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定量分析》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ppt_第1页
《税收定量分析》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ppt_第2页
《税收定量分析》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ppt_第3页
《税收定量分析》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ppt_第4页
《税收定量分析》2-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税收定量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张瑞锋, Session 2,税收定量分析 session 2 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基本关系,经济增长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有总量关系,又有结构关系。所以,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应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这部分在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税收核算体系的基础上,介绍税收与GDP主要经济指标的关系。即总量关系,而结构关系将在第五部分介绍。,Session Topics,GDP核算与税收核算,税收与投资关系的影响分析,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关系,税收与贸易关系的影响分析,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税收与物价关系的影响分析,2.1GDP核算与税收核算,2.1.1基本概念:

2、GDP核算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我国GDP核算的常住单位指在中国大陆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GDP核算方法,生产法: 是从生产角度测度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即在总产出中扣除生产环节投入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得到各部门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即增加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即:GDP=各部门增加值,GDP核算方法,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

3、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及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互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指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GDP核算方法,支出法: 也称使用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P核算几点说明,A、核算价格 在GDP核算中使用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以及不变价格等价格标准,同

4、时根据产品由生产到消费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分为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按生产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生产者价格;按支出法计算GDP时,使用的是购买者价格。由于产品所处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不同,会有不同的现行价格,在核算时应合理地选取现行价格。,GDP核算几点说明,B、分级核算 我国国家统计局负责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国家和地区各自核算本辖区范围内的数据。 这种体制下,各地区GDP之和与国家的GDP数据并不相等过主要是资料来源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分级核算的国家中普遍存在。 另外,GDP核算本身在核算技术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

5、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核算体系和核算实务面临的普遍问题。,GDP核算几点说明,C、GDP指标所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 虽然GDP能够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但其反映的意义是有限的,它只是衡量生产的尺度,并不能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指标,且没有包括环境质量,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其他指标,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它等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类型的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产消费的商品和社会

6、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是分析消费品市场需求和研究居民生产水平,测算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依据。,其他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反映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财政收支:是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总称。是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价格指数:是表现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趋势的经济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

7、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他指标,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等。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他指标,预算外资金收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

8、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1.2 税收核算,税收核算指标体系以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为指导,以国民经济信息分类标准为分类依据,依据税收经济和税收资金运动的特点设置,由税收计划、会计、统计指标体系共同构成。税收核算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税收的问题指标和结构指标,与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具有密切的对接关系。 研究税收资金及其运动是进行税收会计、统计核算的基础。税收资金是指税务机关实现职能,依据税法参与国民收入分析而形成的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的资金。税收资金的运动是指税收资金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的转化过程。伴随着征收活动的开展,税收资金运动一般经历申报

9、、征收和入库三个大的阶段。,税收会计指标,主要用以反映税收资金在会计报告期内的运动情况,与税收资金运动及税收会计的总分类、明细分类核算相一致。 包括应征类指标(反映报告期内分税种税收资金的实现情况),入库类指标(核算税款经征收、入库、提退后的净入库税额),减免类指标(反映报告期内分税种减免税收的具体情况),查补类指标(反映报告期内查补税款的应征和入库情况)。,税收统计指标,集中反映报告期末已入库税款的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各种项目中的分布情况。包括: 税收总体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全部已入库税收资金和各经济类型,各行业,各项目中的分布情况。 涉外税收指标反映来自涉外企业的已入库税收资金在各税种、各

10、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此外,税收核算中还涉及一些其他类别指标,如纳税户娄统计和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统计等。,税收核算指标体系的分析功能,日前的税收体系的主要功能有: 1、满足计划、会计、统计、宏观分析的基本需求; 2、使用税收收入总量与GDP总量、税收收入结构与GDP结构,分析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 3、使用税收收入数可及时掌握收进进度,还可分析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并预测税收收入; 4、使用各种经济类型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数据与同期产出指标比较,可得到各种经济类型的纳税人的税负差距,为调整不同经济类型的纳税人的税负提供量化依据。,税收核算指标体系的分析功能,5、使用税收总收入与国民生

11、产总值比较得到宏观税负,以进行宏观税负的变动研究和国际比较;使用分行业税收数据,可以用各产业税收比各产业增加值得到行业税负,以研究行业税负变动、产业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为行业税负的调整提供量化依据。 6、使用各项提退和减免税收数据,可研究税收支出以及有关税收成本问题; 7、使用涉外税收和纯内资企业税收数据,可研究涉外经济发展和其提供税收的增长速度的适应性以及税制改革对涉外企业税负的影响。,税收核算指标体系的分析功能,8、使用农村税收和城镇税收数据可研究城乡经济和城乡税收的发展状况; 9、使用地区资料可以研究和分析各地税负状况,研究高税负和低税负的成因,平衡地区税负。同时还使用各地区的税收数据结合

12、各地财政支出数据,可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运行和调整提供量化依据。 10、为测算税制改革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为解决实施分税制后组织收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基础数据。,2.1.3 税收核算与经济核算,为了更准确的分析研究税收与经济关系,首先要正确分析税收与经济核算指标的关系。 经济总量指标:主要包括四大系列: 总值指标: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等营业总额、货币发行总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等指标。 增值指标:主要有GDP、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指标。 总量指标:主要包括物质产品生产总量,如汽车产量、卷烟产量、电力生产总量等;物质产品消耗总量,如电

13、力消耗总量、劳动力使用量等指标。 价格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税收总量指标,以口径的大小为序,主要有:广义税收收入、国内税收收入、工商税收入、中央税收收入、地方税收收入、所得税收收入、增值税收入、营业税收入、消费税收入、其他各税种收入等。,税收指标与经济指标关系,一般地,可有下列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广义税收收入与GDP; 增值税与工业、商业增加值的关系; 营业税与相关GDP; 消费税与应税消费产品产量或销售额;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与固定资产投资额 所得税与利润总额或应纳税所得额 涉外税收与外交投资额

14、的关系 税收与投资、税收与消费、税收与物价 进出口贸易与进出口环节税收,税收指标与经济指标关系,结构指标之间的关系: 税收产业结构与GDP的产业结构分析 税收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所有制结构分析 税收的地区结构与GDP的地区结构分析 税收的税种结构与GDP的结构分析 税收级次结构与相应的税源结构分析,2.2 税收与经济总量的基本关系,2.2.1税收与GDP关系的基本认识 GDP是衡量经济成果的总指标,根据经济决定税收这一理念,可以理解为GDP的总量决定税收的总量。 GDP突破了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等指标的核算范围上的局限性,包含了生产和非生产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能够综合反映国民经济

15、活动问题和三次产业的运动成果。同样,税收也来自生产、非生产,经营和非经营性的各产业,凡税法规定有应税收入和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纳税人,被纳入税收收入的核算范围。两个总量指标在核算范围上具有一致性,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因此,GDP是全社会的总税源,它的大小制约着税收收入规模。,从结构上,GDP可以分为C(指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部分,属于补偿基金范围 )、V(新创造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使用的部分 )、M(生产领域中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社会产品的价值 )三部分。三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影响着不同税种的收入构成,进而影响税收的规模。 C+V+M的

16、变动影响营业税与消费税大小,V+M的变动则影响所得税、财产税。 从GDP的部门构成和产业构成来看,当它们变动时,也会导致税收结构和收入规模发生变动。因为,各部门各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同。如农业丰收导致GDP上升,但税收不增加,T/GDP自然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则拉动增值税、营业税的增加。 另外,从GDP的产业结构看,在二次产业中占比重超过80%的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环节增值税计税依据基本一致,二者在理论上具有直接的、比例增减的正相关关系。,税收作为收入分配的一个方面必将对再生产造成影响,即税收对GDP的反作用。 首先,税收的规模影响GDP的规模,从微观来看,税收的意味着私人部门可支配收

17、入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这将影响企业与家庭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GDP的规模。拉弗曲线说明税收规模相对于GDP过大时,将导致GDP的下降。 其次,税收结构影响GDP结构,对不同的地区、部门或行业课征不同的税收必然导致地区、部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GDP的结构。,不可税GDP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由于GDP核算范围与核算方法方面的特点,并不是所有GDP都可以作为税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政府部门的生产与服务。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政府部门提供的生产与服务,是对社会公共品的供给,与市场体系提供的私人产品一起构成社会总产品,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但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没有必要对这一部门

18、产品再作为税基课征税收。即,政府机构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只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不构成与商业性企业竞争,没有纳税义务。因此GDP增量中的政府机构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增加基本与税收收入无关。如第三产业中的文教卫生、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的增加值无法作为税基课征税收。,非货币化的GDP 税收收入按实现法计算,以货币形式征缴,所有销售出去的产品价值才构成本期可以征税的产值。非货币化的GDP产值是很难征税的。如库存产品无法提供现金流,库存产值不可能对其征税。 对于相当一部分易货贸易、农林产品没有实现的自然增值,以及实物性的分配,属于非货币化的GDP。 尽管理论上可以作为税基进行征税,但是,实际操作

19、过程中是很难作为主要税基存在的。 因此,GDP增量中的非货币化的部分对税收收入也有重要的影响。此外,GDP统计中还有一部分是对社区易货贸易和地下经济交易的估计,这部分非货币化的GDP也是很难作为税基进行征管的。 在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GDP增量中,不可税GDP的比重是决定税收收入增量的重要因素。假设实际GDP的增量一定,不可税的GDP比重越大,实际GDP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就越小。,GDP之外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在GDP总量和结构一定的情况下,税收制度和征管水平是决定了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 首先,经济发展与税制结构的演变。在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表现为三大产业结构的此消彼长,也表现为整个经济的货币

20、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由生产率提高带来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增长。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动使可税GDP的总量和构成都发生的变化,而税收制度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才能保持宏观税负。如,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第一产业的比重占绝对优势,税收必然以农业科和土地税为主;当经济发展实现了工业化或第二产业比重占主体地位时,政府税收必然要以针对商品流通的流转税为主;当经济发展到第三产业占主要地位时,人均国民收入的巨大提高为所得类税收占主体地位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即使GDP的总量和结构相同,不同的税收制度会导致应税GDP比重的不同,从而引起税收收入的巨大差别。,其次,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能够真正实现的税收收入取决于最后一个环节

21、,即税收征管的效率。一定时期内税收征管的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纳税意识和经济体制决定了税收征管的外在环境,这是税务机构无法影响的外生变量,如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相当大程度上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制约。而税务机构的征管方式、征管手段、征管技术、人员素质则是影响税收征管的内在因素。在征管过程 中出现的延期纳税、欠税等都会影响税收收入。 第三政府的支出需要的影响。 实际的税收增长取决于政府支出需要的增长。尽管政府的支出水平是由经济发展对公共资本品和公共消费品的客观需要决定的,但政府的施政纲领、政治倾向等非经济因素对特定时期政府支出需要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的变动决定税收的实际增长状

22、况。,2.2 税收与GDP关系分析,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的税制改革,即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及财税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之前的1979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方针使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经济和税收收入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19851993年,由于两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原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改为主要以税收收入形式集中到政府手中。至1988、1989年,由于国内需求过热等原因推动经济增长,使税收收入总额大幅上升; 第三阶段,1994年后至今,国民经济持续平衡增长,并在1996年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有所下降,物价涨幅回落,税收收入总额增长

23、速度也趋于减缓。,注:1、边际税负,即税收收入增加额与GDP增加额之比,反映新增税收与新增GDP的税收负担大小;2、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注:1、税收弹性等于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税收弹性与宏观税负状况分析,1995、1996年,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税收弹性低于1。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而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故之后的各年税收弹性均大于1,税收弹性高于1的情况表明,税收收入正在超经济增长。 对此,应该有一清醒的认识,因为税收收入不会长期保持超经济增长状态。,税收弹性与宏观税负状况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边际税负高于同期宏

24、观税负,宏观税负就会比上年提高;反之,宏观税负就会比上年降低。 税收弹性与边际税负、宏观税负的关系:税收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税收收入慢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小于1,边际税负小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下降;税收收入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税收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税收弹性等于1,边际税负等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保持不变;税收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大于1,边际税负大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上升。,模型分析,由于税收和GDP增长率数据均存在1阶单整过程,经过检验,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方程:,2. 3 税收与投资的影响关系,2.3.1投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投

25、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没有投资,就没有外延的经济扩张和经济增长。税收源于经济,因而投资对税收增长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反之,税收也对投资有影响。税收作为政府投资主体筹资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国家通过增税或减税来调节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应用财政拨款等形式将资金供给企业等投资主体,影响非政府主体的投资行为。 投资对税收的影响关系,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一方面,直接产生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引导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市场经济有序,按比例发展,我国开征了投资方向调节税。投资直接带来投资方向调节税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抵扣减少直接增加税收收入。我国实行

26、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不允许从增值额中抵扣。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外购商品所含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投资者成为这部分税金的最终承担者。投资增长减少了增值税进项抵扣,等于增加了增值税收入。,投资总额形成固定资产和存货。存货对税收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存货数量的增加使库存产品所含的税收,以待抵扣的形成沉淀在企业的仓库里,即存货的增加直接减少税收收入。,由上图可知,存货绝对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基本同步。以1996年平均税率9.07%计算,存货增加3531.1亿元,约含税320亿元。 过量存货不仅影响税收收入,还是引起债务清偿方面的恶性循环和引起以不顾成本,无限压价为主要特征的恶性无序竞争的根源。

27、投资对GDP的长期影响还表现在通过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能力,扩大经济的总规模。进而影响到税收能力的增加。因此,投资对税收长期影响是税收能力的增长影响。,间接影响,税收增长来源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源于全社会的投资。所以,税收增长受到投资的间接影响。通常在分析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时,要借助“投资乘数”这个概念。投资乘数是表明投资增长可能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是分析投资增减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变动影响的常用工具。 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者的收入每增加一元钱,它会将其中的多大比例消费掉。显然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就越高,因此,同样的投资规模所产生的

28、GDP就越多,结果同样的投资规模所产生的税收就越多;相反,产生的税收越少。,模型分析,根据GDP和资本形成总额数据,绘制散点图:,回归分析,回归方程: G = 4406.71256 + 2.304600592*I 因此,可以更精确地说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将有230.46亿元的增长。投资增长对GDP有较为确切的影响,投资对税收增长也必然会通过GDP相关地表现出其拉动作用。,投资对税收的滞后影响,投资不仅影响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工商税收,而且还有滞后影响。投资从开始增长到连锁反应完成有一定的滞后期,而且这种“滞后”比较稳定。 接上例分析,可得到,模型分析,得到方程: G = 1702.

29、970428 + 1.693732514*I(-1) - 1.778635446*I(-2) + 1.043877985*G(-1) 因此,投资对GDP的增长有一个到两个时期的滞后。 投资对经济和税收的滞后影响有两方面: A总投资额中有25%-35%的部分形成消费资金,不构成硬件设施。这部分资金通过多次分配会形成部分税收。 B形成固定资产硬件的总投资额65%-75%的部分,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税基,扩大税源。,投资结构对税收的影响,投资还通过结构变动影响税收结构。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五部分介绍。,2.3.2 投资对税负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过程:资产投入资产形成产品生产产品销售

30、,从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之间无税而言。投资一旦开始,实际投资额就计入GDP,但从投资注入到产品销售期间没有税收,形成了零税负的对象。投资项目正式投产初期,在实现的销售收入分配过程中,工资和折旧项的增长将优先于税收的增长,这又是一个降低税负的因素。 至于扩建项目,假如在扩建过程中不影响原有单位的正常经营,原有单位维持原有税负。扩建部分与“新建”的情况一样,在投资到生产能力形成期间无税,销售收入实现后,工资、折旧项将可能优先于税收的增长,这样扩建企业的总税负将会降低。,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在其初期,投资的边际效益非常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降低,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渐次减弱。当经

31、济总容量一定时,投资的无际增长使其效益持续递减,经过零值后,下降为负值。随着投资的持续高增长,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小。(可参见前面的模型分析) 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减低。假定税负不变,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下降,致使投资对税收的贡献率下降。并进一步使经济增长依靠投资的增长,投资在低效益水平上重复进行。如下面的模型:,由于投资缺乏约束和投资的可消费性,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内在的”体制性投资冲动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经常地保持很高的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即使在国家采取紧缩的财政货币经济政策,中央着力控制投资规模的时候,投资的增长率和投资率也很高。 由于过度投资所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通常有两种

32、平衡方法:第一是让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第二是让过剩生产能力生产出的过剩产品形成库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投资。 第一种平衡方式,在近期对税收只有较少的影响,在远期由于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影响GDP和税收的增长。 第二种平衡方式,在近期使税收减收,在远期由于形成投资的浪费和无效率,间接、长期地影响税收增长。 投资形成存货影响税收负担。与产销率有关,存货占GDP的比重直接影响着税负的变化。产销率下降,存货占GDP的比重上升使宏观税负下降;反之,存货占GDP的比重的下降使宏观税负上升。,通过分析,投资的增长具有使税收占GDP的比重降低,即宏观税负下降的作用。因此,当投资的增长率高时,投资的单纯影响将使宏观税

33、负下降;当投资低增长时,宏观税负将会升高,或宏观税负的下降趋势将得以抑止。,2.3.3 税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投资对税收有影响,反过来,税收对投资也有影响。 (1)基本原理 我国投资的大部分是由企业来完成的,这里主要分析企业所得税对投资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可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投资: A 对投资的边际收入征税,从而使投资的边际收入下降,抑制投资行为; B 允许某些资本成本项目进行扣除,产生“节税”,降低投资成本,鼓励投资行为。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何旨在提高投资成本的税收措施,将抑制投资的增长;而任何旨在使资本成本下降的税收优惠措施,将刺激投资的增长。,根据西方经济学的投资成本理论模

34、型,不征企业所得税时,投资成本是: c=q(r+) 其中,c是投资成本;q是资本品价格;r 是市场利率;是折旧率。 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企业投资成本是: c=q(r+)(1-uz-uy)/(1-u) 其中,u是企业所得税税率;z是价值1元的资本将来折旧扣除现值;y是价值1元的资本的利息的扣除现值。 如果(1-uz-uy) (1-u),或(z+y)1,就认为企业所得税促进了投资;如果(z+y)=1,就认为企业所得税对投资的影响是中性的。,另外,企业所得税对投资的影响,还取决于税收上允许的两种特殊措施:其一,如果投资支出一发生,就作为费用扣除而没有利息扣除,那么企业所得税将是中性的。因为投资的直接

35、注销意味着z=1,没有利息扣除意味着y=0,满足条件z+y=1。 其二,如果税制允许企业对其资本存量的全部价值,按实际折旧并允许利息的扣除,那么企业所得税也将是中性的。,(2)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在企业不负担税收的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就是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率=实现利润/投资额。 在对企业利润征税后,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实现利润(1-税率)/投资额,所以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投资报酬降低。 由于企业投资是投资收益的函数,投资收益降低导致企业投资规模收缩。征税或增加税收会对纳税人的投资行为产生两种效应: 替代效应,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造成纳税人以其他行为(如消费零)替

36、代投资。 收入效应,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益,促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 因此,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收益水平影响较大。,税法规定的税前成本与费用的列支标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率的高低等,都决定着企业的税后利润。在企业实现利润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提高企业所得税则减少企业留利,反之,则增加企业留利。 除了税率以外,还取决于税基,如果税前优惠比较多,税基小,有利于增加企业留利;反之,如果优惠控制比较严格,则减少企业留利。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大致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建立工商所得税,80年代各种企业所得税并存,90年代统一企业所得税改革三个时期。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7、统一的33%。 此外,企业所得税还采用了四种优惠措施:适用税率优惠、特定企业优惠、特定项目优惠和特定地区优惠。企业的利息支出、福利支出、业务招待费等10个项目准予税前列支。这些政策对增加企业的投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3)对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A 对企业税后的留利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实现利润征收的,税法规定的税前成本与费用的列支标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率的高低等,都决定着企业的税后留利水平。因为企业留利是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股息以后保留在企业的利润。提高所得税会减少企业留利;反之,则增加企业留利。除了税率以外,取决于税基。如果税前优惠比较多,税基小,也有利于增加企业留利;反之,如果优惠

38、控制严格,将减少企业留利。,B 对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影响 由于企业债券的利息固定,并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税收对债券的影响不大。但是股票的股息和红利是在税后由企业税后利润支付,股息和红利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税后留利水平,因此企业所得税影响到股息和红利的发放。 并且,对个人支付股息和红利,个人还必须缴纳股息、红利的个人所得税,因此,个人所得税又影响股票的实际收益。 另外,税收对证券市场课征的证券交易税、印花税、资本利得税等,也会影响到症状市场的交易与投资规模。,C对企业贷款的影响 企业贷款的利息在成本中列支,但贷款本金归还列支方式对取得贷款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如果归还贷款允许在税前列支,将增加企业

39、还款能力,企业将比较容易取得贷款,扩大投资。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必须在税后列支,将使企业还款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我国过去实行税前还贷政策,抑制了投资规模的过度膨胀;改为税后还贷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倾向,强化了银行的贷款责任。,D 税收投资抵免对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 所谓税收投资抵免是指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在正常折旧和利息扣除外,抵免新投资某种设备价款一定比例的税额,以促进技术更新。具体的抵免率可高可低,如果用k表示综合的税收抵免率,则qk就是一个单位投资的税收抵免值,则投资成本表达式为: c=q(r+)(1-uz-uy-k)/(1-u) 可见,政府在税收方面有广泛的方法来鼓

40、励或限制投资,并且影响程度较大。政府在一定时期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哪一些措施来刺激或抑制投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考虑,诸如对政府收入的影响、经济的波动程度、对资本存量的持久性影响等。,(4)税收折旧对投资的影响,税收折旧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的规定而计提的折旧,而实际折旧是指企业在财务上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而计提的折旧。通过税法规定纳税人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的折旧额,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投资施加影响的一个有效途径。,A当税收折旧低于实际折旧时,税收折旧对投资的抑制作用 如果税法允许的税收折旧率为,低于实际折旧率。于是价值1元的投资的折旧扣除现值将是: z=(1+r) -t (1+

41、)-t=/(r+) 同理,y=r/(r +) 假定同时允许利息扣除,则投资成本是 c=q(r+)1-u/(r+)-ur/(r +)/(1-u) =q(r+)+qru (-)/(1-u) (r+) 可见,如果,即税收折旧率低于实际折旧率,资本成本将增加,投资受到企业所得税的抑制;反之,投资将受到企业所得税的鼓励。 税收折旧还经常因为通货膨胀影响而低于实际折旧。因为税收的折旧是典型的按历史成本基础确定的,即,在资本使用期间的折旧扣除总额是资本的原始成本,然而在通货膨胀期间,投资成本增加了,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折旧费却不足以重置耗损的资本。,B 税收折旧对投资的刺激作用 企业所得税对投资的影响,主要

42、是通过它对折旧的影响来实现的。为了刺激企业的投资意愿,增加投资活动,政府常常利用税收折旧对企业实施“投资刺激”。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中方法是“加速折旧”,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企业提高折旧的比率。它使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最初几年内成本增大,应税所得减少,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加速资金回收;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由于折旧减少利润增大,从而所得税加大,但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税收总额不变,它等于政府给企业一笔无看书贷款,有助于企业加速更新设备与增加投资。,第二方法是“初始折扣”,指允许企业在增加投资后,按投资支出的一定比例扣除,剩余部分再按正常折旧率折旧。设折扣比例为k,则1元资本支出的折旧现值是:

43、 z=k+(1-k) / (r+ ) 由于z值大于实际折旧下的z值,因此,该企业的投资成本降低了,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 第三种方法是“税收抵免”,指企业在应税所得中直接抵免资本品的价值,并按该抵免额减少允许的折旧。这与初始折扣有一定的共性。在此制度下,投资成本为: c=q(r+)1-u(1-k)z-uy-kq/(1-u) 由此可见,投资成本降低了,有利于投资增长。,2.4 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2.4.1居民消费对税收的影响 消费是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价值实现的标志。消费增长可以提高产销率,减低存货,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税收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产生税收的最根

44、本源泉。另外,消费率的上升通过使投资乘数增加,使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增大,增加了GDP的扩张速度,扩大了税收的总税源。 在消费内部,又细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它们对税收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居民消费指居民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这类消费行为相对较为规则,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每一个经济周期高峰,税负升高的年度,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都处于该周期的最高值。,估计结果: TAX = 1044.598415 + 0.06703423785*JC + 1.215344461TAX(-1),2.4.2 政府消费对税收的影响,政府消费是指由政府部门购买并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社会消费支出,在

45、价值上等于政府部门的总产出扣除其销售收入后的余额,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社会消费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敏感性差,对这部分商品和服务增税余地较大。但社会消费的增长对税收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其一,可以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 其二,其消费资金又主要来源于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财政资金的自循环。 1996年以来,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持上升趋势。如下表,估计结果: TAX = 1060.23434 + 0.4797554658*ZC + 1.25893624TAX(-1) Dw=2.3 R2=0.998,2.4.3 税收与消费关系的影响分析,估计结果,这说明了税务系统积极实施有利于扩大消费的税收政策措施

46、取得了积极成效。,2.5 税收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2.5.1进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如果假定进口增量一定时M,当出口增量X增加时,净出口( X - M )必然增加。而且净出口增加,还带动GDP以“贸易乘数”倍增加。 伴随着GDP的增长,财税收入也会增加,而财税收入的增加,又为政府运用出口退税手段促进出口贸易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出口退税、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具体的说,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为: A 扩大企业市场,促进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受到国内市场容量限制的企业,出口贸易能够给企业带来达到规模生产的可能; B 可以为经济增长积累必要的外汇资

47、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外汇投资必不可少,扩大出口是换取外汇的好途径。 C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分工。出口贸易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创造了良好条件,包括信息资源的获取、技术人才的培养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靠内需推动的。到了90年代,良好的国际环境给中国提供了外向型发展机遇,出口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是1995、1996两年出口增速下降导致的。,根据外贸比较优势原理,进口产品肯定有部分是属于国内短缺资源和产品,而出口产品肯定有部分是属于我国优势的产品,通过进出口贸易循环,不仅改善了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还会产生经济总

48、量扩张的结果。 假定出口和进口仍各是20个单位,但国内的总需求增加到110个单位,同时进口产品也不完全是国内能够生产的替代品,影响国内生产及国内消费的产品由20个单位减为15个单位。 t为宏观税负。这时,国内总产出为115个单位(95个国内生产国内消费+20个国内生产用于出口) 经济总规模由于外贸拉动而扩大,相应地国内税收由100t增加为115t,进口环节税收仍为20t,税收总量为135t。 因此,如果假定出口税收全额征收,进口环节税收的增减变化与相应的出口产品税收是相关的。,2.5.2出口退税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退税的主要税种为增值税。增值税是按增值额的大小实行多环节征税,无论产品经过多

49、少环节,都可以计算出各环节所缴纳的税款,并采用发票扣税的办法,使每个环节所含增值税税款更加清楚,也便于将各环节已纳税款核算出来退还给企业。 以进口环节为例,假设没有对外贸易时,国家的GDP是100个单位,t为宏观税负,则产生税收100t。 假如有进出口贸易,且进出口均为20个单位,即净出口为零,外贸对GDP没有影响。但对税收的影响就不同了。 如果进口产品都是国内可生产的替代品,进口的20个单位替代了国内产品,国内生产用于国内消费的产品减少为80个单位,但此时国内总产出仍是100个单位。相应国内税收为100t(假定出口税收全部征收),进口环节税收为20t,税收问题为120t。 可见,在同样总产出

50、的情况下,有进出口贸易比没有贸易多了进口环节税收这一部分,使税收收入问题增加了。,进口环节税收影响国内税收是进口贸易影响国内经济的派生现象,是经济决定税收的具体体现;进口环节税收对贸易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是良性的促动关系,由此会提高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水平,带来内生性经济增长。 如:我国随着进出口增幅的提高,国内经济增长、进出口税收也增长较快。,出口增加率对GDP增长率的协整分析,DGDP =- 0.04690279804 +0.1845081637*RCK - 0.6644207723*U(-1) 表明GDP增长率的变化量有18%部分可由出口增长率解释,这就从总量与增量两个方面说明

51、了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误差项U(-1) 表明向长期均衡的调整,每个年度里GDP的增长率的变化量有66%得到纠正。,2.5.3进出口对税收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进口方的进口总额和进口环节税收征收率的影响;二是出口方的出口总额和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这可能会有几种结果: 一,如果进出口相等,出口退税率高于进口环节代征率,则税收收入因进出口行为而产生了净的损失;当进口环节代征率高于出口退税率时,进出口环节有净的税收收入。 二,如果出口退税率等于进口环节代征率,当出口大于进口时,税收有净的损失;反之,有净的税收收入; 三,前两种情况的结合,即当出口退税率高于进口环节代征率,

52、并且出口大于进口时,税收会有加倍的损失。 如下图所示,90年代后,贸易税收损失逐年加大,1994年达到了114.566亿元,已经走出了财政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务院决定1995年7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但直到1997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外贸环节有净税收收入。 减少出口企业退税,等于加重了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从长期来看,后患无穷,虽然能得到几百亿元的税收收入,但却破坏了规范的税制。 从规范税制、刺激经济、鼓励出口、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等各个角度考虑,都要尽快完善退税机制。,进出口对税负的影响,进出口行为对税负的影响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相似,也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进口方的进口总额和进口环节税收征收率的影响;

53、 另一方面,出口方的出口总额和出口退税率的影响。 假设出口退税率与进口代征率相等,出口总值减进口总值后的“净出口”指标本身是GDP的构成部分,如果净出口在GDP中的比例增加,出口退税大于进口海关代征的税款,税收出现净损失。这时税负的分子“税收”变小,而分母变大,结果导致税负下降。 如果反过来,税收出现净收入,结果导致税负上升。,假设出口退税比进口代征率高,即使净出口为零,税负也会下降。此时,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净出口为正值,税负会大下降。 如果设想出口退税率比进口代征率高,即使进出口相等,税收也会有净损失。 模型结果: SU = 0.1068040453 + 7.183243191e-007*M

54、Y + 1.18SU(-1)-0.53SU(-2) 说明进出口贸易与税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税负与滞后1和2期的自身数据存在着相关关系,滞后1期是正相关关系,滞后2期是负相关关系。,进出口产品结构也影响着税收收入和税收负担。 在进出口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高税率产品出口多而低税率产品进口多,则退税多,海关代征税少,综合税负低;相反,综合税负高。,2.6 税收与物价关系的影响分析,2.6.1物价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税收收入取决于应税收入的大小,应税收入是销售量和物价的乘积。因此,在税收分析中还须考虑物价因素的影响。物价影响税收有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指物价的波动对商品劳务课税所产生的影响。即物价升

55、高商品销售收入额增加或劳务营业额增大,从而使税收收入增加;反之,则减少。也就是说,税收与价格呈同一方向变化。 但是,物价与税收的同方向变化关系是不确切的。因为存在着商品价格弹性问题。商品价格弹性指商品销售量或商品需求量变化率与商品价格的变化率之比。不难理解,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商品价格弹性较小或没有价格弹性的商品,税收与物价同方向变化关系是成立的。对于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来说,价格与税收收入就不完全是同方向的变化关系。因此,在设计税率时,应该考虑这方面的影响。,税收对价格的影响,税收对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种形式。 实行价内税时,税收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价格是含税价格; 在实行价外税时,税收是商品价格以外的附加,价格虽不含税,但价外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货币支付。因此,这两种形式,对商品征税都会视商品供求情况对商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流转税方面来看,对工商企业普遍征收的增值税实行价外税,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价格包含税金的做法。把价格和税收在商品流转环节分开,这有利于价格改革,但税收对价格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因为流转税率有升有降,不仅会引起市场价格结构性改变,而且会引起物价结构性上升现象。此外,由于增值税只是对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而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