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戏曲的流变发展,一、戏曲的概念 二、戏曲的流变发展,“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一、戏曲的概念,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戏曲”要成
2、为“真戏曲”,除上述各条外,还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曰“乐曲上之进步” ;其二曰“由叙事而变为代言体(指摆脱叙事者的视角,直接模拟作品中人物的声口)。,一、戏曲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云:“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致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一、
3、戏曲的概念,“戏曲剧本一般都兼用韵文和散文,分折或出,现代戏曲则多分幕或场。剧中人物分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表演上按脚色行当而各有不同的程序动作和唱、做、念、打艺术要求。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唱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的板腔体,或综合使用二者。新中国成立后,各戏曲剧种有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根据1959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有三百六十多种。”,二、戏曲的演进发展,先秦歌舞 汉魏百戏 两晋南北朝乐舞 隋唐戏弄 宋杂剧与金院本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近代地方戏,上古至五代(戏曲的孕育期) 1、先秦的歌舞与俳优 歌舞 巫乐神 以歌舞为主 女巫 俳优 优乐人 以调谑为主 男优 “优孟衣
4、冠” 2、汉魏百戏 又名“角抵戏” 东海黄公 与雅乐相对 (颜师古“角其伎也,相抵触” ),俳优装扮优孟衣冠,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宫廷内,还有一种专供统治者调笑取乐的俳优,他们用滑稽的语言和动作演绎具有讽谏意义的内容,劝谏统治者。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载“优孟衣冠”的故事。故司马迁谓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周贻白中国戏曲史 长编说“优孟衣冠” 成是中国戏曲的开端 优孟是中国最早的戏 曲演员。,汉代百戏,当时又称做“角抵”。汉代百戏中不乏装扮表演,有的甚至发展到装扮人物,采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水平,如东海黄公。它已具备了由演员装扮人物,用代言体以演故事的戏剧要质。,角抵戏东海黄公
5、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 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汉墓百戏陶俑,东汉乐舞百戏图,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伎艺 六朝上云乐 更浓郁的表演成份 北朝三大戏 大面、代面(南陵王入阵曲) 踏摇娘 拨头(钵头)。 4、隋唐代五代优伶戏弄 伎艺机构 太常寺 教坊 梨园 歌舞乐曲 和参军戏 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唐之参军、苍鹘至宋而为副净、副末二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乐府杂录载钵头: 昔有人,父为虎所伤,遂上山寻其父尸。山有
6、八折,故曲八叠。戏者被发,素衣,面作啼,盖遭丧之状也。 而合歌舞益演事者,实始于北齐。,魏晋燕居行乐图乐舞壁画,北魏乐舞百戏图,乐府杂录记载: 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帝,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日本兰陵王舞姿,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记载: 踏摇娘:北齐有人姓苏,烂鼻貌丑,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踏摇娘舞俑,唐代的参军戏不仅角色
7、与表演有固定程式,就是角色的化装服饰也达到了程式化 水平。总之,汉代百戏、魏晋优戏、唐代歌舞剧、唐代参军戏标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经眉眼具备,终于形成降生了。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从先秦两汉到隋唐五代,是中国戏曲形成的孕育阶段,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各种戏曲成分的都有不断的创新,各种戏曲要素也日趋丰富。偏于声容方面的歌舞艺术,从九歌、上
8、云乐发展到兰陵王入阵曲和踏摇娘,已经合百戏而演故事,兼备戏倡五象和杂技幻术。偏于科白方面的表演艺术,从优孟衣冠、东海黄公发展到拨头和弄参军,已经把俳优滑稽、角抵武打与娼妓伶人的说唱歌舞结合起来。百戏中的各种艺术形式除了独立发展外,还不断相互交流吸收,并趋向融合,在不程度上发生和增长了戏剧因素。为宋代戏曲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中国戏曲形成于宋代 在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宋代的 “瓦舍”和“勾栏”里出现了“宋杂剧”。唐代已有“杂剧”之名,是歌舞小戏、参军戏的通称。宋代开始广泛采用这个名称,包括化装人物以演述故事之类的各种戏剧性表演,因此又叫“杂戏”,但主要用以指称滑稽戏。
9、由北宋而南宋,宫廷而民间化。,所谓瓦舍 ,也叫瓦肆、瓦子,是宋金城市里表演各种技艺的游乐场所。瓦舍中表演不同技艺的看棚,四周围以栅栏,叫“勾栏”,其中就有专供杂剧演出的剧场。,宋杂剧没有剧本传存下来,只有280个剧目载于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这些剧目被称作“官本杂剧”,说明是在宫廷中上演的。,宋杂剧的体制 1、前提 艳段(序幕) 2、正本 “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3、后散段 杂扮 演出模式为每场四段。依次为艳段、正杂剧两段、散段(又叫杂扮 )。宋杂剧一场四段虽非通演一个故事,而且每段都可重新组合或单独演出,但后世戏曲结构的连场形式,如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模式已经于此肇始。以曲唱戏是宋杂剧的另一 特征。
10、所谓“唱念通遍”,就是把曲唱、道白与表演故事进行全面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已进入戏曲综合艺术的阶段。,宋杂剧的角色,上场角色为五个。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这五种角色中,后世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已初见形态。,金院本 宋金南北分治后,保留在北方并得到发展的舞台艺术叫“金院本”,“院本者行院之本也”(太和正音谱)与宋杂剧的角色行当相同。院本,金、元时行院(娼伎所居)演剧所用脚本称院本,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元杂剧的过度形式,作品具逸。南词叙录金院本的特征1、副净为主,以滑稽调笑的科诨见长。 2、以散说为主,唱的比重较小。 3、伴奏乐器为鼓和笛。4、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收录的“院本名目”共690个。,金院
11、本发展了宋杂剧,孕育了元杂剧。 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 元杂剧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温州一带的民间,号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宋 元 南 戏,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剧本一般为长篇,
12、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注意其长短,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杂剧,是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的一种专门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南戏,故称北杂剧。 徐渭南词序录 元杂剧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
13、、王、白、马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诸宫调 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王灼碧鸡漫志,元 代 杂 剧,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音乐北曲与南曲,戏曲音乐的产生: 1、从说唱音乐(一人主唱)转化成
14、戏曲音乐,元杂剧 2、从民间歌曲中发展而来,南戏 北曲: 七音: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 do re mi fa sol la si 南曲: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注,南曲没有半音,音乐学者认为半音产生紧张,而全音则轻松安静,元杂剧与南戏都采用曲牌体。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的“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钟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用韵采用中原音韵的19韵部。而南戏不协宫调,亦罕节奏,用的是民间小调。杂剧一折用一个宫调,而楔子只是起着序幕的作用,不构成独立单位,与第一折同一宫调。,元人认为
15、不同的宫调可以表现不同的色彩,构成不同的情调。 燕南芝庵唱论: 凡声音各应律吕。分六宫十一调。唱仙吕宫宜清新緜邈。南吕宫宜感歎伤悲。中吕宫宜高下闪赚。黄钟宫宜富贵缠绵。正宫宜惆怅雄壮。道宫宜飘逸清幽。大石调宜风流酝藉。小石调宜旖旎妩媚。高平调宜条物滉漾。般涉调宜拾掇坑堑。歇指调宜急併虚歇。商角调宜悲伤婉转。双调宜健捷激袅。商调宜悽怆怨慕。角调宜呜咽悠扬。宫调宜典雅沉重。越调宜淘写冷笑。,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的绝盛时段。表演日趋成熟,演唱声腔竞相迭现。明代初叶,在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戏剧称为“传奇”。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地方戏的兴起。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学后学业适应跟踪计划
- 石化安全技术管理实习总结范文
- 江苏六市二模数学试卷
- 淮安市中考数学试卷
- 脑脊膜结核瘤的治疗及护理
- 网络公司会议纪律规定办法
- 农业设施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 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事故危险源辨识措施
- 文创项目投资评审风险点与防控措施
- 外企人事工作计划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电工类-本科、专科(官方)-第五章公共与行业知识历年参考试题库答案解析(5卷100道合辑-单选题)
- 黄冈市英山县城区社区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传媒公司劳动合同2025年
- 2025年设备人员 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经销商内部管理课件
- 济南露天烧烤管理办法
- 家长育儿教育课件
- 2025年安全管理人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读及答案讲评(课件)
- 2025西藏山南旅游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