3、Kaup指数计算公式:体重(kg)×100%[身高(cm)]2含义:单位面积的体重值,意指该面积下所涵盖机体组织的密度。可消除年龄、性别、不同种族的影响。使用Kaup指数时的注意事项1、如果身高和体重均低于正常,该值却处于中等,出现判断失误。2、适用范围:4月龄~12岁儿童。身高已达140cm、体重已达40kg或13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可用体块指数(BMI)。3、评价婴幼儿肥胖时,要注意出生后的喂养、出生体重及体重增长趋向。其体重和身高增长具非对称性。在理解上与年长儿有区别。评价儿童体质营养状况的Kaup指数界值点身高(cm)重度消瘦中度消瘦轻度消瘦正常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55-61.5~10.0~12.0~<13.513.5~17.0>17.0~18.5~20.0~23.0~62-139.5~12.~13.5~<15.015.0~18.0>18.0~20.0~21.5~25.0~4、体块指数(BMI)含义与Kaup指数相同。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2与Kaup指数的区别:加入了年龄、性别因素。界值随年龄而增加直至达18岁界值点,随后与成人BMI数值相衔接。应用:13岁及以上儿童,或身高≥140cm时,可参照2000年亚太地区成人肥胖学术会议制定的BMI标准。成人BMI评价标准分度

亚洲人标准西方人标准体重过低

<18.5

<18.5正常范围

18.5~22.9

18.5~24.9超重

≥23~

≥25~轻度肥胖

≥25~

≥30~中度肥胖

≥30~

≥35~重度肥胖

≥35

≥40

中国青少儿肥胖的增长趋势-5中国青少儿肥胖的增长趋势-6

2,小儿肥胖的判定标准我国新生儿出生体重:2.5~4kg;为便于了解和检测小儿体重增长的情况,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同龄小儿的标准体重。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月龄-6)*0.4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任何引起能量摄入增加或消耗减低的因素均将在经历一个长时期后引起肥胖。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一种复杂表型。有肥胖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如果生活在缺乏食物或需要高度体力活动的环境中,这个人将不会发胖。相反没有肥胖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生活在高热量食物和低体力活动的环境中也会发展成肥胖。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常见病因1.饮食因素进食过多,营养过剩所致;儿童嗜食热量高、营养低的“垃圾”食物;微量营养素缺乏所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使多余的食物转化为脂肪贮存是肥胖发病重要机制。儿童期食物过多摄入已以被公认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二)饮食因素

1、膳食营养素和食物结构:膳食脂肪摄入过量会引起体重增加;高碳水化合物、高糖食品;甜饮料;快餐食品。一大份快餐(双份奶酪堡,法国fries,软饮料,甜点心)含9200KJ(2200Kcal)热卡,需要一个全程马拉松长跑才能消耗掉。2、不良饮食行为:

肥胖儿童的进餐速度一般明显比体重正常儿童快饮食行为,常表现为“狼吞虎咽”;喜爱选择甜食、肉食、甜饮料、淀粉类和油炸类食物;进食量比正常体重儿童多1/2-1倍,进食的频率较高,常有“肚子饱了嘴还想吃”之感,睡觉前常要加餐。

2.运动因素体力活动时间短,能量消耗少缺乏体力活动和静坐时间(如看电视)过长的生活方式可能引起儿童肥胖。一项儿童玩耍监测研究显示,美国学前儿童剧烈体力活动的时间仅占玩耍时间的11%,而坐着的活动则占60%以上。看电视和玩游戏机是坐着活动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儿童发生肥胖的危险是看电视少于1小时者的2倍。每天看1小时电视使儿童肥胖的危险性增加16%,而每天1小时中至强度体力活动可使危险性下降10%。42岁的伦敦男子基思·马丁体重达58英石(约368公斤),是目前全世界最胖的人“世界头号胖子”的头衔原本属于墨西哥的曼努埃尔·乌里韦,其体重一度高达约572公斤。几年前开始节食减肥,目前是224公斤,卸下了全球最胖者的头衔。过多看电视与肥胖的关系引起关注

1、体力活动的减少;

2、热能摄入的增加。在看电视时,儿童常吃点心零食,在不知不觉中消费了大量的高密度食品。

3、电视食品广告对儿童食物选择、膳食方式和饮食行为均有明显影响。

3.遗传因素和孕期因素临床研究:多选取同卵孪生子进行肥胖遗传因素。

1、无论同卵孪生子从小是否生活在一起,他们的BMI值密切(r=0.66~0.74)。

2、过继子女的体重与他们亲生父母特别是母亲的体重有极强的相关性,但与他们的收养父母体重则无关。

基因研究:1、单基因缺陷,已经鉴定了7个引起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