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策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1.古代策论中常提及的“王道”主张以______治理国家。2.西汉晁错的《______》是著名的策论文章,论述了农业的重要性。3.科举策论考试中,考生需针对______提出见解和对策。4.唐代策论多围绕______、边防等重大问题展开。5.宋代苏轼在策论中提出“______,用之以渐”的改革主张。6.古代策论要求考生有深厚的______知识储备。7.策论的核心在于为______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8.明清时期策论考试形式逐渐______化。9.古代策论常引用______中的典故来增强说服力。10.策论写作需具备清晰的______和严谨的逻辑。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以策论《治安策》闻名?A.贾谊B.董仲舒C.主父偃D.桑弘羊2.科举策论考试在哪个朝代最为兴盛?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古代策论中“霸道”主要强调依靠什么治理国家?A.道德感化B.武力和刑罚C.宗教信仰D.文化教育4.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古代策论范畴?A.《过秦论》B.《资治通鉴》C.《隆中对》D.《天人三策》5.宋代策论注重讨论的问题不包括以下哪项?A.财政改革B.军事战略C.文学创作D.政治制度6.明清策论常以什么为出题依据?A.唐诗宋词B.四书五经C.历史小说D.民间传说7.古代策论的写作风格倾向于?A.华丽浮夸B.简洁务实C.隐晦含蓄D.幽默诙谐8.下列哪位文人的策论风格以气势磅礴著称?A.韩愈B.欧阳修C.王安石D.苏辙9.策论考试中,考生回答问题的关键是?A.引经据典B.提出可行方案C.语言优美D.迎合考官喜好10.古代策论与现代议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A.古代策论更注重实用性B.现代议论文更注重文采C.古代策论篇幅更长D.现代议论文结构更严谨多项选择题1.古代策论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选拔人才B.为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考C.促进学术交流D.传播文学作品2.唐代策论涉及的领域有?A.经济发展B.文化教育C.民族关系D.科技发明3.宋代策论家提出的改革主张有?A.青苗法B.均输法C.科举改革D.土地兼并改革4.明清策论的特点有?A.以儒家经典为基础B.形式规范严格C.注重文学性D.紧密结合时政5.古代著名的策论家有?A.李斯B.诸葛亮C.司马光D.张居正6.策论写作的要点包括?A.明确问题B.分析原因C.提出对策D.强调个人情感7.古代策论对社会的影响有?A.推动政策制定B.培养人才C.促进思想传播D.改变社会风气8.科举策论考试的弊端有?A.限制考生思维B.导致形式主义C.选拔标准单一D.忽视实践能力9.以下哪些属于古代策论中的治国理念?A.无为而治B.德主刑辅C.重农抑商D.对外开放10.古代策论的体裁形式有?A.奏疏B.对策C.论说D.书信判断题1.古代策论只在科举考试中出现。()2.策论主要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评价。()3.唐代策论不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4.宋代策论家都支持王安石变法。()5.明清策论完全脱离了现实问题。()6.古代策论不需要有明确的观点。()7.策论写作可以随意发挥,不需要依据经典。()8.科举策论考试选拔出的人才都能在实际政务中发挥作用。()9.古代策论与现代申论有一定的相似性。()10.古代策论的语言风格必须是文言文。()简答题1.简述古代策论的主要特点。2.唐代策论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宋代策论对当时的政治改革有何作用?4.明清策论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题1.古代策论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2.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类似古代策论的考试形式?3.古代策论对当今政策制定有何借鉴意义?4.如何传承和发扬古代策论的优秀传统?答案填空题1.仁义道德2.《论贵粟疏》3.现实问题4.政治5.法相因则事易成6.历史文化7.统治者8.规范9.经史子集10.观点单项选择题1.A2.C3.B4.B5.C6.B7.B8.A9.B10.A多项选择题1.ABC2.ABC3.ABC4.ABD5.ABCD6.ABC7.ABC8.ABCD9.ABC10.ABC判断题1.×2.×3.×4.×5.×6.×7.×8.×9.√10.×简答题1.特点有针对性强,针对现实问题;以经史为据,增强说服力;风格务实,提出可行对策;格式较规范。2.原因在于政治开明,鼓励士人议政;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科举重视策论,推动其发展。3.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引发社会对改革的讨论,选拔支持改革的人才,一定程度推动改革进程。4.局限是过于拘泥儒家经典,限制思想;形式僵化,束缚考生发挥;脱离实际,缺乏对新问题的探讨。讨论题1.优势是考察考生知识储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是可能受考官主观影响,标准较单一,忽视实践操作。2.需要。可考察考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选拔实用人才,但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