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四下第七单元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本课三首古诗,体现了单元人文主题“伟大的品格”。但从题材上看,三首诗却迥然不同,分别是送别诗、边塞诗和咏物诗,内在的关联并不紧密。因此,教学时,三首诗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学习活动。在众多送别诗中,《芙蓉楼送辛渐》应是立意最为独特的一首。诗的前两句与其他送别诗的写法大同小异,以“寒雨连江”“楚山孤”等景物,借景抒情,渲染离别气氛,表达不舍之情。然而后两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却不是通常的思念,也不是内心的期许,而是真情的表白。仕途受挫、人生失意的王昌龄,深知洛阳的亲友们一定会担心自己,牵挂自己,于是他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告诉他在洛阳的亲友们,你们不必为我担忧,我还是那个保持着高洁品格的王昌龄。《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边塞诗,字里行间充溢着英武之气。诗的前两句写单于遁逃,后两句写将士追击。但是这首诗并没有正面地描写单于如何遁逃,也没有直接地描写将士如何追击,而是通过“月黑雁飞高”和“大雪满弓刀”的环境描写,从侧面来烘托气氛,铺垫画面,把单于逃跑的狼狈、恐惧与将士追击的英雄豪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墨梅》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一首题画咏物诗。梅花作为中华民族最著名的花,历来在诗画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梅花也因此成为不畏严寒、坚强乐观、谦逊豁达品质的象征。与所有咏梅诗立意不同的是,王冕这首墨梅,没有赞美梅花的的俊俏和芳香,却突出了她的“清气”。“不要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王冕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不管是送别诗、边塞诗还是咏物诗,四年级的学生之前都学到过,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回顾、勾连、对比,来加深对本课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学习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会写“洛、壶”等10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3.能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冰心玉壶、墨梅等意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高尚品格和节操。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单元导读,整体概览1.出示单元篇章页,读读篇章页上的话。聚焦主题句中的关键词:伟大的品格说一说:什么样的品格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品格?2.揭示课题:古诗三首。出示课文页,读读三首古诗的题目,指出:《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墨梅》是一首咏物诗。3.那么,从这三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怎样的品格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学习活动一

多样通读,读懂诗歌大意1.多种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朗读这首诗,初步读出诗歌的节奏。2.说说送别的对象、时间与地点。(1)送别的对象:辛渐(高适的朋友)。(2)送别的时间:相机引导理解“寒雨”“平明”等词语的意思。(3)送别的地点:芙蓉楼。3.播放微课,了解诗人王昌龄写这首诗的背景。学习活动二

想象送别画面,体会离别之情引入情境。送别诗,总免不了要抒发离愁别绪,表达惜别之情。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那个送别的清晨,来到镇江的芙蓉楼。²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齐读诗句。2.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交流过程中相机点拨引导:①想象一下,“寒雨连江”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能描述描述吗?②“楚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参看注释、课件插图)。明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为什么却说“楚山孤”呢?(表面写楚山,其实是借景抒情,要送别朋友辛渐,王昌龄内心感到孤独、不舍)3.能读出王昌龄的孤独和不舍吗?指名朗读,齐读。学习活动三

读懂“冰心玉壶”,感悟诗人品格虽然不舍,终究要离别。离别之际,王昌龄可能会对辛渐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说一说。之后呈读诗句:²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王昌龄孤身一人,被贬官在外地,那么,根据你的经验想象一下,洛阳的亲人、朋友们,会牵挂王昌龄吗?当他们在洛阳见到辛渐的时候,一定会关切地询问或打听什么呢?预设:会关心王昌龄的身体、心情、工作、生活等等。2.然而,王昌龄却让辛渐一定要告诉洛阳的亲友——一片冰心在玉壶。(1)什么是“冰心”?什么是“玉壶”?从字面上猜猜看。(2)出示冰心玉壶的图片。猜猜看,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3)观看一段微课视频,说一说王昌龄的“一片冰心”指的是什么?交流,明确:不向小人屈服,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学习活动四

联读对比诗句,再悟诗人品格1.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是这样跟汪伦表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是这样跟董大表白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却是这样对辛渐表白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这样的诗句,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昌龄?交流,相机板书:品格高洁、不忘初心。.带着理解和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2.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王昌龄!品格高洁的王昌龄,不忘初心的王昌龄!说起王昌龄的初心,你不由地会想起他曾经写过的哪首诗呢?回顾,朗读王昌龄的《出塞》——你从这首诗中,又读到了王昌龄怎样的初心?杀敌报国、建功立业!3.那个曾经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王昌龄,因为小人的陷害,被贬官了,但是他有没有因此而向小人低头,向权贵屈服?没有!他要始终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这就是王昌龄!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芙蓉楼送辛渐》。第二课时(学习《塞下曲》)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王昌龄是唐代的一位边塞诗人。唐代的边塞诗人,你知道的还有谁?复习回顾上学期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出塞》《凉州词》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的边塞诗,认识一位唐代的边塞诗人。出示课文。了解“塞下曲”:唐代的一种乐曲名。唐代很多诗人运用这个乐曲名来创作诗歌。卢纶就运用这个乐曲名,写下来六首《塞下曲》,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比较有名的。学习活动一

通读感知,了解诗意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相机正音:单于、遁逃。结合注释,了解“单于”的意思。根据字形,猜想“遁”的意思。2.再指名朗读,齐读,师生接读,读出诗歌的节奏。3.说说读这首诗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活动二

想象画面,体会诗境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1.月为什么是黑的呢?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2.这么黑的夜里,单于遁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引导根据“雁飞高”进行推测。3.想象一下,单于遁逃时的场景是怎样的?预设1:狼狈逃窜、惊慌失措、慌不择路、惊弓之鸟……反问:真的如你们所说的这样吗?有没有不同看法?请说说理由。预设2:选在在一个月黑的晚上,而且还是一个下着大雪的晚上逃跑,也说明单于可能是精心策划的。4.带着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朗读诗句。单于逃了,怎么办呢?抓捕!²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朗读这两句诗,在脑海里想象当时的画面。2.交流,反馈:通过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将士?预设:“欲将轻骑逐”,说明抓捕单于的将士并不多,可能是一支英勇善战的抓捕小分队。“大雪满弓刀”,说明当时雪下的非常大,但是抓捕的将士们并没有畏难、退缩,也说明这是一群英勇无畏、能征善战的将士。交流中相机板书:英勇无畏、能挣善战3.带着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学习活动三

拓展学习另一首《塞下曲》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了解这首诗的典故,思考:卢纶为什么要写一位汉代的名将呢?(表达他对名将的敬佩之情)第三课时(学习《墨梅》)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回顾朗读一组描写梅花的古诗词。2.了解梅花:“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3.了解元代诗人王冕对梅花的热爱。揭示课题:《墨梅》学习活动一

通读感知,了解诗意多种方式(指名读、师生对读等)朗读这首诗,初步读出诗歌的节奏和味道。了解“洗砚池”,理解“乾坤”。学习活动二

品味诗句,体会诗情²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1.喜欢梅花的人,通常会把梅花种在什么地方?(庭院中、房前屋后)出示佐证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2.王冕为什么要把梅花种在洗砚池边呢?结合注释,了解“洗砚池”。王冕非常崇拜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希望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刻苦地练习书法和绘画,因此他把自己家的这个池子也叫做“洗砚池”。3.那么,种在洗砚池边的梅花,为什么又会是“淡墨痕”呢?交流,明确:其实这里的梅花,指的是王冕用淡墨画的梅花。4.古往今来,爱梅花、画梅花的大有人在。呈现一组梅花图,对比王冕画的梅花图,说说感受。5.那么,王冕画梅花为什么不用颜色,把梅花画得更好看一些呢?²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把诗句中的“清气”改成“香气”可以吗?2.其实,古往今来,人们闻到的似乎都是梅花的“香气”。呈读一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钺《雪梅》一声谷鸟穿林出,数点梅花满院香。——宋·钱时《睡起即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学习活动三

借助资料,体悟诗心1.那么,为什么王冕闻到的却是梅花的“清气”呢?2.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王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诸暨县志》载:王冕的朋友李孝光想荐他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吗?”《诸暨县志》载:老友泰不华推荐王冕为官,王冕力辞不就,隐居山里,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自号梅花屋主。《诸暨县志》载:王冕曾经身穿破衣,脚踏破鞋,去拜访他的老师。老师见到王冕这副样子,给他鞋子,并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想重用王冕,请王冕出山为官,王冕以出家为借口婉言拒绝。王冕一次又一次拒绝做官,猜猜看,这是为什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淡泊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