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_第1页
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_第2页
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_第3页
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_第4页
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人称代词辨析与用法总结古汉语人称代词系统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其语法功能、使用语境随时代、文体、身份差异呈现丰富变化。准确辨析这些代词,是读懂先秦两汉文献、把握古人言说逻辑的关键。本文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特殊用法四维度,系统梳理其核心代词的语法特征与语境差异,为古籍阅读与语法研究提供实用参考。一、第一人称代词:自我称谓的多元表达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以“吾”“我”“余(予)”为核心,辅以“朕”“台(yí)”“卬(áng)”等特殊称谓,其语法功能与使用语境各有侧重。1.核心代词:吾、我、余(予)吾:以主格、领格使用为主,否定句中可作宾语前置(先秦特例)。主格:表主语,语气庄重。如《论语·述而》“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志向)。领格:表领属关系(“我的”)。如《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宾语前置(否定句):如《论语·先进》“不吾知也”(没有人了解我)。我:语法功能最灵活,可作主格、宾格、领格,语气偏口语化。主格:《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宾格:《孟子·梁惠王上》“以我观之,仁义而已矣”(凭我看来,不过是仁义罢了)。领格:《左传·僖公三十年》“我之取虞,君何施焉”(我们攻取虞国,您有什么功劳呢)。余(予):书面化、文雅化称谓,功能同“我”,多见于上古文献。《尚书·汤誓》“予有乱臣十人”(我有十位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史记·太史公自序》“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我记述从黄帝以来到太初年间的历史)。2.特殊第一人称:朕、台、卬朕:先秦泛指“我”,秦始皇后专属皇帝自称。先秦:《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名叫伯庸);秦后:《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我是始皇帝)。台(yí)、卬(áng):多见于《尚书》《诗经》,语气古奥。台:《尚书·汤诰》“台小子”(我这年轻人);卬:《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别人渡河我不渡)。二、第二人称代词:对谈语境的身份映射第二人称代词分一般称谓(汝、尔、若、乃)与尊称系统(子、君、公、足下),前者侧重亲疏/贬斥,后者体现礼仪等级。1.一般称谓:汝、尔、若、乃汝(女):口语化,可表亲昵或斥责,功能覆盖主、宾、领格。主格:《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真顽固);宾格:《论语·为政》“女与回也孰愈”(你和颜回谁更胜一筹);领格:《诗经·魏风·陟岵》“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女安否?’”(母亲说:“我的小儿子去服役,日夜不能安睡。你还好吗?”)。尔:书面化,可表轻蔑,功能同“汝”,但语气更疏离。主格:《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你占卜你筮卦);斥责语境:《左传·僖公十五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懂什么?若活到中寿,你的墓树都能合抱了)。若:多见于南方文献或口语,功能同“汝”。《史记·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是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会富贵呢)。乃:以领格为主,表“你的”,语气庄重。《尚书·康诰》“乃父文王”(你的父亲文王);《史记·项羽本纪》“必欲烹乃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就请分我一杯肉汤)。2.尊称系统:子、君、公、足下子:对男子的尊称,不限身份,侧重德行/才学认可。《论语》“子在川上曰”(孔子在河边说);《孟子·滕文公上》“子墨子言曰”(墨子先生说)。君:对君主、尊长的尊称,隐含权威认可。《左传·僖公三十年》“君知其难也”(您知道这很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何以知燕王”(您凭什么了解燕王)。公:对平辈、尊长的尊称,可表复数(“公等”)。《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足下:对平辈的尊称,源于“不敢直称对方,故呼足下之人代指”。《史记·项羽本纪》“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恭敬地派我奉上一双白璧,拜两拜献给大王您)。三、第三人称代词:他者指涉的语法边界古汉语第三人称无纯粹的“他”字(先秦“他”多表“其他”),核心代词为“之”“其”“彼”,辅以“厥”“他”等特殊形式,语法功能与指代对象需结合语境辨析。1.核心代词:之、其、彼之:专职宾语,代人、事、物,不可作主语/定语。代人:《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代事:《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获取土地)。其:以定语、主谓间语气词为主,代人、事、物,隐含领属/推测。定语(领属):《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就等待君子来推行吧);主谓间(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里怎么样了?夜还没深);推测语气:《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彼: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代远指对象或对方,隐含对比/贬斥。主语:《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他剥夺百姓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来奉养父母);宾语:《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那个人是谁);定语:《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全部渡河,请攻击他们)。2.特殊第三人称:厥、他厥:上古文献专用,以领格为主,表“他的/它的”,语气庄重。《尚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那里的土地是泥泞的,那里的田地是下下等);《诗经·大雅·文王》“厥作厥明,厥声载路”(他的作为光明磊落,他的声誉传遍四方)。他:先秦多表“其他”,汉代后渐演变为第三人称。先秦:《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雕琢玉器);汉代:《孟子·梁惠王上》“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回头看左右的人,说起别的事情)。四、人称代词的复数与特殊表达古汉语人称代词无专门的“复数词尾”,需通过“等、辈、属、曹”等词表复数;谦称、尊称则通过特殊称谓体现身份礼仪。1.复数形式:等、辈、属、曹等:表“这些人/我们这些人”,如《史记·项羽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你们都离开吧,我也从此离去了)。辈:表“一类人”,如《世说新语·言语》“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进入了有义的国家)。属:表“我们/你们这些人”,如《史记·项羽本纪》“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曹:表“你们/我们这些人”,如《后汉书·班超传》“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你们和我都在偏远的地方)。2.谦称与尊称的特殊表达谦称:以“寡人”(诸侯自称)、“臣”(官吏/自谦)、“仆”(自谦)为代表,弱化自我权威。《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我对于国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尊称:以“陛下”(君主)、“阁下”(尊长)、“足下”(平辈)为代表,强化对方权威。《史记·项羽本纪》“大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大王您心地仁厚,你进去上前祝寿);《汉书·高帝纪》“大王陛下”(对汉王的尊称)。结语: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性与演变性古汉语人称代词的辨析,需把握三大核心逻辑:语法功能的分工(如“吾”主领、“之”宾格)、语境的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