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莆田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莆田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莆田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莆田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莆田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纲要上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题,总计64分。

1.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玉石制品和东部海岱、红山、良渚等文化中大量的饰玉在制作与使用方式上表现出根

本性区别。尽管较多地借鉴了上述地区的玉器形制,但与其本来的装柄方式和用途已经无关,而多直接用

于在各种场合中表现贵族的权威。这表明二里头文化()

A.引领文明发展新格局B.独立发展自成一体

C.礼乐制已经臻于完善D.贵族等级秩序严明

2.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劳动并不多见。到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编户、纳

税形式,农业家庭的经济、政治等职能加强。这主要是由于战国时期()

A.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B.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C.统治者对人口和土地控制的加强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草叶纹铜镜,纹饰取自农作物的部分形态。汉武帝后草叶纹铜镜由盛转衰,

反映“天人合一”思想和“天地相同”宇宙观的柿蒂纹铜镜流行起来。最有助于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社会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祥瑞文化历史悠久

C.佛教思想已经传入中原D.玄学思想影响广泛

4.《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孵.......无积聚而多贫”;

南朝沈约《宋书》中记载“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

饶,覆衣天下。”这种变化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区域经济不断发展D.北方环境遭到了破坏

5.下图是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展现了松赞干布派使节禄东赞入唐求见唐太宗,想要求娶文成公主的

场景。该图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化解纠纷从而杜绝了民族矛盾

B.采用战争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向唐朝臣服

C.经济交流是加强与少数民族联系的唯一途径

D,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吸引力

6.中国古代某赋税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

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税制()

A.提高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B.推动了国富民强局面的出现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

7.下表是隋唐燕乐的内容。这折射出,隋唐时期()

隋文帝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西凉龟兹

隋炀帝清乐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

唐太宗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燕乐高昌

A.政治清81B.国家统一C.兼容并包D.文化高雅

8.北宋在政治机构调整中,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

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这些措施反映出()

A.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B.分化事权的机构调整

C.重视科举人才的选拔D.削弱相权的制度设计

9.廷杖,是皇帝在朝堂上下令,由司礼太监监督,锦衣卫执行,当场杖打朝臣的一种刑罚。与一般的刑罚

不同,这是一种法外之刑。专司批评弹劾的科道官(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受刑人数最多,占

比达43%。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A.监察御史的权力受限B.专制主义越来越严酷

C.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张D.法律体系仍不够健全

10.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当时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

多年来,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扩大了明朝的领土范围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了明朝的海防建设D.造成了明朝较大财政负担

11.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1689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

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A.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C.西方侵略与民族反抗D.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

12.有学者认为,白银流入缓解了明朝货币供给不足的问题,对明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

学者认为,白银的流入造成百姓负担加重,成为明朝灭亡的导火索。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A.对同一历史现象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解释

B.有学者对该现象的解释是错误的

C.人们无法对历史现象产生相同历史解释

D.人们永远无法还原出真实的历史

13.明末清初某思想家批判维护“君主私利”的封建法律,追求以“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正义法律,超越

了以礼治为核心的“尊君”的法律思想。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

C.西方思想的传入D.市民文化的不断发展

14.明朝,民间出现了系统介绍生产技术经验的各种工艺教本,如《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各种生产技术的

具体工序,对每道工序都做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甚至有精确的定量规范,形成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技术范

式。据此可知,明朝()

A.生产革新缺乏足量的市场需求推动B.技术创新缘于格物致知精神的普及

C.技术传播与传承具备一定有利条件D.政府强化传统手工业技术保护力度

15.五口通商后,买办成了外国商人所雇佣的人,他们给外国商人经理买和卖的业务,外国商人“所欲买入

或者卖出者,皆委托买办,而买办乃体其意旨,与各商人直接交涉”。这样的商人,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

际上完全依附于外国资本。据此推知,买办阶层是()

A.西方经济渗透的工具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C.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D.中外贸易安全的保障

16.185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后叙》中评论《四洲志》等书说:“诸志多出洋商,或详于岛岸土产之繁,

埠市货船之数,天时寒暑之节。而各国沿革之始末、建置之永促.....惜乎未之闻焉!”魏源的评论说明

当时()

A.官绅对西方的认识不足B.士人旨在效仿西方政制

C.清朝政府有意变法图强D.国人天朝上国观念改变

17.洪仁讦批评“拘拘不与人交接”是“浅量者之所为",主张“宜先许其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

人入内,教导我民”,但“不得擅入旱地,必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不得毁谤国法”。这反映出洪仁

讦主张()

A.引入西方先进的技术B.维护主权与对外开放并重

C.废除朝贡体制的模式D.对外开放以发展贸易为主

18.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迅速与西方航运公司展开激烈竞争。最终太古、怡和两家外资巨头不得

不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自此上海轮船招商局与太古、怡和成“三分天下”之势,成为国内航运业中

最重要的一方。这表明()

A.中外势力勾结剥削国人B.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D.民用企业解决了军事工业发展的困难

19.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留学日本逐渐成为潮流。留日学生的身份中,既有官费公派生,又有私费

生;公派生又有清廷出资遴选的留学生,又有由各省督抚派遣的文武学生。从留学生所学内容来看,主要

以习速成和普通科为主。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选官制度的变革B.民主革命的发展

C.民族危机的加深D.新式教育的兴起

20.下表为1898年甘肃官报《群报辑要》刊登的部分光绪皇帝的谕旨。谕旨中的这些举措()

谕旨日期谕旨内容

4月23日设立京师大学堂,命各省督抚推荐有真才实学之士,到交通部

门任职

5月5日命总理衙门就振兴农工、开设矿务学堂“一并议奏”

5月8日任命孙家鼐管理大学堂

5月18日派庆亲王奕助“迅速办理”建设大学堂

A.表明地方积极落实变法的各项举措B.体现出媒体主导了地方变法事业

C.说明教育改革成为戊戌变法的重心D.意在培养国家所需人才以应时务

21.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多意指“大汉族”。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

织和事物蓬勃兴起,如“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等,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逐渐流行传播。

这一转变()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缓和了社会阶层的矛盾

C.有利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D.冲击了传统的华夷秩序

22.下面是辛亥革命时期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汇总,这种状况。

身份人数派别比例

革命党人5革命党18.5%

新军将领13旧官僚70.4%

巡抚'布政使'提督'6

总参议

第议局议长3立宪派11.1%

A.覆灭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秩序B.表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C.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失败风险D.说明了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2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虽然是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但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制,就难有辛亥革命

后的大幅进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落幕B.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影响深远

C.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D.未能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24.如表为1915年12月天津《益世报》发起的有奖征文,此次征文最高可以获得四十银元的奖金。

《益世报》这次征文的主要背景是()

征文题:现在中华国体确定为君主立宪,政府方遵选起草准备实行。惟我国向无宪法,必须采取世

界各君宪国宪制参酌损益,究竟取法何国始能和于民意,不妨为学理上之研究,诸君如有卓见,请

详论之。

A.袁世凯进行复辟帝制活动B.国人渴望建立共和政体

C.北洋军阀的派系纷争激烈D.护国运动使袁世凯败退

25.漫画可说是时代最直白的宣言。著名漫画家马星驰1914年12月13日在《新闻报》上发表《一笔

抹杀》,该漫画()

逛致抹拳一

一若将"交"变成"不"

A.揭示德国鲸吞山东全省的罪恶B.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

C.揭露日本意图侵略中国的野心D.反映北洋政府参加一战的意图

26.下表为民国初年《女子修身教科书》的部分目录,该如表主要反映出当时()

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

为学、专一、惜阴、整理衣养生、公共卫生、立志、廉家政、家法、家计、中馈、

服、整理居室、勤补、诚实、洁、知足、慎言语、整仪容、孝亲、事舅姑、婉顺、姑

戒迷信、孝亲、友爱、恤亲戒嫉妒、爱人、爱物、自立、嫂、娣姒、公平、内助、规

族、敬客、睦邻、治生、待合群、公德、公益、勇敢、爱过、安贫、去妄、守节、尚

仆、忠勤国义

A.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B.民主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C.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D.新旧观念的碰撞与调整

27.男性的第三人称为“他”。可在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代指女性第三人称的字,一般多用“伊”或者

在男性第三人称“他”字后跟上一个小小的“女”字用以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称。直到20世纪10年代到20

年代经过部分知识分子们的广泛争论,终于促使“她”字用于代指女性的第三人称。这一变化()

A.表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开始流行B.说明军阀割据混战客观上各有利弊

C.促使女性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D.印证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的打击

28.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多以犁头、锤子、镰刀等简捷有力的劳动工具为象征物,如犁头

“将上层的、枯燥的、龟裂的、减削了培养能力的地面滚个翻身,同时又把那些在地面上潜滋暗长寄生着的

莠草连根铲除”,“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犹如莠草,势在铲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

组织()

A.注重启发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B.初步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C.尝试开展工农联合的革命运动D.基本形成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张

29.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部分农民运动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

发展状况地区

1925年9月,海康县农民协会成立,各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纷纷成广东省

1925年9月,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周边地察哈尔省

区的农民革命运动

1926年"月,江西农民协会会员有5万多人江西省

1926年7月,湖南省农会会员有20万人,到1927年1月,激增到200

湖南省

万人,他们的目标主要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等

1927年3月底,孝感全县农会会员9.4万人,口号是“打倒土豪劣绅,湖北省

一切权力归农会”

A.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逐渐形成

C.国民革命运动影响广泛D.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

30.如表为1920年和1936年全国机制布消费量统计(单位:千匹)。这反映出()

时间总消费量进口国内生产

1920年240629.47203993.5536635.92

1936年517441.47107771.13409670.34

A.民众的消费水平提升较快B.国内布匹生产严重过剩

C.布匹的进口替代效果明显D.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减轻

31.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

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表明毛泽东强调

红色政权()

A.存在的独特性B.成长的必然性

C.发展的漫长性D.建设的艰难性

32.美国记者索尔滋伯里写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

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面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

战斗。这场“战斗”。

A.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B.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二.非选择题(33题18分,34题8分,35题10分,总计3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中国传统测绘技术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晚明仍有较大进步,但所给地图不甚精确,关于而详请因

了解罢少,更这论美洲等地。在有识之人力求革新的明末,“那练会扶其科学东来,适当明清之际,其注意

尤在君主及上流人,明之后,清之帝皆是也,清祖康熙,尤喜其算,到地量天,浸浸乎用之实地矣。猜是以

发达,则故学自能逐渐输入”。

康熙帝令传教士张诚等推荐专家,购买仪器,于1708年开始全国的地图测绘工作。这次测绘在许多

掌握测绘技术的传教士负责下,从长城开始,南到海南岛,北达黑龙江,东及台湾,西亚西藏和新疆哈密

以东(受准喝尔部叛乱影响),包括了关内15省和满、蒙、藏等民族聚居地,测得经纬点641个。历时10

年的野外测绘工作结束后,开始了室内编图、拼图工作。到轮陵年间,清廷平定准喝尔部叛乱后,即对哈

密以西地区进行测量,获得哈密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双南广大地区的测绘资料。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清

初的中国地图测量工作得以完成,于1762年编成《乾隆内府典图》。这是包括此至北冰洋,南抵印度洋,

西至波罗的海、地中海和红海的一幅亚洲大图。清代中后期及民国初年的中国地图均是依据这次测绘成果

编制而成的。

-摘编自牛汝辰、林宗坚《明末清初我国测绘科技的人文社会背景分析-传教士与中国测

绘技术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西方测绘技术传入中国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前期测绘活动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2分)

34.历史探究:历史图片承载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图1魏源像和《海国图志》百卷本书影图2《天朝田由制度》和《资政新篇》书影

图3《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图4孙中山的画像和题词

书影和康行为、梁启超合影

图5《时年杂志》和《共产党宣言》图6《新青年》

(注: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

文全译本。)

请任选三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先列出三幅图的番号,再提炼出一

个主题并阐释,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之有据,逻辑清晰)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1931年12月,《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鄂东南办事处通知》指出:“在敌人经济封锁的时

候,一切外来货物比较的难于运到苏区来,加之一般富农与奸商利用这一机会,从中操纵,抬高物价•必

须组织消费合作社。为要利用票币发展苏区经济,流通票币,更有组织消费合作社之必要。”苏维埃政府

翻印了《合作社简章》,主要规定是:“消费合作社由群众集股经营;入股者须是中农以下的工农群众,股

份宜小,以五角或一元为一股;消费合作社贩卖的货物主要是食盐、煤油和布匹,奢侈品禁止贩运,等等。”

1932年,《鄂东南各县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部长联席会议决议案》规定:“合作社负责人必须由全

体社员选举,任期6个月,省苏维埃政权下有选举权者,不分男女老幼,均得为社员..........合作社的

账目,每3个月由全体社员举人清算一次,如有发现弊端情事,政府夺其公权,或收回其土地;合作社须与

转运局、苏维埃商店取得密切的联系。”而在盈利方面,合作社经营货品的销售价格,一般在进货价格的

基础上,只加少许的手续费或利润,总的原则要低于市场价格。毛泽东就曾这样评价消费合作社:“苏区

的合作社事业在极迅速地发展,发展得最盛的是消费合作社。”

-摘编自高乐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消费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策略。(8分)

莆田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

答案DAACDCCAB

题号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BBAACAABB

题号192021222324252627

答案CDCCBACDD

题号2829303132

答案ACCAC

33.答:(1)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联系的加强;西方近代科技革命发生,测绘技术较为先进;传教

士来华,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明清统治者的认可与支持;明清之际进步士人的倡导,实用

思潮的流行。(6分)

(2)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测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