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湖北某中学的小明同学经过平时的观察发现:阳光通过教室两侧的窗户照进室内的时间下午比上午长(教学楼四周无遮挡,两侧窗户大小一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小明所在中学的教学楼走向(与教室窗户所在墙体方向一致)可能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2.某日,小明到校时发现自己的影子朝向刚好与教室窗户所在墙体垂直,小明该日到校的日期和北京时间可能是(

)A.1月1日6:00 B.4月1日8:00 C.7月1日6:00 D.10月1日8:003.小明还发现,在一年中的某一段时间内,每天同一时刻阳光通过同一个窗户照进教室的面积先变大后变小,该时段可能是(

)A.立冬—小寒 B.雨水—清明 C.芒种—小暑 D.立秋—霜降【答案】1.C2.C3.A【解析】1.阳光通过教室两侧的窗户照进室内的时间下午比上午长,说明该教学楼不可能呈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AB错误。根据北半球太阳视运动方向,下午阳光主要从西南方向照射,说明该教学楼可能呈西北—东南走向,C正确,D错误。故选C。2.影子朝向与教室窗户所在墙体垂直,由上题知教学楼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阳光此时可能从西南或东北方向照射。7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湖北日出东北,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00。湖北省位于120°E以西,北京时间(120°E)为6:00时,湖北地方时在6:00之前,阳光此时在东北方向照射,小明的影子朝向西南,符合题意,C正确。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湖北日出东南,北京时间6:00时,湖北地方时在6:00之前,尚未日出,没有影子,不符合题意,A错误。北京时间8:00时,湖北地方时为7:00—8:00之间,无论是4月1日,还是10月1日太阳都是在东南方向照射,影子朝向西北,不符合题意,BD错误。故选C。3.每天同一时刻阳光通过同一个窗户照进教室的面积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太阳直射点应该先向南再向北运动,该时段应在冬至(12月23)日前后。立冬到小寒约为11月7日到1月20日,雨水到清明约为2月18日到4月19日,芒种到小暑约为6月5日到7月21日,立秋到霜降约为8月7日到11月7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落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北半球的夏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辫状水系”发育。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特定时段,“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原因是(

)①沙洲四面环水,天敌少②河流含沙量小,水质好③生物量大,食物来源充足④人类活动少,污染少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5.“辫状河道”成为风沙策源地的特定时段最可能是(

)A.夏季清晨 B.夏季午后 C.冬季清晨 D.冬季午后6.“辫状河道”在上述特定时段内的风沙活动可能导致(

)A.沙洲面积扩大 B.幼斑头雁被吹落河中C.沿岸形成巨大沙丘 D.季节性河道断流【答案】4.B5.D6.C【解析】4.“辫状河道”多沙洲发育,四面环水,陆上生物不易抵达,利于斑头雁筑巢、孵化和繁殖,①正确;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少量大气降水补给,每年4-10月为河流丰水期,含沙量大,②错;该时段温度较高,生物量较大,斑头雁食物来源充足,③正确;该区域人类活动整体较少,4—10月气候较暖,人类活动可能较其他时段稍多,④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故选B。5.沱沱河夏季为丰水期,河流水位高,沙洲出露面积较小,且湿度较大,还可能长有植被,起沙概率较小,排除AB;冬季为枯水期,水位下降,沙洲出露面积较大,且河面封冻,摩擦力小,风力强劲,午后气温相对较高,空气对流加剧,易起风沙,而清晨气温低,对流弱,不易起沙,排除C,D正确,故选D。6.“辫状河道”的沙洲为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地,风将沙洲上的沙粒带走,沙洲面积不会增大,A错;风沙活动主要在冬季,斑头雁4—10月在此活动,B错;风携沙遇到河岸山地阻挡,沙粒沉积形成沙丘,C正确;季节性河道断流是因为冬季水源补给不足,不是由于风沙活动所致,D错。故选C。【点睛】对于外力作用主导的沉积地貌,主要思考三个条件,一是物质来源,二是动力条件,三是沉积环境。总部位于福建晋江的M公司主要生产拉链,以前需要从日本YKK集团(全球知名拉链生产商)进口模具,现已自行研发生产模具。2021年M公司成为神州十三号航天员舱内压力服拉链生产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从日本进口模具相比,M公司自行研发生产模具可以(

)A.提高拉链品质 B.降低维护成本 C.降低研发费用 D.完善基础设施8.M公司现有晋江、上海、天津、东莞、成都等五个生产基地,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 B.提升知名度 C.打造品牌 D.快速响应市场【答案】7.B8.D【解析】7.日本YKK集团是全球知名拉链生产商,技术先进,拉链品质高,M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模具生产的拉链品质不一定能高于日本,A错。模具研发对技术要求高,成本高,C错。M公司自行研发生产模具,与完善基础设施关系不大,D错。若从日本进口模具,由于M公司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一旦模具损坏,则需要将机器再寄回日本维修,维修成本高。故选B。8.晋江、上海、天津、东莞和成都五个生产基地可分别面向东南沿海、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消费市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故选D。【点睛】日本技术较发达,中国相对技术较弱,但有劳动力价格优势。晋江、上海、天津、东莞和成都五个生产基地可分别面向东南沿海、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消费市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2020年10月,某微博上出现的一张航拍秦岭的图片(如下图,图中白色为云)火了。对这张图片,有网友描述:“古有猛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有秦岭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也有网友说:“秦岭并非阻挡冷空气南下,而是阻挡暖空气北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网友拍这幅图片时乘坐的航班及座位最可能是(

)A.北京至上海左侧靠窗 B.太原至重庆右侧靠窗C.拉萨至兰州左侧靠窗 D.成都至西安右侧靠窗10.下列地理现象与“秦岭的阻挡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北京四合院 B.苏州园林 C.陕北窑洞 D.湘西吊脚楼【答案】9.B10.C【解析】9.图中左侧白色部分为云,可知该区域水汽充足,应为秦岭南坡,阻挡了北上的暖湿空气。图中左侧为南,右侧为北,该网友拍照时镜头应朝西。综合考虑四个选项中的航班及乘客位置,北京至上海、拉萨至兰州一般情况下不会经过秦岭,AC错误;成都至西安飞机航向向北,若座位右侧靠窗,向东拍摄,云应该在图中右侧,D错;太原至重庆,飞机航向向南,座位右侧靠窗,向西拍摄,可以拍到图中照片,B对。故选B。10.北“秦岭的阻挡作用”的主要表现为:夏季阻挡暖湿的东南季风,冬季阻挡冷干的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携带大量沙尘遇到秦岭的阻挡在秦岭北侧沉积,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巨厚的黄土层,为陕北窑洞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且由于秦岭阻挡了东南季风,导致陕北一带降水较少,这又为陕北窑洞创造了适合的气候条件,C正确。秦岭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而北京在我国北部,苏州和湘西都在我国南部,均离秦岭很远,所以ABD均错误,本题选C。【点睛】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显著。秦岭与淮河共同组成了秦岭-淮河线,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而秦岭淮河以南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据相关研究发现:公元946年,我国东北长白山火山爆发,火山灰一度飘到日本。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此次火山喷发对当时东北地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气温升高②森林结构改变③河流改道④形成肥沃的黑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长白山此次喷发的火山灰飘至日本时,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A.九州岛河流冰封 B.濑户内海酷热难耐 C.富士山下台风肆虐 D.北海道初雪飘落【答案】11.B12.D【解析】11.火山喷发至大气中的火山灰遮挡阳光,可能形成“阳伞效应”,导致气温降低,①错;火山喷发毁损原有森林,森林再生后结构可能发生改变,②正确;火山喷发物可能阻塞原有河道,导致河流改道,③正确;黑土不是由火山灰形成的,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12.长白山位于日本的西方,可推测出长白山火山灰飘至日本时东亚盛行偏西风,为冬半年,濑户内海不可能酷热难耐,B错;台风多出现夏秋季节,C错;九州岛纬度相对较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无结冰期,A错;北海道纬度较高,此时可能初雪飘落,D正确。故选D。【点睛】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的形成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是地表植被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的土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达10%至39%,土壤疏松,是非常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都能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生机勃勃地生长。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英国同纬度西海岸地区相比,M地区(

)A.降水量更大 B.蒸发量更大 C.海拔更高 D.冻土层更厚14.开垦M地区首先应该(

)A.排水 B.灌溉 C.施肥 D.喷药15.推测当前M地区农业发展中最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石漠化 D.土壤污染【答案】13.B14.A15.D【解析】13.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西海岸为西风迎风坡,降水更丰富,A错;M地区为西风背风坡一侧,光照更充足,蒸发量较大,利于沼泽形成,B对;M地势低平,C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M地区无冻土,D错。故选B。14.M地区为沼泽湿地,土壤湿度过大,开垦该地区首先应该排水,A对;土壤过湿,对灌溉需求不大,B错;沼泽湿地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不必首先增肥,C错;病虫害、杂草等并不是M地区垦荒的主要限制性条件,D错。故选A。15.M地区气候湿润,不会发生土地沙漠化,A错;M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发生土地盐碱化概率低,B错;石漠化主要发生于喀斯特地貌等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C错;M地区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农业开发,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D对。故选D。【点睛】土地盐碱化一般指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二、综合题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地处神农架和武当山交接的山区地带,处在被誉为食用菌生产“黄金线”上,是全国闻名的“耳菇之乡”。房县小花菇生产以椴木栽培为主,经野外天然发酵菌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肉质肥厚,菇盖表皮胀破开裂,形成龟纹形或菊花形花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在古代,房县小花菇被称为“素味山珍”,是延年益寿的补品;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房县小花菇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在全国掀起了“花菇热”。近年来,房县小花菇畅销海内外,广受青睐。下图a为房县位置示意图,图b为房县小花菇图。(1)分析房县盛产优质小花菇的气候条件。(2)分析房县小花菇能畅销海内外的原因。(3)在房县小花菇品牌已经打响的基础上,请为房县小花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海拔较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花菇养分积累;高山冬季寒冷,病虫害难以越冬。(2)房县小花菇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房县小花菇生产条件优越,小花菇品质高;生产历史悠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品牌效应,知名度高;交通条件不断改善。(3)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品质;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发展小花菇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小花菇生产优良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房县小花菇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农业区位区位及其变化、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分析小花菇生产的气候条件可以从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病虫害等方面入手。由图文材料“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地处神农架和武当山交接的山区地带”可知,房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适合小花菇的生长;地处鄂西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小花菇生长周期长,品质好;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高山地区冬季寒冷,虫卵难以越冬,使小花菇生长季节病虫害少。(2)结合材料信息“房县小花菇生产以椴木栽培为主,经野外天然发酵菌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肉质肥厚,菇盖表皮胀破开裂,形成龟纹形或菊花形花纹,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有益物质”可知,房县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小花菇的生长,且营养价值丰富,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由“在古代,房县小花菇被称为“素味山珍”;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延年益寿的补品”可知,小花菇生产历史悠久,现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高,品牌效应显著;随着交通运输条件地不断改善,小花菇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从而畅销海内外。(3)在房县小花菇品牌已经打响的基础上,房县小花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提高品质和产量、延长产业链、保护小花菇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思考。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小花菇的品质;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小花菇加工业,对小花菇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强小花菇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小花菇生产环境优良,保证产品品质和产量。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它有冰川婀娜的体态,却没有冰川剔透的外表,其表面是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石冰川在除非洲外的各大洲均有分布(见下图)。由于所处区域环境差异,不同地区石冰川表面覆盖的岩石碎块形态各不相同。(1)试推测石冰川可能的形成原因。(2)南美洲石冰川的数量及面积远超其他大洲。试结合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南美洲石冰川广布的原因。(3)与一般冰川相比,石冰川通常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危害更大,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山谷冰川被山坡风化、崩落的岩石碎块覆盖;冰川中挟带大量岩石碎屑,表层冰川融化后岩石碎块出露,岩石碎块以下的冰川尚未融化;高山地带由于风化等作用形成巨厚的岩屑堆积体,雨水、雪水沿着岩屑缝隙渗入深层,冻结形成冰川。(2)南美洲西侧安第斯山高大绵长,高山地带气温低,冰雪不易消融;南美洲四周海域辽阔,安第斯山水汽来源丰富,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利于冰川形成;安第斯山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风化成碎屑。(3)石冰川表面有岩石碎屑覆盖,受大气温度变化影响小;随着气温升高,底层冰川消融,石冰川运动速度加快,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冰川地貌,全球变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冰川表面覆盖有大量岩石碎块,分析石冰川的成因要从冰和碎石的位置关系入手。碎石在冰层之上,可能从山坡风化、崩落;也可能是冰川自身从高处携带而来,表面冰层融化后岩石碎屑出露;由于冰川分布地区海拔高,风化作用强,所以石块也可能是高山地带风化作用形成的岩屑。岩石下的冰川可能是原有冰川的残留,也可能是雨水、雪水渗入碎屑深处后冻结形成。最终形成上覆石块,下部为冰川的冰岩混合体,形成石冰川。(2)石冰川的形成要同时“有冰”“有碎石”。冰川形成需要考虑降水和气温条件,碎石的形成可以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南美洲西侧安第斯山气温低,降水丰富,利于冰川形成(具体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南美洲安第斯山海拔高,高山地带气温低,导致冰雪不易消融,同时,南美洲四周海域辽阔,安第斯山脉水汽来源丰富,水汽受高山的抬升,降水丰富,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风化成碎屑,碎石来源丰富。所以南美洲石冰川广布。(3)一般的冰川受全球变暖易消融,而石冰川表面覆盖大量碎石,如果碎石厚度较厚,则碎石有利于隔绝冰川内外热量交换,底部冰川受大气温度变化影响小,所以石冰川通常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但是如果随着气温升高,导致碎石底部的冰川消融,由于上部有覆盖大量碎石,使得冰川运动速度快,从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危害则更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如图)。都江堰主体部分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分水鱼嘴可按丰水期“内四外六”、枯水期“内六外四”的比例自动分流来自岷江上游的流水;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材料二

坎儿井始建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工程(如图),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集水、引水和输水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新疆现存坎儿井暗渠总长约5272千米,明渠总长约363千米,暗渠长度约是明渠部分的14倍。得益于坎儿井提供的灌溉水源,吐鲁番的绿洲农业发达。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坎儿井水利工程示意图。(1)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坎儿井水利工程修建之前,成都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什么?分别分析该问题在两地的主要成因。(2)试比较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坎儿井水利工程在引水方面的异同点。(3)与都江堰水利工程相比,分析坎儿井水利工程提供的灌溉水源可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共性问题:干旱(或灌溉水源不足)。成因: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均较大,在降水偏少时形成干旱。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2)相同点:都做到了因势利导、自流引水;引水量都相对稳定。不同点:从引水来源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水(河水),坎儿井引地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