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秀语文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应当与时俱进,我们应从教案的格式与文字表达中体现新课改理念,表达执教者的智慧与创造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语文教学课件,欢迎阅读。优秀语文教学课件1: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
2、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1、小组学习讨论。(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2、交流:(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
3、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
4、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
5、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
6、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简
7、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
8、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古仁人”思想。“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李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读一读 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 天下为公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四、品味、欣赏课文1、欣赏课文录音。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1)立意、构思、章法。(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4)表
10、达方式。3、小组学习、讨论。4、集体交流。5、教师小结。(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2)骈散结合。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
11、,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五、课堂练习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书写岳阳楼(3)春和景明画 霪雨阴风图(4)迁客因物而喜 骚人为己而悲(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 莫做迁客骚人优秀语文教学课件2:白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
12、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
13、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
14、疆)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这一部分一般在课前解决,课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词义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教师提示词语,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请同学说一说相应的词。(1)近义词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别) 粗壮(健壮)软弱(懦弱) 界线(分界) 分辩(辩解) 沉思(深思)(2)反义词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动摇(坚定)精壮(细小) 消失(出现)(
15、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
16、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
17、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板书:直适应性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
18、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大戈壁上。)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板书:坚强
19、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知道爸爸在工作,妈妈也在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去念
20、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工作?)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上学?他们还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
21、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他们只知道爸爸在工作,妈妈也在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工作?做什么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念书?(他们只知道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因为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
22、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呢?(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
23、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
24、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五)理解白杨的中心思想。教师出示投影: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
25、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六)总结全文。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板书:借物喻人同学们,
26、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优秀语文教学课件3:报任安书: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教学设想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教学过程和内容一、 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二、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轮船员考试:油轮船员考试必看题库知识点
- Photoshop平面设计基础 课件 任务2.1 改变小鸟颜色
- 英语趣味三字经
-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10篇
- 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厂房出租居间费合同范本
- 保健按摩师劳动合同书美容
- 草捆生物质能源项目融资合同
- 农村现场勘察方案模板
- 智能家居产业厂房租赁居间合同范本
- 师徒制建设方案
- 无人驾驶车法规-深度研究
- 2025年行业分析报告鞋用水性PU胶应用技术可行性报告
- 2025年度美团外卖外卖配送配送员绩效考核协议4篇
- 《宁晋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度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课件
- DB32T 4483.1-2023“两客一危”道路运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第1部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2024年食品检验员(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厂物品回收合同模板
- JJF 1168-2024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校准规范
-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专题培训
- 金属轧制设备与工艺润滑的挑战与创新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