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江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质量监控试卷高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25.04考生注意: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自伐者无功,_____________。

(《老子>)(2)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阿房官赋》)(3)《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的“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2.按要求作答。(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虽然说语言是个抽象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存在决定了入心中所感所想,人的所想所感最终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

,便被赋予了表达人对现实客观世界看法的使命。①它就不再仅仅具备词汇本身的意义②但某些属于语言的词汇却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③而是关系社会、关系民生、关系大部分人的文化心理④尤其是当那些词汇成为一种流行时⑤而流行语作为一段时期人们表达的高频词汇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①③⑤C.⑤①③④②D.②⑤①③④(2)为深入了解网络流行词的成因和传播,小松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搜寻,以下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A.《网络流行语“E”和“I”人的多角度比较》来源:《三角洲》期刊B.《数字时代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理研究》来源:传媒论坛C.《网络流行语的“出圈”传播机制》来源:《记者观察》期刊D.《为什么这些词成了互联网“嘴替”》来源:文汇报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材料一:①这几年间人们常把互联网络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此作一些评述,希望有助于消除对互联网络定位不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_____________②人类传播活动中使用的传播媒介,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组织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通讯、音像制品、展览制品、广告制品等。“第四媒介说”所用的“媒介”概念,内涵并未确切限定。从其经常使用的场合看,应该指大众传播媒介。不过,在互联网络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的大众传播媒介就有八、九种之多,互联网络怎么也不该排在第四的位置。如果要按对公众影响力的大小来论说,书籍的影响力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即使当前的影响也决不逊于报纸、广播、电视,为什么竟略去不提呢?如果要按传播新闻的功能来论说。新闻杂志和新闻通讯,几百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新闻媒介。人们常说新闻通讯社是“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常说西方四大通讯社播发了全球国际新闻的四分之三,这些话决不是随便说说而是确有根据的。要知道新闻通讯稿,大部分也是直接面对公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又被排除在排序之外呢?可见将互联网络作为排行第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违背传播学和传播史的基本常识的。_____________③“第四媒介说”将互联网络同报纸、广播、电视相提并论,这就意味着把互联网络视为报纸、广播、电视的同类,因为按照逻辑规则,只有同类的事物才能作这样的排列。我们知道,报纸、广播、电视在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尽管三者传播信息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报纸是用纸张负载文字或图片、广播是用电波负载语音或音响、电视是用电波负载图像、语音或音响,但三者都是特定的机构用以面向公众进行开放性传播的媒介。这是三者的共同特性,也是三者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定位。④而互联网络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互联网络并不只是一种媒介,它更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是人类实现精神交往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有大众传播,任何机构、团体甚至个人,都可以面向公众进行开放性的传播,各种供公众自由浏览的网站、网页、论坛、博客、聊天室、搜索引擎、信息库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里有组织传播,各个组织、单位、团体,可以创立有一定界限的局域网,供本组织本单位本团体的成员进行纵向(上下)、横向(左右)的信息传播或交流,各种供内部浏览的网站、网页、论坛、公告板、信息库便属于这一范畴。在这里也有人际传播,任何网民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络进行个人之间的书面或口头的交流,例如即时通讯便属于这一范畴。当然和现实世界一样,还有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群体传播,例如群体专用的网页或聊天室等等。总之,在互联网络这个天地里,存在着现实世界所存在的各种人类传播形态,可以从事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活动,而这是报纸、广播、电视无法比拟的。既然如此,把互联网络和报纸、广播、电视相提并论、并肩而立并不恰当。(《对“第四媒介说”的再质疑》有删改)材料二:①互联网络不是一般的传播媒介,更不是什么“第四媒介”。它的性质和功能,决不能古往今来的各种传播媒介相提并论,因为它是信息交流的无边无际的平台、精神交往的无F广阔的天地。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即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②这个世界,是人类生存其间的现实世界的延伸和发展。它和现实世界相联结又彼此2动,相类似而又彼此有别。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传播形态和精神交往方式都在这里得到反映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都在这里各得其所,语言、文字、图片、音响、影像都在这里充分展现。但是,它毕竟替代不了现实世界所特有的实体交往和物质交流。③这个世界有其相对的虚拟性,它不像现实世界那样可触可摸,但它并不是虚拟世界。因为它依托的是电子设备之类的物质载体,就像思维依托着大脑一样;它传播的信息来自现实而又作用于现实;它提供的交往空间,把现实的人们联结成各种关系,从事各种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以至各种亲情、友情、爱情生活。归根到底,它是现实世界奇妙的衍生物,而现实世界则是它的本源和归宿。(《互联网不是“第四媒介”》)3.根据材料一,电子邮件最不可能属于以下传播媒介的一项是()。(2分)A.人际传播媒介B.组织传播媒介C大众传播媒介D.群体传播媒介4.请为材料一第②段和第③、④段分别添加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符实际的排序不顾常识的分类E不符实际的对比不顾常识的排序C.不顾常识的排序不符实际的类比D.不顾常识的分类不符实际的对比5.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依据材料一,新闻通讯社作为重要新闻媒介,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媒介。B.依据材料一,大众传播媒介不仅要面对公众,更应该成为供应新闻的大动脉。C.依据材料二,信息传播形态和精神交往方式,决定了互联网络具有现实属性。D.依据材料二,互联网平台依托现实物质载体,又反向影响和作用于现实世界。6.小松同意人们常用说法,不认同材料一的观点,并试图用下面资料作为论据予以反驳。你认为小松的论据是否能支撑自己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的论述加以评析、(4分)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发布报告,其中提到“第四媒介”一词。基本意思是说:联合国在发布新闻时,除了原有的印刷媒介、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介作为途径之外,还应该通过第四种媒介因特网来进行。当时会议强调要完善这个网站,并充分发挥这种新兴媒介的作用。7.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同一位学者发表的文章,请依据两则材料的观点,推测写作时间的先后并阐释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让诗歌成为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加西亚·马尔克斯①去年,某文学老师通知我一个好朋友的小女儿,她的期末考试题目将会和《百年孤独》有关。自然,小姑娘被吓坏了,不光是因为她没读过这本书,还因为她另有好几门更难对付的课程要兼顾。幸亏她的父亲接受过比较系统的文学培养,对诗歌的理解感受也优于常人,为她制订了一个水平相当高的强化培训计划,以保证姑娘后来去考试时这方面的知识比她的老师还要强出许多。不过,老师向她提出了一个完全出乎她意料的问题:《百年孤独》这本书的书名里出现了一个反着印刷的字母,这是为什么?老师指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发行的那一版,封面由画家维森特·罗崔设计,确实有一个字母是反着的,那是他受到绝对独立的灵感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姑娘当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我把这件事告诉维森特·罗霍的时候,他说换了他也一样回答不出来。②就在同一年,我的儿子贡萨洛需要回答一份文学方面的问答卷,一份在伦敦出的入学试卷。有一道题是这样的,问《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中的那只公鸡有何象征意义。贡萨洛对自己家里的风格太了解了,抵挡不住和那位身在远方的学者开个玩笑的诱惑,回答道:“那是只金蛋孵出来的公鸡。”后来我们得知,得到最高分的学生是这样按老师的讲解回答的:上校的公鸡象征着深受压迫的人民的力量。我知道以后,又一次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好运气而兴奋,因为其实我一开始为这本书设计的结局是上校拧断了那只公鸡的脖子,用它煮了一锅汤以示不满,只不过到了最后一刻我又改变了主意。③好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搜集糟糕的文学课老师误人子弟的例子。我认识一位心肠极好的老师,在他眼里,胖胖的、贪得无厌、没有心肝的祖母从纯真的埃伦蒂拉身上榨取钱财索债,象征了资本主义的贪婪。一位天主教教会老师告诉学生,美人儿蕾梅黛丝升天这个情节是圣母玛利亚灵肉升天的一种诗意移植。另一位老师用了整整—节课的时间讲解赫伯特,我一篇短篇小说里一个大把撒钱、替所有人排忧解难的人物。“这是一种对上帝的美妙比喻。”老师这样说..…哈瓦那人文学院的一位文学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分析《百年孤独》,最后他得出结论——这结论让人喜忧参半——说这部小说没有提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凡此种种,都让我确信一点:这一类的解读技巧从长远来看最终都会成为一种新的虚构创作,有时甚至会论为胡诌。④我应该是属于那种非常天真的读者,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小说家们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想表达什么别的言外之意。当弗朗茨·卡夫卡说格里高尔·萨姆沙早晨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虫子时,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唯一好奇的是他到底变成了什么样的生物。我相信,在某个时代,地毯是真的可以飞起来的,而某些瓶子里也真的曾经装进过被囚禁的精灵。我相信,巴兰的驴子是说过话的——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把它的声音录下来。我也相信约书亚用他的号角吹倒了耶利哥的城墙,唯一可惜的是没有人把那摧毁一切的音乐记录下来。最后,我相信玻璃硕士——塞万提斯书里的——真的是玻璃做的,就像他自己在发疯的时候所认为的那样;我也真的相信那个欢乐的现实,巨人高康大一泡尿浇在了巴黎的大教堂上。还有,我更相信,诸如此类的奇迹还在继续发生,如果我们看不见它们,大半都怪那帮糟糕透顶的文学老师往我们脑子里塞进了太多蒙昧主义的唯理性论。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深怀敬意,更准确地说是怀有一种敬爱,而正因为如此,看到他们被迫说一些蠢话时,我总是感到很痛心。一个令我终身难以忘怀的人就是从我五岁起教我阅读的女教师。她是个美丽聪慧的姑娘,从不希求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她是那样年轻,随着时光的流逝,甚至变得比我还要年轻。是她在课堂上给我们读了人生中听到的最初的诗歌,它们被我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永世难忘。我以同样感恩的心情记起了我中学的文学课老师,他是一个简朴而谨慎的人,引领我们在文学的迷宫中穿行而从不矫揉造作地过度解读。这种方法使我们这些学生能更自由、更个人化地体会诗歌的奇妙之处。总之,一堂文学课应该只是对阅读的良好引导。任何其他的企望都只会让孩子们感到害怕。这就是我作为过来人的看法。8.分析①-3段选材上的特点。(4分)9.从第④段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段首“非常天真”的丰富性。(4分)10.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1.小松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文学解读是需要老师教的,请依据作者心目中好的文学教学该具备的要素,结合你的解读经验给当下文学教学提一些建议。(5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临流〔宋]郭印长江一镜净,岂但烛须眉。清光莹我心,双鬓任如丝。鸥鹭近人来,游鱼亦可窥。不把尘缨濯,身世两相遗。好观东去浪,昼夜无休时。学道正如此,到海以为期。12.中国文人对流水的体验丰富而深沉,小松梳理了教材中的有关诗句,以下三个诗句表达的临流感受分别是什么?请完成下列表格。(3分)诗人诗句临流之感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苏轼逝者如斯夫,而未尝往也

③13.结合全诗分析郭印如何抒发临流感慨?(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冯婉贞传〔清〕徐珂①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②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砦土堡于要隘,树帜日“谢庄团练冯”。③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攻一时,敌退,三保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④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众皆感奋。⑤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身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挟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孥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选自《清稗类钞》有删改)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2)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婉贞独威然曰(

)A.警惕B.担忧C.心动D.惊骇(2)婉贞挥刀奋斫(

)A.砍B.刺C.扎D.锤16.第3段画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四处标识出来。(4分)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17.填入第4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哉B.矣C.也D.焉18.把第5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19.学校的读书小组要开展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请围绕这个主题,为冯婉贞写一则人物短评,150字左右。(5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1分)甲文①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故贤者之致功名也,比乎良医,而君人者不知疾求,岂不过哉!②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救诏,虽治犹未至也。【注】:①宓子贱:人名;单父:县名。(《吕氏春秋·察贤》有删改)乙文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