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血管生理).ppt_第1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管生理).ppt_第2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管生理).ppt_第3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管生理).ppt_第4页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管生理).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大动脉 分配血管:中动脉 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容量血管: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吻合支,1. 血流量(blood flow) ; 2.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 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 Q1=Q2 S1V1=S2V2 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及血压,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1) 血管长度 (2) 血管口径,3. 血流阻力 (resistance

2、of blood flow),Q P/R Pr4/8 L,R P/Q8 L /r4,(3) 血液粘滞度,血细胞比容,血流的切率,血管口径,温度,1kPa7.5mmHg;1mmHg=0.133kPa 血压的形成: (1) 血液充盈程度 (2) 心室射血和血液遇到的阻力,4. 血压 (blood pressure),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R 8 L /r4,(4) 弹性贮器,1.动脉血压的形成,(2) 心室射血,(1) 循环系统足够的血

3、液充盈 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的相对关系,动脉管壁的顺应性,2.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性变动,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脉搏压(pulse pressure),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脉压= 收缩压 - 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脉压,(1)动脉血压的指标:, 正常成人:,(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标准,成人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二者之间。,收缩压160mmHg 及或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

4、,(3)动脉血压的生理性变动 性别; 年龄; 不同生理状态; 不同的动脉段,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增加时:,(1)每搏输出量,脉压增大;,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增加较少;,(2)心率,增加时:,脉压减小,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显著,(3)外周阻力:,增加时:,脉压减小,收缩压增高较少,舒张压明显增加,(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血管容积改变,缓冲动脉血压,维持血液的持续流动,(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5.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循环血量改变,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的影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二)动脉脉搏,3.动脉脉搏

5、波的传播速度,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脉搏,1.动脉脉搏形成的机制,2.脉搏波的波形,上升支,下降支:,射血速度和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影响,降中峡和降中波,反映外周阻力及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与血管的顺应性有关,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1.中心静脉压,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2.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三)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血量增加或

6、容量血管收缩 2.心脏收缩力量: 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呼吸运动:,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生理意义: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一)微循环的组成,1.微循环的组成,(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1)微动脉(arteriole):,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

7、换的场所,(5) 微静脉(venule),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6) 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7) 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1) 迂回通路:,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营养性通路,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功能:,非营养性通路,(2) 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血流量的相对恒定,少量物质交换,(3)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参与体温调节,-局部代谢

8、产物对微循环的调节,(二)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毛细血管的前后阻力比,-决定了毛细血管血压,微动脉的阻力,-决定了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1. 扩散 2. 吞饮 3. 滤过 4. 重吸收,(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 呈胶冻状; 不能自由流动;,(一)组织液的生成,滤过: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重吸收: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0mmHg,静脉端有效滤过压为-8mmHg,滤过的动力略大于重吸收的动力,淋巴系统回流,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