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2025年春季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鄂东南2025年春季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鄂东南2025年春季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鄂东南2025年春季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鄂东南2025年春季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都是以顺应天道为最高目标”说法错误,儒家美育精神的最高目标是遵循天道以及追求含蓄之美,道家美育精神的目标是个体顺应天道而回归于素朴本性,禅宗美育精神主要突出个体物质欲望的消解和心灵沉静自修的重要性,并非都以顺应天道为最高目标。2.D解析:A项,曾点向孔子描绘生命乐境的初衷,与中华传统美育精神提倡由心灵改造以实现精神的安顿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项,“推动了社会创新和实现共同富裕”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使之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的能量”,并非直接就能推动和实现,未然变已然。C项,“意在通过个体心灵修习而实现现实人生的精神安顿”错误,孟子将人格修养归为“善”“信”“美”“大”“圣”“神”等发展链条,主要是从人格美的追求角度而言。故选D。3.B解析:材料三中的“突出本性涵养”,强调品德的锤炼,屈原的诗句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坚守,符合这一内容。A项主要体现对自然的热爱,C、D项体现理性生活中的一些理性常识认知与判断,均与“突出本性涵养”联系不紧密。4.①增强文章说服力。鲁迅和蔡元培都是具备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物,引用其观点,为文章关于美育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引出下文论述。通过引用二人的观点,自然地引出了关于美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变化、作用和意义的探讨,使文章的论述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和连贯性,为进一步阐述当下美育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做了铺垫。③丰富文章内容。这些经典言论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名人对美育的思考,也体现了美育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和演变,使文章在论述美育问题时更加全面深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任答两点满分)5.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挖掘中华美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如中华传统美育精神中突出本性涵养、强调人格美培养、提倡由心灵改造通向人生乐境等内容。②要把握中华美学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将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让中华美学精神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领青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美。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两个结合”,辩证取(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C解析:“无冕之王”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现在多指新闻记者。“地位低”的表述不准确。7.C解析:A项,“着力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敢于追求爱情的高度赞美”分析不当,应为侧面凸显鲁藜作品思想的影响之大。B项,“有游离中心之感”分析不当,第四段关于文学理论的分析,是从不同的维度加深对鲁藜这首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价值的分析,而非游离中心。D项,“饱含作者对当时不良风气的批判”判断错误,这一部分文字,主要是凸显马克思和作者对于一个人所选择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的态度。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6页)第1页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6页)第2页8.①经典作品具有跨越时间的持久生命力。如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读到这首诗,到40年后仍然在职业终点时感受到它的指导作用。②经典作品具有跨越职业的普适价值。如《泥土》不仅对文学爱好者有启发,还对新闻工作者等不同职业的人有指导意义,帮助他们在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上找到方向。③经典作品唤起情感的共鸣与激励。如《泥土》反映的一些人生思考和价值观,在不同时代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为人们提供精神滋养和启示。(每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任答两点满分)9.示例(教师):给教师总想做一棵大树就时时担忧风雨摧折把自己当作根须吧默默托起满园春色。理由:教师如根须滋养学生,谦逊奉献,契合《泥土》精神。(诗歌标题1分,诗歌正文3分,理由分析2分)10.BDF解析:原文断句为“民不罚而畏,不赏而劝,渐渍于道德,而被中和之所致也”。11.BD解析:应为《礼记》,而非《仪礼》。12.B解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修筑长城、征讨胡越等举措消耗了国力”分析错误。修筑长城、征讨胡越等,主要是支撑“举措大众”,而非成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13.(1)如果众多的邪恶小人合在一起来倾覆一个国君,国家灭亡,人民流散,不也是必然的吗?(“倾”“宜”各1分,句意2分)(2)这些说得都是真实正确的!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坏的本源。(“信哉是言也”主谓倒装1分,“制治清浊”1分,句意2分)14.①材料一从历史经验(尧舜与秦对比)论证,强调仁义和贤才的重要性;②材料二引用儒道观点,从理论层面说明道德教化的作用优于法令。(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15.D解析:“黄昏为‘我’铺设坐具”的理解错误,“黄昏延我坐”使用了移情(或拟人)的手法,但“檐下施胡床”的主语是“我”而非黄昏。16.①“自然多思致,何必满容光”写出了新月虽然形体还不完整,但一弯缺月,也正像少女脸上天然秀美、不必描画的修眉,自然可爱。是为形境之美。②新月虽未圆满,作者也未求圆满,新月一颦一顾,别有风情,表达了对新月的喜爱。是为情境之美。③新月尽管外形缺而不全,缺陷美也是人间的一种至美,具有美学的余韵。是为理境之美。(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参考示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18.A解析:A选项与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均为“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后三项中的破折号作用分别为“标示插入语”“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19.接踵而致——接踵而至;融汇贯通——融会贯通。(找出错误1分,正确修改1分,共4分)20.①。“拿二十四史”改为“拿二十四史来说”(或“以二十四史为例”等)③。“虽然”改为“即便”(或者“即使”等)(序号1分,修改1分,两处共4分)21.甲:人工智能虽然尚未“大显身手”乙:可以搜罗众多相关文献(甲处,需与紧跟后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乙处需注意前句已有主语“人工智能”。如果意思对,但补写出的句子是病句,则不给分)22.盲点一:文献穷尽不等于理解深度。比如诗词隐喻需文化背景等的支撑,存在多义性的理解。盲点二:理论方法的应用受研究者主观诠释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历史褒贬无统一逻辑框架,存在多种可能。(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23.(一)审题立意材料分析:材料开篇点明国家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这一背景,强调其实施时间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众多大学生乡村医生已上岗。接着通过更求才巴这一具体事例,展现了大学生乡村医生在艰苦环境下坚守岗位,为村民服务的精神。这一材料反映出乡村医疗领域因专项计划发生的积极变化,以及大学生乡村医生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参考立意角度:①青年责任与担当。从更求才巴等大学生乡村医生身上,挖掘青年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论述当代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可以关联《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中的写作话题。②人才与社会发展。阐述大学生乡村医生这一人才群体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还可能在提升村民健康意识、促进乡村整体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思考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③艰苦环境与坚守。结合材料中洛须村恶劣的气候条件,思考在艰苦环境下坚守岗位的精神内涵。探讨是什么支撑着大学生乡村医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走村入户为村民服务,这种坚守对于个人成长以及乡村医疗事业的价值所在。(二)作文评价整体要求3页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6页)第3页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共6页)第4页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三)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⑩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意:⑩见解新颖;⑧材料新鲜;⑩构思新巧;⑥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⑩有个性特(3)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4)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居于高位的人,自我安置不能不平稳;走在危险之地的人,使用的手杖不能不坚固。自我安置不平稳,就会掉下来;使用的手杖不坚固,就会跌倒。因此,圣人居于高位,就用仁义来构筑他的巢;走过危险的地方,就以圣贤之人做他的手杖。所以处在高位而不掉下来,走在危险的地方而不跌倒。从前尧用仁义来构筑他的巢,舜让稷和契做他的手杖,所以虽处高位而更加安稳,虽有变动而更加稳固。处在平稳的地方,继承能禅让的路线,德行之大可以与天地相配,光辉之大可以照到四面八方最远的地方,功德可以流传于无穷,名声传扬至于不朽,就在于他们自处找到了那合适的巢,使用手杖找到了那合适的人。秦朝用刑罚来构筑它的巢,所以就有了巢破蛋打的祸患;用李斯、赵高这样的人为手杖,所以就有了跌倒受伤的祸患。这是为什么?所任用的人不对呀。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以圣人为手杖的就能称帝,以贤人为手杖的就能称王,以仁人为手杖的就能称霸,以聪明人为手杖的就能强盛,以进谗言的人为手杖的和以作乱叛国的人为手杖的就都会灭亡。《诗》上说:“进谗言的人哪有准则,就是要在四方诸侯国里制造混乱。”如果众多的邪恶小人合在一起来倾覆一个国君,国家灭亡,人民流散,不也是必然的吗?治国之道中没有比无为大的,德行中没有比谨慎恭敬大的。为什么这样说?从前舜治理天下,弹着五弦琴,唱着《南风》歌,恬淡的好像没有治国之意,清静无为好像没有为天下人忧虑之心,虽然如此,但是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所以无为者,其实是大有作为的啊。秦始皇设置刑法,制定了车裂的诛杀之刑;修筑长城,以防备胡人入侵。蒙恬在外讨平叛乱,李斯在朝中修定法律。各种事务愈频繁,天下愈混乱;法律条文愈琐细,坏人愈放纵。秦朝不是不想天下太平,但终归失败,其原因在于举措太多,刑罚太严了。君子崇尚舒缓不迫的态度,以使自己得到褒奖;行事立身恪守中和之道,用以招徕疏远之人,百姓敬畏其声威而顺从其教化,感怀其恩德而来到他的境内,赞美其治国之道而不敢违背他的政令。百姓不需要惩罚而有畏惧之心,不需要奖赏而有勉励立功之意,渐渐地为其道德所浸渍,这是施加中和之道所得到的结果啊。法令是用来诛灭暴虐行为的,所以像曾参、闵子骞那样的孝顺,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廉洁,难道是畏惧法令而做到的吗?所以唐尧、虞舜的百姓,可以挨家挨户地封赏;夏桀、商纣的百姓,可以挨家挨户地诛杀。这是为什么呢?风化使他们这样的。所以靠近河流的土地湿润,而靠近山的树木长得高大,因为相类似的东西聚在一块了。高山出云彩,丘阜生雾气,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大河流向东流去,大小河流就没有向西而流的,这是万物中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