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考物理三年(2023-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_第1页
山东中考物理三年(2023-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_第2页
山东中考物理三年(2023-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_第3页
山东中考物理三年(2023-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_第4页
山东中考物理三年(2023-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 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温度与物态变化

1.(2024·山东滨州·中考)【文化素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2.(2023·山东东营·中考)【文化素养】“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其中“谷雨”“寒露”“霜降”“小雪”等节气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露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2024·山东日照·中考)小明用装满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细玻璃管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

将此装置放入热水中,由于液体______,细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将装置取出,细玻璃管内液面将______。

2.(2024·山东潍坊·中考)手机是常用的电子工具。图示是某款国产手机,使用功率为60W的充电器半小

时可充满一次电。下列对于该款手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质量约为500g

B.正常使用时,后壳温度约为65°C

C.充满一次电消耗的电能约为0.3kW⋅h

D.长度约为1.2dm

3.(2024·山东青岛·中考)小明帮妈妈做饭时,对几个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他的估测中合理的是()

A.10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0gB.煮熟锅米饭约需10s

C.铁锅的直径约是28mmD.刚蒸熟的馒头温度约是37℃

4.(2024·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对家中厨房内相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相符的是()

A.十个鸡蛋的质量之和约为500gB.灶台的台面离地高度约为90cm

C.微波炉工作1min耗电约为6×104JD.家用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3℃

5.(2024·山东济南·中考)我国牵头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预计在2035年基本建成。若月球科研站内温度、

气压等环境条件与地球上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相同,只有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1,则在月

6

球科研站内重做以下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测得的质量小于物体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

B.用酒精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温度时,测得的温度等于在地球上测得的温度

C.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仍能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D.用1m长的细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发现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降

6.(2024·山东临沂·中考)认真学习是青春最好的模样!下列与学习有关的认知,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读书声的传播速度约3×108m/sB.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450g

C.教室内空调的额定电流约0.1AD.教室内舒适的温度约37℃

7.(2023·山东淄博·中考)“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明用吸管进行科学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

A.图甲:吸管的一端做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B.图乙:用吸管制成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时管内的水柱下降

C.图丙:用吸管自制温度计显示温度高低,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D.图丁,用吸管对着两个乒乓球的中间吹气,乒乓球会向两边分开

8.(2023·山东滨州·中考)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A.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教室内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普通乒乓球拍的质量约为3kg

9.(2023·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对教室内相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相符的是()

A.新的白色粉笔的长度约10mm

B.教室内较为舒适的温度约26℃

C.教室内空调的额定电流约10A

D.从地上捡起签字笔做功约0.1J

10.(2023·山东德州·中考)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dmB.德州市一年的平均气温约为30℃

C.人体的密度约为1g/cm3D.家用液晶电视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1000W

11.(2023·山东枣庄·中考)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1.(2025·山东·中考)仲夏晨曦光初透,枝头栖蝉被星露。蝉身上的露珠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液化C.熔化D.凝固

2.(2025·山东·中考)现藏于山东淄博博物馆的龙凤五钮长方镜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古铜镜。西汉时期,工

匠在铸造时将熔化后的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倒入模具。冷却成型过程中会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

量;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____。

3.(2024·山东东营·中考)下列热现象:①雪糕周围的“白气”;②草叶上的露珠;③树枝上的雾凇;④燃

烧蜡烛流的“泪”;⑤瓦房房顶的霜;⑥冶炼用的“铁水”。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有___________;属于吸热

过程的有_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序号)

4.(2024·山东淄博·中考)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

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

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凝固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

(2)杯内盐水第25min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5min时的内能。

(3)从图象中发现,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这是因为凝固后它的________变小。

(4)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不同的海域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

物理问题:________。

5.(2024·山东泰安·中考)小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温度计分别

测量a、b两种物质的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由实验可知,______(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

(2)在第6min时,a物质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时刻测量b物质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为______°C。

(4)在0∼4min加热过程中,a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6.(2024·山东潍坊·中考)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封闭的中空热

棒。如图所示,热棒下端插在冻土中,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把冻

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B.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热棒D.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7.(2024·山东威海·中考)2023年12月15日,威海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云中撒雪的“雪幕”景观,

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列自然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与雪的形成相同的是()

A.细雨绵绵B.冰凌高挂C.雾气朦胧D.霜林尽染

8.(2024·山东济南·中考)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诗词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

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中的“声震”是指水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云影入波天上下,藓痕经雨岸模糊”中的“云影”是云经过水面所成的虚像

C.“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中的“荷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中的“雪”在熔化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9.(2024·山东聊城·中考)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

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

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干冰变成气体是汽化现象

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是熔化或凝华现象

D.干冰有致冷作用是因为干冰变成气体时需吸收热量

10.(2024·山东德州·中考)“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11.(2024·山东枣庄·中考)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需要吸热

B.夏天洒水降温——汽化,需要放热

C.秋天细雨绵绵——液化,需要吸热

D.冬天大雪纷飞——凝华,需要吸热

12.(2024·山东滨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C.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熔化前后,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13.(2024·山东临沂·中考)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

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

是()

A.叶尖露珠B.山间薄雾

C.枝头白霜D.房檐冰挂

14.(2024·山东日照·中考)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

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装上适量碎冰进行实验,因为碎冰比大块冰的比热容小,熔化的更快

B.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说明冰的熔点为-3℃

C.由图乙可知,在t1~t2的时间内碎冰停止吸热

D.0~t1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比t2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15.(2023·山东济宁·中考)小明对课本“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B.臭氧层使地球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伤害,人们应设法保护臭氧层

C.往碎冰上撒盐能升高冰的熔点,“撒盐融雪”就是应用的这一知识

D.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由基本电路构成的

16.(2023·山东聊城·中考)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

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铜料化为铜液,属于液化现象B.铜液冷却成型,属于凝固现象

C.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变D.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17.(2023·山东潍坊·中考)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C

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晶体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

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

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晶体材料的熔点为55°CB.在BC段,该晶体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C.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D.该晶体材料的比热容为0.88×103J/kg⋅°C

18.(2023·山东济南·中考)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

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_________制成的。

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__形成的。

19.(2023·山东德州·中考)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

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

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

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

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1.(2025·山东烟台·中考)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下列关于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煮粽子是通过做功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出锅的粽子很烫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刚出锅的粽子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2.(2025·山东威海·中考)在两只相同石锅内分别添加质量、初温均相同的高汤和清水,用相同热源加热,

___________(选填“高汤”“清水”)升温较快;清水沸腾后关火,发现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说明石锅温度

___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高于”)水的温度。(c高汤<c水)

3.(2024·山东东营·中考)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研究方法,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

科学推理得出的,以下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A.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B.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D.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4.(2024·山东淄博·中考)如图,玻璃瓶内有少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向瓶内打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瓶内空气的内能

B.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是汽化现象

D.瓶塞跳起过程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5.(2024·山东泰安·中考)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如甲图,试管中的水在升温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②如乙图,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下方可挂起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③如丙图,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

④如丁图,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6.(2024·山东泰安·中考)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白气”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液化D.熔化

7.(2024·山东济宁·中考)电冰箱通电后,制冷剂被压缩机从蒸发器内吸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随后进

入蒸发器……,通过这样的循环,实现制冷效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冷剂需选用不容易汽化的物质

B.制冷剂需选用汽化吸热能力弱的物质

C.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液化放出热量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秘,对以下生活实例解释正确的是()

A.夏天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气压使液体的沸点降低

D.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9.(2024·山东威海·中考)如图是用羊皮制作的锅,锅中水沸腾时水的温度始终在90℃左右,此地大气压

强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高于”);羊皮锅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是因为______。

10.(2024·山东聊城·中考)煮面条时,人们一般先用大火使水迅速沸腾,再改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改用

小火使水保持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用高压锅煮饭更容易把

饭煮熟,原因是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1.(2024·山东德州·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和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实验名

事实与证据问题讨论

探究水(1)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

沸腾时___________。

温度变(2)用相同装置完成的两组实验中,所用水的质

化的特量大小关系为mA___________(选填“<”“>”或

点“=”)mB;

(3)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06g。

测量盐(4)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

水的密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度(5)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

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12.(2024·山东济宁·中考)小明在“探究水的奥秘”主题学习活动中,组装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都选用酒精灯作热源,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烧杯内液体的内能;

(2)将装冰的试管置于水中加热(如图甲所示),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写

出一条即可)

(3)利用装置乙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沸腾时,自杯底产生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大,至水面处破裂。破裂前,气泡内是______;

(4)利用装置丙探究物质吸热性质时,调整两只酒精灯的灯芯,使其火焰相同(相同热源),目的是用

______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13.(2024·山东菏泽·中考)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

完成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______(选填“A”或“B”);

(2)用酒精灯对水加热时,烧杯上方有“白气”产生,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

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

14.(2024·山东枣庄·中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安装如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A的位置,确定其高度时,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点燃酒精灯;

(2)小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___;水在沸腾

过程后,吸收热量,温度___。此时当地的大气压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123456789

温度/℃909294969798989898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组的小红

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b”“c”或“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

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说明其整个烧

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填字母)。

15.(2024·山东临沂·中考)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国

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

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使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___℃;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

水蒸气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明

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________。

16.(2023·山东日照·中考)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旅游城市,素有“东方太阳城”的美称。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日照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容小

B.海上薄“雾”观日出,浪漫又神奇,“雾”是海水放热汽化而成

C.露营海滩,听“惊涛拍岸”,“拍岸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D.“日照绿茶,香飘万家”,闻到茶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7.(2023·山东滨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

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18.(2023·山东淄博·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19.(2023·山东菏泽·中考)蒸汽烤箱是将300℃以上的高温水蒸气喷洒在食物表面对食物加热的。加热过

程中,烤箱排气口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大量小水珠;烤出来的

食物香气四溢,从物理角度看,这是________现象。

20.(2023·山东烟台·中考)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海洋里获取淡水,

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用什么方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向大试管中加入10mL的食盐水,组装好器材后,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看到小试管内出现淡化后的水。

则加入的食盐水质量为______g;当食盐水从25℃升高到75℃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约为______J(不

考虑食盐水质量的改变)。在淡化过程中,水蒸气变成水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食盐水比

热容近似为4.2×103J/(kg⋅℃),食盐水的密度取1.03×103kg/m3]

21.(2023·山东日照·中考)某兴趣小组利用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秒表等,探究水在沸腾前后

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下列表格,请你帮他们在坐标纸中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像。

时间/min00.511.522.53⋯

温度/℃92959898989898⋯

22.(2023·山东青岛·中考)小海在劳动课实践中发现,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小海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

间。

(1)小海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②根据绘制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被这样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

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同温度的水会_________大量的热;

(3)小海发现,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

点_________,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汽化,引起油花四溅。

23.(2023·山东威海·中考)在探究了“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小明又探究了不同密度的盐

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

(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配制好的盐水密度,实验原理为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盐水的温度,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小明用相同热源对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盐水1、盐水2和纯水(ρ1>ρ2>p水)进行加热,其

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3)初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实验时大气压_________标准大气压。

(4)两种盐水从相同初温加热至刚好沸腾,_________吸收的热量更多(选填“盐水1”或“盐水2”);

请结合本实验推理,如果内陆地区一个水量不变的咸水湖随着含盐量逐渐升高,其对周围地区气温的

调节作用会变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4.(2023·山东济宁·中考)小明取质量为200g的水,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并根据

实验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1)此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______能;

(2)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3

①AB段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c水=4.2×10J/kg⋅°C]

②BC段表示水的______过程,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取下烧杯上的硬纸板,发现纸板上有小水珠,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5.(2023·山东烟台·中考)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A还是铁圈B?()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

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后画出水沸腾前

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98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

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6.(2023·山东临沂·中考)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实验

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可知,__________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小;

(4)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__________(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

起的;

(5)对实验进行评估可知,b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你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是:__________

(填写一条即可)。

27.(2023·山东泰安·中考)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用酒精灯给烧

杯加热,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7~10min观察到

烧杯中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上方出现“白气”。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和

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丙所示。

根据以上现象和图像,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沸腾是一种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时,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

低”);

(3)“白气”形成时,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2025·山东威海·中考)在考古发掘中,脆弱文物易因失水变形损坏。科学家常用“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

进行保护:将熔化的薄荷醇喷洒到文物上,冷却后凝固形成支撑结构,待文物移至实验室后,在室温下

薄荷醇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熔化过程,薄荷醇吸热B.凝固过程,薄荷醇周围空气分子动能减小

C.升华过程,薄荷醇吸热D.升华后,薄荷醇分子间距变大

2.(2025·山东烟台·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

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3.(2024·山东济南·中考)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

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4.(2024·山东青岛·中考)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山上物态四季不同。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十八潭”中冰雪消融B.夏天“巨峰”上雾起山峦

C.秋天“华盖古松”上凝气结霜D.冬天“崂顶”上滴水成冰

5.(2024·山东烟台·中考)霜、雾、露、雪是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