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咏物诗鉴赏.ppt_第1页
11咏物诗鉴赏.ppt_第2页
11咏物诗鉴赏.ppt_第3页
11咏物诗鉴赏.ppt_第4页
11咏物诗鉴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咏物诗鉴赏,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3、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一、明确目标,1含义: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 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 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3、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从描

2、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诗鉴赏方法,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3、体会表现手法的妙处。,如何透过表层的物准确的把握作者要言的志呢?,找出特点 联系背景 物志契合,找出特点:抓

3、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人、对比,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时人

4、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忽略了小松。,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高耸入云后才称赞。,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联系作者,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但终未能酬其志。,契合:,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5、取人、目光短浅。,“时人不识” 的小松,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松,托,言,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坚强不屈的精神,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拟人,牡丹 真国色,对烘 比托,比喻,契合:,物象特征 真国色,物象内在品质 雍容华贵,言志: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练习,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白 云 泉 (白居易

6、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泾 溪(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

7、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 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

8、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 这一艺术形象。,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1事物特征: 2所言之志:,傲骨凌霜,自甘寂寞,宁死不屈,坚守节操。,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菊花盛开,香透长安。,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