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选修四(共7篇)_第1页
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选修四(共7篇)_第2页
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选修四(共7篇)_第3页
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选修四(共7篇)_第4页
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选修四(共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选修!1!(共7篇)

第1篇:中学化学方程式选修四总结

非金属单质(F2,CI2,O2,S,N2,P,C,Si)

N2+6K===2K3N

N2+6Rb===2Rb3N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2M=二二2MFn(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I===2NaF+CI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F2+CI2(等体积)===2CIF

3F2(过量)+CI2===2CIF3

7F2(过量)+12===2IF7

CI2+H2===2HCI

3CI2+2P===2PCI3

CI2+PCI3===PCI5

CI2i2Na===2NaCI

3CI2+2Fe===2FeCI3

CI2+2FeCI2===2FeCI3

CI2+Cu===CuCI2

2CI2+2NaBr===2NaCI+Br2

CI2+2NaI===2NaCI+I2

5CI2+I2+6H2O===2HIO3+10HCI

CI2+Na2S===2NaCI+S

CI2+H2S===2HCI+S

CI2+SO2+2H2O===H2SO4+2HCI

CI2+H2O2===2HCI+O2

20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I===AI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HNO3®)===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I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I2===CCI4

2C+O2(少量)===2C0

C+O2(SS)===CO2

C+CO2===2CO

C+H2O===CO+H2住成水煤气)

2C+SiO2=二二Si+2co(制得粗硅)

Si(ffl)+2CI===SiCI4

(SiCI4+2H2===Si(纯)+4HCI)

Si®)+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I2+H2O===HCI+HCI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I2+2NaOH===NaCI+NaCIO+H2O

2CI2+2Ca(OH)2===CaCI2+Ca(CIO)2+2H2C

3CI2+6KOH(热,浓)===5KCI+KCI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

1+3H2O===PH3+3KH2PO2

H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I4(熔融)===4NaCI+Ti

Mg+CI2===MgCI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I4(熔融)===Ti+2MgCI2

Mg+2RbCI===MgCI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I+3CI2===2AICI3

4AI+3O2===2AI2O3(钝化)

4AI(Hg)+3O2+2xH2O===2(AI2O3.xH2O)+4Hg

4AI+3MnO2===2AI2O3+3Mn

2AI+Cr2O3===AI2O3+2Cr

2AI+Fe203===AI203+2Fe

2AI+3FeO===AI2O3+3Fe

2AI+6HCI===2AICI3+3H2

2AI+3H2SO4===AI2(SO4)3+3H2

2AI+6H2so4(浓)===AI2(SO4)3+3SO2+6H2O

(AI,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I+4HN0(稀)===AKNO3)3+NO+2H203Fe+4H2O(g)===Fe3O4+4H2

Fe+2HCI===FeCI2+H2

Fe+CuCI2===FeCI24-Cu

Fe+SnCI4===FeCI24-SnCI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

锡Fe+SnCI2==FeCI2+Sn)

三,非金属氧化物(HF,HCI,H2QH2S,NH3)

L还原性

4HCI(»)+MnO2===MnCI2+CI2+2H2O

4HCI(g)+O2===2CI2+2H2O

16HCI+2KMnO4===2KCI+2MnCI2+5CI2+8H2O

14HCI+K2Cr2O7===2KCI+2CrCI3+3CI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0

2H2S+SO2===3S+2H2O

H2S+H2s04(浓)二二二S+SO2+2H2O

3H2s+2HN0(稀)二二=3S+2NO+4H20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2中学化学方程式小结(仅供参考)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I2===N2+6HCI

8NH3+3CI2===N2+6NH4CI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I4===Ti+4NaCI+2H2

CaH2+2H2O===Ca(OH)2+2H2

2,雌: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02的含量)

2HF+CaCI2===CaF2+2HCI

H2S+Fe===FeS+H2

H2S+CuCI2===CuS+2HCI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I2===HgS+2HCI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I2===FeS+2HCIt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I===NH4CI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I+H2O+CO2===NaHCO3l+NH4CI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H2+F2

2HCI===H2+CI2

2H2O===2H2+O2

2H202二二二2H20+02

H2S===H2+S

2NH3===N2+3H2

四,非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0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I2+2H2O===H2SO4+2HCI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汲取尾气中的NO和N02)

2CO+O2===2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浸蒸气和N0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

CO2+2Mg===2MgO+C

(C02不能用于扑灭由

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02+H20===H2S03

S03+H20===H2S04

3NO2+H2O===2HNO3+NOt

N2O5+H2O===2HNO3

P2O5+H2O===2HP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第2篇:中学化学选修4具体教案

中学化学选修4具体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改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婚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探讨反应热产生的缘由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洁过程中的能量改变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改变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索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洁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洁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铉固体与氢氧化钢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

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1:当能量改变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

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汲取是以发生改变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行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究竟怎样改变2:反应热,

雄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改变?(用学过的学问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须要汲取能量,

新键形成须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汲取的总能量与新健形成所放出的总

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改变。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改变。

反应热焰变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索: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改变?上升是降低?环境

的能量如何变

化?上升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是环境?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

的键能)3:练习

l)lmolc与lmolh2o(g)反应失成Imolco(g)和lmolh2(g),须要汲取131.5kj的热量,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kj/moL

2)拆开Imolh—h键、Imoln-h键、Imoln三n键分别须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

则I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Imol3)h2+f2=2hfh2+cl2=2hcl预料当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肯定很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需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肯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

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教学反思: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改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①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在性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

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过程

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修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3)、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5)、什么是反应热(焙变)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留意哪几点?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与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正确书

写热化学方程式应留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什么?)而常

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

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为什么要标出?)(3)写出了反应

热,还注明白"+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留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h的值与什

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

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h的值与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有关,即对于

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例题

1、当lmol气态h2与l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量,请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lmoln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no(g),需汲取68kj的热量;2)2moicu(s)与适量

o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热量;

3)1g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9.36kj热量,写出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4)4g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放出9.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在肯定条件下,氢气和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2

kj/molch4(g)+2o2(g)=co2(g)+2h2o(l);

rh=-890kj/mol由lmol氢气和2moi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放

出的热量为多少。

6)在肯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2

kj/mol

第三章第一节: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1.驾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

因素重点、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课时支配:共2课时(此为

其次课时)。教学方法:类比、推理等教学方法结合运用。

教学打算:习题及学问的总结、扩展可制作ppt或运用纸板。教学过程:

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学问。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v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速率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肘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

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

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2)此平衡也是有

条件的平衡:当条件变更,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上升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探讨:在nh3

?h2o①加入hcl:②加入naoh:

③加入nh4cl: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改变:nh3、h2o、nh4、oh溶液ph如何改变?("变

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ii)一元弱酸:??的平衡体系中:nh??oh4?

c(ch3coo)?c(h?)ch3coo?hka?c(ch)3cooh??ch

3cooh

(3)一元弱碱nh3?h2o?

c(nh?4)?c(oh)nh?ohkb?c(nh?ho)32?4?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

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大小可推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

h3Po4h2po?4hpo?4随堂练习?3

h??h2po?4kl?7.5?10??8h??hpo2k?6.2?1042??13h??po34k3?2.2?10

1.足量镁和肯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

入下列物质中的()a.mgob.h2oc.k2co3d.ch3coona

2.hclo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可加入()

a.hclb.caco3c.h20d.naoh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caco3固体(颗粒大小均相

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b.盐酸的反应速

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

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

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钱盐反应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

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

应:

nar?co2?h2o?hr?nabco32nar??co2?h2o?2hr??na2co3hr和hr?的酸性强弱比皎,正

确的是()

a.hr较弱b.hr?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学问与电离平衡学问比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c(h?)与c(oh?)的求法:弱电酸中h浓度:c(h?)?弱碱中oh?浓度:

c(oh?)??

ka?c酸(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kb?c碱(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探讨cl2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ksp)。例如cu(oh)2

cu2??2oh?ksp?c(cu2?)?[c(oh?)]2?2?10?20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O

(1)某CUS4溶液中,如需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c(cu2?)?0.02mol/lcioh?)

使之大于

(2)要使0.2mol/lc」so4溶液中的cu2?

沉淀较为完全(使cu?2?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川为。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p60-填空题:2.3.4.p61四、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索]①baso4,agcl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②nh3(g)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实力强弱的缘由是什么?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实力”的大小。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nacl?na??cl?koh?k??oh??

(2)弱电解质:ch3cooh?ch3coo??h?nh3?h2o?nh?4?oh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定义

在肯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

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匕限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肯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改变,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3.影响

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上升.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

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ch

3coohch3coo??h?c(ch3coo?)?c(h?)ka?

c(ch3cooh)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nh3?h2o?

nh?4?oh

c(oh?)?c(nh?4)kb?c(nh3?h2o)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h3po4h3po4h2po?4

?hpo24?3

h??h2po?4kl?7.5?10??8h??hpo24k2?6.2?10??13h??po3k?2.2?1043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

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教案点评:此教案体现了在教学建议中的方法,运用了学问的迁移方法,用化学平衡的学问

的作为基础,来学习电离平衡。同时,又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应用于电离平衡。从而使

电离平衡的学习变得相对简单。

其次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3、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冲突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

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化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

值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教学过程: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探讨电解质溶液时往往

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亲密的关系。为降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试验证

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一

地电离,生成h3o+和oh:板书: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

h2o+h2

oh3o++oh简写为:h2oh++oh

试验测定:25℃[h]=[oh]=l?10mol/H00℃[h]=[oh]=l?10mol/l+-+-

?7?6

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

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探讨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

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化

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建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建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觉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需对什么要清晰才能做到,

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晰,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

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限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

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探讨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

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学问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

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

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肯定是有效碰撞。有碰撞次数的多少与

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的

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确定,

(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简单,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

越多,能一效有量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变更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

质和质量都不变更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

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

要经睑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加,还必需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

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

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改变(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反应热,婚变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索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洁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

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洁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镀固体与氢氧化钦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

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改变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

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汲取是以发生改变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行分,但以物质为

主。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究竟怎样改变2:反应热,

焙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改变?(用学过的学问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的过程。旧键断裂须要汲取能量,新键形成须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汲

取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改变。所以化

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改变。

反应热燧变

3:练习l)lmolc与lmolh2o(g)反应失成Imolco(g)和lmolh2(g),须要汲取131.5kj的

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帖:

kj/molo

2)拆开Imolh—h键、Imoln-h键、Imoln三n键分别须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

则l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I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h2+f2=2hfh2+cl2=2hcl预料当生成2molhf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

的热量多?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kj/mol,25°C)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须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肯定很易发生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需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

应在肯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改变(其次课时)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3)、

化学反应中能量改变的主要缘由?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5)、什

么是反应热(焙变)2.引入

阅读课本:例1与例2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正确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应留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与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

2)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理式应留意:(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为

什么?)而常温、常压可以不注明,即不注明则是常温、常压。(2)标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

状态,(为什么要标出?)

(3)写出了反应热,还注明白一+||,--||(4)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

分数。4.留意点:

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它代表了什么?在方程式中?h它表示了什么意义??h的值与什

么有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

量。?h(kj/mol)它表示每摩尔反应所放出的

第3篇: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海口市灵山中学一化学组一柯劲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学问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

而且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供应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学问是应当以全新的教学理

念进行这部分学问的教学。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高一所学习过的

原电池的概念,组成要素引入课程,上课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沟通,让课堂成为学生自

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采纳"试验操作一分析探讨一得出结论”的学习

方法,在试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的作月,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节是在高一电化学基础学问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ol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o2能量的转换

重点内容。3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

o4盐桥的作用

o5原电池的用途2、教材作用:

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之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

学问、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学问联系起来的学问网络。对培育

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

工农业生产、科学探讨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学好本节学问,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义。

三、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不仅仅是前面必修课学习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角度有了肯定的改变,从能

量的角度、从电流产生的本质以及最终的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编排,应当说符合认知规律,既是复

习旧知,又是加深学习,提升实力。

虽然学生的学习有了学问与实力的撤出,但是必修课中学习经过较长的时间,学生对学问渐

忘了较多,所以要进行教学还是有肯定的难度,但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爱好还是特别深厚的,

应当利用好这一点。

为此,本节课宜采纳边讲边试验的方法组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试验来复习和巩固旧学问,

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爰好,提升他们的试验实力、思维实力和学习实力。L学问与技能: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推断原电池的正、负电极,能

写出电极反应式;

(3)通过试验与分析,初步驾驭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4)学习盐桥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经验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

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实力;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3)学会运用视察、试验、沟通等多种手段获得信息,并运用比较、类比等方法对信息进

行加工。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欢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所在;

(2)增加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增加环境爱护的意识,逐步形成可

持续发展的思想。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方程式。3、驾驭盐桥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2、电子流向和可流方向;3、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

解。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教学采纳试验探究法。通过对原电池试验的探讨,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

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以试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试验探究与

思索沟通有机结合,将对原有学问的回顾与新学问的引入融为一体。

八、课前打算

老师制作课件、打算试验;学生依据课前发放资料做好预习打算.

人教版新课标中学化学选修-4教案

化学反应原理的探讨内容

一、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能引起分子之间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某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大4与单位时间内有效

碰报的次数有关。分子间的碰撞是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二、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肯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的碰撞不肯

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

3、有活化能为0的化学反应。如溶液中的自由离子间的反应,高空大气中自由离子间的反

应,高空大气中自由原子之间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在反应前已经成为自由离子或

原子,不须要再破坏或减弱化学键。

三、催化剂

(1)催化剂是能变更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前后本身的性质和质量都不再变更的物质

(2)催化剂一降低活化能一提高活化分子数一提高有效碰撞频率-反应速率加快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改变

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

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

所以要汲取能量,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

破坏作用力时要汲取能量.

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

学键须要汲取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汲取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通常不相等;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

量时,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

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3、我们对反应探讨的对象是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把它们称为反应体系,而把除它

们之外的物质称为环境,我们把反应体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汲取的能量,用热量(或换

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作为"婚变",用符号",'h"表示,单位常采纳

kj/mol或kjmol

一、反应热焙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焰变2、符号:讣3、单位:kj/mol或kjmol

4、反应热表示方法:讣为"+”或小>0时为吸热反应;吓为"一"或讣<0时为放

热反应。5、油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帖==化学键断裂所汲取的总能量Tt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Ah==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卜卜=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汲取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例:h2(g)+

i2(g)2hi(g);△h=-14.9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留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小不同。中学化学中所用的

△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殊注明.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通常气体

用"g"、液体用"I"、固体用"s"、溶液用"aq",且热化学方程式通常不用"T"、"1"。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

于相同物质的反1-1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小也不同。3.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已知在25℃,lOl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Ckj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5o2(g)?8co2(g)?9h2o(g);Ah=-48.40kj/mol2

25ch(l)?o2(g)?8co2(g)?9h2o(l);△h=-5518kj/molb.8182

25ch(l)?o2(g)?8co2(g)?9h2o(l);岫=+5518kj/molc.8182

d2ch(l)?25o(g)?16co(g)?18ho(l)产h=-11036kj/mol答案bd818222a.c8hl8(l)?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一、试验原理

中和热的定义是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试验2-3在50ml烧杯中加入0.50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50ml0.55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视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改

变过程,并作好记

二、试验操作

过量的碱并不参与中和反应。

2、试验时亦可选用浓度体积都不相同的酸碱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但在计算时,应取二

者中量小的一种,因为过量的酸碱并不参与中和反应。

三、数据处理

L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t2-tl)=2、计算反应热:Ah=q/n=

A

cmt/no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改变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

电能等C、须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肯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与反

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已知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ac。a、acObsbdOc、2a=b0ds2c=d0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时,

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d)

1I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须要汲取436kj的能量;。2l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

时须要汲取4、已知。

3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243

kjo2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lmol氢气与l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Ah=-183kj/mol,故c正确;

其次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反应热种类: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

1.定义:在101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

物质的燃烧热。留意:Q)在101kpa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

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煤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s对应的是so2等.

Q)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

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例:h2(g)+

2.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例1、10g硫磺在。2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地,放出的热量能使500gh2o温度由18℃

升至62.4℃,则硫磺的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92.8kj?32g?mol?l

92.8kj,则lmol(32g)硫磺燃烧放热为=-297kj/mol,硫磺的燃烧热为297kj/mol,10g

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kj/mol

二、能源

1、定义:能源就是能供应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

草等一

2、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Imol硫酸与I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在25。(2、lOlkpa

下,1mol硫和2mol硫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接着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肯定

是吸热反应

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

而与详细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干脆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

计算求得。、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探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2co(g)+

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很简单求算出

c(s)+

例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如上图表:已知:h2(g;+。2

(g)=h2o(g);Ahl=-241.8kj/molh2o(g)=h2o(l);&h2=-44.0kj/mo依据盖斯定律,

则^h=Ahl+Ah2=-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二)---典型题专题

题型一:已知肯定量的物质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

态水,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又已知:h2o(g)=h2o(l);

△h2=-44.0kj/mol,则11.21(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解析:0.3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则Imol

乙硼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因此乙硼烷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由于Imol水汽化需吸热44kj,则3mol液态水全部汽化应吸热:,所以lmol乙硼烷

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时放热:,则112(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产生气态水放出热量是:

题型二:依据肯定量的物质参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或

依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试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

丙烷的体积比是_______两者放出的热量之比约为一

a、1:3b、3:1c、1:4d、5:13解法一:十字交叉法解法二:估算解除法

试题分析: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依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

知,285.8x+2220.0y=3847。又因为x+y=5,所以解得x=3.75moLy=1.25mol,又因为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相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总体积3+1=4,则两者放出的3?285.8kj?mol?l?5?=5答案:bd热量之比二1372220.0

kj?mol?l?5?44

例3、已知:c(s)?o(g)?co(g);?h??393.5kj/mol22

Ih2(g)?o2(g)?h2o(l)2;?h??241.8kj/mol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

质量比约为

a.2:3.25b.l2:3.25c.l:ld.393.5:241.8

解析:由题意可列得方程

n(c)241.8m(c)241.8?1212???n(c)?393.5kj/mol?n(h2)?241.8kj/moln(h2)393.5

m(h2)393.5?23.25答案:b

题型三:反应热大小比较

例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l的是

a.2h2(g)?o2(g)?2h2o(g)?h??qlkj/mol2h2(g)?o2(g)?2h2o(l)?h??q2kj/mol

b.s(g)?o2(g)?so2(g)?h??clkj/mols(s)?c2(g)?so2(g)?h??q2kj/molc

c(s)?lo2(g)?co(g)?h??qlkj/mol2c(s)?o2(g)?co2(g)?h??q2kj/mol

d.h2(g)?cl2(g)?2hcl(g)?h??qlkj/molIlh(g)?cl2(g)?hcl(g)?h??q2kj/mol222

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a选项: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

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多即q2?ql;b选项:反

应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

的热量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