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形象)解析_第1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形象)解析_第2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形象)解析_第3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形象)解析_第4页
2017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形象)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前趣味时光,一首词八个“经量”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九月,“(宰相)贾似道请行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重定税额)于诸路,由是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益竭”(续资治通鉴)。为此,醴陵士人写了首一剪梅词: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课前趣味时光,这首词刻画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八个“经量”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刻画了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人物形象。前两个“经量”,揭示了宰相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独断专横的性格特征;三、四两个“经量”刻画了臣僚看宰相眼色行事,争上奏章、附和捧场

2、的奴才相;五、六两个“经量”揭露了太守趋炎附势的轻狂行为;末两个“经量”是对宰相乃至皇帝的绝妙讽刺。,诗歌鉴赏,诗 歌 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诗歌鉴赏,提问方式,1.试简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诗中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3、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年龄。,注意细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08湖北卷】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宋侯

4、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参考: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人

5、 物 形 象 鉴 赏 题 如何规范作答?,(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塑造了一个(性格、情感、心境、身份)的形象 (2)简析形象 结合诗歌的具体词语进行简析,有时点出表达技巧 (3)形象的意义情感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感情,解题步骤,答 案 构 成:,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

6、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表现的,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

7、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括,分析,总结,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

8、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作者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 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身份特征) 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

9、的思念。(具体分析) 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点明意义),典题示例(一),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注:“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内心充满“离恨”的思妇形象 。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心中肝肠寸断,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 。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思妇的无限悲伤也表达了

10、作者对思妇的深切同情。,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4分),课堂演练(一),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这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4分) 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悠然漫步于郊野,陶醉于春天美景的隐逸者的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倚杖在近郊漫步,在阵阵秋寒中带着老之将至的怅愁的老者形象。,课堂演练(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

11、,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玉瀣(xi):美酒。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课后演练,(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课

12、后演练,(08广东)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吕诗着重描写的是淡定从容,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分析方法,1、抓住咏物诗的特点进行分析,2、抓住所描写的事物的相关语言进行分析,(09天津卷)13.阅读下面

13、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参考: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诗意助读】 野

14、菊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之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虽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问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审题推断】细读本诗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题目“野菊”。 推论: “野菊”是诗歌的主要形象,是作者言志的所托之物。 【信息2】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推论: 野菊”品性高洁,不因外部环境改变而改变。,【解题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

15、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物象就是野菊。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是集中描写野菊生长环境的特点,其重点是“幽色”和“妙香”。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第三步: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挖掘其深层含义。咏物诗一般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象征了一种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品格。从全诗看,“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运用对比手法,将野菊的高洁置于至高的境界上,更突出了野菊的本质特征。 请你组织答案:_,【规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

16、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得失反思:要明确古典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一般是作品中言志的所托之物,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点,展开联想,联系人类社会,去挖掘其象征意义。,【点击考场】 高考专家如是说:鉴赏诗歌的形象,不能浮于表面,要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能否挖掘形象的典型意义是区分考生鉴赏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此诗形象很明确,但其典型意义需要深入挖掘。此题即是由此考查考生这方面的能力。,鉴赏事物形象四关键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

17、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 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2.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杨万里的野菊中“

18、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 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19、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杨万里的野菊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答题步骤】,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

20、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诗意助读】 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 _ 教师讲解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本题题干已明确诗中的物

21、象是“沙鸥”。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结合全诗看,作者长期漂泊在外,现在打算回归家乡,可是到渡口打听才知道,江水高涨客船不敢出行,这样的情景当然让归心似箭的作者心烦意乱。多年在外奔波忙碌,自己并没有结识多少朋友,而且还四散飘零。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只有对着沙鸥黯然神伤。,第三步:概括物象的本质特征。要透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挖掘其深层含义。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物象。到处飞翔无处定居的沙鸥就是居无定所的作者的象征。诗歌抒发的是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抒发离别的感慨和愁绪。 第四步:根据要求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

22、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09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

23、象,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通过这种客观景物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意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题思路】 、“读清”全诗。 、分析意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意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意境,(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2)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3)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

24、意境的答题模式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09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

25、(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09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

26、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08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参考答案: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

27、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寥落萧条、荒凉孤寂、冷寂幽静、幽美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静谧安娴、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生机勃勃、繁丽、热烈、高亢、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旷远、雄浑壮阔、雄奇优美等。,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一、高考题组 1.(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8、(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解析】首先要能读出这是一首闺怨词。由“恨极在天涯”可以看出,这里是因为思念之人远在天涯而恨。这“恨”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是爱极而生的恨,这“恨”字包含了深深的爱和思念而不得见的惆怅。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 【解析】这两句意思是说山上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旨在以山月、水风、落花的无情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衬,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可见主人公是一个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形象。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 【解析】结句写景,意为“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思妇在百无聊赖之中,再凝望碧蓝的夜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