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仰韶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并结合所学可知,“玄鸟生商”“践足而孕”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生产和决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D项正确;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B项;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孟子主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据此可知,这些观点()A.旨在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B.利于新生产方式的产生C.体现了思想多元格局形成 D.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富贵只要是合乎道义的,就可以去追求;孟子认为互通有无可以弥补不足;韩非认为奢侈而懒惰会变得贫穷,勤劳节俭会变得富足。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三位学者都主张发展经济,追求财富,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虽与经济相关,但与“富国强兵”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的新的生产方式,这对材料中观点的出现产生影响,B项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共通性,而非多元差异性,排除C项。故选D项。3.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A.人口内迁与南迁 B.政权更迭频繁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民族交流交融【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气候变冷,草原面积减少,北方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都说明北方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A项正确;政权更迭频繁和民族交流交融是其间接结果,排除B、D项;材料所举现象就是生态环境恶化,C项逻辑关系错乱,排除C项。故选A项。4.郊祀是我国古代君主履行祭天祈福特权的一种宗教行为,唐代是郊祀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如表所示为唐代郊祀活动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些可用于印证唐代郊祀活动()时间内容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升坛行事官及供奉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一阶诸献官并准升坛列天宝十年(752年)天下侍老,百岁以上赐绵帛,粟五石。八十以上绵帛三段,粟三石。丈夫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绵帛二段,粟二石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天下应有逋欠在百姓腹内者,及京畿今年夏青苗钱,并放免。官酤酒及杂榷率并同禁断,淮南江南去年以来水旱疾疫,其税租节级蠲放A.适应了国家治理策略的需要 B.反映出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C.加速了儒家伦现宗教化进程 D.折射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代郊祀活动在敬天法祖的同时,通过升迁百官、抚恤贫困、免除租税等政治、经济活动,丰富了国家管理手段和形式,适应了唐朝国家治理策略的需要,A项正确;“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与郊祀是我国古代君主履行祭天祈福特权不符,排除B项;加速了儒家伦现宗教化进程只是部分信息,并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将郊祀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相结合的做法,体现的并非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可知,行会和会馆积极参与农村和城市的治理,包括提供物资、墓地、慈善服务等,积极参与基层的治理,A项正确;会馆和行会虽然提供慈善服务,但并非民间慈善机构,排除B项;行会和会馆的行为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但并没有“促成”社会和谐,排除C项;行会和会馆不仅在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也在农村为贫困成员提供物资、墓地等,不能说明商人对城市身份的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6.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A.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篮 B.受政治改革的影响明显C.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D.是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产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江南储材学堂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十六目,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可知该学堂初步建立了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C项正确;从材料的专业设置无法得出该学堂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学堂选官制度确立是在1904年《凑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C项。7.据图可知,组织的兴起()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 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地图信息可知,组织兴起的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这几个地区有的位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有的位于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相对比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较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北京作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政治中心,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此可见,组织的兴起受到地缘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北京并不属于沿海沿江城市,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几个城市出现了早期组织,不能反映“星火燎原”之势,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几个城市兴起了早期组织,据图不能得知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组织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以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议、咨议,或吸纳他们参加一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A.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C.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得以延续,这为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积累了经验,D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蒋介石政权、地主阶级都被排除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外,范围没有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195011.35.55.80.90.91——195119.67.612.01.20.92——195219.48.211.21.21.02——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950—1952年,尽管朝鲜战争导致西方对中国大陆实行“封锁”“禁运”,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还是以相当快的速度恢复发展,这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说明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失败,且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材料所述的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无法判断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工商业,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4年6月,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扩大县的经济管理权限的规定》,扩大了区县在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对外贸易、劳动管理、税收、物价、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这一举措()A.建立了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 B.利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C.促进区县独立经济管理体制建立 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扩大了区县在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对外贸易、劳动管理、税收、物价、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可知通过扩大区县的管理权限,可以更好的优化经济资源配置,B项正确;此时,我国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并没有建立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是建立区县独立经济管理体制,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企业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赋予执事官特殊的权力,其权力日益坐大,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官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据此可知执事官()A.适应了帝国的发展形势 B.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权代理皇帝行使决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赋予执事官的权力是与帝国发展形势相适应,尤其是对各省的监督,这与帝国疆域不断扩大,需要加强对地方管理是适应的;A项正确;题干提及了执事官的监督职能,但这并非意味着就建立起了完备的监督体系,而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地方的行政问题,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决策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结合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可知顾炎武之意即地方灵活自治的同时保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统治,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方面,排除A项;B项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不能体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排除B项;材料观点在强调整个国家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统治,并不是共治天下,排除C项。故选D项。13.16世纪以后,东亚地区很难再见到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身影,中国与南海诸国间的贡赐贸易也趋于衰落,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控制着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日渐繁荣。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C.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传统朝贡贸易逐渐衰落,印度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大西洋贸易逐渐兴起,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国际贸易的变化,并未涉及殖民扩张,无法体现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恩格斯曾指出:“法国的市民,从他们的封建主手中买得或争得最初的自治权以后,就把自己的城市共同体称为‘公社’。”1871年,巴黎人民继续沿用公社名称,在具体的国家治理实践中也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未突破传统公社体制 B.具有一定历史渊源C.直接脱胎于自治城市 D.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答案】B【解析】据材料“1871年,巴黎人民继续沿用公社名称,在具体的国家治理实践中也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可以看出巴黎人民沿用公社名称,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说明巴黎公社具有一定历史渊源,B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政权,是对传统公社体制的突破,排除A项;自治城市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直接脱胎”,表述夸大,排除C项;巴黎公社缺乏的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文官队伍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如日本中央政府的50余万文官中,至少90%的文官接受过高等数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B.政党政治的发展C.文官队伍老龄化严重 D.政府职能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文官队伍人数增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整,对文官制度进行调整,因此出现大量高素质的文官,即政府职能的变化,D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政府官员,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关,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中立态度,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大量高素质文官的出现,与老龄化严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9年3月,美国国务院强调,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说明美国()A.力图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 B.意在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承担起重建战后世界的责任 D.积极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答案】B【解析】1949年,美国强调促进东南亚与“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蕴含意识形态色彩,意图遏制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影响;1955年,美国呼吁建立基金推动亚洲经济发展,并将其纳入共同安全法案之中,意图促进亚洲“自由”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意在通过这些举措增强这些国家抵御社会主义扩张的能力,从而使它们愿意继续保持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由此可知,B项正确;“力图”即极力谋求,美国这些举措是为了拉拢亚洲国家,并非为了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更不是为了帮助亚洲国家的战后重建,排除A、C项;美国这些举措不仅没有缓和当时美苏冷战的形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东京作为人烟浩闹之地,人物凑集……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无赖等亡命之徒,组成不少团伙,使得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当时,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如同皇城司的对内职能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一样,其对外职能是保卫皇帝的政治安全。——摘编自杨瑞军《××东京治安制度研究》(1)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朝代)东京__________(今天哪座城市)的治安管理制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治安管理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治安制度形成的背景。【答案】(1)①.北宋(或者宋朝)②.河南开封。(2)特点:治安职能专门化;治安管理机构独立化;治安执法秘密化;多种机构共管等。(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坊制度打破,人员流动大;中央集权加强,多个机构相互制约;人身依附减弱,社会成员身份复杂,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营业时间不受限制……还有夜市和晓市”可判断出朝代为北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为今天的河南开封。【小问2】根据材料“京城的地方府衙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军巡铺是北宋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及所学可得出治安职能专门化;治安管理机构独立化,治安执法秘密化,多种机构共管等。【小问3】根据材料“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坊制度打破,人员流动大;根据材料“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滋扰生事”“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及所学可得出人身依附减弱,社会成员身份复杂,社会治安问题严重;根据材料“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如同皇城司的对内职能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一样,其对外职能是保卫皇帝的政治安全。”及所学可得出中央集权加强,多个机构相互制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地球表面之各部分,各方之人视之、择之,不同价值,盖各有其最重要之一部分。狭义言之,所谓乡土;广义言之,所谓国家。其余地球之各部分,不过为体认此一部分。故研究之以联络此定点之智识,此国粹主义之所以重也。——广智书局编辑部编纂《世界地理教科书》(1906年)材料二吾国民知有家产,不知有国产,固由于国体之致然,亦坐其素不稔夫内国之公产业耳,兹编于户口之蕃耗,物产之良否,与夫山河之美,人物之秀,制造之工,苟内国所可宝贵者,必郑重为之讲说,庶公产业之可宝,饫闻于幼时,以起其他年重爱国之想。亚洲之中,国以数十,惟我中国,版图辽阔,民庶殷繁,雄踞其东南部,盖世界著名之大国也。——摘编自张相文《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1903年出版)等材料三与欧罗巴最大之国比较,俄罗斯之幅员已倍大于我,而英吉利之地,又大于俄罗斯。惟俄属之西伯利(亚),皆荒寒瘠土;英之殖民,则散在五洲,亦多荒瘠。若土壤膏腴,气候和暖,而又联合为广大之地域,当推我国为最矣。——摘编自京师大学堂编著《本国中等教科地理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地理教育”,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清末时期的地理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还成为知识分子构建中国形象、塑造国家认同的工具。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传入中国的地理学知识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世界观。一批知识分子大力开展地理教育,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心;通过比较中外自然资源,盛赞中国地理条件的优越,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护之情。借助新式教育的普及,灌注着民族主义话语的地理教科书在社会上推广开来;与此同时,领土、主权、资源等一连串与地理学相关的概念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由此增强学生对作为国家的“中国”的认同感。虽然清末萌生的近代地理学在传授地理知识中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表述,但在当时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遭到侵犯的形势下,这种教育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也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唤起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乡土”“国家”“不知有国产”“山河之美,人物之秀”“重爱国之想”“土壤膏腴气候和暖”等信息可知,清末时期的地理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还成为知识分子构建中国形象、塑造国家认同的工具。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国家认同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时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纪要看到对国家认同、民族意识的激发,要看到其地理知识的局限性与偏颇处。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材料二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例,“整理旧渠、开凿新渠”“变旱田为水田”,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开渠用合作社的办法,地、工具、资金、劳动力均可入股,修成后按股份利。部分工程当地群众以边区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如荣臻渠、伯承桥、小平桥等等,增进了政民的团结。——摘编自吴云峰《华北抗日根据地林业工作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与山争地”“与水争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北抗日根据地环境治理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原因:人口增多、人口地矛盾尖锐:南方经济发展,人口向山区迁移;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及推广;商品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2)特点: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意义:有利于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提高了党的威信,为建国后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一“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人口的增加,人向山区迁移,但同时土地开垦增加的耕地面积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需要,使得人地矛盾尖锐;据材料一“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可知民营手工业、矿业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据材料一“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可知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向沼泽、河滩迁移;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验的进步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作物种植,这些都推动了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和“与水争田”。【小问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可知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据材料二“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可知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据材料“因地制宜,大小结合,提倡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大小河流和官堤民埝必须全面掌握和统一治理”可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大规模植树造林有利于根据地生态环境改善;将边区政府农田水利的建设、植树造林与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抗战及游击战相联系分析其意义可知促进边区农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根据材料群众对于边区政府环境治理的态度,可知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时期,美国发行了大量战争宣传海报。海报的设计者们根据政府的要求提供作品,直到通过审核为止。这些海报的主题涵盖了参军动员、女性工作、节俭运动、保卫国家安全等。美国传统社会对黑人、亚裔等少数族裔群体并不宽容。但为了增强国家凝聚力,海报的人物形象塑造风格有所转变,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的形象不再以丑化或讽刺为主,反之以鼓励黑人参军为主。这些海报还专门塑造了刚毅有力、勤俭节约、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为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参与战争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激励作用。这类型战争宣传海报通常含有法西斯国家的领导人与国旗的标志性符号,以此突出敌人发动战争的丑恶形象。为了使战时海报宣传取得预期效果,政府还雇佣了大量专门负责分发战时宣传海报的工作人员。——摘编自高宁馨《二战时期美国海报宣传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战争宣传海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战争宣传海报的意义。【答案】(1)特点:深受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主题丰富;突出美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宣传女性为国服务的重要性;通过丑化敌人形象激发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2)意义:增加了战时就业岗位;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与国家凝聚力;推动了二战的胜利进程;为后世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海报设计提供了借鉴等。【解析】【小问1】据材料“海报的设计者们根据政府的要求提供作品,直到通过审核为止”及所学,可得出深受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据材料“主题涵盖了参军动员、女性工作、节俭运动、保卫国家安全等”,可得出主题丰富;据材料“为了增强国家凝聚力,海报的人物形象塑造风格有所转变,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的形象不再以丑化或讽刺为主,反之以鼓励黑人参军为主”,可得出突出美国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据材料“塑造了刚毅有力、勤俭节约、独立的女性形象”,可得出宣传女性为国服务的重要性;据材料“这类型战争宣传海报通常含有法西斯国家的领导人与国旗的标志性符号,以此突出敌人发动战争的丑恶形象”,可得出通过丑化敌人形象激发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小问2】据材料“为了使战时海报宣传取得预期效果,政府还雇佣了大量专门负责分发战时宣传海报的工作人员”,可得出增加了战时就业岗位;据材料“这为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参与战争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激励作用”及所学,可得出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参战的支持与国家凝聚力;从对二战的进程分析,得出推动了二战的胜利进程;从对其他国家海报设计的影响分析,得出为后世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海报设计提供了借鉴等。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仰韶文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并结合所学可知,“玄鸟生商”“践足而孕”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生产和决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D项正确;龙山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B项;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约3800~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遗存,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孟子主张“以其所有,易其所无”“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据此可知,这些观点()A.旨在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 B.利于新生产方式的产生C.体现了思想多元格局形成 D.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富贵只要是合乎道义的,就可以去追求;孟子认为互通有无可以弥补不足;韩非认为奢侈而懒惰会变得贫穷,勤劳节俭会变得富足。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三位学者都主张发展经济,追求财富,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中的思想虽与经济相关,但与“富国强兵”并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的新的生产方式,这对材料中观点的出现产生影响,B项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共通性,而非多元差异性,排除C项。故选D项。3.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A.人口内迁与南迁 B.政权更迭频繁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民族交流交融【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气候变冷,草原面积减少,北方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都说明北方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A项正确;政权更迭频繁和民族交流交融是其间接结果,排除B、D项;材料所举现象就是生态环境恶化,C项逻辑关系错乱,排除C项。故选A项。4.郊祀是我国古代君主履行祭天祈福特权的一种宗教行为,唐代是郊祀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如表所示为唐代郊祀活动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些可用于印证唐代郊祀活动()时间内容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升坛行事官及供奉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一阶诸献官并准升坛列天宝十年(752年)天下侍老,百岁以上赐绵帛,粟五石。八十以上绵帛三段,粟三石。丈夫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绵帛二段,粟二石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天下应有逋欠在百姓腹内者,及京畿今年夏青苗钱,并放免。官酤酒及杂榷率并同禁断,淮南江南去年以来水旱疾疫,其税租节级蠲放A.适应了国家治理策略的需要 B.反映出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C.加速了儒家伦现宗教化进程 D.折射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代郊祀活动在敬天法祖的同时,通过升迁百官、抚恤贫困、免除租税等政治、经济活动,丰富了国家管理手段和形式,适应了唐朝国家治理策略的需要,A项正确;“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与郊祀是我国古代君主履行祭天祈福特权不符,排除B项;加速了儒家伦现宗教化进程只是部分信息,并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将郊祀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相结合的做法,体现的并非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 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可知,行会和会馆积极参与农村和城市的治理,包括提供物资、墓地、慈善服务等,积极参与基层的治理,A项正确;会馆和行会虽然提供慈善服务,但并非民间慈善机构,排除B项;行会和会馆的行为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但并没有“促成”社会和谐,排除C项;行会和会馆不仅在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也在农村为贫困成员提供物资、墓地等,不能说明商人对城市身份的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6.1897年,江南储材学堂正式创办。其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十六目(律例,赋税,……种植、水利……化学、矿务等)”,这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据此可知,该学堂()A.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篮 B.受政治改革的影响明显C.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特征 D.是学堂选官制度确立的产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江南储材学堂人才培养体系分四门十六目,近似于4个学科16个专业,可知该学堂初步建立了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C项正确;从材料的专业设置无法得出该学堂成为近代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一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清政府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学堂选官制度确立是在1904年《凑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C项。7.据图可知,组织的兴起()A.受地缘综合因素影响 B.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C.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地图信息可知,组织兴起的主要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这几个地区有的位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有的位于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相对比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较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强,北京作为晚清和民国初年的政治中心,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此可见,组织的兴起受到地缘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北京并不属于沿海沿江城市,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几个城市出现了早期组织,不能反映“星火燎原”之势,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几个城市兴起了早期组织,据图不能得知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组织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8.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以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议、咨议,或吸纳他们参加一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A.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C.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得以延续,这为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积累了经验,D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蒋介石政权、地主阶级都被排除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外,范围没有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9.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195011.35.55.80.90.91——195119.67.612.01.20.92——195219.48.211.21.21.02——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950—1952年,尽管朝鲜战争导致西方对中国大陆实行“封锁”“禁运”,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还是以相当快的速度恢复发展,这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说明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失败,且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材料所述的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无法判断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工商业,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4年6月,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扩大县的经济管理权限的规定》,扩大了区县在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对外贸易、劳动管理、税收、物价、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这一举措()A.建立了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 B.利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C.促进区县独立经济管理体制建立 D.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据材料“扩大了区县在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经济技术协作、对外贸易、劳动管理、税收、物价、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可知通过扩大区县的管理权限,可以更好的优化经济资源配置,B项正确;此时,我国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并没有建立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是建立区县独立经济管理体制,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企业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1.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赋予执事官特殊的权力,其权力日益坐大,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官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据此可知执事官()A.适应了帝国的发展形势 B.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权代理皇帝行使决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赋予执事官的权力是与帝国发展形势相适应,尤其是对各省的监督,这与帝国疆域不断扩大,需要加强对地方管理是适应的;A项正确;题干提及了执事官的监督职能,但这并非意味着就建立起了完备的监督体系,而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地方的行政问题,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决策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欧洲盛期的政治文化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顾炎武在明末竭力倡导又未能实现的政治理想,即“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种观点是基于这一时期的欧洲()A.建立了以农奴和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B.实现了封君封臣制和城市贵族统治结合C.形成封建君主和城市贵族共治天下的格局D.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国王权力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可知顾炎武之意即地方灵活自治的同时保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统治,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方面,排除A项;B项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不能体现“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排除B项;材料观点在强调整个国家的统一文化认同与政治统治,并不是共治天下,排除C项。故选D项。13.16世纪以后,东亚地区很难再见到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身影,中国与南海诸国间的贡赐贸易也趋于衰落,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控制着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日渐繁荣。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C.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传统朝贡贸易逐渐衰落,印度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和大西洋贸易逐渐兴起,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国际贸易的变化,并未涉及殖民扩张,无法体现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4.恩格斯曾指出:“法国的市民,从他们的封建主手中买得或争得最初的自治权以后,就把自己的城市共同体称为‘公社’。”1871年,巴黎人民继续沿用公社名称,在具体的国家治理实践中也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未突破传统公社体制 B.具有一定历史渊源C.直接脱胎于自治城市 D.缺乏先进阶级领导【答案】B【解析】据材料“1871年,巴黎人民继续沿用公社名称,在具体的国家治理实践中也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可以看出巴黎人民沿用公社名称,表现出它对1792年巴黎革命公社的效仿,说明巴黎公社具有一定历史渊源,B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政权,是对传统公社体制的突破,排除A项;自治城市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直接脱胎”,表述夸大,排除C项;巴黎公社缺乏的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不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文官队伍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如日本中央政府的50余万文官中,至少90%的文官接受过高等数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B.政党政治的发展C.文官队伍老龄化严重 D.政府职能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文官队伍人数增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整,对文官制度进行调整,因此出现大量高素质的文官,即政府职能的变化,D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政府官员,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关,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中立态度,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大量高素质文官的出现,与老龄化严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1949年3月,美国国务院强调,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说明美国()A.力图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 B.意在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承担起重建战后世界的责任 D.积极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答案】B【解析】1949年,美国强调促进东南亚与“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蕴含意识形态色彩,意图遏制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影响;1955年,美国呼吁建立基金推动亚洲经济发展,并将其纳入共同安全法案之中,意图促进亚洲“自由”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意在通过这些举措增强这些国家抵御社会主义扩张的能力,从而使它们愿意继续保持与西方,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由此可知,B项正确;“力图”即极力谋求,美国这些举措是为了拉拢亚洲国家,并非为了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更不是为了帮助亚洲国家的战后重建,排除A、C项;美国这些举措不仅没有缓和当时美苏冷战的形势,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紧张,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东京作为人烟浩闹之地,人物凑集……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加上一些逃兵、无赖等亡命之徒,组成不少团伙,使得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当时,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如同皇城司的对内职能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一样,其对外职能是保卫皇帝的政治安全。——摘编自杨瑞军《××东京治安制度研究》(1)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朝代)东京__________(今天哪座城市)的治安管理制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治安管理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治安制度形成的背景。【答案】(1)①.北宋(或者宋朝)②.河南开封。(2)特点:治安职能专门化;治安管理机构独立化;治安执法秘密化;多种机构共管等。(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坊制度打破,人员流动大;中央集权加强,多个机构相互制约;人身依附减弱,社会成员身份复杂,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营业时间不受限制……还有夜市和晓市”可判断出朝代为北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为今天的河南开封。【小问2】根据材料“京城的地方府衙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军巡铺是北宋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及所学可得出治安职能专门化;治安管理机构独立化,治安执法秘密化,多种机构共管等。【小问3】根据材料“东京城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店铺、旅舍、货摊林立”及所学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坊制度打破,人员流动大;根据材料“流氓无赖,横行于街巷之中,滋扰生事”“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及所学可得出人身依附减弱,社会成员身份复杂,社会治安问题严重;根据材料“京城的地方府衙主要职能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其所受理的治安案件范围包括中央各部门。军巡铺是东京基层的治安机构,其职责除了夜间巡逻和处理治安事件外,还负责消防等事务。皇城探事卒是东京城秘密的警察组织,如同皇城司的对内职能是保卫皇帝的人身安全一样,其对外职能是保卫皇帝的政治安全。”及所学可得出中央集权加强,多个机构相互制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地球表面之各部分,各方之人视之、择之,不同价值,盖各有其最重要之一部分。狭义言之,所谓乡土;广义言之,所谓国家。其余地球之各部分,不过为体认此一部分。故研究之以联络此定点之智识,此国粹主义之所以重也。——广智书局编辑部编纂《世界地理教科书》(1906年)材料二吾国民知有家产,不知有国产,固由于国体之致然,亦坐其素不稔夫内国之公产业耳,兹编于户口之蕃耗,物产之良否,与夫山河之美,人物之秀,制造之工,苟内国所可宝贵者,必郑重为之讲说,庶公产业之可宝,饫闻于幼时,以起其他年重爱国之想。亚洲之中,国以数十,惟我中国,版图辽阔,民庶殷繁,雄踞其东南部,盖世界著名之大国也。——摘编自张相文《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1903年出版)等材料三与欧罗巴最大之国比较,俄罗斯之幅员已倍大于我,而英吉利之地,又大于俄罗斯。惟俄属之西伯利(亚),皆荒寒瘠土;英之殖民,则散在五洲,亦多荒瘠。若土壤膏腴,气候和暖,而又联合为广大之地域,当推我国为最矣。——摘编自京师大学堂编著《本国中等教科地理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地理教育”,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清末时期的地理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还成为知识分子构建中国形象、塑造国家认同的工具。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传入中国的地理学知识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世界观。一批知识分子大力开展地理教育,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心;通过比较中外自然资源,盛赞中国地理条件的优越,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护之情。借助新式教育的普及,灌注着民族主义话语的地理教科书在社会上推广开来;与此同时,领土、主权、资源等一连串与地理学相关的概念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由此增强学生对作为国家的“中国”的认同感。虽然清末萌生的近代地理学在传授地理知识中出现了一些不准确的表述,但在当时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遭到侵犯的形势下,这种教育不仅传授了地理知识,也成为塑造国家形象,唤起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乡土”“国家”“不知有国产”“山河之美,人物之秀”“重爱国之想”“土壤膏腴气候和暖”等信息可知,清末时期的地理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还成为知识分子构建中国形象、塑造国家认同的工具。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国家认同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时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纪要看到对国家认同、民族意识的激发,要看到其地理知识的局限性与偏颇处。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玉米、红薯、洋芋的引种,人口持续的大规模向山区流动,带来持续的山地垦殖扩张。广东惠州、潮州山区民营冶铁场达44处,“山脚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在山掘矿,煽铁获利”。明清时期,各地还通过围垦河滩、沼泽、海涂等方式“与水争田”,实现耕地增长。地势低洼的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形成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两利俱全,十倍禾稼”。与土地开发兴盛相应,清代关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讨论增多,不少官员、学者呼吁保护林木和植树造林,然而“山林既尽,无以宿水,溪流渐涸,田里多荒”的现象愈演愈烈。——摘编自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等材料二抗战时期,华北各根据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禁止任意砍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运动,明确林地产权,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采取“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把造林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垦荒与造林同步。根据地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