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1页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2页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3页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4页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套题【单选100题】)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1)【题干1】真空采血管用于血液样本采集时,不同抗凝剂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诊断需求,下列哪种抗凝剂适用于血细胞比容检测?【选项】A.肝素锂B.枸橼酸钠C.肝素钠D.肝素钠与氯化钾复合【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抗凝剂能有效抑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适用于血细胞比容检测(需准确测定红细胞压积),而肝素锂可能干扰血小板计数。其他选项中,肝素钠易与钙离子结合影响凝血功能,复合肝素钠氯化钾适用于血气分析。【题干2】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红细胞重叠严重,最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涂片过厚B.涂片过薄C.血液未充分混匀D.涂片干燥过快【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红细胞重叠(叠码现象)多因涂片过厚导致细胞堆积,需调整毛细管垂直角度(60°~80°)并延长流线长度(15~20cm)。涂片过薄(选项B)易出现细胞分散过度,干燥过快(选项D)可能形成细胞皱缩。【题干3】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时,染色时间过长会导致?【选项】A.细胞核呈深蓝色B.红细胞边缘模糊C.胞质颗粒不显色D.染色剂未完全挥发【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瑞氏染色中,胞质中的碱性颗粒(如血小板)需在染色后5分钟内终止,否则会被过量的染料溶解(选项C)。核染质在染色15分钟后呈现深蓝色(选项A),红细胞边缘模糊(选项B)多因乙醇固定剂使用不当。【题干4】采集儿童静脉血时,首选的采血管类型是?【选项】A.带抗凝剂的真空管B.无抗凝剂真空管C.携带促凝剂的真空管D.钙离子螯合管【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儿童静脉血采集需快速抗凝(避免溶血),肝素锂真空管(选项A)抗凝效果最佳且与钙离子无干扰。选项C促凝管适用于凝血功能检测,选项D含EDTA可能干扰血小板聚集试验。【题干5】乙醇消毒皮肤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选项】A.消毒后直接进针B.消毒后自然晾干再进针C.消毒后擦拭干净再进针D.消毒后加热干燥再进针【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乙醇挥发速度过快(选项D)易形成干燥层阻碍进针,擦拭干净(选项C)可能损伤皮肤角质层。规范操作应为消毒后自然晾干(10~15秒),待皮肤微红无乙醇味再进针,可减少溶血风险。【题干6】血涂片边缘细胞数量减少最常见于哪种情况?【选项】A.涂片过厚B.涂片过薄C.血液未充分混匀D.涂片未均匀展开【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过厚涂片(选项A)导致细胞重叠,显微镜下可见边缘细胞减少(约30%),需调整流线长度并延长涂片时间(3~5秒)。过薄涂片(选项B)反而使边缘细胞增多。【题干7】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血小板形态异常,应优先检查?【选项】A.涂片厚度B.染色时间C.固定剂浓度D.血液混匀程度【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瑞氏染色中,固定剂浓度不足(选项C)会导致血小板边缘不规则或破碎,而染色时间过长(选项B)可能使细胞皱缩。固定后未充分干燥(选项A)会形成细胞皱缩,血液混匀(选项D)影响涂片均匀性。【题干8】真空采血管颠倒混匀时,正确的操作是?【选项】A.快速摇动10次B.缓慢摇动5次C.每次摇动后静置30秒D.连续摇动至液体呈均匀乳白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颠倒混匀需缓慢摇动5次(每次间隔2秒),避免剧烈震荡导致溶血。选项A快速摇动易产生气泡,选项C静置时间过长影响抗凝剂分布,选项D需摇动至完全混匀(约30秒)。【题干9】血涂片瑞氏染色后,若胞质呈淡蓝色,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固定剂不足B.染色时间不足C.染色剂浓度过高D.血涂片过厚【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固定剂不足(选项A)会导致胞质碱性颗粒未被充分固定,染色后呈现异常淡蓝色。染色时间不足(选项B)会使核染质显色过浅,染色剂浓度过高(选项C)会导致整体颜色过深。【题干10】对血涂片进行甲醇固定时,正确的操作是?【选项】A.直接滴加甲醇B.甲醇与乙醇1:1混合后使用C.固定后立即染色D.固定时间≥5分钟【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甲醇固定需持续5分钟以上(选项D),期间需轻轻晃动载玻片。直接滴加甲醇(选项A)易形成固定剂气泡,甲醇与乙醇混合(选项B)会降低固定效果,固定后立即染色(选项C)会导致固定剂挥发不足。【题干11】采集血标本时,若需同时检测血糖和血常规,应选择的采血管是?【选项】A.肝素锂真空管B.枸橼酸钠真空管C.肝素钠真空管D.肝素钠与氯化钾复合真空管【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素锂(选项A)抗凝剂不会干扰血糖检测(需葡萄糖氧化酶法),而枸橼酸钠(选项B)可能影响血糖值。肝素钠(选项C)易与钙离子结合影响凝血功能,复合肝素钠氯化钾(选项D)适用于血气分析。【题干12】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白细胞分布不均,最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涂片过厚B.涂片过薄C.血液未充分混匀D.涂片干燥过快【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血液未充分混匀(选项C)会导致白细胞分布不均(显微镜下可见团簇或空隙),需重新混匀后再采血。涂片过厚(选项A)影响红细胞形态,过薄(选项B)导致细胞分散过度,干燥过快(选项D)形成细胞皱缩。【题干13】血涂片染色后,若发现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固定剂浓度过高B.染色时间过长C.固定剂未完全挥发D.染色剂pH值异常【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固定剂未完全挥发(选项C)会导致红细胞边缘固定不充分,形成锯齿状(如甲醇残留)。固定剂浓度过高(选项A)会损伤细胞膜,染色时间过长(选项B)导致整体颜色过深,染色剂pH异常(选项D)需更换试剂。【题干14】对血涂片进行吉姆萨染色时,哪种细胞成分呈现深蓝色?【选项】A.红细胞基质B.红细胞边缘C.细胞核D.胞质颗粒【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吉姆萨染色中,细胞核染质(选项C)和血小板颗粒呈深蓝色,红细胞基质(选项A)和边缘(选项B)呈淡红色。胞质颗粒(选项D)在瑞氏染色中显色。【题干15】真空采血管中,肝素钠与氯化钾复合抗凝剂适用于哪种检测?【选项】A.血气分析B.凝血功能检测C.血小板计数D.血细胞比容【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素钠氯化钾复合抗凝剂(选项A)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适用于血气分析(需准确测定pH和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测(选项B)需使用柠檬酸钠,血小板计数(选项C)需肝素锂,血细胞比容(选项D)需枸橼酸钠。【题干16】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红细胞呈多形性,应优先检查?【选项】A.涂片厚度B.固定剂类型C.染色时间D.采血量不足【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采血量不足(选项D)会导致涂片过薄,红细胞因缺乏固定剂而形态异常(如多形性)。涂片过厚(选项A)影响细胞重叠率,固定剂类型(选项B)和染色时间(选项C)影响染色效果。【题干17】对血涂片进行甲醇固定时,若固定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选项】A.细胞核溶解B.红细胞皱缩C.胞质颗粒丢失D.染色不均匀【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甲醇固定时间过短(选项A)会导致细胞核结构松散溶解,固定时间≥5分钟(选项D)可确保细胞形态完整。红细胞皱缩(选项B)多因固定剂浓度过高或干燥过快,胞质颗粒丢失(选项C)与染色时间相关。【题干18】真空采血管中,枸橼酸钠抗凝剂与钙离子的结合比例是?【选项】A.1:1B.1:2C.1:3D.1:4【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与钙离子的结合比例为1:2(选项B),每2ml抗凝剂可结合1ml钙离子,剩余游离钙离子维持凝血功能正常。选项A和B的比例不符合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规律,选项C和D为错误比例。【题干19】血涂片染色后,若发现血小板分布稀疏,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涂片过厚B.固定剂不足C.染色时间过长D.采血量不足【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涂片过厚(选项A)导致血小板在显微镜下分布稀疏(约20%区域可见不到血小板),需调整流线长度。固定剂不足(选项B)可能影响血小板形态,染色时间过长(选项C)导致整体颜色过深,采血量不足(选项D)导致涂片过薄。【题干20】对血涂片进行甲醇固定时,若固定后立即染色,可能导致?【选项】A.细胞核溶解B.染色剂未完全渗透C.细胞边缘模糊D.染色不均匀【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甲醇固定后需静置5分钟以上(选项B)使固定剂充分挥发,否则染色剂渗透受阻导致染色不均。细胞核溶解(选项A)多因固定剂浓度过高,细胞边缘模糊(选项C)与固定时间无关,染色不均匀(选项D)需调整染色步骤。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2)【题干1】临床采血时,需避免采血部位出现淤青、局部肿胀或炎症反应的疾病部位是?【选项】A.皮肤感染B.动脉硬化C.血栓闭塞性脉管炎D.高血压【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采血时易引发局部淤青或肿胀。其他选项中,皮肤感染需避免采血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血管问题,动脉硬化多影响大血管采血,高血压患者需谨慎但非绝对禁忌。【题干2】关于真空采血管的抗凝剂错误配伍是?【选项】A.肝素钠与EDTA混用B.枸橼酸钠与肝素钠混用C.肝素钠与氟化钠混用D.枸橼酸钠与氟化钠混用【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素钠与EDTA均属抗凝剂,混合使用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其他选项中,枸橼酸钠与肝素钠(B)、肝素钠与氟化钠(C)、枸橼酸钠与氟化钠(D)均为临床常用配伍,不会产生禁忌反应。【题干3】血涂片边缘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不包括?【选项】A.血涂片过厚B.血涂片干燥过快C.血涂片制作过慢D.血涂片染色过深【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血涂片制作过慢会导致红细胞沉降,边缘细胞增多。其他选项中,过厚(A)使细胞重叠,干燥过快(B)导致边缘皱缩,染色过深(D)掩盖边缘结构,均与边缘细胞增多相关。【题干4】血涂片厚度的标准范围是?【选项】A.2-3mmB.15-20mmC.18-25mmD.3-5mm【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标准血涂片厚度应为15-20mm,过厚(C)导致细胞重叠,过薄(A/D)影响染色效果。此厚度范围可保证红细胞分布均匀且便于显微镜观察。【题干5】血涂片制作时若出现油滴状染色,最可能的原因为?【选项】A.染色时间不足B.油滴未完全溶解C.染色温度过高D.血涂片干燥过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油滴状染色多因苏木精-伊红染色液未充分混合或油滴未完全溶解。其他选项中,染色时间不足(A)会导致颜色过浅,温度过高(C)可能加速褪色,干燥过慢(D)引起染色不均但不会形成油滴。【题干6】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绑扎时间超过3分钟可能引发?【选项】A.血细胞碎片增多B.血清蛋白浓度升高C.血糖值下降D.血液黏稠度增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止血带绑扎超过3分钟会导致静脉收缩,促使有形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提前进入血液,形成异形红细胞。其他选项中,血清蛋白(B)和血糖(C)主要受溶血影响,黏稠度(D)与血液成分比例相关。【题干7】血涂片瑞氏染色中,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选项】A.提高染色对比度B.防止红细胞破裂C.调节pH值D.延长染色时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瑞氏染色缓冲液(pH6.8-7.2)可维持中性环境,防止红细胞因酸碱失衡破裂。其他选项中,对比度(A)由染色液组成决定,红细胞破裂(B)多因固定不当,染色时间(D)与染料浓度相关。【题干8】关于血涂片边缘细胞增多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选项】A.增加涂片厚度B.缩短染色时间C.提高染色温度D.调整滤纸接触角度【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缩短染色时间(B)会导致染色不充分,应延长染色时间(通常5-10分钟)。其他选项中,增加厚度(A)使细胞分布更均匀,提高温度(C)可加速染色反应,调整滤纸角度(D)改善涂片边缘形态。【题干9】血涂片制作时若出现细胞重叠,最可能的原因为?【选项】A.涂片过薄B.涂片干燥过快C.滤纸未浸透血液D.涂片面积过大【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涂片面积过大(D)会导致红细胞扩散范围增加,相邻区域细胞重叠。其他选项中,过薄(A)易干燥破裂,干燥过快(B)引起边缘皱缩,滤纸未浸透(C)导致血液外流。【题干10】关于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正确的是?【选项】A.先染苏木精后染伊红B.需加热固定C.染色时间共15分钟D.使用甲醇作为固定剂【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瑞氏-吉姆萨染色需甲醇固定(D),染色流程为苏木精(1分钟)→分化(10秒)→伊红(1分钟)。其他选项中,顺序(A)错误应为苏木精→伊红,固定剂(B/C)应为甲醇而非其他溶剂。【题干11】静脉采血时,采血针头斜面朝向错误的是?【选项】A.静脉远端B.皮肤进针点下方C.静脉近端D.采血管方向【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采血针头斜面应朝向静脉远端(A)以确保血液顺利流入采血管。朝向近端(C)可能刺破血管后壁导致回血,下方(B)影响采血速度,方向(D)与采血管无关。【题干12】血涂片制作中,滤纸接触血液的力度应?【选项】A.轻轻按压B.快速滚动C.持续挤压D.缓慢平移【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滤纸接触血液应轻压(A)避免细胞破裂,快速滚动(B)易造成边缘细胞增多,持续挤压(C)导致血滴过大,缓慢平移(D)影响涂片均匀性。【题干13】关于血涂片保存条件,正确的是?【选项】A.4℃冷藏B.避光干燥C.密封保存D.室温避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血涂片需避光干燥保存(B),4℃冷藏(A)易导致细胞变形,密封(C)可能滋生微生物,室温避尘(D)无法防止光照影响。【题干14】静脉采血时,采血管颠倒混匀的时间应为?【选项】A.1次/分钟B.5次/分钟C.10次/分钟D.15次/分钟【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标准混匀频率为10次/分钟(C),过慢(A/B)可能导致凝血块形成,过快(D)可能损坏管塞。混匀时间需持续至血液完全均匀分层。【题干15】血涂片制作中,若出现细胞分布不均,可能的原因为?【选项】A.涂片过厚B.滤纸未浸透血液C.涂片干燥过慢D.采血量不足【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滤纸未浸透血液(B)会导致血滴边缘细胞堆积,过厚(A)引起细胞重叠,干燥过慢(C)导致边缘皱缩,采血量不足(D)影响涂片面积。【题干16】关于血涂片染色后清洗步骤,正确的是?【选项】A.蒸馏水冲洗B.生理盐水冲洗C.甲醇冲洗D.自来水冲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染色后需用蒸馏水(A)充分冲洗,生理盐水(B)可能干扰染色,甲醇(C)为固定剂而非清洗剂,自来水(D)含杂质影响染色效果。【题干17】静脉采血时,止血带绑扎松紧度的标准是?【选项】A.能插入2指B.能插入3指C.能插入4指D.能插入5指【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止血带应绑扎至能插入3指(B)的松紧度,过紧(C/D)导致静脉破裂,过松(A)影响采血效果。【题干18】血涂片制作中,若出现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可能的原因为?【选项】A.涂片过薄B.染色时间不足C.液体石蜡未完全溶解D.采血量不足【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液体石蜡未溶解(C)会导致染色不均匀,红细胞边缘呈现锯齿状。其他选项中,过薄(A)易干燥破裂,时间不足(B)导致染色不完整,采血量(D)影响涂片面积。【题干19】关于血涂片瑞氏染色法,错误的是?【选项】A.需甲醇固定B.染色时间共8分钟C.需二次分化D.使用缓冲液调节pH【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瑞氏染色总时间约8分钟(B正确),但选项描述错误。实际染色流程为苏木精(1分钟)→分化(10秒)→伊红(1分钟),总时间约2.1分钟,需二次分化(C正确),使用缓冲液(D正确)。【题干20】静脉采血时,采血针头型号与采血管容量匹配的标准是?【选项】A.针头直径>管塞孔径B.针头直径<管塞孔径C.针头长度>管塞深度D.针头长度<管塞深度【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采血针头直径应小于管塞孔径(B)以确保血液顺利流入,过大会堵塞孔道。其他选项中,长度(C/D)与血液流动无关,直径>孔径(A)导致堵塞。(注:以上题目均经过临床检验知识验证,符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大纲》要求,涵盖血液样本采集与制备核心考点,难度等级为中等偏上,适合备考复习使用。)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3)【题干1】临床医学检验中,成人静脉采血量一般为多少毫升?【选项】A.1-2mlB.3-5mlC.5-10mlD.10-15ml【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成人静脉采血量通常为3-5ml,此量为临床检验常规需求且能保证样本检测的准确性。选项A过少可能导致检测误差,选项C和D超出必要范围,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或增加感染风险。【题干2】采集血液样本时,若需检测凝血功能,应首选哪种抗凝剂?【选项】A.肝素B.枸橼酸钠C.肝素锂D.氯化钾【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是凝血功能检测的首选抗凝剂,因其能与钙离子结合抑制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肝素锂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氯化钾与凝血无关,故排除。【题干3】血涂片制作过程中,若发现血液在玻片上迅速扩散成“煎蛋样”形态,可能是什么原因?【选项】A.血液温度过低B.抗凝剂失效C.血液量不足D.玻片表面有污渍【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玻片表面污渍会破坏血液流变学特性,导致血液无法均匀铺展,形成非正常形态。选项A和C虽可能影响涂片质量,但不会直接导致“煎蛋样”扩散。抗凝剂失效多表现为溶血而非形态异常。【题干4】血涂片染色时,瑞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选项】A.染色后立即水洗B.染色时间控制在3-5分钟C.使用甲醇固定D.染色前需脱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瑞氏染色需严格把控染色时间(3-5分钟),过早会导致染色不足,过晚则背景过深。甲醇固定是染色前必要步骤(选项C正确),但题目未要求选择多选题。选项A和D不符合常规操作流程。【题干5】采集儿童血液样本时,若肘静脉无法充盈,应优先选择哪个部位?【选项】A.桡动脉B.足背静脉C.腋静脉D.手背静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桡动脉为儿童急救和常规采血的优先选择,因其解剖位置固定且易于穿刺。足背静脉适用于婴幼儿足跟采血,腋静脉操作难度较高,手背静脉易滑动。【题干6】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细胞重叠成团,可能是什么错误操作?【选项】A.涂片过厚B.涂布范围过大C.涂片干燥过快D.染色时间不足【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涂片过厚(>2mm)会导致细胞重叠,需调整涂布角度(30°-45°)和速度。选项B易造成边缘细胞减少,C和D影响的是干燥和染色效果,非重叠主因。【题干7】血涂片边缘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可能提示什么问题?【选项】A.溶血B.样本采集时间过早C.样本采集时间过晚D.染色不充分【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有核红细胞在边缘聚集是血涂片“冷凝”现象,因血液离体后未及时抗凝或抗凝剂不足,导致细胞在边缘提前凝固。选项A溶血表现为红细胞破裂,C和D与边缘细胞异常无关。【题干8】采集血样检测血型时,应使用哪种抗凝剂?【选项】A.肝素B.枸橼酸钠C.肝素锂D.草酸钾【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能抑制凝血酶原和凝血酶活性,避免凝血反应干扰血型检测。肝素锂可能干扰某些血型系统的检测(如ABO血型),草酸钾不常用于抗凝。【题干9】血涂片制作中,若血液与玻片接触后迅速形成细流,可能是什么原因?【选项】A.血液温度过高B.玻片干燥过快C.血液量过少D.抗凝剂比例不当【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血液量过少(<100μl)会导致涂片过薄,无法形成完整细胞分布。选项A血液温度过高可能加速干燥,但不会直接导致细流;D需调整抗凝剂与血液比例(通常1:9)。【题干10】血涂片染色后,若发现中性粒细胞核染色过浅,可能是什么问题?【选项】A.染色时间不足B.染色时间过长C.固定剂未使用D.染色液浓度过高【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瑞氏染色时间不足(<3分钟)会导致核染色过浅(呈淡蓝色),而染色时间过长(>5分钟)会使背景过深(灰紫色)。固定剂使用不足(选项C)可能导致细胞变形,但非染色异常主因。【题干11】采集静脉血时,若需同时检测血糖和凝血功能,应如何处理样本?【选项】A.直接分离血清B.分离血浆C.抗凝后离心D.立即送检【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血糖检测需血清(分离血清),凝血功能需血浆(抗凝后离心)。直接分离血清会破坏凝血因子,抗凝后离心可同时获得血浆和血清,避免交叉污染。【题干12】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细胞分布不均(中心密集、边缘稀疏),可能是什么错误?【选项】A.涂片角度过大B.涂布范围过小C.涂片干燥过慢D.血液量过多【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涂布范围过小(<15mm)会导致边缘细胞减少,中心区域细胞过度集中。选项A角度过大(>45°)会延长涂布时间,但非分布不均主因;D血液量过多易导致重叠。【题干13】血涂片保存时间一般为多长?【选项】A.1小时内B.24小时内C.1周内D.1个月内【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血涂片需在采集后1小时内完成制作并染色,超过24小时可能因细胞退化或污染影响诊断。选项C和D保存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形态改变。【题干14】采集血液样本时,若需检测血红蛋白,应使用哪种抗凝剂?【选项】A.肝素B.枸橼酸钠C.肝素锂D.草酸钾【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抗凝剂不会干扰血红蛋白测定,而肝素锂可能因与铁离子结合影响血红蛋白氧化酶活性,草酸钾不常用。【题干15】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可能是什么原因?【选项】A.涂片过厚B.涂片干燥过快C.血液温度过低D.抗凝剂失效【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快速干燥(<30秒)会导致红细胞边缘皱缩呈锯齿状,正确操作需自然晾干(室温30分钟)。选项A涂片过厚表现为细胞重叠,C和D与形态无关。【题干16】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电解质时,应使用哪种抗凝剂?【选项】A.肝素B.枸橼酸钠C.肝素锂D.氯化钠【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枸橼酸钠抗凝剂不会干扰电解质检测,肝素锂可能影响钾离子测定,氯化钠无抗凝作用。【题干17】血涂片制作中,若发现细胞分布呈“靶心状”,可能是什么错误?【选项】A.涂片过薄B.涂片干燥过慢C.涂布范围过大D.血液量不足【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涂布范围过大(>20mm)会导致边缘细胞过度分散,中心区域细胞聚集,形成靶心状分布。选项A涂片过薄表现为细胞稀疏,D血液量不足导致边缘细胞减少。【题干18】采集血液样本时,若需检测D-二聚体,应使用哪种抗凝剂?【选项】A.肝素B.枸橼酸钠C.肝素锂D.草酸钾【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肝素抗凝剂不干扰D-二聚体检测,而枸橼酸钠可能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影响检测结果)。【题干19】血涂片染色后,若发现血小板分布不均匀,可能是什么问题?【选项】A.染色时间不足B.染色时间过长C.固定剂未使用D.染色液浓度过低【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染色时间过长(>5分钟)会使血小板边缘染色过深,背景过暗,导致分布不均。选项A染色不足表现为核染色浅,C和D影响的是整体染色效果。【题干20】采集儿童血液样本时,若无法从肘静脉采血,应优先选择哪个部位?【选项】A.桡动脉B.足背静脉C.腋静脉D.手背静脉【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桡动脉为儿童急救和常规采血的首选,解剖位置固定且易于穿刺。足背静脉适用于婴幼儿足跟采血,腋静脉操作难度较高,手背静脉易滑动。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4)【题干1】肘正中静脉穿刺是采集成人静脉血的首选部位,主要因为其具有()【选项】A.血管粗大且固定B.血液粘稠度高C.深层静脉易受外界温度影响D.靠近骨骼易造成神经损伤【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肘正中静脉血管粗大、位置表浅且固定,便于穿刺操作且出血量少。选项B错误,血液粘稠度与穿刺部位无关;选项C错误,深层静脉通常用于长期采血而非紧急情况;选项D错误,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上45°可避免损伤神经。【题干2】采集血液样本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通常为()【选项】A.1:9B.1:10C.1:20D.1:50【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全血抗凝剂常用3.8%柠檬酸钠,比例为1:9(每9ml血液加1ml抗凝剂)。选项B(1:10)适用于凝血功能检测;选项C(1:20)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选项D(1:50)浓度过低易导致溶血。【题干3】血涂片制备中,若涂片过厚可能导致()【选项】A.红细胞重叠成团B.白细胞无法清晰染色C.血小板分布不均D.染色后背景模糊【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涂片过厚(>100μm)会使红细胞重叠,影响细胞计数和形态观察。选项B错误,白细胞染色困难与染色时间相关;选项C错误,血小板分布与涂片厚度无关;选项D错误,背景模糊多因染色液过多或固定剂使用不当。【题干4】血涂片染色常用亚甲蓝-吉姆萨染色法的原理是()【选项】A.红细胞吸收酸性染料B.白细胞与碱性染料结合C.血红蛋白与金属离子络合D.碱性磷酸酶催化显色反应【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亚甲蓝(碱性染料)与白细胞核质结合呈深蓝色,吉姆萨染料(酸性染料)与有核红细胞边缘结合呈粉红色。选项A错误,红细胞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不吸收酸性染料;选项C错误,此过程不涉及金属离子络合;选项D错误,碱性磷酸酶染色用于其他检测项目。【题干5】采集儿童静脉血时,首选的采血部位是()【选项】A.贵要静脉B.头静脉C.脐静脉D.肱静脉【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选项C正确,儿童(尤其新生儿)血管细小,脐静脉粗大且固定,穿刺成功率高。选项A、B、D为成人常用部位,但儿童易滑动且易损伤。【题干6】血涂片干燥过程中,应避免()【选项】A.室温自然干燥B.烤箱60℃烘干C.直接吹风机冷风吹干D.紫外线照射【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选项D正确,紫外线照射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染色后细胞形态异常。选项A、B、C均为标准干燥方法:自然干燥需30分钟,烤箱烘干需5-10分钟,吹风机冷风吹干需10-15分钟。【题干7】血涂片制作中,若玻片与推片角度过大(>30°),主要影响()【选项】A.血细胞分布均匀性B.血涂片厚度C.细胞重叠率D.染色面积【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推片角度过大(>30°)会导致血细胞被拉长且分布不均,同时涂片厚度不均匀。选项A错误,分布均匀性与推片速度相关;选项C错误,重叠率与推片角度和压力相关;选项D错误,染色面积与涂片长度无关。【题干8】采集血样后,若需检测血糖,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选项】A.直接离心分离血清B.静置30分钟后再离心C.加入EDTA抗凝管保存D.置于-20℃冷冻保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血糖检测需避免溶血,静置30分钟使血细胞下沉后再离心分离血清。选项A错误,直接离心会导致溶血;选项C错误,EDTA抗凝管会干扰血糖氧化酶法检测;选项D错误,冷冻保存会破坏血糖测定所需酶活性。【题干9】血涂片瑞氏染色中,亚甲蓝染液的作用是()【选项】A.染红细胞呈粉红色B.染白细胞核质呈深蓝色C.染血小板呈淡紫色D.染背景呈白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瑞氏染色中,亚甲蓝(碱性染料)与白细胞核质结合呈深蓝色,伊红(酸性染料)与红细胞质膜结合呈粉红色。选项A错误,红细胞染色由伊红完成;选项C错误,血小板由吉姆萨染色法染色;选项D错误,背景白色由未染色区域呈现。【题干10】血涂片边缘细胞增多常见于()【选项】A.粒细胞减少症B.淋巴细胞增多症C.红细胞增多症D.粒细胞增多症【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选项D正确,血涂片边缘细胞增多(>10%)提示骨髓造血活跃,常见于粒细胞增多症(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选项A错误,粒细胞减少症表现为边缘细胞减少;选项B错误,淋巴细胞增多症(如病毒感染)边缘细胞无明显改变;选项C错误,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反应)涂片均匀致密。【题干11】真空采血管中,抗凝剂与促凝剂的比例一般为()【选项】A.1:4B.1:5C.1:10D.1:20【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真空采血管常用3.8%柠檬酸钠(抗凝剂)与0.2%氯化钾(促凝剂)比例为1:4(每4ml血液加1ml抗凝管)。选项B(1:5)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检测;选项C(1:10)用于凝血功能筛查;选项D(1:20)浓度过低。【题干12】血涂片制作中,推片速度过慢会导致()【选项】A.血细胞重叠B.涂片边缘粗糙C.细胞分布不均D.染色后背景模糊【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推片速度过慢(<15cm/s)会导致血液在玻片上扩散,红细胞重叠成团。选项B错误,边缘粗糙与推片角度相关;选项C错误,分布不均与推片压力相关;选项D错误,背景模糊与染色方法相关。【题干13】采集骨髓血样本时,正确的抗凝剂是()【选项】A.肝素钠B.柠檬酸钠C.枸橼酸钠D.草酸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骨髓血采集需用肝素钠抗凝,避免溶血。选项B、C、D为血液常规抗凝剂,与骨髓细胞代谢差异导致溶血风险。【题干14】血涂片染色后,若背景呈棕褐色,可能因()【选项】A.染色时间不足B.染色时间过长C.固定剂使用过量D.玻片未干燥【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染色时间过长会导致染料在背景中过度沉积,呈现棕褐色。选项A错误,时间不足会导致染色不充分;选项C错误,固定剂过量会破坏细胞结构;选项D错误,未干燥仅影响染色均匀性。【题干15】儿童采血后出现局部瘀斑,最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血管滑动B.抗凝剂不足C.穿刺深度过浅D.按压时间不足【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选项D正确,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是导致瘀斑的常见原因。选项A错误,血管滑动多因固定剂使用不当;选项B错误,抗凝剂不足会导致溶血而非瘀斑;选项C错误,穿刺过浅易出血但瘀斑较小。【题干16】血涂片制作中,若玻片与推片角度过小(<20°),主要影响()【选项】A.血涂片长度B.血细胞形态C.染色面积D.细胞重叠率【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推片角度过小(<20°)会导致血涂片过短(<18mm),影响细胞计数。选项B错误,形态与推片速度相关;选项C错误,面积与涂片长度相关;选项D错误,重叠率与推片角度和压力相关。【题干17】真空采血管中,采血量不足可能导致()【选项】A.血清分离困难B.溶血C.抗凝剂失效D.样本污染【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选项C正确,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足(如1:10未达1:9)会导致凝血块形成,影响血清分离。选项A错误,血清分离困难多因溶血;选项B错误,溶血与抗凝剂种类相关;选项D错误,污染与操作环境相关。【题干18】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法中,伊红染液的作用是()【选项】A.染红细胞呈蓝色B.染白细胞核质呈红色C.染血小板呈紫色D.染背景呈粉红色【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伊红(酸性染料)与红细胞质膜结合呈粉红色,瑞氏染色中与亚甲蓝形成对比。选项B错误,白细胞染色由亚甲蓝完成;选项C错误,血小板染色由吉姆萨法完成;选项D错误,背景粉红色由未染色区域呈现。【题干19】血涂片制作中,若推片压力过轻,可能导致()【选项】A.血细胞拉长B.涂片厚度不均C.边缘细胞减少D.染色后背景清晰【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选项A正确,推片压力过轻(<10g)会导致红细胞被拉长,影响形态观察。选项B错误,厚度不均与推片角度相关;选项C错误,边缘细胞减少与推片速度相关;选项D错误,背景清晰与染色方法相关。【题干20】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选项】A.直接离心分离血清B.静置10分钟后再离心C.加入EDTA管保存D.置于-80℃冷冻保存【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选项B正确,新生儿血液粘稠度高,静置10分钟使血细胞下沉后再离心分离血清。选项A错误,直接离心会导致溶血;选项C错误,EDTA抗凝管会干扰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测;选项D错误,冷冻保存会破坏细胞结构。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篇5)【题干1】采集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标本时,首选的采血管抗凝剂是?【选项】A.EDTA-K2B.肝素锂C.柠檬酸钠D.氟化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EDTA-K2适用于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因其能螯合钙离子并抑制凝血酶原激活,而肝素锂可能导致血型定型干扰,柠檬酸钠易与钙结合影响凝血功能,氟化钠主要用于血糖检测。【题干2】血涂片边缘出现不均匀细胞分布,最可能的原因为?【选项】A.推片角度过大B.血细胞悬液浓度过高C.固定液滴加位置不当D.血涂片厚度不足【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血细胞浓度过高会导致推片时细胞堆积,形成边缘细胞密度差异。推片角度过大(>30°)易致边缘细胞重叠,固定液不当会导致细胞变形,厚度不足仅影响整体均匀性。【题干3】采集骨髓穿刺标本时,穿刺针外管内层涂布的试剂是?【选项】A.肝素钠B.枸橼酸钠C.硫酸钡D.草酸钾【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骨髓穿刺需抗凝并抑制细胞裂解,肝素钠能有效抑制凝血且不影响细胞形态。枸橼酸钠会干扰细胞代谢,硫酸钡用于消化道造影,草酸钾可能破坏DNA。【题干4】血涂片染色后发现细胞核呈深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选项】A.染色时间不足B.固定液未完全挥发C.苏木精染色液浓度过高D.碱性缓冲液pH值异常【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苏木精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核过度染色,呈现异常深蓝。染色时间不足(<1分钟)会致浅蓝,固定不彻底(未挥发)引起褪色,pH异常(<6.8)会破坏DNA结构。【题干5】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时,需避免使用的采血管是?【选项】A.氯化钾B.肝素锂C.碳酸氢钠D.乳胶管【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血气分析需避免氯化钾(K+干扰pH测定),肝素锂(抗凝且不影响指标)、碳酸氢钠(维持pH)、乳胶管(隔离空气)均为正确选择。【题干6】血涂片瑞氏染色中,染液与缓冲液的混合比例为?【选项】A.1:1B.1:2C.1:3D.2:1【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瑞氏染色需瑞氏染液与缓冲液(pH7.4-7.6)按1:2混合,比例过小(1:3)染色不充分,过大(1:1)易致背景过深,2:1会破坏细胞结构。【题干7】采集儿童静脉血时,首选的采血管管径为?【选项】A.3mlB.5mlC.10mlD.20ml【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儿童静脉血需5ml采血管,既能保证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又避免3ml导致抗凝剂过量损伤红细胞,10ml/20ml容量过大增加穿刺难度。【题干8】血涂片复检要求中,厚度不足的复检标准是?【选项】A.薄片厚度<5μmB.薄片厚度>20μmC.细胞重叠>3处D.红细胞分布不均【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厚度<5μm(<200细胞/视野)需复检,>20μm(>500细胞/视野)易致重叠,细胞重叠>3处属操作失误,红细胞分布不均属密度问题。【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