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解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_第1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解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_第2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解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_第3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解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_第4页
华南师范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全解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4.1简答题1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相比哪一种政策更有效?答: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相比哪一种政策更有效要根据不同条件而定。(1)在挤出效应为零的条件下,政府支出变化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是G1(1MPS),政府收入变化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是TMPC1(1MPC)。由于MPCl,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力大于财政收入政策。(2)在挤出效应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条件下,政府支出变化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是G(1MPS)1(1MPC),政府收入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是TMPC1(1MPC)。由于lMPS=MPC,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具有同样的效力。(3)在挤出效应大于边际储蓄倾

2、向的条件下,根据上述原因,由于G(1挤出效应)S(Y)十T。当T不变时只能引起s的增加,所以私人投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从而保证产品市场均衡的实现,同时收入增加将导致交易货币需求上升。当实际货币供给MP不变时,将下降,所以利率会上升;而私人投资减少时,由于I(i)GS(i)T,所以最终将通过收入下降来保证产品市场均衡的实现,同时在货币市场上将通过利率下降以使增加投机货币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的实现。从以上分析看出,私人投资增加将同时导致收入增加和利率上升,即IS曲线向右移动;而私人投资下降将同时导致收入减少和利率下降,即是IS曲线向左移动。 (2)当由于私人投资增加导致收入增加和利率上升,使得IS曲

3、线向右移动时,若中央银行为防止因利率上升而导致投资挤出效应,就需要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保证均衡的实现;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下降,抵消了挤出效应而使得收入再次增加。所以扩张的货币政策将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 (3)如上分析,IS曲线左移时使均衡收入减少和利率下降,此时,国内经济出现衰退。中央银行要保证利率不变,可通过紧缩货币政策以使部分私人投资被挤出。所以紧缩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来实现收入减少的,也即LM曲线向左移动。(4)通过对(2)、(3)问题的分析可知:由于私人投资而出现经济波动时,若中央银行执行稳定利率的货币政策,结果会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相关重要知识点回顾:影响货币需求的宏观经济

4、变量变量增加 名义货币需求 原因价格水平 按比例增加 价格水平增加后,交易需求导致 名义货币需求按比例增加实际收入 增加 收入水平增加导致交易需求增加实际利率 降低 实际利率的增加提高了非货币资产的回报率 预期通胀率 降低 提高了非货币资产的回报率货币的名义利率 增加 货币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使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财富 增加 财富的增加中有一部分将以货币形式持有非货币资产的风险 增加 增加了货币资产的吸引力货币资产风险 降低 减少了货币资产的吸引力非货币资产的流动性 降低 减少了货币资产的吸引力支付手段的效率 降低 人们可以减少现金持有而不会带来不方便4.2 计算题8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

5、1 00030i。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Y4i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 (2)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7.5i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 (3)当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时,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4)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解:(1)已知货币供给与需求,可求出LM方程: 150=0.2Y4i Y=75020i.LM方程 由IS和LM方程,求出均衡收入、利率: Y=1 00030i=75020i i=5 y=850 (2)由初始的货币供给与变化了的货币需

6、求得LM方程: 0.25Y7.5i=150 Y=60030iIS曲线不变,故均衡利率与收入为: Y=1 00030i=60030i联立求解可得: i=203 Y=800 (3)货币供给变化不改变IS曲线,只改变LM方程: 利用(1)中的货币需求函数求LM方程,并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170=0.2Y4i, 即Y=85020i 1 00030i=85020i i=3 Y=910 利用(2)中的货币需求函数求LM方程,并求均衡收入和利率: 170=0.25Y7.5i,即Y=68030i 1 00030i=68020i i=163 Y=840 可见,均衡利率都下降了,而均衡收入则都上升了。这些变化说明

7、了,在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低利率的刺激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提高经济整体的产出水平。(4)分别用图4.6(a)和图4.6(b)表示上述情况: (a) LM曲线较平缓 (b) LM曲线较陡峭图4.6 IS-LM模型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答:(1)由C900.8,T50,I1405r,G50和YCIG可以得到IS曲线为:Y1 20025r由L0.2Y

8、,M200和LM可以得到LM曲线为:Yl 000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IS和LM方程式可以得到:l 0001 20025r解得 r8, I1405r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到新的IS方程为:Y1 30025r将上式与LM方程Y1 000联立,解得r12,I80。国民收入仍为:Y1 000。(3)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20时,投资由原来的100减少为80,减少了20,刚好等于政府增加的支出,所以存在着“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

9、LM曲线与横轴相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10假定价格具有伸缩性,且经济满足Y=CIGNX,其中Y=5 000,消费C=4700.9Yd,投资I=6003 000i,净出口NX=4000.9y1 000i,货币需求L=0.8y7 000i,名义货币供给M=2 580,税率t=0.2,政府购买G=700,求:(1)利率i;(2)价格水平P;(3)若政府支出减少到620,利率和价格水平各为多少?(4)若货币供给减少为1 720,利率和价格各为多少? 解:(1)由Y=CJGNX和其他条件知:Y=4700.

10、9Yd6003 000i7004000.09Y1 000i己知Y=5 000,YD=YT=YtY=5 0000.25 000=4 000代入,即:5 000=4700.94 0006003 000i7004000.095 0001 000i,化简得:4 000i=320解得:i=0.08,为所求利率水平。(2)=L,将M=2 580,L=0.8Y7 000i,y=5 000,i=0.08代入:=0.85 0007 0000.08 即 =4 000560=3 440 解得:P=0.75,为所求价格水平。 (3)在Y=5 000,Yd=4 000和其他已知条件不变时,若政府支出减少到620,则由Y

11、=CIGNX得: 5 000=4700.94 0006003 000i6204 0000.095 0001 000i化简得:240=4 000i解得:i=0.06,为所求利率水平。将i=0.06代入货币需求函数,得L=0.8Y7 0000.06由M=2 580, =L,y=5 000知:(4)若货币供给减少到17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Y,C,I,G,NX没有发生变化,由Y=CIGNX解得:利率i=0.08再由M=1 720,=L,Y=5 000和L=0.8Y7 000i可得: 即P=0.5,此即为所求的价格水平。 可见,货币供给减少只会降低价格水平,而不会影响利率。算法小结:(1)

12、IS、LM曲线方程的求法:在已知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税收和净出口函数的情况下,可以根据Y=CIGNX这一公式求解IS方程。其中,要注意:可支配收入=收入税收转移支付,即:YD=YTTR。LM曲线方程可以根据货币供求相等求出,即。将IS和LM方程联立,便可以求出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2)挤出效应的计算: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后对私人投资的挤占。在计算具体的挤占数量时,要分别计算政府支出变动前后投资的水平,二者的差额即为挤出效应的大小。11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为C=10000.8Y,I=200010r,L=0.3Y5r,M=2200;若政府投资增加100亿,分别用总产出决定模型和IS-LM

13、模型计算该财政政策扩张的产出效应,并比较它们的差别。解:(1)用总产出决定模型计算如下:政府购买乘数为KG=5,若政府投资增加100亿,则产出效应为100亿5=500亿。用ISLM模型计算如下:政府投资增加前后的IS曲线方程分别为 r=3000.02Y =3100.02Y LM曲线方程为r=4400.06Y分别解政府投资增加前后的IS-LM模型,可得:Y=9250,=9375。 Y=93759250=125,即政府扩张政策的产出效应仅为125亿元。用不同方法计算的产出效应差距竟达375亿元。(2)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分析在ISLM模型中,政府投资增加前后该社会的利率水平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为r=1

14、15(可视作11.5%),=122.5(可视作12.25%)。也就是说,在政府增加投资后利率水平上升了0.75个百分点。而一般的社会投资(私人投资)是与利率水平成反比的,利率水平的上升将抑制或排挤了原有的社会投资,从而部分抵消了政府投资的产出效应,即产生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如果假设利率水平不发生变化,即r=115,代人=3100.02y得=9750,即政府投资增加后总产出水平可上升至9750亿,与原水平9250亿相比,增加了500个亿。这一结果与不考虑利率水平的乘数效应(用总产出决定模型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如图4.7所示:图4.7 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图4.7显示,政府实行扩张的财

15、政政策前的总产出水平为9250亿,利率水平为11.5%,对应于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政府增加投资100亿,IS曲线平移至,总产出水平扩大至9375,利率水平上升至12.25%,对应于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其中总产出水平增加的幅度125个亿,为该项政策的产出效应;如果利率水平不上升,则与其对应的总产出水平应为9750亿,较9250亿增加500个亿(与乘数效应相当);由于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抑制和排挤了部分社会(私人)投资,9750亿与9375亿的差额375个亿,即为该项政策的挤出效应。 相关重要知识点说明:(1)由于凯恩斯的总产出决定模型把利率看作一个外生的经济变量,因此

16、上述乘数中均没有考虑利率水平的因素。如果考虑利率因素,即利用ISLM模型进行分析,则引起的产出效应会有较大的区别。(2)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支出(包括政府的公务性购买、政府投资和转移支付)的增加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抑制(挤出)了部分社会(私人)投资的现象。4.3 分析及论述题12考虑在ISLM模型中给定收入水平来决定均衡时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IS:LM:其中为价格水平,为政府花费水平,为货币供应水平,函数,和满足和。回答下面的问题:(1)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均衡时的价格和利率的影响。(2)分别讨论什么时候出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无用性?(3)假设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的需求函数分别

17、为下面的形式。,其中,为正常数,求出均衡的价格水平和利率。答:(1)在ISLM曲线模型中,如果给定一个收入水平时,价格、利率也将确定。当收入、价格、利率都确定时,模型就处于均衡状态。当实施货币政策时,IS曲线不会变动,而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M将发生变化,从而使用扩张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对应价格升高或降低,而利率不变;当实施财政政策时,IS曲线中的变化,从而也要变化,LM曲线中的P也随之变化,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政策将引起利率、价格的上升或下降。(2)如图4.8所示:图4.8 LM曲线的三个区域在ISLM曲线模型中,当处于凯恩斯区域时,货币政策无效,因为极低的利率状况下,投资对利率反映不敏感;当处

18、于古典区域时,财政政策无效,因为此时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3)可得:又而可得:说明:本题是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001年试题。13图4.9是对一个经济的描述: (a) (b) (c) 图4.9 一个经济的描述 MD1相对应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MD2相对应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5000亿元,MD3相对应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6000亿元。假定政府的购买增加了1000亿元。(1)政府购买增加最初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完全乘数效应是多少?为什么经济不能保持在这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上?(2)由于这种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完全乘数效应,实际货币需求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19、(3)在新的存量与流量均衡时,利率、投资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投资被挤出了多少?(注意在(2)与(3)中所表明的货币政策效应与财政政策效应的差别)(4)利用图4.10说明新的存量与流量均衡。(a) (b)(c)图4.10 新的存量与流量均衡答:(1)政府购买增加1000亿元的完全乘数效应是使均衡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000亿,即从4000亿元增加到6000亿元。但这并不是存量与流量均衡。经济不能保持在这种状态时(实际上从来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这只是一种理论分析的水平,并不是实际达到的水平),因为随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这就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减少了投资,从而

20、减少了计划的总支出,所以,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也就减少了。(2)如果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完全乘数效应实现了(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从4000亿元增加到了6000亿元),那么,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就会从MD移动到MD,这就会使利率从5上升到7。(3)当新的存量与流量均衡时,利率是6,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亿元。只有这种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才能既实现存量(货币市场)又实现流量(物品市场)均衡。投资从1000亿元减少为500亿元,因此,挤出的投资为500亿元。(这里注意,(2)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3)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货币政策是降低了利率,增加了投资,

21、而财政政策是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4)参看图4.11。在图4.11中,相关的实际货币需求曲线为MD,这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5000亿元。总支出曲线从AE移动到AE,投资曲线从I移动到I。 (a) (b)(c)图4.11 实际货币需求和利率的变动14. 某国希望增加国民收入而利率保持不变。试问应该执行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画图说明。答:该国应该混合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保持利率不变。具体说明如下:(1)IS曲线是代表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

22、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LM曲线是代表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所有组合。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

23、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2)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IS、LM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的向右移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如图4.12所示。通过IS1曲线向右移动至IS2使收入从Y1增加至Y2, 利率由r1上升至r2,但与此同时向右移动LM曲线,从LM1移至LM2,使利率从r2下降至r1以抵消IS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国民收

24、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Y3。这样,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图4.12 增加国民收入而利率保持不变15论证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答: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需求决定论,其形象的概括是ISLM模型。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是如何决定的,并且指出了模型中涉及的IS曲线和LM曲线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引申出国家干预经济活

25、动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得该模型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ISLM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两条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可分别用两个方程式来表示:等式中:I为投资;S为储蓄;r为利率;Y为收入;M为名义货币数量;P为价格水平;m为实际货币供给。IS曲线描述了产品市场均衡的状况。当IS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IS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由政府控制的政府支出可以影响IS曲线的位置,支出增加可使IS曲线右移;反之,则使IS曲线左移。相反,如果政府增加税收,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使IS曲线向右移动。LM曲线描述了货币

26、市场处于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具有同向关系。在LM曲线中的货币需求(L)分为交易需求(L1)和投机需求(L2)。交易需求出于人们的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动机),它主要取决于收入(Y)且与收入(Y)同方向变动。投机需求(L2)则出于人们的投机动机,它主要取决于利率,且与利率反方向变动。货币供给(M)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它由政府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无关,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在货币需求既定的条件下,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当货币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移

27、。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点时,其交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组合表示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组合。当IS曲线或者LM曲线变动时,均衡的收入和利息率就会发生变动。ISLM模型不仅可以说明同时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而且可以用于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1)货币政策通过政府对货币量的调节影响利率,利率又如何影响投资和总需求。(2)财政政策不仅对总需求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对利息率和收入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国民收入。由ISLM模型可以知道,IS曲线和LM曲线的变动对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作用。具体地说,依照L

28、M曲线的斜率由小到大,可把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1)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最有效;(2)在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3)在中间区域,两种政策均有效。这样,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就为政府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干预经济的政策。16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国家为什么能够通过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国民收入发生变动。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来调节宏观经济运动的原理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收入决定理论,具体说,可以用LSLM模型来加以说明,现用图形来说明。如图4.13(a)所示。假定经济的初始均衡点为E点,它为IS曲线和LM

29、曲线的交点。E点所对应的收入为y0,如果这一收入水平y0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1,则经济中就存在着闲置的资源,特别是,劳动资源的闲置就意味失业,在经济存在失业的情况下,政府可以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根据ISLM分析,这相当于将IS曲线向右移动,例如移动到IS,IS与LM曲线的交点为E,这时,均衡的收入使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从而消除了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现象(至少理论上),下面再用图形考察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情况。LMrrLM EEIS IS0Y0Yy1y0y1y0 (a) (b) 图4.1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如图4.13(b)。假定经济的初始均衡点为E点,这时经济的均衡收入为

30、y0,如果这一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y1,则此时经济就运行在高涨的状态下,出现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这一宏观经济运动中的不良状态,政府在政策上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根据ISLM分析,这相当于将LM曲线向左移动,例如移动到LM,LM与IS曲线的交点为E,这时,均衡的收入使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从而消除了经济中的不正常的过热状态。总之,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可以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原理表述的较为清晰,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17对于一个经济体,用图形说明,(1)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小。(2)财政

31、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大。答:(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既定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利率变动越大,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越大。参看图4.14(a)、(b)。 (a) (b)图4.14 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图4.14(a)中有两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较为陡峭的MD表明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小,较为平坦的MD表明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起初的实际货币供给曲线为MS。最初的均衡利率为i。现在就可以分析实际货币供给增加时所引起的变动。货币供给增加,实际货币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即从MS移动为M。注意对MD来说,均衡利率的下降幅度大,而对MD

32、来说,均衡利率的下降幅度小。这就说明了,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则货币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小,反之,亦反之。(2)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有直接的与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就是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直接增加计划的总支出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间接的影响是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最初变动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移动,这又引起利率变动,并导致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它对均衡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变动量为既定时,利率变动越小,其挤出效应就越小,财政政策就越有力。图4.14(b)是和(a)中一样的两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

33、MD和MD。实际货币供给曲线为MS,起初均衡的利率为i。现在分析当每条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等量时所发生的变动。MD移动为M,MD移动为M。注意对利率变动反应程度大的实际货币需求曲线MD的利率上升要小得多(即挤出效应要小得多)。因此,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大,那么,财政政策对均衡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就大,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有力的。18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答: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变得很大,而

34、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债券价格下降到很低的程度),这就使得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使本金因债券价格下跌而损失,因而手中任何的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保留在手中,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而与利率无关,因此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无关,因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

35、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移动(它表现为财政政策)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移动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如图4.15和图4.16所示。 图4.15 财政政策无效 图4.16 货币政策有效LM曲线呈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的原因在于,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被人们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

36、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人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极为有效。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原因在于,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因为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的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其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

37、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行“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如图4.17。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如图4.18。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图

38、4.17 财政政策有效 图4.18 货币政策无效 19. 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

39、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如图4.19中的(a),(b)所示。在图4.19(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人和利率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右移的距离都是,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增加至,。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因为如果要增加到,则必须假定利率不上升。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上升,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移动),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因此无论

40、是图4.19(a)还是图4.19(b)中,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收入不可能从增加到,而只能分别增加到。图4.19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从图4.19(a)(b)可见,也就是图4.19(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19(b),原因在于图4.19(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19(b)中IS曲线较陡峭。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

41、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图4.19(a)中的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入。图4.19(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人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20中所示。图4.20 财政政策效果因LM

42、曲线的斜率而异图4.20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不同,起初均衡收入和利率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则它使IS右移到IS1,右移的距离即,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和。 从图4.20可以看出,政府同样 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远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其原因是: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

43、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上面说明了投资对利率敏感性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此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政策效果。这时因为,较大的支出乘数意味着一笔政府支出会带来较多的收入增加,从而有较大的政策效果。然而,如果经济处于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状态,即使支出乘数很大也无法使财政政策产生强有力的效果。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强的效果。20试用ISLM模型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答: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在IS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