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忆与学习1
1.信息解决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D)
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D)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涉及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
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A)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4、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如何做事情或如何
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B)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5.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期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C)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C)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7.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乂被称为(A)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8.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重要是以如何的编码形式储存(D)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
9.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白其平均数量是(C)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
10.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
建立起联系。这是(B)
A.保持性亚述B.精细®:述C.形象性史述D.注意性匆:述
11•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
被称为(A)
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
12.一方面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D)
A.冯特B.弗洛伊谯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13.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B)
A.干扰理论B.消退理论C.强化理论D.克制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
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ABC)
A.编码B.存储C.提取D.应用E.遗忘
2.依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ABCD)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E.形象记忆
3.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的阶段有(ABC)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陈述性记忆E.程序性记忆
4.对遗忘因素的解释重要有(AB)
A.消退说B.干扰说C.M间说D.情景说E意义说
5.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现象可以分为(A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同时干扰D.交互干扰E.暂时干扰
6.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DE)
A.故意记忆B.形象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
7.按记忆时有无自觉目的可以将记忆分为(AE)
A.故意记忆B.形象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E.无意记忆
8.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有(AB)
A.消退说B.干扰说C.克制说D.重构说E.选择说
9.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E.模仿学习
10.依据学习的内容对学习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ABE)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
11.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
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学习时常用的组织策略有(AE)
A.群集B.摘录C.划线D.列提纲E.做笔记
记忆与学习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规定的。
1.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C)。
A.编码B.存储C.提取D.整合
2.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杷原本是静止的图像当作是在运动的,这是由于存在(B)。
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
3.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重要是(B)。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景编码
4.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是(A)。
A.反响回路B.突触结构C.长时程增强作用D.细胞整合
5.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合是(C)。
A.反响回路B.突触结构C.海马D.整合细胞
6.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重要是(A)。
A.图像记忆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景编码
7.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对的的是(D)。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羽像记忆容量大
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
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听觉系统存在感觉记忆
8.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A)
A.组块氏复述C.选择注意D.编码
9.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证明短时记忆的存在?(D)
A.系列位置效应B.近因效应C.顺行遗忘D.前摄克制
10.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C)。
A.平行扫描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各种方式综合扫描
11.对一个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业余新手只有18%。由此可见,(D)
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A.加工深度B.觉醒状态C.记忆内容D.人体的知识经验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选出
所有符合题目规定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AB)。
A.视觉编码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
D.情景编码E.图像记忆
2.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CDE)。
A.复述B.干扰C.觉醒状态D.组块E.加工深度
3.记忆的基本过程是(ABD)o
A.编码B.储存C.组块D.提取E.输出
4.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种改变涉及(BCE)。
A.相邻神经元突触大小的变化B.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
C.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港长D.神经元之间胶质的增长
E.神经元之间突触数量的增长
5.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平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
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DE)。
A.语义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
6.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可以说明(BE)o
A.遗忘的因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因素是由于干扰
C.遗忘的因素是由于压抑D.遗忘的因素是由于提取失败
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因素
三、简答题
1.简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和差异。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问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
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其编码方式涉及听觉编码和视觉编
码,•般认为先进行视觉编码,然后进行听觉编码。其储存形式重要是复述,涉及维持性复
述和精细性复述,但是只有维持性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水平,必须进
行精细性复述。此外,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存储时间也很短暂。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一般
可以将信息保持15〜30秒,即短时记忆的内容没有复述会迅速被遗忘。其遗忘的形式重要
有干扰和消退。沃和诺尔曼运用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遗忘重要是由于干扰。短
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方式。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储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
知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没
有容量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长M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以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以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
要意义。它使人可以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
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知识系统的纪织限度不同,提取的速度不同,知
觉、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速度也就不同样。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按语义类别编码、以
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重要因素有:编码时的意识状
态、加工深度.长时记忆的存储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组织有效的复习、运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其信息提取的重要方式有:再认、回忆。其以往的进程为:在学
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进展得很慢,以后逐渐缓慢。这重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时间、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限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识记者的态度等。长时记
忆的遗忘因素重要有:衰退、干扰、压抑、提取失败。
2.人的长时记忆内容是否是事实的真实再现?为什么?
长时记忆的内容是人摘结合自身经验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得来的,并不是事实的真
实再现。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其记忆的内容并不一定完全同样,因此它不一定是事实
的真实再现。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存储阶段,已经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
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卜.降;在
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也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
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
加完整、合理和故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比如有一个实验,研
究者给被试呈现•张图画,规定他根据自己的回忆画M天,然后将这张图片交给第2个被试
看,并让第2个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来,再交给第3个被试……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直
到第18个被试。这时,被试凭借自己的记忆所画出的图片与原图片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列表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感觉信息,它是
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存储时间为0.25〜2秒,容量比较大,具有物理特性和形象编码
短时记忆:当前一刻可以意以到的记忆,涉及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中
间阶段,保存时间为5秒〜2分钟,容量为7±2个组块,具有视觉和语义编码
长期记忆:信息通过复述、编码后,可以被检索并提取,从而得到再现。它是记忆系
统的高级阶段。保存时间很长,容量没有限度,以自然语言和视觉表象编码
联系:
三种记忆的区分只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任何信息必须通过感觉记忆
和短时记忆才干转入长时记忆,没有感觉记忆的登记和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也许长时
间存储在头脑中。
4.简述长时记忆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
语义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柯林斯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
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事实上也会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
织在一起,概念之间通过连线表达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
个概念网络。层次越高,其抽象水平也越高。这个模型简洁说明了概念间的互相关系。每个
概念的特性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储存该概念的独有特性,而同层上
各概念共有的特性,储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根据层次网络模型的假设,句子的理解过
程是对网络的搜索过程;这种搜索被认为带有“全或无”的性质。
层次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便于将知识进行一定的组织,有助于长时记忆的信
号提取。比如“鸟”这个概念的上级概念是“动物”,其下级概念是“金丝雀”和“鸵鸟”
等。各级概念分别具有特性,比如“鸟”具有的特性是“有翅膀”、“能飞”、“有羽毛”。而
特性间的不同将不同概念又加以区别。比如与“金丝雀”•起储存的是它与其他“鸟”区别
开来的“会唱”“黄颜色”这些特性。同在“动物”下面的不同连线的“鱼”则又有不同的
特性。按照这个网络进行肯定和否认的推断就可以形成概念的理解。
5.简述关r存在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的证据。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或操作记忆。一般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是由实验和临床事例中得到证实的。墨多克等用实验证明了系列位
置效应的现象。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比中间部分更容易回忆,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其中,近因效应所涉及的单诃末尾部分的单诃数量恰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这个实
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其他相关实验,如证明不同的首因效应是在回忆中插人材料来防
止复述也得到证明。
此外,临床事例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如:脑震荡患者对受伤前几分钟发生的事件、情境、
因素•概记不得。而对往事却记得很清楚,说明他的长时记忆仍然保持,损伤的仅是短时记
忆.又如,切除海马回的手术也导致记忆的反常.这些都证明了有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
6.请说明短时记忆储存的编码是听觉编码的实验证据。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相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康拉德
在研究中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B,C,P,T,V,F等辅音字母,规定被试严格按顺序进行
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卜,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
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这说明明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重要编码
方式。
7.短时记忆的遗忘因素是什么?请用经典的实验来说明。
Waugh和Norman(1965)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遗忘重要是干扰信息引
起的。
Waugh和Norman(1965)让被试听由若干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序列,在数字序列呈现完
毕后,随着着一个声音信号将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这个探测数字曾经在前面出现过一次,被
试的任务就是回忆在探测数字后边是什么数字。从回忆数字到探测数字之间是间隔数字,呈
现这些间隔数字所需要的时间为间隔时间。在实验中,Waugh和Norman(1965)采用了两
种速度来呈现数字:一种是快速的,每秒4个;一种是慢速的,每秒1个。这样,就可以在
间隔数字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间隔时间,从而使时问和干扰信息这两种因素分离开来。结果
发现,在快慢两种呈现速度下,被试的回忆对的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长而减少,并且不受间
隔时间的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干扰说。
记忆与学习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I.记忆涉及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涉及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B)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重要以(D)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重要编码形式是(A)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A)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反复识记材料是(D)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B)秒钟。
A.5B.20—30C.60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个组块。
A.6±2B.6+1C.7±l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
A.7±2B.5±2C.8±2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C)
A.7力口减2个音节B.7加)减2个单元C.7加减2个组块D.7力口减2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以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C)。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重要以(B)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A)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重要以什么形式存储?(A)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
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A.长时记忆B.情境名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中的。(A)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与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A)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D)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28.学生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加以内化和组织,变成自己的知以,且在必要时加以再现
或运用,这种学习形式属于(A)
A.接受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
2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克制作用,属于(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双重干扰D.新旧干扰
30.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克制作用叫(A)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克制D.超限克制
3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D).
A.群集法B.地点法C.计算法D.节省法
32.研究表白,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3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克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克制D.超限克制
34.已学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克制作用,称为(D)
A.相似干扰B.后摄干扰C.接近干扰D.前摄干扰
35.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限度达(C)时记忆效果较好。
A.30%B.40%C.50%D.80%
36.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C)
A.群集B.摘录C.过度学习D.列提纲
37.人们经常运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
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法D.特性法
38.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B)
A.语义友述B.精细耳述C.保持性发述D.情景性庭还
39.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所有遗忘。这种遗忘的因
素重要是(D)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情绪干扰D.痕迹消退
40.依据语义网络,当想到一个单词时,很容易地会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这个过程
在理论上叫做(D)
A.相似联想B.激活C.接近联想D.扩散激活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的基本过程有(ABD)。
A.编码B.保持C.整理D.提取E.系统化
2.记忆的三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ACD)。
A.感觉记忆B.暂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中的重要编码形式为(BE)。
A.声音代码B.语义代码C.动作代码D.直接代码E.视觉代码
4.陈述性记忆解决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如何骑车
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ADE)。
A.知识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技能学习E.社会规范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可以接受和使用的形
式。
3.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拟定的形
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
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运用。
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解决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涉及字诃、定义、人名、M间、事件、概念
和观念。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如何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术,通常包含•
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涉及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
横向联系。
5.故意遗忘:故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故意遗忘.
6.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互相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
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1)记忆的涵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
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一保持,信息从
记忆中提取出来一提取。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
系统可以接受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②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
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期间后才也许被提取。③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
来加以应用,才是故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问忆和再认。
2.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
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一
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一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夹一提取。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
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可以接受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②
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期间后才也许被提取。③
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故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
和再认。
3.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记忆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
(1)语义网络: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
联系的密切限度。
(2)扩散激活:依据语义网络,当你想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地想起与之有联系
的其他各词的过程。
通过上述几种组织方式,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
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它表达各种知识要素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人们运用现有的知识组
织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和原有的图式结合起来,不断地建构和发展着庞大而有序的记忆
系统。
4.简述遗忘的因素。
对遗忘的因素一般有两种解释:
(I)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重要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
的干扰。
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地点法:又称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
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重要运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2)韵律法:也称口诀法,对•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
忆内容。故意识地运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3)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的最佳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
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楚准确地总结重要的观点和例证。
五、论述题
I.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性与区别。
答案要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信储存的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
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
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印象。感觉记忆的信息尚未经任何加工,
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的,它具有以下基本以特点:①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
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印鲜明的形象性。②进入感觉
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儿十到几百亳秒③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特点所
决定,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的注意,才干转入
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它与感觉记忆的区别是,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
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解决和编码后
的信息才干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可见,短时记忆是信息在感觉记忆之后
的高一级加工水平阶段,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
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②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土
2个组块。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重要是采用了言语听觉形式编码。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通过充足加工,在人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它可以贮存一个人对世界的结识,是一个庞
大的信息库。②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期,它可以准时、日、月、年及至终身计算,
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永久存在的。③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
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形式,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2.试述遗忘的因素及其影响因素。
•、遗忘的因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重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重要依
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限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3.结合实际谈谈复习的策略。
答题要点:
复习策略的重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采用适当的复习
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1)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②系统的复习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限度达50%时效果最佳。
(3)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
忆③充足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期保持。因
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当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
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上各点可以通过例子展开论述
4.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如何复习才干有效避免遗忘。
答题要点:
(1)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重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
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②系统的复习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限度达50%时效果最佳。
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足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期保持。因此,
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当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
习效率的提高。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
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进而促进
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合用于那些需要进一
步理解与思考才干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
的互相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②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
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
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
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重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
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楚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
与记忆。
5.请你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答题要点:
艾宾浩斯一方面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己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
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达学习中记
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达时间(天数),曲线表达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耳遗忘
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白,
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
后遗忘逐渐减慢,到了相称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以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6.试述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及如何防止遗忘?
答题要点:
(1)艾宾浩斯一方面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己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
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
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
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白,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
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2)复习策略:
(3)组织策略:
7.结合实例谈谈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答题要点: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
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
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合用于那些需要进一步理解与思考
才干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
间的q相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
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
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科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
的逻辑关系,写卜.重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楚概括
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以上各点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8.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
答题要点:
(1)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复习策略、组织策略
(2)为了更好的有效学习,应当恰当运用学习策略。
①复习策略:重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用适当
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却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兔习的时间:及时当习、系统的复习、分散匆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限度达50%时效果最佳。
发刁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夏月方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充足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期保持。因此,
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当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
习效率的提高。
②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秋招:护理培训师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岗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普洱市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安阳辅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海外供应链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年曲线运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竞赛真题c类
- 2025年狼牙山五壮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质检面试测试题及答案
-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1)课件
-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解读课件
- 冒险酒馆事件菜谱全攻略
-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课件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共16张PPT)
- 抚州市金溪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2022年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11T 1902-2021 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
- 郭尔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T∕CGMA 100.001-2016 闭式冷却塔
- 石.河砂出厂合格证(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