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一中学2025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人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B.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分解受抑制,则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D.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因此无神经中枢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D.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3.如图是血糖调节、水盐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时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正常的婴幼儿经常尿床主要与其血液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有关C.某人若吃的食物过咸,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4.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来自A、B、C生物5.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来完成的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释放D.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就会持续发挥作用6.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阻断副交感神经180阻断交感神经70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D.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像汽车的油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因为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所以在发挥作用时会因_________、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浓度________时促进生长。(2)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3)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________点。(4)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PCR是一种DNA体外扩增技术。1988年,PCR仪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扩增和DNA序列测定。如图是PCR技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三大步骤。(2)引物是此过程中必须加入的物质,从化学本质上说,引物是一小段___。(3)将双链DNA____,使之变性,从而导致____。(4)引物延伸需提供____作为原料。9.(10分)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运动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如图所示为闰绍细胞参与的一种调节过程(箭头表示兴奋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自身的活动。(2)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______内流,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3)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被抑制的神经元是___________。(4)兴奋在闰绍细胞与运动神经元1之间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中。科学研究发现,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部分可通过囊泡形成“回流",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教材原话填空(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交叉互换:一对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3)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5)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____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11.(15分)回答有关遗传病的问题。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1)据图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已知III-13致病基因只来自于II-8,则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此时II-6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甲病基因,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详解】A、兴奋在人体内的传导是沿着反射弧进行的,因此人体内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若神经递质分解受阻,则造成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B错误;C、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用于腺体细胞或肌肉细胞,C正确;D、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D错误。故选C。2、B【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错误;B、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B正确;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之间,但也可能会小于10%或大于20%,C错误;D、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3、D【解析】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时血糖的来源有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而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为血糖,A错误;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弱,所以更易尿床,B错误;吃的食物过咸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D正确。4、C【解析】分析题图: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B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D为分解者,C表示下一营养级。【详解】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丁表示分解者的过程,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少数动物,如屎壳郎、蚯蚓等,都是异养型生物,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为分解者,其能量来自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即A、B、C,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丁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5、A【解析】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反之,细胞的渗透压升高。由此可见,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B、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C错误;D、抗利尿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D错误。故选A。6、D【解析】表格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即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A正确;B、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后心率降低的变化相对更不明显,由此推知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B正确;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它们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因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浓度②.器官的种类③.较低(2)①.Ⅱ②.d(3)①.抑制②.B(4)①.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解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据图乙分析:加入CaCl2溶液后,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B点开始,植物生长速率加快,所以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B点。据图丙分析: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小问1详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表现为具有两重性,其在发挥作用时会因其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加入CaCl2溶液后,植物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图中从B点开始,植物生长速率加快,说明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B点。【小问4详解】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1).变性(2).复性(3).延伸(4).单链DNA或RNA(5).加热到90℃以上(6).双链DNA解聚为两条单链(7).四种脱氧核苷酸【解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1)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三大步骤。(2)根据PCR技术过程可知,引物一小段单链DNA或RNA。(3)高温变性时,需要将双链DNA加热到90~95℃,即加热到90℃以上,使之变性,从而导致双链DNA解旋成两条单链。(4)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四种脱氧核苷酸,因此中温延伸时需要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PCR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①.抑制②.钠离子③.(外正内负)电位差增大④.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⑤.突触小泡⑥.防止突触后膜(或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据图可知,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其侧支作用于闰绍细胞,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抑制运动神经元1。(2)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电位差增大,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3)兴奋由侧支传来时,图中运动神经元1和运动神经元2均被闰绍细胞抑制。(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部分神经递质可通过形成囊泡“回流”到突触前膜,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