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烛之武退秦师》课时3周次3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释自己的观点。命题方向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关键能力掌握文章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学科素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知识联系点所学文言文中积累过的重点词汇重点及突破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难点及突破推断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易错易混点及解决无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郑国大夫。秦师:秦国的军队。退:使动用法,使……撤退。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预设意图一、情景导学二、目标明确三、文常积累四、通读全文五、翻译文本《论语》中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自古至今,我国就有很多优秀的外交使节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使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被后人评价为“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我们看看他是用哪五论,如何妙语退秦师的。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1、史书体例编年体: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2、《春秋》《左传》《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春秋”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取名为《春秋》。《左传》,原名《春秋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做好批注。2、师生活动,通顺翻译全文,标注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3、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总结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2)秦伯说(“说”同“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古今异义(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可译为“您”。今义:掌管某项工作。(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2)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3)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面)(4)越国以鄙远(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5)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7)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土地、国家)(8)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9)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10)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11)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特殊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应为“夫晋,有何厌”)(3)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省略句,句首要补充主语“秦穆公”)(6)敢以烦执事(省略句,应在“以”后补充“之”,代指亡郑这件事)(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以为”中间应补充“之”,译为“把它作为”)(8)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两个“军”,均为动词,意为“驻扎”,其后应补介词“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梳理文言字词,抓住重点实词,概括文言现象。订正字音,熟读全文,提前背诵。梳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句式。梳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句式。梳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句式。课后作业1、完成27页“语言积累”板块第2、3、4、5、6题。2、背诵课文。课题名称《烛之武退秦师》课时4周次3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释自己的观点。命题方向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理清人物对话,归纳总结事件过程。关键能力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说服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学科素养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联系点儒家思想重点及突破归纳总结事件过程。难点及突破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易错易混点及解决无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学生活动预设教师活动预设预设意图一、复习导入二、目标明确三、文本整合四、合作探究五、拓展提升回顾重点字词和特殊文言句式。1、理清人物对话,归纳总结事件过程。

2、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说服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3、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明确“为什么退”“谁去退”“怎么退”“退的结果”。合作探究之人物形象分析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2、角色扮演,课堂剧场。合作探究之品味烛之武的游说艺术思考:假如你是烛之武,你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劝说秦王退兵?为什么?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得失,勇赴秦营,保下郑国;在面对威逼利诱之时,文天祥慷慨激昂,不畏严刑,英勇赴死,留下丹心;在面对烈火焚烧之时,邱少云纹丝不动,不惧灼热,悄无声息,保下胜利;在面对火光冲天之时,灭火英雄英勇无畏,不畏艰辛,挥洒青春,维护安定;在面对未知疫情之时,白衣天使主动参战,不顾安危,费尽心力,救死扶伤。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烘托课堂学习氛围。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理清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