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ppt模版课件.ppt_第1页
【法律资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ppt模版课件.ppt_第2页
【法律资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ppt模版课件.ppt_第3页
【法律资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ppt模版课件.ppt_第4页
【法律资料】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ppt模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GB/T 19001、GB/T 24001以及GB/T 28001标准中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在其方针中对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出承诺,而管理体系中各有关要素必须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方针。因此整合型管理体系能否保证持续有效地实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是整合型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为此建筑安装企业应了解与其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这是建立整合型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认证注册的重要环节和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概述,一、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 二、主要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 律法规介绍,一、相关的

2、基本法律法规知识,1、我国的立法体制 我国的现行宪法对立法体制做了基本的界定,确立了立法体制的框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我国的立法体制做了进一步界定,这就是:,a)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我国法律的制定权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其中主席令载明了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日期和施行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法律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此外还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特定刊物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b)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

3、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权是国务院,并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其中国务院令载明了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通过日期、发布日期和施行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此外还规定,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c)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分为三种。,第一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其制定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并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二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

4、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其制定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并由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三种:较大市(包括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其制定权是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分别报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其制定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并分

5、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发布令中一般都载明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名称、通过机关、通过日期、生效日期等内容,经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还同时注明批准机关的名称和批准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签署后,应及时在本级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同时还规定,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文本为标准文本。,e)规定:规定分为两种,第一种:国务院部委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规章。其制定权是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

6、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同时规定以国务院公报或部门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二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其制定权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或部门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

7、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同时规定部门公报和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执法,即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实施,以及实施的途径。 国家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执法机关遵守各级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国家司法机关:行使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司法权,审判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国家检察机关:行使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权,按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犯罪人的法律责任,监督行政机关遵守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 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权,按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分工规定,行使相应的监督管理

8、职责。 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遵守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各项规定。 社会团体:宣传普及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知识,参与各种宣传保护活动。 公民个人:按照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赋予公民参与的原则,对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以不履行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定职责滥用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对违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者进行监督、控告和起诉。,3、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责任,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规范的行为者,应承担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后果。也就是由有关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违反相关法律的

9、单位和个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危害后果和主观因素的情况给予法律制裁,包括追究其行政的、民事的或刑事的责任。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行政责任:违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或行政法规造成一定的损害和损失,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违法行为,应负行政责任。行政制裁一般是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和行政处罚。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违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而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而应承担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刑事责任:是指故意或过失造成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不合格等危害行为,致命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严重损失,并已构成

10、犯罪,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二、主要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介绍,1、产品质量法 2、环境保护法 3、职业健康安全法规,1、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中国质量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该法确定了经济建设、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方针,各级政府、一切单位和个人保证产品质量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特点:,它是一部综合的法律法规。即包括行政法律规范,又包括民事法律规范。内容上既包括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又包括产品质量责任。 它规定的国家对产品质量所采取的宏观管理措施符合国际惯例。如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措施,都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 它借鉴了

11、国外产品责任法的科学理论和规范,对产品缺陷造成损失后的民事赔偿问题,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完善、丰富了我国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规范,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了法律和保障。 它对惩处违法者体现了严厉制裁的原则,并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共6章74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立法宗旨和法律调整范围,监督管理体制。 第二章产品质量的监督,主要规定了国家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宏观管理和具体监督措施,如国家实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同时对检验机构的设置、用户和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章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主要规定

12、了产品质量要求、产品标记要求以及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义务。 第四章损害赔偿,主要规定了产品不合格的民事责任及产品造成侵权损害的赔偿问题,包括赔偿的范围、诉讼时效及处理产品质量民事纠纷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 第五章罚则,主要规定了有关责任者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对执法部门及有关程序进行了规定。 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另行规定及本法实施日期。,从上述产品质量法的结构和内容来盾,产品质量法是制定产品单行法的基本依据。对建筑安装企业而言,相应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但工程建设中材料、设备等仍适用于产品质量法。 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法的主要方针政策是: 加

13、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产品质量法的原则,有限范围原则:产品质量法主要调整实物产品在生产、销售活动中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重点解决产品质量责任问题,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的民事赔偿制度。 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国家要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实行必要的强制管理,其他产品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自我约束的机制,促使企业保证产品质量。 事先保证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法律要规范企业的行为,保证生产的产品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同时,要加

14、强对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起运用市场规则抵制伪劣产品的运行机制。 实行按照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原则。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执行监查,要采取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 贯彻奖优罚劣的原则。国家一方面要采取鼓励措施,对质量管理的先进企业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要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2、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该法确定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各级政府、一切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特点,(1)综合性 环境保护范围广泛,所调整的社会

15、关系相当复杂,环境保护法既包括基本法、又有大量的单行法。还涉及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民法、刑法等法规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既有实体法,又有程序法。 (2)较强的科学技术法 环境保护涉及到多学科内容,遵循并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需要采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等各种手段。因此,环境法里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规范。 (3)全球共同性和地域特殊性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问题是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受国界限制,如温室效应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酸雨、海洋污染、沙漠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对全球有重大影响的公害,已成为全人类所

16、共同关心,需要世界各国合作的问题,也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域,如环境敏感地区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与一般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自然条件与环境问题所表现出的差异,这在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上,其宽严程度会有所不同,应予以区别对待。 (4)广泛的社会性 环境法受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要为统治阶段的利益服务,更重要的是,它还要符合全社会和民众的要求,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长期性要求上,不仅要对当代人负责,还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不仅要对本地区、本国负责,还要对跨国污染负责。,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方针政策,基本方针: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续 发展战略,贯彻经

17、济建设、城乡建 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 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 负担的政策;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环境法的原则,(1)环境权 (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协调发展 (5)民众参与,(1)环境权,公民有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是环境法中的一条重要理论原则。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重申了“人类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活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的环境权利原则。采用:当环境质量的变

18、化不超过人们“最低可以接受限度”,而同时给人民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即认为这种环境质量的变化是合理的,也就是综合平衡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效益,使之统一,不应以环境权绝对化的理论。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也确认了环境权。,(2)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谁污染谁治理是指污染、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担的治理补偿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污染者和开发建设者实行承担保护补偿、治理污染责任的一项政策。它源于国际不广泛认可的“污染者负责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它是世界各国调解国际环境纠纷处理国内环境污染的准则。“谁开

19、发谁保护”是指开发自然资源者,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存,开发利用者负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对可更新的资源应不断增值,永续使用,对不可更新的资源更应节约使用并合理利用。,(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预防为主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环境法原则之一,也是长期以来污染防治实践的教训和经验的总结。在污染的防与治、单项治理与区域综合防治的关系上,突出了以“防”和“综合治理”为主。由于环境和自然资源一旦受到污染和破坏后,要消除污染,恢复正常是长期的,也是极其困难重重,因此坚持防患于未然是最有效的、最经济的。防不等于不治,而是要及早治,治是防的手段,防是治的目的,防和治要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运用

20、规划、计划、布局、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单项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对污染实行有效治理和监控。,(4)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我国环境立法的一条基本原则。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生存循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同时创建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这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和坚持的途径,也就是协调发展的途径。环境保护涉及到世界各国、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各类团体和个人的广泛范围,相互之间都需

21、要协调统一、共同合格、为搞好环境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原则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同时还通过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我国履行了大会的决议和承诺,把“可持续发展”列为我国发展的战略。,(5)民众参与,民众参与原则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原则。1992年的里约宣言提出:“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应当让人人都能从有效地使用司法行政程序,包括补偿和补救程序”。我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

22、人民”体现了民众参与的立法原则。,3、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虽然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但是,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却也有不少。它们有的涉及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的就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某一专项问题作出规定,如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到目前为止,这些已制定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基本构成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体系的整体框架。,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种类,(1)综合类 (2)职业健康类 (3)职业安全类 (4)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 (5)劳动保护用品类 (6)检测检验类,(1)综合类,法律,如:宪法;劳动法;消防法;建筑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行政法规,

23、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等。 部门规章,如: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监察规定;易燃易爆化学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2)职业健康类,法律,如:职业病防治法。 行政法规,如: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等。 部门规章,如: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等。,(3)职业安全类,法律;如:矿山安全法;煤炭法。 行政法规;如:国务院

24、院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如: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4)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法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行政法规,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 部门规章,如: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关于颁发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等。,(5)劳动保护用品类,部门规章,如:关于颁发劳动防护用品 管理规定的通知;特殊劳动防 护产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等。 (6)检

25、测检验类 部门规章,如: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管理 办法。,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管理制度有:,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基本原则: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我国实行“企业负责、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具体的是:企业负责是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负西面责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监察是指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对全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群众监督是指各级工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监督。工会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主要方面,其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规。工

26、会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群众监督检查网络作用,改造群众监督检查职责,发动职工群众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教育职工遵章守纪,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落实到企业、班组和个人。,目前我国比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1)安全生产责任制 (2)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3)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 (4)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 (5)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6)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 (7)“三同时”制度 (8)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企业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

27、产责任制按照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理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岗位生产工人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所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可描述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是讲: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从上到下不得遗漏。 横向到边是讲:横向方面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安全、设备、技术、生产、人事、财务等部门

28、)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全部覆盖。,(2)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健康安全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单位或工作场所; 措施名称; 措施内容和目的; 经费预算及其来源; 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 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职业健康安全措施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3)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是贯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和

29、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学习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基本知识。其次是能够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安全教育形式一般包括: 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有: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安全技术知识等。 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实行理论操作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应放在提高其安全操作和预防事故的能力。特种作业人员接受培训教育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持证上岗独立作业。

30、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 日常性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在日常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日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4)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可以发现企业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是: 查思想,主要是检查企业领导和职工对安全

31、生产工作的认识; 查管理,主要是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否有效; 查隐患,主要是检查生产作业场所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 查整改,主要是检查企业对过去提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 查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企业对伤亡事故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5)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 我国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工作,经过40多年的不断总结,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a)伤亡事故分类。伤亡事故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重伤;死亡。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只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重大

32、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按事故类别分类。在GB6441-199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b)伤害事故报告和处理 企业在进行伤亡事故报告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即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c)伤亡事故统计 关于伤亡事故的统计,目前主要执行的有:关于实施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问题解答。,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a)职业病报告必须是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内所列举的病种。根据卫生部1988年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 b)关于职业病的处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及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患者的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康复等工作。根据规定,职工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者,应另行安排工作。,(6)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职业健康安全

34、监察制度是指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监察部门依法对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监察。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在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中给予了明确的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监察机构在执行监察任务时可以采取包括强制手段在内的多种监察形式和方法。,(7)“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8)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价制度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

35、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职业健康安全设计和建设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供国家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第二节 主要要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一、主要质量法律法规 二、主要环境保护法规 三、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一、主要质量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法(2002年11月1日生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生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生效) (4)中华

36、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生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生效)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生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10月1日生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生效) (9)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生效) (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一、主要质量法律法规(续),(11)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1号) (12)建设部关于修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建设部令第91号) (1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

37、30号) (14)关于防止施工坍塌事故的紧急通知(建建1999173号) (15)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建法1991798号) (16)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建设部监察部令第68号) (17)加强建筑幕墙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建建1997167号) (18)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查办法 (19)硅硐结构密封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国经贸外经2000583号) (20)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监1995第737号),一、主要质量法律法规(续),(2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城建字85215号) (2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城1998215号) (23)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

38、定(建监1997第60号) (24)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监1996第208号) (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 (26)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2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风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2000211号) (2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 (2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2000142号) (30)商品住宅实施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1998年9月1日),一、主要质量法律法规(续),(31)房

39、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令第80号) (3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书(示范本)(建建2000185号) (33)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建办建200018号) (34)关于严肃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通知(建监1997第63号) (35)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 (36)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建建质200082号) (37)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通知(建建200182号) (38)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 (39)工程桩动测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建建1993418号) (40)建筑工程施

40、工图设计文件审核暂行办法(建设200041号),二、主要环境保护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生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1992年12月4日生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1979年7月1日生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1日生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生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4月1日生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生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生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41、法(摘录)(1988年7月1日生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1月1日生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摘录)(1997年11月1日生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摘录)(1998年1月1日生效),二、主要环境保护法规(续),(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生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生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1日生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生效) (17)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生效) (18)城市节约

42、用水管理规定(1989年1月1日生效) (19)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号) (20)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8月1日生效) (21)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27号) (22)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0号) (23)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7月19日生效) (24)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6号),二、主要环境保护法规(续),(25)城市车辆冲洗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53号) (26)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64号) (27)城市燃气管理办法(1998年1月1日生效) (2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部令第67号) (29)城市

43、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2号) (30)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6号) (3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26日生效) (3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990年6月生效) (33)排放污染物申报管理规定(1992年10月1日生效) (3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日生效) (35)关于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10号) (36)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生效),二、主要环境保护法规(续),(37)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69号) (38)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9月1日生效)

44、(3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4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1993) (4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42)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GB 6763-2000) (4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1990) (4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524-1990) (4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47)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 518-1993),三、主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1)中华

45、人民共和国安全生法(2002年11月1日生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生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生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生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生效)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生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10月1日生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生效) (9)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生效) (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1)关于废止2000年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319号) (1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 (13)全民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