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百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表为不同地区出土的人骨样本中牙齿的平均磨耗等级统计表。据此可知(

)对比组地区平均磨耗等级经济类型故如甲木组西藏4.4牧业为主下王岗组河南3.7初级农业游邀组山西4.2原始农耕洋海组新疆4.1农牧兼营西山组甘肃3.3小米农业A.农业革命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边疆地区的人地矛盾突出C.农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中原地区的磨耗等级最高2.考古发现,商代祭祀常用人牲,甲骨卜辞中记载“贞:其刈羌用于祖乙”,显示以羌人献祭祖先;而周代祭祀强调“明德慎罚”,青铜器铭文《何尊》记载“唯王恭德裕天”,突出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理念,祭祀多用牛羊等牺牲替代人牲。这一变化反映出(

)A.青铜铸造技术的革新 B.治国理念的转变 C.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 D.等级制度的强化3.春秋时期,居住在“晋南鄙”的姜戎氏称自己“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言语不达”,但亦能赋《诗》以明其志;位于东南地区的吴国贵族亦自称“周之胄裔”“比于诸华”“同于先王”。这反映出当时(

)A.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B.周边民族对华夏的认同C.周边民族完全融入华夏族 D.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4.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前,贵族“庶长”掌握军政大权,可自行任命属官并世袭封地。变法后,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斩一首者爵一级”,各级爵位均对应田宅、仆役等赏赐,但不再授予世袭领地,且需定期接受中央考核。爵至“彻侯”者虽仍有食邑,但需由朝廷派遣“相”等官员治理封邑。这种变化反映出,秦国(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C.贵族政治传统的延续 D.军事征服速度的减缓5.如表为秦始皇巡游时留下的刻石文(摘选),体现了(

)刻石刻文泰山刻石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琅邪台刻石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碣石刻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A.重建社会秩序 B.宣扬个人功绩 C.推崇儒家伦理 D.推行严刑峻法6.《汉书•晁错传》载:文帝时,晁错上《言兵事疏》称“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日‘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这段记载可以折射出(

)A.秦朝兵役制度的灵活性 B.当时民众对暴政的愤怒C.汉代兵制对秦制的继承 D.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7.《汉书》记载:“(汉)惠帝拱己,高后(刘邦之妻)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武帝晚年下诏表示:“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这一时期(

)A.统治思想有民本倾向 B.外戚干政逐渐常态化 C.黄老之术未真正推行 D.儒家和法家持续争鸣8.东汉顺帝时期,张纲任广陵太守,到任后“单车人贼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安集,招怀荒散”,成功招抚张婴领导的数万起义军,并奏请朝廷免除当地赋税三年。同时,南阳太守杜诗“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张纲与杜诗的施政举措(

)A.推动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创新 B.强化了豪强的政治统治C.缓解了地方社会的统治危机 D.促使了选官标准的转变9.如表为《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目录节选。该目录节选可以用来佐证(

)序言不可思议的砂糖第一章欧洲的砂糖从何而来第二章加勒比海与砂糖第三章当砂糖遇到茶叶第六章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第八章围绕奴隶与砂糖的政治第九章甘蔗之旅的终结——甜菜的挑战A.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美洲作物外传改变了世界格局C.物种交流促进了全球联系的加强 D.海洋探险活动提高了粮食产量10.王祯《农书》记载:“江南水田,土热易燥,故用‘塘浦圩田’之法。先以筑堤障水,次开浦通流,又置斗门以时启闭。凡圩内每田一亩,岁收三石;旱则车水灌田,涝则决闸泄水,故无凶年。”这可用于说明元代江南地区(

)A.水田收成高于旱地 B.水利技术世界领先 C.粮食安全得到保证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11.如表内容出自1899年大生纱厂《厂约》。据此可知,大生纱厂(

)·(进出货、银钱帐目等董事之下)执事之功过,皆其(董事)功过。·年终核明结总,开具清折,另刊帐略,分别咨商务局寄各股东。·每年余利,除提保险公积外,分十三股,以十股归股东……两股归绅董,一股归各执事。A.封建买办色彩浓厚 B.实业救国宗旨突出 C.现代企业特征明显 D.企业经济效益显著12.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底比斯城出现了谷物仓储租赁和手工业作坊租赁的纸草文书。谷物仓储租赁按仓库容量收取固定数量的小麦作为租金,手工业作坊租赁则允许承租人使用场地和工具,以成品陶器的一定比例作为报酬。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A.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B.租赁经济呈现契约化特征C.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手工业者社会地位的提升13.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兴起“金融创新”浪潮,对冲基金、货币互换公司等新型机构大量涌现。这些机构依托卫星通信与计算机算法,将东京、伦敦、纽约的外汇市场24小时不间断联动,通过跨境套利交易实现资本快速流动。某国央行试图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却因全球资本瞬间撤离而引发本币贬值。这一现象反映出(

)A.国家主权意识显著增强 B.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C.金融创新提升经济稳定 D.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经济秩序14.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一方面将北京打造为军事防御重镇,多次亲征北方蒙古势力,以“天子守国门”的态势稳固边疆;另一方面,大力疏浚大运河,确保江南地区的粮食、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北运,满足都城庞大的物资需求。同时,在北京大规模兴建宫殿、坛庙等建筑,确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都城礼仪制度。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明朝(

)A.以军事征服为治国重要战略 B.南北经济格局发生逆转C.都城建设注重多重功能整合 D.文化专制达到顶峰状态15.下面是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广东顺德县(今顺德区)因货运而开通的前往各市镇及县内的水路航线数量统计图。据此可知,珠三角部分区域在当时(

)A.区域经济联系密切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货运贸易更网络化 D.传统农业商品化16.1925年《申报》记载:“沪海道尹公署接卫生署函称,近来市场售卖之罐头牛乳,多掺杂米粉及水,致营养成分锐减,且有酸败变质情事。兹特通令各商号,凡经销牛乳罐头者,须于包装显著位置标明原料成分及保质期,违者没收货品并科以重罚。”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思潮广泛传播 B.政府强化食品质量监管C.民众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D.西方商品垄断国内市场17.如表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下属研究中心主要合作一览表,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时间合作大事70年代初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菲律宾总统向中国代表团赠送了国际水稻研究(IRRI)研发的种子1984年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开展穿梭育种合作项目1987年国际水稻研究(IRRI)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杭州联合举办“国际水稻研究会议”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B.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加强食品质量监督 D.优化国民饮食结构18.晚明时期,陕西发生大旱,李之藻上疏朝廷“请令西士龙华民等,以西洋水利法指导开渠凿井”,并主持刊印《泰西水法》;崇祯年间,徐霞客为考察黄河水患根源,“不避风雨,不惮虎狼”,跋涉数千里撰写《溯江纪源》;清初,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痛陈“赋役不均,民生憔悴”,主张“均田赋、宽徭役”以挽救危局。这些举措反映出(

)A.传统科技的系统性突破 B.西学东渐思想的制度化实践C.士人阶层的保守性增强 D.经世致用思想在实践中深化19.明清时期,民众对关公的崇拜达到高潮。关公形象在这一时期的西方文献中也屡有出现。如下图1、图2所示。前者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雇用中国福建画师绘制,后者为17世纪后期荷兰人据耶稣会教士与探险家的记闻、书信、报道等材料所绘。这些画作可以体现出(

A.西学东渐开阔国人视野 B.中学西渐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C.海禁政策影响文化传播 D.大航海时代开启中西文明交流20.15世纪末,欧洲学者在翻译阿拉伯文献时,不仅注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理论,还结合基督教教义展开“灵魂是否不朽”“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辩论。部分学者通过逻辑推演质疑传统教义,提出“以理性验证信仰”的研究路径,推动神学论证向学术化方向发展。这表明当时欧洲的学术研究(

)A.颠覆了教会的权威地位 B.割裂了信仰与理性关联C.催生了科学革命的萌芽 D.蕴含了丰富的理性精神21.下表为15—19世纪美洲地区居民结构变化情况(估值),下列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原住民1490年0.00%0.00%0.00%100.00%1570年1.27%2.42%0.25%96.06%1650年6.42%8.95%5.70%78.93%1852年7.77%14.47%36.84%40.92%A.三角贸易是原住民人口衰减的根源 B.殖民扩张引发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动C.国际贸易促进区域人口结构的优化 D.新航路的开辟消除了各洲间的隔阂22.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将优质棉种引入恒河平原,并通过改良灌溉技术提高产量。同时,公司以垄断性贸易协定迫使印度棉农低价出售原棉,再将其加工为纺织品返销印度市场。英国这一系列举措(

)A.推动了印度农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B.促进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型C.强化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 D.加速了印度传统手工业技术革新23.托勒密埃及王朝(前305年~前30年)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但一些记载托勒密国王宗教活动的官方铭文采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书写,格式和措辞都尽量模仿法老时代的宗教铭文。托勒密国王也竭力表现得像古埃及法老那样,参加对埃及神祇的祭祀活动。这些举措旨在(

)A.彰显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C.传承古埃及的宗教文化 D.推动区域文化的融合24.2024年,“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论坛期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启动“中亚石窟教字化保护项目”,并构建开放数据库;与斯里兰卡合作“佛教艺术比较研究”项目,通过数字化对比敦煌壁画与康提地区石窟艺术。这说明(

)A.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依靠国际合作 B.敦煌成为丝路文化交流枢纽C.全球化背景下文物归属意识淡薄 D.现代科技助推文明交流合作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周时期,国家政务主要由“卿事寮”和“太史寮”两大官署分掌,前者主管军事、行政等事务,后者负责宗教、文书记录等工作。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崛起,各国纷纷设立相职,相不仅总领百官,还兼管国内经济、外交等诸多事务。到了秦汉,三公九卿制确立,丞相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政长官,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各部门分工明确且相对集中。——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钱穆《国史大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国家政务管理变化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西周至秦汉时期国家政务管理演变的趋势。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诏》,历代对其有不同看法。材料一

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烽火台),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汉]班固《汉书》材料二

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锐轻死之士充满朝廷,辟土广地,无不如意。及后息民重农,而赵过之俦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

武帝一纪,征伐、宫室、祭祀、诗乐之事,无岁无之,独农桑之务未尝及焉。至是,始亲耕巨定(地名),是殆悔心之萌乎?——[明]王祎《大事记续编》(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对《轮台诏》的不同看法。(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影响历史事件评价的因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底特律的衰落是极为严重的,但它并不是个案。在1950年的美国十大城市中,有8座城市的人口此后至少下降了1/6。工业城市的时代已经结束,至少在西方国家如此,而且它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原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已经成功地从生产产品转为生产创意,但大多数仍然继续行走在缓慢而无情的衰退之路上。在过去的50年里,拥有大量小型企业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由大型企业主导的地区;技能水平较高的城市远比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成功。而底特律只有11%的成年人拥有大学文凭。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底特律实际上成为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典范。——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材料三

1978年全国小城镇仅2176座,至2000年则猛增至20312座,有近90%的小城镇是在1978年之后出现的,平均每年增加820个以上。从1978年至2003年,全国20万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50万至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与持续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其现代形态的结构转型与本体创新。所以说,如果没有当代工业化进程,就既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令世界瞩目的城镇化。——刘士林《城市中国之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城布局所体现的设计理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底特律等工业城市衰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分析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政治意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世界史的宏大叙事中,战争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现象,始终与文化的发展演变紧密相连。古往今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洞察与剖析。人物主要观点卡尔·施米特(1888—1985年)战争是政治的极端手段,它在重塑政治空间的同时,也必然对文化生态产生深刻影响;战争引发的人口流动、资源重新分配等,会改变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路径。汉娜·阿伦特(1906—1975年)战争带来的暴力与动荡,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价值与文化根基;在战争的废墟上,新的文化观念可能会在对旧有文化批判与继承中诞生。雷蒙·阿隆(1905—1983年)从社会学视角看,战争是社会结构变动的强大动力,这种变动反映在文化层面,表现为文化秩序的调整以及文化多元性的新发展。——摘编自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以“战争与文化重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1.A2.B3.B4.B5.A6.B7.A8.C9.C10.D11.C12.B13.B14.C15.A16.B17.A18.D19.B20.D21.B22.C23.A24.D25.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各国经济政治变革需求增强。趋势:政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权力逐渐向少数核心官员集中。26.(1)看法:材料一、二认为《轮台诏》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