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高二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第九课。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传统文学作品的再研究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求,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尤其是《楚辞》这样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也展示出独特的音乐性特征,为中国古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提供了经典的研究素材。深入挖掘《楚辞》音乐性文本特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也能为探讨文学、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提供有益的助力。由某文史学者译注的《楚辞》一书,从语言、历史与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其中许多音乐性特征得到了细致的解读,使得现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楚辞》的独特艺术魅力。第一,“兮”字的独特作用。《楚辞》中对“兮”字的频繁使用,成为其音乐性特征的标志性元素。“兮”字不仅是语法中的助词,更具有显著的音乐性作用。一方面,它在句尾时具有延长音节发音的作用,能够营造出一种迂徐、舒缓的节奏感。“兮”字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文本的对称感,也能使朗诵时的节奏变得舒缓,富有音乐的流动感。另一方面,它在句中相当于音乐中的休止符,短暂的停顿调节了语句的节奏感,由此也使《楚辞》的文本能够更加灵活地与祭祀、音乐或舞蹈的节奏相融合,展现出楚地文化的音乐特殊性,从而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情感张力。第二,叠词的巧妙运用。通过叠词的巧妙运用,《楚辞》构建了一种既有规律又不失变化的音乐节奏,从而体现出高度的音乐美感。叠词的重复使用使诗句在节奏上更加稳定和规整,在音韵上更加和谐优美,在画面上更有立体感,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具层次感。例如,《九歌》中的叠词如“磊磊”“蔓蔓”等频繁出现,不仅展现了生动的画面感,也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其中拟声词型叠词如模拟鸟鸣声的“啾啾”,模拟水流声的“潺潺”,更是传神地将自然乐音融入文本之中,展现出浑然天成的音乐美感。第三,情感的音乐性表达。屈原通过对音节和节奏的巧妙控制,使作品中的情感波动更具张力,也使情感在吟诵中得以更深刻地传达。一方面,楚辞通过节奏的变化生动传达了情感的高潮与低谷。比如,在《九歌》的祭神歌中,情感表达由平缓的节奏开始,逐渐进入高潮,再通过“兮”字的延长和音韵的变化回到低谷,从而展现出诗歌中情感的起伏。这种音乐性的安排,使得《楚辞》不仅是诗歌的艺术表达,也充满了音乐般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通过音调的变化,楚辞中的情感得以多层次地表达。例如,《天问》中屈原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不同的音调和节奏的变化,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持续追问与多重探讨。这种音调的变化与情感深度的结合,赋予了《楚辞》如同音乐作品般的深邃与层次感。【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总体而言,该书对《楚辞》音乐性文本特征的挖掘与展示,进一步丰富了诗歌语言的研究范畴,推动了诗歌语言的多元化发展,也将为当今的文化和艺术创新提供灵感。(摘编自李傲《楚辞音乐性文本特征剖析———评〈楚辞〉》)材料二:屈原的楚辞创作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目前已被学者广泛关注的屈原的爱国精神、个性才情以及楚地的原始文化、巫风习俗等影响因素,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司马迁曾经称屈原“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又称“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其实,通过阅读屈原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在对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屈原还表现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对楚辞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屈原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认同,即屈原对华夏文明的以可与接受。不同的族群之所以最终能够融为一体,除了原有的血缘纽带,人们对华夏人文始祖及其所开启的华夏文明的高度认同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凝聚作用。正因为如此,从本质上讲,新兴的华夏族就是一个基于血缘而又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文化共同体”。在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各诸侯皆宣称自己为“华夏”后裔,说明这一时期华夏文明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从五帝时代华夏文明的开启,到夏商周时期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华夏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历程中,黄帝、颛顼、尧、舜、禹、商汤和周文王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屈原对他们无比崇敬、倾情讴歌,其所反映的正是屈原思想意识中对自五帝至三代华夏文明发生发展历史的高度认可与自觉接受。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推动了楚辞的创新发展与价值提升。屈原的楚辞作品,既是中国文学最杰出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精神、楚辞艺术经过后人持续不断地传承与弘扬,早已融入中华文明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摘编自姚圣良《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楚辞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在《楚辞》中通过频繁使用“兮”字,增强了文本的对称感,也使得朗诵时的节奏变得舒缓,富有音乐的流动感。B.屈原通过对诗歌押韵方式的精心设计,在《天问》中展现了情感的高潮与低谷,使情感在吟诵中得以深刻地传达。C.黄帝、颛顼、尧、舜、禹、商汤和周文王在华夏文明产生与早期发展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屈原对这些人怀有崇敬之心。D.屈原的爱国精神、个性才情以及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等共同促成了楚辞创作的巨大成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某文史学者译注的《楚辞》重点解析了楚辞与现代流行音乐在节奏编排上的相似性,为《楚辞》音乐性研究开辟了新方向。B.叠词的使用使诗句在节奏上稳定规整,也使《楚辞》构建了一种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音乐节奏,体现出高度的音乐美感。C.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屈原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屈原的文学才华和爱国精神,还揭示了《楚辞》独特的音乐性特征。D.屈原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本质上就是对血缘关系的认同,这在战国时期是各诸侯的普遍认知,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凝聚力。【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3.下列对《楚辞》音乐性特征的借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现代歌曲中,歌手模仿《楚辞》中“兮”字在句尾延长音节发音的方式,在歌词句末添加语气助词,增强歌曲的舒缓感和韵律感。B.以《楚辞》叠词构建音乐节奏的方法,在现代音乐的歌词中使用重复的拟声词,如“闪闪”“哗哗”,来使节奏更稳定且富有变化。C.学习《楚辞》通过节奏传达情感的方式,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始终保持激昂且稳定的节奏,以此表达强烈而充沛的思想情感。D.依据《楚辞》中音调变化与情感深度结合的特点,在现代音乐中运用不同的音高和旋律走向,来表现歌曲中复杂多变的情感。4.材料一是一篇书评,请简要概括其论述思路。(4分)5.假如你负责组织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主题是“让世界了解《楚辞》”,结合材料中《楚辞》的音乐性和文化内涵,你会设计哪些活动环节来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楚辞》的独特魅力?(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守窑人聂鑫森夏末秋初,将年满一个花甲的史长新,从浙江杭州乘高铁来到地处湘东的醴陵,又打的来到城郊外的沩山镇沩山村,住进一家村民办的小旅店“淘陶居”。这一住就是二十天。史长新很喜欢这个店名——“淘”是此地可淘宝、捡瓷;“陶”既是陶瓷之泛指,又是快乐之意。他到这里来,为的就是淘宝捡瓷。当初进村时,目光一扫各式各样的招牌,他就走进了“淘陶居”的店堂。更让他高兴的是,他与鬓发斑白的店主卫焰生,竟然成了一见如故的好朋友。今夜,史长新该打道回府了,他已用手机约好了网约车,九点来这里接他去醴陵高铁站,然后乘十点半的高铁,四个小时后便到杭州,儿子会开小车来接他。至今为止,他只知道卫焰生是农民,是店主,还是这一片古瓷窑、名老瓷厂遗址的许多义务“守窑人”中的一个。而卫焰生也只知道史长新的名字和年纪(入住须拿出身份证登记),还知道他是个来自外省的“捡瓷人”,却不知道史长新在什么单位供职,是干什么行当的。这二十天,卫焰生周到热情地安排史长新的饮食起居,还穿着印了“守窑人”红字的短袖白汗衫,领着他到各个窑口参观,到窑口附近的山中、水边捡瓷,一边讲述关于瓷都的陈年旧事,真的辛苦了。史长新要设个宴款待卫焰生,一是道别,二是表示谢意。下午三点多钟,太阳开始西斜,店堂里没有客人了,史长新和卫焰生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喝茶边聊天。“焰生兄,叨扰二十天,我该走了——单位来电话,说有一个重要会议要我参加。”“我知道。”“兄怎么知道?”“我们村里有快递点,昨天你去寄瓷片,一包一包的瓷片,你逐个填好发货单贴上去,让快递【高二语文第3页(共8页)】取走,整整忙了一天,我就知道你该挥手而别了。”卫焰生叹了口气,又说,“结识了你这个朋友,我很开心,只是相处的日子太短了。”“我哪里想回去?到这里来,我是如入宝山,淘宝捡瓷,陶然而乐,收获极丰。这里从东汉中期就开始烧陶制瓷,五代后以烧青瓷为主,宋元两朝乃制青白瓷,明清时这块地方有制瓷作坊五百多家。近百年来,首创釉下五彩瓷,屡夺全国大奖。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所有的名老瓷厂迁入城内,留下这么多文旅打卡的遗址,让人羡慕啊!因有老兄做导游,我从那些古窑、老窑附近的废瓷堆里,捡到了各个时期的青瓷、白瓷、釉下五彩瓷的碎片。真的要感谢老兄你呀!”“应该的。我是‘守窑人’啊!”“这个名字真好,你们守护着一座座烧瓷窑的文脉,不,是守护着中华工匠文化的文脉!”卫焰生忍不住仰天大笑。“长新兄,你比我小了近十岁,但你是博闻广见的学兄。我见快递包上的收件地址是‘杭州博物馆’,便猜想你应是馆里修补古瓷器的大师,这些古旧瓷片你是最需要的。”“对。对。”“还有些快递包是寄给外省一些地方博物馆的同行的……”“你观察得很细致。”“这说明长新兄有大胸怀、大眼光。”“不敢当,谢兄谬奖。”“长新兄,你要走了,我想送你一个小礼物,一件印了红字‘守窑人’的白短袖汗衫,因为……”“因为这几个字是焰生兄你的手笔。墙上也有你写的条幅,都是行书,有王羲之《兰亭序》帖的风韵,我喜欢。再说我也是‘守窑人’啊!谢谢!”史长新看看墙上的挂钟,说:“请你去备几道醴陵传统佳肴和一瓶醴酒,由我做东设个便宴,我要和兄好好喝几杯。”“这怎么行?理应我做东!”“我为你——还有其他的守窑人——作了一首诗,标题是《赠卫焰生兄及诸位醴陵守窑人》。我行囊里带了笔、墨、砚和宣纸,我马上回房去,也用行书写出来送给你。你不让我做东,我就不写了。”“好好好,由你做东还不成?”……………这顿饭足足吃了两个小时。几道主菜都是卫焰生亲自烹炒的,并由他亲自端上桌摆好。其他厨师和服务员,只是打个下手和做些杂事。史长新在饭前特意洗了澡,换上了卫焰生所送的白短袖汗衫,“守窑人”几个字红得很鲜亮。九点整,车在门前停下来。“焰生兄,就此别过,后会有期!”“长新兄,从沩山村出发,这一路要经过不少古窑、老窑的遗址,我已通知各处的守窑人,把种灯光依次打亮,祝兄——我们的守窑人——一路顺风!”“谢谢!谢谢!”【高二语文第4页(共8页)】古窑、老窑的轮廓灯,工房周围的霓虹灯,流光溢彩,网约车如一尾猩红色的鱼,游在时弯时直的波光里。史长新的双眼涌出了泪花。一个月后,卫焰生收到史长新寄来的一个礼物:用经过裁截、磨削的古旧瓷片,由锔铜钉拼接成的一个小茶铛,接缝处用金缮法施以金汁,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卫焰生订制了一个玻璃匣,把茶铛置放进去,摆在殿堂的一张方案上,标签上写着:杭州史长新先生制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史长新和卫焰生为主角,叙述了史长新在醴陵淘瓷的经历以及与卫焰生的交往,情节简单却富有韵味。B.文中对醴陵制瓷历史的介绍,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突出了此地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C.卫焰生从快递信息猜出史长新的身份,这一细节表现出他的细心与聪慧,也表现了史长新的低调和疏忽。D.文中对古窑、老窑轮廓灯等灯光的描写以及将网约车比作鱼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烘托出离别时的温馨与不舍。7.关于文中史长新和卫焰生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都对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史长新来此淘宝捡瓷,卫焰生作为“守窑人”对陶瓷文化充满热爱并熟悉相关历史。B.卫焰生热情周到地为史长新安排饮食起居,还不辞辛劳地带领他参观窑口、捡瓷并讲述旧事,使史长新深受感动。C.两人的身份、经历相近,且都有着质朴善良的性格,在沟通中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从而建立起十分深厚的友谊。D.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尊重和欣赏,史长新赞赏卫焰生守护文脉的行为,卫焰生钦佩史长新在陶瓷修复方面的造诣。8.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守窑人”这一称呼的理解。(4分)9.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薛能,字太拙,汾州人。会昌六年狄慎思榜登第。大中末,书判入等中选,补整厔尉,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台,表置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帅西蜀,奏以【高二语文第5页(共8页)】自副。成通中,摄嘉州刺史。造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为同州刺史、京兆大尹,出帅感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镇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军多怀旧惠,馆待于城中。许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怒,因为乱,逐能据城,自称留后,数日,杀能并屠其家。能治政严察,绝请谒。耽癖于诗,日赋一章为课。性喜凌人,格律卑卑,且亦无甚高论,尝以第一流自居,罕所拔拂。时刘得仁擅雅称,持诗卷造能,能以句谢云:“千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盖讥其无变体也。量人如此非厚德君子晚节尚浮屠奉法唯谨。资性傲忽,又多佻轻忤世。及为藩镇,每易武吏。尝命其子属櫜鞬①,雅拜新进士,或问其故,曰:“渠消弭灾咎耳。”今有集十卷,及《繁城集》一卷传焉。(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材料二:薛能,会昌间进士,自负过高,从事西川日,每短诸葛功业,为诗曰:“阵图谁许可,庙貌我揶揄。”又云:“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吾身。”讥李白曰:“我生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又曰:“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自题其集云:“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放诞如此。后军乱被害。(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材料三:薛太拙僻于诗,日赋一章。于前人少所许可,间称贾长江解诗,李青莲及刘、白②而下无取也。……然其七绝多佳作,其余比之雍陶、赵嘏尚有未逮,何论刘、白!(选自《石园诗话》,有删改)[注]①秦鞬:装箭与弓的袋子。②刘、白:刘禹锡、白居易。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量A人如此B非厚C德D君子E晚F节尚浮G屠H奉法唯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嘉州刺史”与《离骚(节选)》“摄提贞于孟陬兮”中的“摄”意思不同。B.“时刘得仁擅雅称”,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昔作女儿时”中的“时”意思相同。C.“后军乱被害”,与《项脊轩志》“然自后余多在外”中的“后”意思相同。D.“及”,与《陈情表》“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及”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能仕途经历丰富,他先后在多地任职,历任多种官职,如盩厔尉、御史、刑部员外郎等,还曾被授予工部尚书这样的重要职位。B.薛能为人傲慢。刘得仁曾经拿着诗卷拜访薛能,薛能却讥讽刘得仁的诗作“千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认为刘得仁的诗无变体。【高二语文第6页(共8页)】C.薛能作为进士,自负过高。他十分热衷于诗歌创作,又曾以第一流诗人自居,每日赋诗一章,有集子十卷及《繁城集》一卷流传。D.薛能治政严明,杜绝请托拜谒之风,但他在藩镇任职时,将亲信任命为武官,让儿子带着弓箭袋子拜见新进士,行为与世俗不相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4分)(2)许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怒,因为乱,逐能据城。(4分)14.材料一、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薛能的诗歌创作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九日寄维扬刘明仲①贺铸②扬舲③瓜步④背瓜洲,底处⑤孤亭是玉钩。蜡烛有心啼别夜,布帆无恙到南州。黄华嘉节⑥与何事?白发故人分取愁。赖有沧江知客恨,长年西北望京流。[注]①刘明仲:诗人朋友。②贺铸:北宋末年诗人,关心国事,郁郁不得志。③扬舲:行船。④瓜步:瓜步山。⑤底处:何处。⑥黄华嘉节:九月九日重阳节。黄华,菊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阳时节,诗人给在扬州的挚友刘明仲寄诗,并约定在扬州玉钩亭碰面以叙旧畅聊。B.“啼”字将无声之泣转化为有声之悲,就像鸟儿夜啼般凄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C.船的布帆在行驶过程中安然无恙,诗人借“布帆无恙”来表达对路途平安的祈愿希冀。D.重阳节本是登高、赏菊的“嘉节”,但诗人以“与何事”的诘问打破了其表面的欢愉气氛。16.如何理解诗人的“客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过去的重庆,交通极为不便,因此李白才会在《蜀道难》中多次感慨:“▲,▲!”而如今,重庆四通八达,与过去真可说是有天壤之别。(2)春天的远郊公园,碧草爬到台阶上,鸟儿在林间鸣叫,与杜甫《蜀相》中“▲,▲”两句所描绘的景色类似。(3)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即将踏入的大学,时光在不经意间飞速流逝,季节也在更迭变换,正如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说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真正的瓷器,诞生于东汉时期。这时期的瓷器胎质坚硬,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个时期,中国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制瓷技术。随着(甲),中国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时代。【高二语文第7页(共8页)】唐代的瓷器制作技术与艺术创造,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越窑青瓷如银似玉,邢窑白瓷如冰似雪,唐三彩色泽艳丽,形成了“南青、北白、唐三彩”A的繁荣局面。到了宋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已经B,成了从古至今无法被超越的制高点。宋代主要有官窑、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山市坦洲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颅脑损伤急性期康复护理
- 披萨简笔画教学课件
- 防雪防滑防冻安全教育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
- 人教版《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大纲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3《客人来了我招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劳动三年级
- 小班社交活动交换玩具教案
- 财务报表数据核对改进方案
- 情绪心理学与情绪管理 课件
-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九章 岁时节日民俗与旅游
- 软件质量证明书
- 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详细
- 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高压-引风机电机检修文件包
- 2023届物理高考二模考前指导
- GB/T 39486-2020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XH-3011A1便携式红外线CO分析仪
- 2022年四川省阿坝州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