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西城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西城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西城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西城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西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型H1N1流感 的预防与控制,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5月8日,主要内容,背景和基本知识 病例诊断与报告 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个人防护 监测工作要求 依据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及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背景和基本知识,背景,2009年3月中旬起,墨西哥和美国相继发生了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开始命名为“人感染猪流感”,后续更改为“甲型H1N1流感”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发现了确诊病例,我国目前没有病例,但有发生的风险。 WHO公布,截至5月7日, 23个国家官方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 1483 例,疑似病例164

2、5例,死亡30例。 2009年4月29日晚在日内瓦宣布,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WHO流感大流行6级标准,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流感类型,纽约时报照片,病原学(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 甲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病原学(二),单股负链RNA 病毒,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 8个片段分别来自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欧

3、亚系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配的病毒、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目前主要为感染流感病毒的病人或(携带病毒的未发病的人)。 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或气溶胶(存在争议)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一般7天以内。 因此在进行感染来源调查时调查发病前7天的情况;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 因此调查密切接触者时为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治疗前或死亡前所密切接触的人员。,临床表现,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疼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寒颤和疲劳等

4、,有些还会出现腹痛或腹泻。 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病例的诊断与报告,病例诊断,根据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 医学观察病例:目前主要的报告病例,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病例报告(一),4月30日卫生部公告: 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病例报告

5、(二),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时 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甲型H1N1流感”。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事件调查处理和病例个案信息报告。,病例报告(二),医学观察病例:参考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感防控及有效应对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工作的通知 中的要求: (一)是否在发病前2周内去过美国或墨西哥; (二)是否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来自于美国或墨西哥的发热病人; (三)是否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猪,或访问过养猪或屠宰猪的场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前来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必须询问流行病学史: 一周内是否到过疫区; 是否接触

6、过来自疫区的发热病人; 是否实验室从事甲型H1N1流感病毒研究; 是否有与猪接触史(病猪、死猪、家畜市场等);,病例报告(二),医院应立即填写具备流行病学史的流感样病例登记卡,并在2小时内报告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 报告时限与报告对象同样适用于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标本采集和检测,采集与检测,采集咽拭子 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培养、核酸检测后测序、血清抗体阳转。 目前主要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PCR。国家流感中心提供的方法。,标本采集方法咽拭子,用2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螺口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错 误,正 确,

7、生物安全,H1N1甲型流感病毒培养应在具有资质的BSL-3实验室中进行,标本储存、包装和运送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5号令)等有关规定执行。,个人防护,1、防护用品 防护服 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 手套 鞋套 长筒胶鞋,个人防护,2、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 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必要时 在鼻翼两侧塞上棉球),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 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要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注意双手不要接触面部。 步骤3:

8、戴防护眼镜。 步骤4:穿防护服。 步骤5:套上鞋套。 步骤6:戴上乳胶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个人防护,3、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脱防护服,同时摘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 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2:脱裤腿同时脱鞋套,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 塑料袋中。 步骤3: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里 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4:用手部消毒剂擦拭双手。 步骤5:摘下防护镜。 步骤6: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 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7:用手部消毒剂擦拭双手。,个人防护,防护用品穿脱原则,更换防护用品的顺序以方便更换防护用品为原则 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

9、 后脱呼吸道、眼部等最关键防护部位的防护用品,手清洗和手消毒,消毒,出现病例后,应及时对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附件5. 猪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门诊部内感染控制,接诊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转运前应单间隔离。 应严格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合格布局,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同时应对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医务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监测工作要求,1、甲型H1N1流感监测:,每天对疫区回国的人员进行监测 疫区:有确诊病例的国家 监测时间:从疫区回国后连续监测7天 每日进行零病例报告(表1) 有发热病例督促其立即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填写表2 报告时间:每日8:0010:00,2、传染病症状监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发热、腹泻、黄疸、皮疹和结膜红肿等五种传染病症状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