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讲义)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讲义)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讲义)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讲义)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地理专项复习:地球和地球仪(讲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专题02地球和地球仪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2

知识导图•思维领航...................................................3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4

第一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4

考点01地球的形状......................................................4

考点02地球的大小......................................................5

a考向01地球的形状................................................5

►考向02地球的大小................................................8

第二部分地球仪与经纬网.........................................9

考点0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9

考点02经纬线与经纬度.................................................10

考点03经纬网.........................................................12

重难点01东西半球的判断技巧...........................................13

重难点0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14

a考向0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5

►考向02经纬线和经纬度...........................................17

►考向03经纬网...................................................19

填图宝典•地图速记..................................................22

填图01考查地球的大小数值.............................................22

填图02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和定向.......................................22

新型考法•素养提升..................................................24

a考法01跨学科主题...............................................24

a考法02材料分析题...............................................24

►考法03地理实践力...............................................25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

地球的形状与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

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试题以选择题和综合填图题为主,题目容易,

大小

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地球的形状的探索过程

与实例、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及制作、经

纬网的定位与定向等。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

2.从命题思路上看

球仪模型。

(1)强调图形结合能力,通过经纬网地图判读及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

应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生

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

地球仪和活应用,从地球形状对生活现象的影响和经纬网

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生活中的应用两方面出题,让学生体会地理知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

经纬网识的实用性。

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2)考查探究实践能力,如地球仪制作步骤和

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

材料以及实地观测地理现象分析,培养学生的动

据。

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复习时应注意关注细节和易错点,多联系生活

实际和热点话题,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

2

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探索过程

L形状一

地真实形状

①月

海边

a看r

证明实例③望

④片

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大小——周长——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H正球体

石三三,地?由、南极、北

L地球仪力要素|极、纬线、经线

专题02

地球与地球仪1-制作地球仪

线

南北半球—I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半球的划分t................................

东西半球------20°E-160°W组成里经线圈划分

确定南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

m确定东西方向

3

考点突破•考向探究

第一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考点突破』

考点01地球的形状

L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天圆地方一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直觉认识一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初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月食海边看帆船登高望远卫星照片远

(1)月食:月食发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弧形),可以看出地球的

形状是球体。(日食不能证明)

4

(2)海边看帆船: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目送离岸远去的帆

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3)登高望远: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地面是弧形的,因此,站得更高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4)卫星照片: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是一个球体,可以完整地呈现地球的全貌。

考点02地球的大小

★学法指导:

记忆口诀:地球是个椭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坐地日行八万里。

囱图平均半径是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吗?

平均半径W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考向探究』

A考向01地球的形状

考法01结合图片考查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典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

④地球卫星影像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依次经历了()

A.推测一直觉一证实一确证B.推测一直觉一确证一证实

C.直觉一推测一证实一确证D.直觉一推测一确证一证实

2.人类经过不断探索,最终确定地球的形状是()

A.方形B.圆形C.平面D.球体

3.下列说法中,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是()

A.从太空舱里看地球B.坐地日行八万里

C.依据火星形状推测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答案】LC2.D3.A

【解析】L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一由太阳、月亮推测地球是个球体一麦哲伦环

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确证为地球是球体。排除ABD,故选C。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

的不规则球体。排除ABC,故选D。

3.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月食时地球的影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以及在外

太空观察地球的形状,A正确;“坐地日行八万里”所指的意思是地球在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B错误;

不能依据火星形状推测地球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基于太阳和月亮形

状的直观感受提出地球可能是球体,然后是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际探索来增强这一认识,最终通过太

空探测技术获得确凿证据。这个过程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关于火星,虽然它与地球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相似的自转倾角导致季节变化,但火星的形状、大小、公转速度等特征与地球存在差

异。火星的大小只有地球的一半左右,且其表面颜色、公转速度等特征与地球不同,这些特征并不直接影

响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C错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明地势高低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不能证

6

明地球形状,D错误,故选A。

考法02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地球的形状

【典例】“神秘地球''科普展览在校园科技节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前往,学习体验地理知识,感

悟地球奥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探索知识”展区展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地球卫星照片

A.①一②一③B.②一③一①C.③一②一①D.②一①一③

2.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同学们应该体会到()

A.应完全相信我们的直观认识

B.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们不必去探索真理

C.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有大胆的想象和推理就可以了

D.科学探索需要事实来证明

3.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LA2.D3.B

【解析】1.“天圆地方”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一种朴素认知。这种观念认为天空是圆形的,而大地则是

方形的,它代表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最初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航海活动。麦

哲伦的船队成功环绕地球一周,这一壮举不仅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而且为后来的地理学和航海事业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地球卫星照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通过卫星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

和轮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最新阶段。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答案应该是①天圆地

方一②麦哲伦环球航行一③地球卫星照片。故选A

2.在探索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

程。从最初的朴素认知,到通过航海实践进行验证,再到现代科技的应用,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

勇气。这也提醒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胆的想象和推理,然

后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求证,获得真知。故选D。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描述的是清明时节的雨景和行人的心情,与地球的形状没

有直接关联,A错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表达的是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站得更高,可

7

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因为站得越高,人眼视线与这个球体的相切的切点就越远,B正确;“山中不识庐

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讲的是身处山中难以看清庐山的全貌,寓意当局者迷,与地球的形

状无关,C错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描述的是月光照在床前,看起来像地上的霜,主要

反映的是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与地球的形状无关,D错误。故选B。

A考向02地球的大小

考法01结合航空航天照片考查地球的大小

【典例】202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立项实施30周年。如图为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

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最大周长约为()

A.4万千米B.6371千米C.5.1亿千米D.6357千米

2.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约()

A.4万千米B.6371千米C.5.1亿千米D.4千米

【答案】LA2.B

【解析】L地球最大周长是赤道,长度约4万千米,A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

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BCD错误。故选A。

2.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B正确;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

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ACD错误。故选B。

考法02结合生活情景考查地球的大小

《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以诙谐的风格,爆笑的情节,幽默的对白,为大家所喜爱。结合

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天,灰太狼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喜羊羊,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

持直线并穿越地心来到喜羊羊的家。灰太狼“遁地”前行的距离约()

A.6578千米B.6371千米C.40000千米D.12742千米

8

2.喜羊羊从赤道某点出发沿赤道一直向东又回到原地,他行进的距离约为()

A.6371千米B.40000千米C.20000千米D.5.1亿平方千米

【答案】1.D2.B

【解析】1.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灰太狼“遁地”前行的距离就是跨了地球的直径,约等于两个平均半径,

即6371X2=12742千米,D正确。综上,ABC错误,故选D。

2.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喜羊羊从赤道某点出发沿赤道一直向东一周回到原出发点,他行进的距离是一

个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B正确。综上,ACD错误,故选B。

第二部分地球仪与经纬网

『考点突破』

考点0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1.地球仪:

(1)定义: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2)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特征。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北极:地球的最北端

经线:所有连接南北两

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纬线:所有与赤道

平行的圆圈。赤道:环绕地球一周,到南

北极点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北极:地球的最南端

地理实践力•地球仪模型的制作[2022课标新增]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个,粗铁丝1根,胶布,彩色笔及钳子等。

制作步骤:

第一步: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赤道和0。经线;以0。经线、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出一条经线和

纬线。

第二步: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9

第三步:在南、北极各钻一个小孔,并将铁丝弯成如图2-15所示形状(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铁丝的倾斜

角度),然后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

第四步:在贴近南、北极的倾斜铁丝处,用胶布裹上几圈,这样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

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第五步:如下图所示,将倾斜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考点02经纬线与经纬度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经线

北极北极

X6。N\

/\

/\\---4CTN一—一一\

图1/I

〜-------20'N---------1

\----------------------------/

——20s/

、---40S南极1

言极

弧线(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

形状圆(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南北两极

长度每条经线长度相等

缩成一点。

2.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纬度经度

零度赤道本初子午线

范围0°-90°0°-180°

1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和西经的

度数从赤道向北或向南各划分90°

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180。经线)

表示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

方式

纬度经度

3oo北

2oo度

1O

O越

0大

二I

1o。

分布及向

2南

o。

3O。

规律.鬣

大18()'2O;W1(1WKTE20E18()

X

(西经度(东经度E)

W)切

越向西越关越向东越大

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午

线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3.高中低纬度划分

90,hl高纬度(60°~90°)

----------

二f中纬度

7中纬度(30。~60。)

7s(r\

<>"低纬度低纬度(0°~30°)

中纬度中纬度(30。~60。)

90,S高纬度(60°~90°)

4.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以2(TW和16(T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从2(TW向东到160。为东半球,从20。0向西到160。

为西半球。

11

易错点:东西半球分界线及利用规律

【误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经线和180。经线。

【正确】2(TW和160吨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0。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

球。

利用规律:大于160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小于2(F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

度在西半球。如下图所示:

西半球2(TW东手球160兆西半球

1^/〃〃《〃〃〃〃/^〃/〃〃〃//〃/〃^?〜

180°西经度0°东经度180°

考点03经纬网

1.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2.经纬网的类型

①直线型经纬网②侧视型经纬网]

3.利用经纬网定位

(1)确定纬度:根据“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

纬(S)”的规律确定南北纬,再读取数值,确定纬度位置

12

北向西增大为西经向东增大为东经(2)确定经度:根据“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

增—60°

/no经(W)”的规律确定东西经,再读取数值,确定经度位置

北_____9H0

纬AO

向U

富r/nnU0(3)确定位置:写出经纬度

xn0

为4U

纬80°60°40°20°C°20°40°60°80°

4.利用经纬网定向

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120°E14<FE1()(FE180016MTW120°E14O°E1(JO°EIS0016D°Wb

勺t80

°N80°N

北①②①

AA②

增60°N60°N

40PN——

。4(rN-

③B

北PN—③B

20P

纬20N-

0°-0°」

D

2(F3D

20°S—

4(rs-—C

向南增大为南纬

向增大为南夕

图①图c

相同A同在北纬,纬度大的在北。如图①中B点为2(TN,A点为6(FN,点A在点B的北方

确定

纬度A同在南纬,纬度大的在南。如图①中D点为2(TS,C点为40铝,点C在点D的南方

南北

不同位于不同南北纬度的两点,北半球的在北,南半球的在南。如图中①B点为2(TN,D点为

方向

纬度20°S,点B在点D的北方,点B在点D的南方

A同在东经,数值大的在东。如图②中C点为14CFE,A点为16(TE,点A在点C的东方

相同

A同在西经,数值大的在西。如图②中B点为16(TW,D点为14(TW,点B在点D的西

确定经度

东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两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两者之和大于180。

方向不同

时,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图②中B点为16CPW,C点为16(TE,两者之和大于

经度

180°,点B在点C的东方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01东西半球的判断技巧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TW和16(TE组成的经线圈。

a.小小为东:即小于20。在东半球

b.大大为西:即大于160。在西半球

c.不小不大看东(E)西(W):即2(FE—16(TE在东半球,2(TW—16CFW在西半球。

13

180°00180P

i如〃〃〃〃/〃〃/〃〃/〃//〃入I

20°W160°E

H-----西半球----十------东半球

重难点0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1.直线式经纬网和弧线式经纬网的判读:

读纬度读经度图例

找0。经线和189。经线,0。经线

找0。纬线,0。纬线

有界线以东为主经,以西为西经;

以北为北纬,以南

找界线180。经线以东为画经,以西为=rW

为南纬。

东经。S0°180°

(—EN

6)。20020")0°尸

无界线向北增大为北纬,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一60。?

—20°1

看变化向南增大为南纬。西经。—20°I

一60。。

S

读图示例

例.读下图经纬网,确定A、B两点的经纬度。

以确定点A的坐标为例,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纬度

在经纬网中找到0。纬线,数值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读出A点对应

(0°三0°C°30°i0°

的数值,A点的纬度为30S。

B_

------60°

第二步:确定经度

JoUn0

在经纬网中找到0。经线,数值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表示,读出A点对应

nu0

A,的数值,A点的经度为60E。

0□un°

第三步:书写点A的经纬坐标

A点的经纬度为A(30°S,60°E),同方法可得出点B的经纬坐标为B

(60°N,30°W)

2.极地经纬网(如下图)

北极经纬图南极经纬图

14

以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以0°

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以0。经线为

经线为界,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为左经,反之

界,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为左经,反之为酉经。以北

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亶纬。(如

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如图甲)

图乙)

为0°0°

90°E-t-NH-H90°W90°Wr—FsH—i90°E

180°180°

甲乙

读图示例

例.读下图经纬网,确定A、B两点的经纬度。

以确定点A的坐标为例,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南北极定南北纬

)0°

如图,由N可知该地为北极,位于北半球,故A点为6(TN

第二步:根据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定东西经

安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故A点为

45°Wo

135°第三步:书写点A的经纬坐标

9)。

A点的经纬度为(60。245。0),同方法可得出点B的经纬坐标为B

(30°N,0°)o

『考向探究』

A考向0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考法01结合模型考查地球仪的点和线

【典例】小畅对七年级新开设的地理课十分感兴趣,为了帮助学习,他自己用泡沫球和铁丝制作了

一个地球仪。图为小畅制作的简易地球仪模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a

b巨

c

1.图中虚线ab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赤道B.地轴C.本初子午线D.地球公转中心

2.图中虚线穿过泡沫球的点b,叫做()

A.地心B.北极C.南极D,直射点

【答案】LB2.C

【解析】L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ab穿过地球的球心,并与桌面保持66.5。的夹角,是地轴,在地球

上并不真实存在。赤道与地轴垂直,本初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点,本初子午线不是虚线,是弧形的线,地

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排除ACD,故选B。

2.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表

示地球的最南端。图中虚线穿过乒乓球的点b,代表的是南极,排除ABD,故选C。

考法02结合地理实践考查地球仪的制作

【典例】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仪。读小明同学制作的地球

仪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排序合理的是()

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棍贯穿小球

③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极点④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16

2.图中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A.固定后小木棍应竖直B.画出全部的经线和纬线

C.泡沫球应修整为椭球体D.把与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圆圈标注为0。纬线

【答案】1.C2.D

【解析】1.读题干根据所学可知,关于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先要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两极点,再用小木

棍贯穿小球,再次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最后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读题干和根据所学可知,图中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把与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圆圈标注为0。纬线,D正

确;固定后木棍要与桌面保持6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